本文已参与「新人创作礼」活动,一起开启掘金创作之路
支持向量机浅析
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一种二类分类模型,其基本模型定义为特征空间上的间隔最大的线性分类器,其学习策略便是间隔最大化,最终可转化为一个凸二次规划问题的求解。
线性分类器
线性回归模型的公式为:
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的公式为:
分类任务的预测值是离散的,比如二分类问题,可以用0和1来表示两个类别,通过样本训练,即可得到线性分类器。
间隔最大超平的含义
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一个线性分类器(
),将样本分开,以图中二维坐标为例,能完成分割任务的有无数条线,如何确定一个最近的线性分类器呢?
泛化性能是分类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图中所观察到的样本都是训练样本,我们希望面对未来的样本数据,分类器也有良好性能。
一般而言,相同类别样本的距离较近,同时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线性分类器的决策边界最大,则边界的泛化误差最小。图中B2的决策边界到B2的距离明显小于B1,泛化性能较差。寻找间隔最大的超平面,实际上是找部分关键样本点,使得它们到超平面的距离最大。
线性支持向量机原理
训练数据集: D={(x_1,y_1),(x_2,y_2),…,(x_n,y_n)},y{-1,+1}
线性分类器决策边界的线性方程:
,其中w表示超平面的法向量,决定了决策边界的方向,b表示位移量,决定了决策边界与原点间的距离。
训练数据集中的样本点,如果为正类,那么
,
;如果为负类,那么
,
;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的调整决策边界的超参数w和b,总可以得到:
此时,距离决策边界最近的样本点,刚好使得上式中等号成立,这些关键样本点,就叫做支持向量,两个异类支持向量(关键样本点)之间的距离(margin)称为决策边界的“边缘”,这个边缘的距离就是我们要找的最大间隔,决策边界B1对应的一组平行的超平面(b11,b12)之间的距离,将间隔记为
。
将样本点
带入上式,得:
两式相减得:
, (
的模乘上夹角余弦值),这里再变换最终得到
支持向量机的学习就是,寻找参数w,b,使得
取得最大值。等价于寻找参数w,b,使得
取得最小值,优化函数为:
,具体优化函数的求解可以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
案例
案例根据y=0.5x+0.5,y=2.1x+6.5两个函数为基准,引入了较大的随机误差后,各生成了100个样本点。生成的样本有明显的线性边界,我们尝试使用支持向量机模型,找出决策边界,并进行绘制软间隔分类决策边界。
from sklearn.svm import LinearSVC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random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类似 MATLAB 中绘图函数的相关函数
import seaborn as sns
np.random.seed(2)
count=100
data=[]
for i in range(count):
x1=np.random.normal(0.00,0.55)
res1=x1*0.1+0.5+np.random.normal(0.00,0.9)
data.append([x1,res1,1])
x2=np.random.normal(0.00,0.55)
res2=x2*2.1+6.5+np.random.normal(0.00,0.9)
data.append([x2,res2,0])
data =pd.DataFrame(data)
# print(data[data[2]==1])
x1_data=np.array(data[0])
x2_data=np.array(data[1])
plt.scatter(x1_data,x2_data,c=data[2])
plt.show()
#Pipeline通过将这些数据处理步骤结合成一条算法链,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整个机器学习流程
svm_clf = Pipeline(( ("scaler", StandardScaler()),
("linear_svc", LinearSVC(C=1, loss="hinge")) ,))
# 调用linear_svc
svm_clf = svm_clf.fit(data.iloc[:,:2], data[2])
# SVC求解可视化函数
def decision_boundary( model) :
# 取出两个坐标轴的上下限
xmin, xmax, ymin, ymax =x1_data.min(), x1_data.max(), x2_data.min(), x2_data.max()
# 坐标轴等分为50份,共可创建50x50=2500个点
xloc = np.linspace(xmin, xmax, 50)
yloc = np.linspace(ymin, ymax, 50)
# 相当于一个数据复制的作用,将shape=(n,)的数据变为shape=(n,n)
xloc, yloc = np.meshgrid(xloc, yloc)
# 组合坐标点coordinate, 将(n, n)的数据展开成(n*n, )的数据在组合为坐标
coo = np.vstack([xloc.ravel(), yloc.ravel()]).T
# 通过decision_function函数计算出每个点到决策边界的距离
dis = model.decision_function(coo)
# contour要求X,Y,Z具有相同的维度,所以需要将预测结果reshape
dis = dis.reshape(xloc.shape)
# 画出原始数据的散点图
plt.scatter(x1_data,x2_data, c=y)
# 添加决策边界和两个超平面
plt.contour(xloc, yloc, dis, alpha=.8, linestyles=['-', '--', '-'], levels=[-1, 0, 1])
plt.show()
decision_boundary(svm_clf)
今天的文章支持向量机:原理与python案例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1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