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过了 30 岁生日,人生已到而立之年。
近几年疫情、房价、裁员、社会环境、家庭,让我越来越焦虑,每天脑袋都停不下来,一直在思考「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在干什么?」。
今天我把最近半年的思考,写到这片文章里面。一是把脑袋里面的思考系统的整理一下,二是想和朋友们做下交流,获得更多的输入。
我是谁?
我是一名毕业 7 年的前端开发工程师,日常工作就是写网站。
2014 年大三实习,我进入了杭州一家小公司,一呆就是 4 年。在这四年里先做后端开发,后来转为前端开发。
2018 年跳槽进入某大厂体验技术部,承担前端开发工作,一呆又是 4 年。
所以我就是一名典型的、单调的的程序员。
我要去哪里?
在一个地方呆了 4 年之后,难免会进入舒适区,但在现在大环境下,越舒适就会越焦虑,因为裁员离你越来越近。同时今年团队内部大调整,我就一直在思考「我要去哪里」?
程序员不喜欢别人叫自己「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就是「资源」,我们干的就是「搬砖」的工作。产品经理告诉我们这栋楼要怎么建,我们只需要负责按产品经理的规划,把砖头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可以了。至于这栋楼外围配套设施怎么样,能不能卖出去,who care?
甚至这栋楼刚建一半,你就被调去建另外一栋楼了。多被调整几次,你就会更深刻的认识到,你就是「资源」。能从头到尾建完一栋楼的,真的是难得的幸运儿了。
「资源」不是贬义词,他会随着你的工作时长从「褒义」变成「贬义」。
对于工作没几年的程序员来讲,你要做的就是,积累技能,学习怎么把砖搬好。 这时候如果在一个大的垂直类技能部门(比如大前端部门),大家互相交流技术,并且有机会尝试各种各样的项目开发,对我们的技能提升是非常有益的。这个阶段,资源化是褒义的。
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资源化就变成贬义词了。 因为搬砖的效率不能无限增加,但你的工资是一直在增加的,所以你的性价比(产出/工资)肯定是一直在降低。当你的性价比垫底的时候,你离被 fired 就不远了。在这个阶段,你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脱离被资源化。
我现在就处在两个阶段的交界处。
在前端开发领域,我有 4+ 行业的搬砖经验,有各式各样几十个项目的开发经验,有负责过超大型项目前端的经验,并且业务一直搞的都很不错。同时我有一个接近 1W star 的开源项目 ahooks。
伴随着这些丰富经验而来的,就是前端技能提升越来越难,如果不求变,性价比就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最近大半年我一直在思考,我要去哪里?
我觉得有两条路走:
第一条路就是深耕前端领域,成为前端技术专家。造挖掘机,造模具,造工具,帮助大家更快更好的搬砖。比如 #云谦 老师这样的,开发各种各样的前端提效工具,成为前端行业的领袖。
另一条路就是跳出前端职能角色,成为某块业务专家。专注某个业务领域,不断拓宽自己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成为行业领袖。
经过思考,综合我自己的性格,我最终选择了第二条路。
我认为人的价值就是解决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先发现问题,然后做出产品,然后解决问题。在做「资源化」程序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只是负责做出产品,但对前因后果知之甚少。
我不想把自己局限在前端程序员的角色中,我想专注在某个业务领域,成为业务专家,能从头看到尾。
对于进入哪个领域,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 devops,一个是区块链。
devops 是因为我有比较多的这个行业的前端开发经验,上手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区块链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赛道,并且我比较认可区块链,认为区块链可以给社会带来很大价值。
最终经过权衡,我选择了区块链行业,转岗到了「蚂蚁链」团队,开启人生的下个赛段。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会深耕在这个领域。
我在干什么?
当然 30 岁的高寿,我的思考不仅仅有「我要去哪里」,还有各种各样怎么做事情的思考。
把所有事情织成一张网
小明在某个互联网大厂工作,他的工作内容是用 React 开发 PC 端应用,然后他闲暇时间专注在造移动端的前端轮子,生活中他的副业是自媒体工作者。 上面举了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说生活工作中的几件大事没有关联性,很容易顾彼失此。
我越来越意识到,需要让自己关注的重点事情,产生关联,那事情之间会互相促进,做起来会轻松很多。
- 把业务和技术关联起来。技术出自业务,技术促进业务,业务促进技术。
- 把工作和生活关联起来。
- 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关联起来。
- 把自己的事情和朋友的事情关联起来。
当然如果过度追求「关联性」,也会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局限。所以保持核心事情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同样需要广泛涉猎。
你看的各种各样的书,你学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你的各种各样的经历,如果量够大,最终都会相互关联起来,织成一张网。
也不用纠结你现阶段应该学什么,看什么,不妨先做起来,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放弃快娱乐
过去这么多年,我陆续删掉了 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王者荣耀、英雄联盟 等应用,并且强迫自己不去试玩其它游戏,因为它们太让我上瘾了。
抖音一刷刷好几个小时,刷完之后就是无尽的空虚。LOL 一玩玩一天,玩完后悔浪费时间。
这么多年重装卸载过好多次,但好消息是中间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了,现在这几个软件手机上一个都没有。
没有了这些快娱乐应用,省下的时间我用来陪家人,用来看书,用来发呆思考,还是非常充实的。很久没有之前那种空虚感了。
放弃快娱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远离负能量,现在的媒体为了流量每天都在拱火,博眼球,经常把人看的很生气。
提前做好规划
最近一年,我会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系统的思考好,然后落成文档。
- 我会每周一早上把这周要做的事情都整理出来
- 我会把要做的大小事情,规划写出来,保证条理清晰,可落地
- 我会把半年的规划提前整理出来
目前还缺少的是未来三年五年的规划,这些目标目前在脑袋里面有个大致的方向,但还没有最终确认。
如何做选择
- 是不是在一张网里面
- 这件事情最坏的结果我能不能承受
- 和我的长期目标的关联性
见贤思齐
- 多和年龄比自己大的人交流
- 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需要强迫复制到自己身上
很早以前就看到优秀的同事经常看书,经常写文档,写规划,写总结,早起学习,产出各种方法论,产出各种技术轮子。他们的各种优秀的特质,我都没有,并且我觉得要做到他们那样好累。
但随着年龄和工作时间的增加,我发现以前认为很难习得的技能,自己好像自然而然的拥有了。
所以我觉得:
- 先看到优秀的特质,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面有这个认知就可以了
- 到某个成熟的时机,这个特质会顺其自然的出现在你的身上
内卷和竞争
最近几年,「内卷」这个词太火了,几乎所有的竞争,都可以被调侃为「内卷」。
哇!你竟然在看书,也太卷了吧。
我个人的感觉就是:
- 哪有那么多内卷的事情
- 做你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不要太关注别人怎么看
- 鼓励竞争,拥抱竞争
内部所谓的内卷和竞争,都是很次要的东西,因为最终我们这个群体的收益和相对优势,是相对于更大的社会群体的。 – 某大佬
不要让自己太忙
某些紧急项目,几乎 007 连轴转,这一类项目忙完后,我会感觉到一些空虚。因为这类项目就是无脑搬砖,身体很劳累,脑袋缺少思考。
我目前的作息时间是白天工作时间忙业务,写代码。晚饭过后的时候就是留给自己的,搞搞技术,看看文章,写写文档,思考过去未来,做各种查漏补缺的事情。
我觉得晚上两个小时的思考,是我进步的燃料。
和不同的人聊天
个人的视野是非常非常局限的,我感觉我现在的视野就只在自己能看到的一亩三分地。
夫妻饭店的夫妇几乎 365 天无休,他们不知道可能开出租车比开店更轻松,挣钱更多。他们更不知道滴滴和优步竞争的时候,随便有辆车,就可以挣很多钱。
工地搬砖的工人不知道稍微学习一下,就可以成为装修工人,活轻松,挣的还多。
环卫工人可能不知道隔壁超市在招聘理货员,轻松并且挣钱多。
生活中这种案例太多太多了。大家都是靠历史轨迹,或者老人带新人,从而进入某个行业。很少有人能在没人带的情况下,开辟新行业。
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和各行各业的人多交流,才能发现更多机会,摩擦出更多的火花。但是去哪里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呢?我也不知道。
欢迎各行各业的朋友找我聊天!!!你可以是程序员、律师、金融从业者、法务、会计、厨师等等等等~
怎么找到我?
- 关注公众号「前端技术砖家」
- 找到这篇文章并留言,说明你是谁,想聊啥,然后留下自己的微信
- 合适的朋友我会加你,并和你约时间
聊天形式?
- 在线聊
- 杭州线下见面
聊什么?
- 随便聊
团伙
我想组织一个「团伙」,大家都是各行各业比较优秀的人,定期碰撞思想,绝对非常有趣。
乱世中,团伙会更容易活下去。丧尸世界中,大家都在找团队。
未来我希望能组织这样一个「团伙」,先从认识更多的人开始吧,不妨约我聊聊?
今天的文章我要去哪里?- 写在我的 30 岁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2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