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的:
- 掌握二叉查找树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操作的实现;
二 、环境:
operating system version:Win11
CPU instruction set: x64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Viusal Studio 2022
三 、内容:
输入数据的第一行为一个正整数T,表示测试数据的组数,即共 T 组测试数据。每组测试数据的第一行输入正整数 n(5 ≤n ≤20),第二行输入n个整数,要求依次完成以下工作:
1)以这n个整数生成一棵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的二叉排序树
2)按递增顺序输出该二叉排序树中所有数
3)输入一个整数key ,对该二叉排序树进行查找,若在该二叉排序树中存在这个整数key ,则输出find ,否则输出not find;
4)输入一个整数key,若该二叉排序树中不存在这个整数key,则将key 插入到该二叉排序树中,使插入后仍为原性质的二叉排序树 否则不必插入;
5)在 4)的基础上,按递减顺序输出该二叉排序树中的所有数。
四 、要求:
1)实现二叉查找树的定义;
2)实现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插入操作。
五 、步骤:
1.程序:
#include<stdio.h>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node* lchild, * rchild;//指向左右结点的指针
} nodeb,*bitree;//定义二叉排序树的结点结构
void inOrder(bitree t, int* i)
{//中序遍历
if (t)
{
inOrder(t->lchild, i);
(*i)++;
if (*i == 1)
printf("%d ", t->data);
else
printf("%d ", t->data);
inOrder(t->rchild, i);
}
}
void destOrder(bitree t, int* i)
{//递减输出
if (t)
{
destOrder(t->rchild, i);
(*i)++;
if (*i == 1)
printf("%d ", t->data); else
printf("%d ", t->data);
destOrder(t->lchild, i);
}
}
void searchNode(bitree t, bitree* f, bitree* p, int key)
{
*p = t;
*f = NULL;
while (*p != NULL && ((*p)->data != key))
{//在二叉树t中查找整数为key的结点,若找到,则p指向该结点。
*f = *p;
if (key < (*p)->data) //寻找的key小于该数
*p = (*p)->lchild; //在左子树中寻找
else
(*p) = (*p)->rchild;//否则在右子树中寻找
}
}
bitree createBtree(int n)
{//建立有n个整数的二叉树
bitree p, q, f, t;
int i, d;
t = NULL;
for (i = 0; i < n; i++)
{
p = NULL;
scanf_s("%d", &d);
searchNode(t, &f, &p, d);
if (!p) //当该数在二叉排序树中不存在
{
q = new nodeb; //建立新节点
q->data = d; //并对该节点赋值
q->lchild = q->rchild = NULL; //令左右节点为空
if (f == NULL)
t = q;
else if (d < f->data)
f->lchild = q;
else
f->rchild = q;
}
}
return t;
}
int insertNode(bitree* t, int key)
{//在二叉排序树中插入key结点,返回操作结果情况
bitree p, f, s;
searchNode(*t, &f, &p, key);
if (!p)
{//思路同上
s = new nodeb;
s->data = key;
s->lchild = s->rchild = NULL;
if (!f)
*t = s;
else if (key < f->data)
f->lchild = s;
else
f->rchild = s; return 1;
}
else
return 0;
}
int main()
{
bitree t, p, f;
int d, j, n, key, i;
scanf_s("%d", &d);//输入数据的组数
for (j = 0; j < d; j++) {
scanf_s("%d", &n);
t = createBtree(n);
//调用createbintree()算法建立二叉排序树t
i = 0;
inOrder(t, &i);
//调用改进中序遍历按递增顺序输出该二叉排序树中的元素
printf("\n");
scanf_s("%d", &key);
searchNode(t, &f, &p, key);
//调用searchNode()算法查找要查找的整数
if (p)
printf("find\n");
//输出查找的结果
else
printf("not find\n");
scanf_s("%d", &key);
insertNode(&t, key);
i = 0;
//调用改进的遍历算法按递减顺序输出二叉排序树的元素
destOrder(t, &i);
printf("\n");
}
return 1;
}
2.程序结果:
程序运行,在此次、中我使用的测试数据如下:
3 //数据的组数
//第一组测试数据:
4
5 20 21 59
12
3
测试结果如下:
分析:可知,先输入该树共4个整数,调用createbintree()算法建立二叉排序树t,然后调用改进中序遍历按递增顺序输出该二叉排序树中的元素,再输入测试样例12,调用searchNode()算法查找到,该树的结点中无12,因此输出not find,再输入测试样例3,同样该树的结点中不存在3,因此将3插入树中,最后调用改进的遍历算法按递减顺序输出二叉排序树的元素为59 21 20 5 3。
//第二组测试数据:
5
20 22 5 2 13
13
14
测试结果如下:
分析:先输入该树共5个整数,调用createbintree()算法建立二叉排序树t,然后调用改进中序遍历按递增顺序输出该二叉排序树中的元素,再输入测试样例13,调用searchNode()算法查找到,该树的结点中存在13,因此输出find,再输入测试样例14,同样该树的结点中不存在14,因此将14插入树中,最后调用改进的遍历算法按递减顺序输出二叉排序树的元素。
//第三组测试数据:
8
19 21 7 23 19 49 10 1
100
49
测试结果如下:
分析:先输入该树共8个整数,调用createbintree()算法建立二叉排序树t,然后调用改进中序遍历按递增顺序输出该二叉排序树中的元素,再输入测试样例100,调用searchNode()算法查找到,该树的结点中无100,因此输出not find,再输入测试样例49,该树的结点中存在49,因此无需插入,最后调用改进的遍历算法按递减顺序输出二叉排序树的元素。
由测试结果可知,算法实现了1)实现二叉查找树的定义;2)实现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插入操作。
3.分析和改进:
分析:此次、的整体思路是:首先建立二叉排序树,并且对于输入的关键字序列中的每一个整数,在正在建立的二叉排序树中查找是否已经存在该整数,若不存在,则由查找模块返回要增加结点位置的双亲结点,根据要建立的二叉排序树的性质,当要增加的整数比双亲结点的整数小的话就插到其左孩子的位置,否则插到其右孩子的位置。这样重复,直到输入结束。
在二叉排序树中进行查找的过程和二分查找类似,也是一个逐步缩小查找范围的过程。若查找成功,则是走了一条从根结点到待查结点的路径;若查找失败,则是走了一条根结点到某个叶子结点的路径。因此,查找过程中和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不超过树的深度。这过程中,每进入子树前,保存当前结点,以便带回要增加结点的双亲结点。搜索直至找到要查找的整数,用一指针带回;或搜索直至叶子结点的下方,找不到要查找的整数而使空指针带回,以便判断要查找的整数是否找到。
由于含有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不唯一,形态和深度可能不同。故含有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和树的形态有关。
在递增输出的算法中,可以利用二叉排序树的一个巧妙性质,即通过中序遍历二叉搜索树得到的关键码序列是一个递增序列,以此实现递增输出。而在递减输出中,可以采用先遍历右子树,再输出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的方式实现递减序列的打印。
在插入算法中,在二叉排序树中插入新结点,要保证插入后的二叉树仍符合二叉排序树的定义。插入过程:若二叉排序树为空,则待插入结点*S作为根结点插入到空树中;当非空时,将待插结点关键字S->key和树根关键字t->key进行比较,若s->key = t->key,则无须插入,若s->key< t->key,则插入到根的左子树中,若s->key> t->key,则插入到根的右子树中。而子树中的插入过程和在树中的插入过程相同,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把结点*s作为一个新的树叶插入到二叉排序树中,或者直到发现树已有相同关键字的结点为止。
改进:在基于二叉排序树的查找算法里,最后得到的时间复杂度是在O(log2(n))到O(n)之间,但是当二叉排序树只有一颗子树的时候,排序二叉树的查找就退化成了顺序查找,因此算法的效率反而不高,发现可以控制二叉排序树,让二叉排序树的左右子树均衡一些,可以让二叉排序树的左右子树的节点数目相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就控制住了二叉排序树的左右子树均衡程度,使基于二叉排序树的查找不至于退化成了顺序查找。我查了一下,这就是平衡二叉排序树(AVL树)的思想,即平衡二叉排序树左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1,平衡二叉排序树的左右子树也是一颗平衡二叉排序树。它的基本实现原理为在构建二叉排序树的过程中,每当插入一个结点时,先检查是否因插入而破坏了树的平衡性,若是,则找出最小不平衡子树。在保持二叉排序树特性的前提下,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中各结点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相应的旋转,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
六 、小结:
此次是有关二叉排序树,二叉排序树是一种动态树表。 二叉排序树的定义: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 或者是一棵具有如下性质的二叉树: ⑴ 若它的左子树非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根结点的值; ⑵ 若它的右子树非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根结点的值; ⑶ 左、右子树本身又各是一棵二叉排序树。二叉排序树的性质: 按中序遍历二叉排序树,所得到的中序遍历序列是一个递增有序序列,在对遍历进行略微的改进后,实现了递减有序序列的输出。插入、查找算法在上一部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后,在算法的改进部分,我针对查找算法进行了分析,当二叉排序树只有一颗子树的时候,排序二叉树的查找就退化成了顺序查找,最坏情况下效率降至O(n),我找到了改进方案,即控制住二叉排序树的左右子树均衡程度,采用平衡二叉排序树(AVL树)的思想改进查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今天的文章二叉查找树的编程与实现 C语言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如果确实帮到您,您可以动动手指转发给其他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2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