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附例题源码)

【机器学习】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附例题源码)机器学习聚类分析和PCA详解

往期文章
【机器学习】回归分析
【机器学习】Logistic回归
【机器学习】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

K-means算法

直观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入我有一个如上图所示无标签的数据集,现在我想将其分为两个簇,K-Means算法具体操作如下:

  1. 随机生成两点,这两点叫做聚类中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进入迭代,进行簇分配移动聚类中心

    首先进行簇分配

    遍历每个绿点,看这个绿点是与红色聚类中心更近,还是与蓝色聚类中心更近,来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两个聚类中心之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移动聚类中心:

​ 将红色和蓝色的聚类中心分别移动到各自簇的均值点处,例如我将所有红色点加起来算出均值点所在 的位置就是红色聚类中心应该移到的地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重复步骤2,当聚类中心不再改变时,也就是K均值聚合时,就可完成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思路

  1. 输入,包括输入K和一系列无标签的数据集,注意 x ( i ) x^{(i)} x(i)是n维向量,K是表示聚类出簇的个数,后面会说明如何选择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随机初始化,然后进入迭代 μ μ μ表示聚类中心,例如上边的红色和蓝色的聚类中心可分别表示为 μ 1 μ_1 μ1 μ 2 μ_2 μ2

    变量 c ( i ) c^{(i)} c(i)表示第1到K个最接近 x ( i ) x^{(i)} x(i)的聚类中心,也就是进行簇分配,所以 c ( i ) c^{(i)} c(i)是一个在1~K之间的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化目标

在得出优化目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变量:

c ( i ) c^{(i)} c(i):被分配到的簇的聚类中心的索引值,例如第 i i i个样本与第五个聚类中心最近,则 c ( i ) = 5 c^{(i)}=5 c(i)=5

μ k μ_k μk:第k个聚类中心。

μ C ( i ) μ_{C^{(i)}} μC(i):样本 x ( i ) x^{(i)} x(i)当前所属的簇,例如属于第五个簇,则 μ 5 μ_5 μ5

在理解这三个变量后,我们可得出优化目标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这个目标函数,我们要找出合适的 c ( 1 ) , . . . , c ( m ) c^{(1)},…,c^{(m)} c(1),...,c(m)使得函数最小化。

随机初始化

这里的随机初始化是指算法开始时,随机设定的聚类中心,下面我们来说一下随机初始化的步骤:

  1. 聚类中心的数量小于样本数,即K<m

  2. 随机生成聚类中心 μ i , . . . , μ k μ_i,…,μ_k μi,...,μk

但随机生成的聚类中心可能会使结果陷入局部最优,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要确保结果是全局最优,如下图所示,则需要多次进行初始化,并多次运行K-Means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下是相关算法,重复执行初始化和K-Means算法100次,最终取代价函数最小的那个值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聚类中心个数(K)的选择

目前来说,还没有自动选择K的算法,我们只能通过可视化的图,算法的输出等等来确定K。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在选择K值时常常用到的方法,叫**“肘部法则”**。

首先我们改变K值,例如当K=1时,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数据都会分到一类,然后计算出代价函数 J J J,继续令K=2,K=3,…,会得到类似下图所示的曲线,我们找出曲线趋于平缓的转折点,也就是**“肘部”**,这个肘部对应的K值就是聚类中心的个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有时候,我们得到的曲线可能不会出现肘部,也就是没有清晰的拐点,选择K=6,7,8好像都可以,优点模棱两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我们来介绍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根据我们的分类目的来进行选择,例如现在我们来对销售T恤的码数来进行分类,首先在得到大量顾客的身高和体重后,如果我最终的目的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码,那么我可以令K=3,如果我分为XS,S,M,L,XL则五个码,则令K=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降维

现在我们来介绍无监督学习的第二种算法叫做降维

理解降维

现在我们有一些样本,每个样本含有多个特征,其中 x 1 x_1 x1表示用厘米作为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x 2 x_2 x2表示用英寸作为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这样会造成长度冗余,且占用内存,我们试着将 x 1 x_1 x1 x 2 x_2 x2用一种方法同时表示,也就是将数据从二维降到一维,那么如何进行降维呢?

首先我们将数据点标上不同的颜色(为了更直观去理解),然后画出一条直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特征数据点投影到线上,建立新的特征 z 1 z_1 z1

x ( 1 ) → z ( 1 ) x^{(1)}→z^{(1)} x(1)z(1)

x ( 2 ) → z ( 2 ) x^{(2)}→z^{(2)} x(2)z(2)

. . . … ...

x ( m ) → z ( m ) x^{(m)}→z^{(m)} x(m)z(m)

现在我只需要一个数就能确定数据点的位置了,从而减少了占用的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再来看看如何将数据从三维降到二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我们画一个平面,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平面两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将数据点投影到平面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两个新特征 z 1 z_1 z1 z 2 z_2 z2来表示数据点的位置了。

主成分分析(PCA)

直观理解

现在有一个二维的数据集,现在我想降为一维,而PCA要做的是找到一个平面(这里是直线),使得数据点与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平方和(投影误差)最小,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三维降二维问题,PCA则找出由向量 u ( 1 ) u^{(1)} u(1) u ( 2 ) u^{(2)} u(2)展开的平面,此平面同样使得投影误差最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理,对于 n n n维空间降成 k k k维,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数据点投影到这 k k k个向量展开的线性子空间上。

算法步骤

给定一个训练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进行均值标准化

    首先算出样本的均值:

μ j = 1 m ∑ i = 1 m x j ( i ) μ_j=\frac{1}{m}\sum^m_{i=1}x^{(i)}_j μj=m1i=1mxj(i)

​ 然后用 x j − μ j x_j-μ_j xjμj取代每个特征 x j ( i ) x^{(i)}_j xj(i).

  1. 计算出协方差矩阵以及求协方差

    这里我直接调用python的包进行求解,如果想了解原理,可以看看文末参考资料链接​。

压缩重现

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将数据进行压缩的方法,那么如何将压缩后的数据 z ( i ) z^{(i)} z(i)还原回高维 x ( i ) x^{(i)} x(i)呢。

现在我们有一组数据已经完成降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z = U r e d u c e T x z=U_{reduce}^Tx z=UreduceTx,矩阵 U r e d u c e U_{reduce} Ureduce也是调包解决,原理可以看文末参考资料链接。

U r e d u c e U_{reduce} Ureduce(n×k)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单位化后按列排列出的矩阵,是正交矩阵,转置与逆相同

现在我们对数据进行还原,因为是有损压缩,还原后的x,只是与原来的x比较接近,并不完全相等,利用上式可得 x ≈ U r e d u c e z x≈U_{reduce} z xUreducez.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成分数量选择

首先我们知道,PCA的作用就是最小化投影误差: 1 m ∑ i = 1 m ∣ ∣ x ( i ) − x a p p r o x ( i ) ∣ ∣ 2 \frac{1}{m}\sum^m_{i=1}{||x^{(i)}-x^{(i)}_{approx}||}^2 m1i=1mx(i)xapprox(i)2

下面再来定义一下数据的总变化量(样本与原点总距离): 1 m ∑ i = 1 m ∣ ∣ x ( i ) ∣ ∣ 2 \frac{1}{m}\sum^m_{i=1}{||x^{(i)}||}^2 m1i=1mx(i)2

我们想选择k的值,也就是主成分个数,通常是使得下面不等式成立的最小k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尝试 k = 1 k=1 k=1,若不满足不等式,则尝试 k = 2 k=2 k=2,依次类推,直到找到满足不等式的 k k k.

注意,当我们调包进行奇异值分解的时候还会返回一个对角矩阵S(下面有代码,可以先看看调用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给定一个 k k k,上面的不等式可以简化成,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只需要调用一次奇异值分解即可,因为S是不变的。

1 − ∑ i = 1 k S i i ∑ i = 1 n S i i ≤ 0.01 1-\frac{\sum_{i=1}^kS_{ii}}{\sum^n_{i=1}S_{ii}}≤0.01 1i=1nSiii=1kSii0.01

例如 k = 3 k=3 k=3时,分子是前三了数相加,而分母是整体相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逐渐增加 k k k,直到找到时不等式满足的 k k k.

注意事项

PCA可以通过降维来提高算法的速度,但不适合用来防止过拟合问题,防止过拟合还是需要正规化来解决。

建议首先考虑用原始数据,而不是一上来就使用PCA去降维,如果达不到目的才使用PCA。

吴恩达机器学习练习7(题目和数据在下面获取)

K-Means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scipy.io as sio

数据可视化

data = sio.loadmat('E:\happy\ML&DL\My_exercise\ex7-k-means & PCA\data\\ex7data1.mat')
data.keys()
data1 = pd.DataFrame(data.get('X'), columns=['X1', 'X2'])
data1.hea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ns.scatterplot(data=data1,x='X1' ,y='X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ta = sio.loadmat('E:\happy\ML&DL\My_exercise\ex7-k-means & PCA\data\\ex7data2.mat')
data.keys()
data2 = pd.DataFrame(data.get('X'), columns=['X1', 'X2'])
data2.hea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ns.scatterplot(data=data2,x='X1' ,y='X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聚类中心初始化

def random_init_centroids(X, k):
    X = X.values
    r = X.shape[0] #行数
    c = X.shape[1] #列数
    centroids = np.zeros((k, c))
    index = np.random.randint(0, r, k) #样本中随机抽取k个数作为聚类中心
    
    for i in range(k):
        centroids[i,:] = X[index[i],:]
    
    return centroids
random_init_centroids(data2, 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簇分配

def find_cluster(X, centroids):
    X = X.values
    n = X.shape[0]
    k = centroids.shape[0]
    index = np.zeros(n) #用于记录每个样本所属的聚类中心
    
    for i in range(n):
        min = 10e8
        for j in range(k):
            m = np.sum((X[i,:] - centroids[j,:]) ** 2)
            if m < min:
                min = m
                index[i] = j
                
    return index
centroids = random_init_centroids(data2, 3)
index = find_cluster(data2, centroids)

移动聚类中心

def move_centroids(X, k, index):
    X = X.values
    r = X.shape[0] #行数
    c = X.shape[1] #列数
    centroids = np.zeros((k, c))
    
    for i in range(k):
        cluster = np.where(index == i) #属于一个簇的样本
        centroids[i,:] = (np.sum(X[cluster,:], axis=1) / len(cluster[0]))
        
    return centroids
move_centroids(data2, 3, inde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行K-Means

def run_k_means(X, centroids, k, max_iter=10):
    for i in range(max_iter):
        index = find_cluster(X, centroids)
        centroids = move_centroids(X, k, index)

    return index, centroids
centroids = random_init_centroids(data2, 3)
index, centroids = run_k_means(data2, centroids, 3)
index
centroid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ta2['Index'] = index 
data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ns.scatterplot(data=data2, x='X1', y='X2', hue='Inde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Means图像压缩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def random_init_centroids(X, k):
    r = X.shape[0] #行数
    c = X.shape[1] #列数
    centroids = np.zeros((k, c))
    index = np.random.randint(0, r, k) #样本中随机抽取k个数作为聚类中心
    
    for i in range(k):
        centroids[i,:] = X[index[i],:]
    
    return centroids
def find_cluster(X, centroids):
    n = X.shape[0]
    k = centroids.shape[0]
    index = np.zeros(n) #用于记录每个样本所属的聚类中心
    
    for i in range(n):
        min = 10e8
        for j in range(k):
            m = np.sum((X[i,:] - centroids[j,:]) ** 2)
            if m < min:
                min = m
                index[i] = j
                
    return index
def move_centroids(X, k, index):
    r = X.shape[0] #行数
    c = X.shape[1] #列数
    centroids = np.zeros((k, c))
    
    for i in range(k):
        cluster = np.where(index == i) #属于一个簇的样本
        centroids[i,:] = (np.sum(X[cluster,:], axis=1) / len(cluster[0]))
        
    return centroids
def run_k_means(X, centroids, k, max_iter=10):
    for i in range(max_iter):
        index = find_cluster(X, centroids)
        centroids = move_centroids(X, k, index)

    return index, centroids

将图片下载为ndarray形式,这里也可以直接导入数据中的bird_small.mat

from skimage import io
pic = io.imread('E:\happy\ML&DL\My_exercise\ex7-k-means & PCA\data\\bird_small.png')
io.imshow(pi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ic.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预处理,先进行归一化和降维

np.max(pi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归一化
pic = pic / 255
#降维
pic = np.reshape(pic, (pic.shape[0] * pic.shape[1], pic.shape[2]))
pic.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题目可知图像中由16中颜色,那我们可选择k=16

#运行K-Means
centroids = random_init_centroids(pic, 16)
index, centroids = run_k_means(pic, centroids, 16)
centroids.shape, index.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每个像素点与聚类中心进行匹配
pic_zip = centroids[index.astype(int),:]
pic_zip.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inal_pic = pic_zip.reshape(128,128,3)
#可以发现,压缩后的图片特征并没有改变
io.imshow(final_pi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利用sklearn实现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model = KMeans(n_clusters=16, n_init=100, n_jobs=-1)
model.fit(pic)
index = model.predict(pic)
index.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entroids = model.cluster_centers_
centroids.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inal_pic = centroids[index, :].reshape(128,128,3)
io.imshow(final_pi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成分分析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scipy.io as sio
data = sio.loadmat('E:\happy\ML&DL\My_exercise\ex7-k-means & PCA\data\\ex7data1.mat')
data
X = data.get('X')
X.shape
sns.scatterplot(data=X, x=X[:,0], y=X[:,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降维

先进行数据归一化,计算出协方差矩阵,再调用svd进行奇异值分解

def pca(X):
    #归一化
    X = (X - X.mean()) / X.std()
    
    #协方差矩阵
    X = np.matrix(X)
    cov = (X.T * X) / X.shape[0]
    
    #奇异值分解
    U, S, V = np.linalg.svd(cov)
    
    return U, S, V
U, S, V = pca(X)
U.shape, S.shape, V.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得到主成分U后,进行降维,k是维数,我们现在将这个二维数组降为一维

z = U r e d u c e T x z=U_{reduce}^Tx z=UreduceTx

def dimension_reduction(X, U, k):
    U_reduce = U[:,:k]
    X = np.matrix(X)
    
    return X * U_reduce
z = dimension_reduction(X, U, 1)
z.shape

压缩重现

x ≈ U r e d u c e z x≈U_{reduce} z xUreducez

def reproduce_data(z, U, k):
    U_reduce = U[:,:k]
    return z * U_reduce.T
X_recover = reproduce_data(z, U, 1)
X_recover.shape
X_recover = np.array(X_recover)
sns.scatterplot(data=X_recover, x=X_recover[:,0], y=X_recover[:,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CA处理面部特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scipy.io as sio
mat = sio.loadmat('E:\happy\ML&DL\My_exercise\ex7-k-means & PCA\data\\ex7faces.mat')
mat
X = mat.get('X')
#调整图像的方向,每行的数据代表一个面部特征,这些在题目中有说到
X = np.array([x.reshape(32,32).T.reshape(1024) for x in X])
X.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画出n个面部
def plot_image(X):
    size = int(np.sqrt(X.shape[1]))

    # 随机选64个训练样本
    sample_images = X[:64, :]
    
    fig, ax_array = plt.subplots(nrows=8, ncols=8,
                                    sharey=True, sharex=True, figsize=(8, 8))

    for r in range(8):
        for c in range(8):
            ax_array[r, c].imshow(sample_images[8 * r + c].reshape((size, size)))
            plt.xticks(np.array([]))
            plt.yticks(np.array([]))
plot_image(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归一化
def normalize(X):
    #注意这里是每一列进行归一化,每列对应一种特征
    n = X.shape[1]
    
    for i in range(n):
        X[:, i] = (X[:, i] - X[:, i].mean()) / X[:, i].std()
        
    return X
def pca(X):
    X_norm = normalize(X)
    
    X_norm = np.matrix(X_norm)
    cov = (X_norm.T * X_norm) / X_norm.shape[0]
    
    U, S, V = np.linalg.svd(cov)
    
    return U, S, V
def dimension_reduction(X, U, k):
    U_reduce = U[:,:k]
    X = np.matrix(X)
    
    return X * U_reduce
def reproduce_data(Z, U, k):
    U_reduce = U[:,:k]
    return Z * U_reduce.T
#运行pca,得到主成分U
U, S, V = pca(X)
U.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降维(k=100)
Z = dimension_reduction(X, U, 100)
plot_image(Z)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压缩重现

X_recover = reproduce_data(Z, U, 100)
plot_image(X_recov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sklearn进行PCA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维数k=100
model = PCA(n_components=100)
Z = model.fit_transform(X)
Z.shape
plot_image(Z)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X_recover = model.inverse_transform(Z)
X_recover.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lot_image(X_recov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源码和例题获取

关注公号“大拨鼠Code”,回复“机器学习”可领取上面例题的源文件,jupyter版本的,例题和数据也一起打包了,之前的练习也在里面,感谢支持。

参考资料:

  • [1]https://zhuanlan.zhihu.com/p/77151308
  • [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4411b7dx
  • [3]https://github.com/fengdu78/Coursera-ML-AndrewNg-Notes

今天的文章【机器学习】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附例题源码)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如果确实帮到您,您可以动动手指转发给其他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32088.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