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王之术中窥探天机

从帝王之术中窥探天机(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csdn.net/qq_25827845/article/details/85226945冷血之心的博客)_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汤和徐达杨宪

前言

闲来无事,过年期间追上了一部古老的大型古装历史电视连续剧《朱元璋》,由冯小宁执导,胡军、剧雪、郑晓宁、鄂布斯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曾经看过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也看过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王朝》,感觉自己对帝王之术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借这个假期的机会,追完了胡军主演的《朱元璋》。其中一些情节还是印象挺深刻的,所以决定稍加记录总结,争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借鉴借鉴。

背景

这部剧的一开头就是元廷官吏出来征税,为了给妃子过寿辰,要强行预先征税N年。通俗一点讲就是说,各位目前一年纳税1W,现在要一次性先预先纳税10年,这谁能扛得住?恰逢元末至正年间,中原数省大旱,民不聊生,安徽凤阳县老百姓朱五四(朱元璋他爹)被活活逼死,朱重八(朱元璋的本名)喝了家里唯一的13粒稻种熬的粥勉强活命,被迫到黄觉寺出家当和尚。从此,一个放牛娃、孩子王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剧情

我们先来看下朱元璋的传奇一生,将我所印象深刻的节点拎出来,大概如下所示:

  1. 孩子王、放牛娃

    1. 和徐达、汤和是发小,年龄不是最大的,却是孩子王

    2. 有胆量,敢于杀刘财主家的牛,带着大家干大事

  2. 投奔军营、参加义军

    1. 受千总汤和邀请,从皇觉寺起身,参加郭子兴的反元义军

    2. 作战勇敢,屡被提拨,郭大帅将义女马姑娘许配给朱元璋

    3. 被郭天叙(郭子兴儿子)排挤后,亲点24名将士,攻下了定远县城

    4. 偶遇淮西大贤李善长,首次听到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9字方针

  3. 占领金陵城、出任江南中书省平章

    1. 郭子兴死后,奉郭天叙为大元帅

    2. 趁着郭天叙中计被元大军包围的时机,果断出击,占领金陵城

    3. 修筑礼贤馆,招揽天下能士,包括浙东能士刘伯温

  4. 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

    1. 陈友谅在弑杀掉倪文俊、徐寿辉之后,接手了其部绝大部分兵力,登基称帝为汉王

    2. 陈友谅提出“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的口号,出兵60万,御驾亲征和朱元璋决一死战

    3. 朱元璋派蓝玉血战洪都,坚守100天,同时令李善长等加班赶造战船、令汤和训练水军

    4. 将陈友谅困在鄱阳湖湖心岛,汉军粮尽后,歼灭陈友谅部

  5. 朱元璋在应天称帝

    1.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

    2. 同年派徐达北伐,后续派汤和、蓝玉、常遇春等继续南征北战,剿灭残余力量与土匪

    3. 论功行赏,将有功之臣分为公爵、侯爵、伯爵

  6. 治国理政,平衡制约

    1. 面对淮西勋贵和骄兵悍将,重用浙东党杨宪来制约

    2. 整治胡惟庸、蓝玉等有功之臣

    3. 开科举考试,举行南北两场考试,录取大批进士

人物分析

整个剧中,刻画的关键人物有朱元璋、马姑娘、李善长、刘伯温、徐达、汤和、蓝玉、杨宪、胡惟庸等,接下来我们依次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马姑娘

马姑娘,即朱元璋的糟糠之妻。郭子兴的大哥马兄的女儿,因父亲被元军所害,投奔郭子兴。自幼饱读诗书,见多识广,能力出众。可以这么说,她就是朱元璋打天下的贤内助。

朱元璋的义子、义侄可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半是因为朱元璋的人格魅力,另一半当属马姑娘对其义子、义侄家人的关怀。

在朱元璋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比如说亲自从浙东青田请回了刘伯温、帮助朱元璋解决恩科考试的问题等等。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想要干大事者,比如有一个贤内助(单身的小伙伴们注意啦~)

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自小就听命于其重八哥哥,朱元璋父母都是徐达搭把手才入土为安的。前期的徐达被刻画成一个鲁莽汉子,敢做敢当,在朱元璋值班的时候违反了军纪,被郭天叙打了军棍。是一个攻占金陵城之后,借着醉酒可以把一坛子酒浇到朱元璋头上的男人。

在我以为徐达开国后会继续作死、目空一切的时候,徐达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北伐大胜归来后,不骄不傲,毫无僭越之举。

徐达让我敬佩的一点是,开国后被封为国公,贵为大明第一元帅,只问军事,从不管政事。每当朱元璋问到中书省丞相等文臣的人事安排时,总是三缄其口,闭口不谈。

在军权被分出去一部分之后,也可以做到不抱怨。当二哥汤和南征回来后,兄弟三一起喝酒,不做作,不假喝,该干嘛干嘛,不会像汤和一样想那么多、对朱元璋有警惕心理。

总结:

不要抱怨,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少一些心理揣摩,多一些真诚,虽然最后还是一份毒烧鹅。

汤和

曾经被誉为大明第一元帅,也是朱重八的发小,跟着重八哥吃过刘财主家的牛。在三弟徐达前期犯浑的时候,可以非常理智的提醒和规劝。

在朱元璋称帝后,汤和被百官誉为“大明第一元帅”,实至名归的武将之首。但是在朱元璋称帝后,自己感到大哥重八不待搭理自己了,但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现代人看了很多宫廷剧、历史剧,读了很多的历史,所以可以看出一点道道来。所谓当局者迷,开国后的汤和就处于这种迷茫中。

朱元璋故意冷落汤和的原因主要是下边2点:

  1. 武将之首的汤和与文官之首的李善长交往过于亲密,颇有共进退的意味,这对于帝王来讲是不可以忍受的

  2. 汤和私自调用官兵帮助李善长扩建宅子,相当于拿着皇粮干私活(当然这个是次要原因)

最主要的一点是,当汤和迷茫的时候,竟然真的去找李善长交流感情去了,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朱元璋决定将汤和的爵位从国公降低到侯爵,以此来震慑其余骄兵悍将。

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迷茫了一段时间后,汤和竟然突然想明白了,意识到皇上已经不是曾经的重八哥了,所以做事小心谨慎,后续远离京城,终得善终,也是为数不多善终的淮西勋贵。

总结:

幼时你们是发小,长大后是兄弟,可是终究成为了君臣。君臣有别,需要学会伪装自己,及时反省,方得善终。

蓝玉

悍将蓝玉,最早是在常遇春帐下听命,也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在剧中,是蓝玉血战洪都,坚守了103天的(和真实历史有出入,我们仅分析电视剧情)。蓝玉作为淮西勋贵的骄兵悍将的带头人,南征北伐,自然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其说白了就是一个只会打仗没文化的流氓,除了打仗喝酒一无是处。最后的“蓝玉案”也是自己作死的典型。

蓝玉努力作死的典型场景:

  1. 蓝玉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俘虏了皇子和妃子,竟然玷污了元朝的妃子。这在那个时候,绝对是僭越之举。一个大奖竟然玷污了妃子,即使她是敌军北元的妃子,这个就叫做身份不对等。除非是朱元璋赏赐把这个妃子赏赐给你才行

  2. 蓝玉大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明朝老百姓也不能安宁。在一座城门下,因为守城明军开门慢了一点,竟然下令“进攻”!枪口利剑随时可以对准自己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南征北战的意义

  3. 开国后,蓝玉收了几百个义子,作为自己的心腹、部将等,这些人完全听命于自己。皇上的话都不听,只听命于蓝玉。解释为:“军营太大,只有这样的手段才可以掌控三军”。作死呀,这一幕和《雍正王朝》里的年大将军一样,皇上指挥不动部将,这还得了?我们年羹尧大将军的解释是:“这些部将在军营时间长了,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了”。放肆,这还得了?军权竟然凌驾于皇权之上,结局必然是作死

  4. 出征之前,隐隐威胁朱元璋杀掉刘伯温,慰藉战士们的心

总结:

说白了,这就是一群没文化的流氓,骄兵悍将,作死的典型。人呀,富贵给你了,得知足,占着自己打天下有功劳,老觉得不满足,说朱元璋亏待自己,亏欠自己。武将可废,江山不可亡呀!

李善长

淮西大贤,在朱元璋刚起步就一路追随。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样样能行,虽然论计谋和智慧可能在刘伯温之下,但是这个人绝对是个实干派,办事能力强。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9字方针也是一个经典。

李善长这个人活得还是比较明白的,善于猜测捕捉上位(朱元璋)的想法。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些特质如下:

深谋远虑

在朱元璋占领金陵城的时候,在将士们还没打扫完战场的时候,李善长已经从金陵城库房里挑出了几担税赋薄册等。因为掌握了这些,你就掌握了经济命脉,就好比现代战争,要率先占领银行一样,这就是经济命脉。通过这一点,足以见的李公深谋远虑,想的周到。否则都是会打仗的流氓,朱元璋该如何治理天下?

处事圆滑

李善长作为淮西党的领袖,与浙东党领袖刘伯温政见不合,互相排挤。但是,当刘伯温告老还乡的时候,会主动去送一送。在刘伯温重新做官的时候,会让学生胡惟庸去给刘伯温接风。你请客,来不来是一回事,叫不叫又是一回事。

控局能力

一切尽在控制之中,善于分析。当学生胡惟庸数次掌握了皇帝宠臣杨宪的罪证,声称只要弹劾就可以将其砍头,将其剁成饺子馅时,李善长屡次分析出时机不够成熟。当你没有把握一击致命的时候,你就不可以出刀。

这个比较好理解,朱元璋刚刚大奖特奖了杨宪,结果你就去弹劾?相当于是啪啪啪的打皇上的脸。就算杨宪倒台,你也不会大获圣恩,这点李善长就看的明明白白。

在《雍正王朝》里,也有相同的片段,年羹尧打了大胜仗回朝,雍正刚刚大奖特奖,结果不长眼的文官就来弹劾,简直就是笑话,不是不能弹劾,是时机不对呀,兄弟。

心如明镜

我最佩服李善长的一点是,无论何时,其总可以想到点上,包括金陵城分赏的时候没有自己;扩建宅院后的后悔;知道皇上不可能让一个党派一家独大;被砍头时候说出的“如果我是皇上,也会杀了你这个悍将蓝玉,杀了我这个李善长”等等;

没毛病,他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但是,依然结党营私,玩弄权术,果然权力是每个人最不能够拒绝的东西。

总结:

李善长是全剧中活得最明白的一个人,刻画的相当形象。在当时那种场景下,能够做到当局者不迷很是难得。保持思考,学会揣摩,我怀疑李善长学过心理学。

杨宪

杨宪是刘伯温的一个门生,刘伯温推荐其去治理扬州,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贤才”。基本上是在扬州使用铁血手段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三年赶超英美。通过弄虚作假和铁血手段大获圣恩,朱元璋龙颜大悦,职业生涯就像坐上小火箭一样,嗖嗖嗖的。

为了限制李善长等淮西党在中书省的所作所为,被皇上派去中书省,还是一路飞升,像开挂一样。最终,结党营私,玩弄权术,被誉为“二皇帝”,被朱元璋赐五马分尸。

总结: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骄横跋扈,过于张狂,其只不过是朱元璋用来对付淮西党的一个棋子,却无法看透事实。在获得圣恩之后,基本上已经看不上刘伯温了,颇有单干的味道,总想要一个人干翻李善长。

胡惟庸

胡惟庸是淮西党,李善长的门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能力方面毋庸置疑,相当有能力,在杨宪出现之前,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年轻人。胡惟庸的治国理政能力从筹备战船和监管砖瓦质量上可见一斑,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很强的济世才能。但是其过于急于求成,为人处事远远不如其恩师李善长老道,把控时机的能力不够。优点是,一日为师,终身都听取李善长的建议。

胡惟庸最大的缺点是常常过度解读朱元璋的暗示,比如说在大虎去接小明王来金陵的时候,朱元璋只暗示要制造意外除掉小明王,但是胡惟庸缺暗示大虎要在意外中一起牺牲。朱元璋让胡惟庸带上良药去给刘伯温治病,其解读成带着毒药去给刘伯温送去,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给自己的灭亡埋下了导火索。

当上丞相之后,和杨宪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结党营私,徇私舞弊。最终,明朝洪武年间,牵涉巨大的“胡惟庸案”震惊天下。

总结:

急于求成,过分的表现自己,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过度揣摩和解读圣意,往往也无法善终。我怀疑胡惟庸不太懂心理学。

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充分说明了刘伯温的才能和智慧,作为朱元璋集团最为出名的谋士之一,刘伯温在该剧中刻画的不够完美,但是一些情节也充分说明了刘伯温的聪明才智。

刘伯温刚刚投奔朱元璋时候,极力赞美了9字方针,并且在明知道是李善长提出的情况下,依然当着众人面询问朱元璋是哪位大能提出的?这让一旁的李善长极为受用。这就好比工作中刚跳槽的你,要想站稳脚跟,需要一定的拍马屁能力,加上自己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快速的融入团队,让大家都觉得开心。

在恩科殿试的时候,朱元璋在给学子们介绍面前的3担稻米,并且询问刘伯温和杨宪这些稻米的区别是,刘伯温答曰“臣愚昧,看不出来”。杨宪偷摸询问难道连恩师也看不出来吗?刘伯温“这是什么时候?看出来也得说看不出来”。印象深刻,是的,皇帝这个时候的询问就是意思一下,没有指望你能够回答出来,因为老朱准备自己介绍了。这就好比工作中,在某些场合,领导顺嘴问你知道为什么不?往往不知道的答案会更加受用,如果你一顿解释说完了?领导接下来说啥?难道说“对,张三同学说的对,就是这样的”,得,太没面儿了。

在剧中,刘伯温的后半生都想要归隐青田老家,做任何事情都显得战战兢兢,完全没有神机妙算的感觉,给人一副懦弱的感觉,人物刻画不够鲜明。

总结:

神机妙算刘伯温,为人处事及其沉稳,宠辱不惊,是一个很好的谋士,大的智慧尽在一言一行中。

朱元璋

朱重八,是一个孩子王,敢于杀掉刘财主的牛给大伙吃。出身于农民,气质上偶尔会显出一副农民老百姓的样子。在首次投奔义军的时候,就敢于将已经位居千总将军的汤和、徐达赶下来,自己坐上位。在南征北战、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展现了其杀伐果断、心狠手辣以及对于人心的把握。

战争年代重用淮西24名将打天下,开国后重用文臣能士来治国理政。朱元璋一生最大的优点是看人特别准,善于利用浙东党杨宪来制衡淮西勋贵,帝王权术玩弄到极致,将军可废,江山不可亡。任何人在我老朱的眼里都是一颗棋子,随时可以舍弃掉。

朱元璋的一生波澜壮阔,从一个放牛娃坐上了皇位,我们暂且不加以详述。在剧中,胡军勾勒的朱元璋时而狡猾、时而淳朴,让人难以捉摸。

总结:

杀伐果断、心狠手辣、看人很准,我怀疑老朱也学过心理学,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上过学的放牛娃如何打天下、治天下,但是他做到了。

题外话

上边简单总结了剧中一些形象鲜明的人物特点后,我们再来看下朱元璋为什么能够成功?

朱元璋的成功,和身后的一帮子淮西老乡密不可分,这一群骄兵悍将,打仗极其勇猛,堪称天下无敌,这一辈子只会打仗。那么为什么淮西24名将成才率如此之高?

我猜测,朱元璋是真命天子,那么必然会天降良才,供其使用,淮西老乡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个个都是人中豪杰,具有万夫不当之勇和济世治国之大才。

那么问题又来了,是陈友谅不够强吗?

我认为不尽然,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杀伐果断、凶狠狡诈,通过杀掉首领倪文俊和将军徐寿辉,统领了上百万义军,颇有统一天下之气势,可惜功亏一篑,成功者永远只有一个。

问题又来了,朱元璋开国后,为什么变得六亲不认,几乎杀尽了所有的开国功臣?

朱元璋开国后,和汉高祖刘邦一样,面临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开国功臣尤其是武将的整体素质太差,基本上都是一群只会打仗喝酒的流氓,毫无治国理政之才。也就是素质底下,导致欺压百姓、法律意识淡薄,个个都是骄兵悍将,杀掉他们就成为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反观隋唐时期,夺取天下的都是关陇贵族,手下将领的素质极高。还有清朝多尔衮入住北京,也是满清贵族,不存在素质低下的问题。

结束语

《朱元璋》这部剧,和正史相距甚远,我们仅仅是对剧情和人物刻画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可以从中学习一些智慧,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这部剧绝对是大型古装历史连续剧上的又一个经典之作,有兴趣的各位可以抽时间看看。

 

今天的文章从帝王之术中窥探天机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64205.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