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西汉210年历史

一口气看完西汉210年历史这是历朝历代汉民族对草原民族战争的通病 跟这个相比较 汉民族内部的战争则恰恰相反 打下的地盘越多 拥有的农耕土地和人口就越多 产生的战争收益也就越多

1、刘邦建国

公前202,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楚王项羽,终结了历时7年的秦末大乱,建立西汉王朝。

西汉全盛时期地图

公前201年,匈奴单于冒顿引兵攻打太原,异姓诸侯王之一的汉王信战败投降,刘邦被迫亲自率三十万汉军北上迎战。

很不幸,百废待兴的西汉王朝面对满编骑兵列装的匈奴大军,完全没有战斗力。

次年,刘邦连同一班西汉勋贵以及三十万汉军在白登之战被包围,史称白登之围。

绝望之际,刘邦用陈平计策,贿赂冒顿媳妇,说服冒顿放开一面,刘邦以及汉军得以逃脱。

从那以后,七十多年的时间里,西汉不敢再硬刚匈奴,为了解决匈奴威胁,西汉对匈奴奉行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被今天的很多人嘲讽为西汉窝囊的一个依据,但是有一说一,在当时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一种对外政策。

接下来的几年,刘邦先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在公前195年搞定最后一位异姓诸侯英布,此后为了巩固刘氏天下,取而代之分封刘氏宗亲为诸侯。

这就是郡国并行制。

初,封国疆域占去西汉一半以上的国土。

同样的,我们不要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嘲笑刘邦开倒车,因为在那个天下不稳,人人心怀异志的年代,郡国并行制是对刘邦而言最好的选择。

教员曾经评价,刘邦是封建帝王中最厉害的一位,其功绩足可见一斑。

公前19561日,刘邦旧伤复发,走了,谥号高皇帝,谓之汉高祖。

2、吕后专权

20天以后,十六岁的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

《周书·谥法》记载: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刘盈的一生正如他的谥号代表的含义一样,如果放在王朝中后期,或许是一位贤君,但很不幸,他有一个很强势的老妈——吕后。

刘盈的一生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光辉,在吕后的强势打压和控制下,始终郁郁不得志,没几年郁郁而终。

公前1889月,刘盈去世。

西汉进入吕后专权时代。

吕后摄政期间,大肆任用吕氏宗亲,分封娘家兄弟为王,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外戚专权,但同时也继续奉行黄老政治,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汉朝的国力继续恢复。

分封诸吕,破坏了刘邦的白马之盟,吕后生前大家不敢妄言,毕竟严格来说,老太婆自己也是功勋阶层的一份子。但吕后于公前180年因狂犬病去世以后,西汉勋贵阶层联合外地的刘氏诸侯王,秒杀诸吕。

吕氏被灭族。

3、文景之治

在权力的博弈中,勋贵们选择了与世无争的代王刘恒为继承人,据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刘恒老妈比较贤惠,看起来不会成为吕后那样的人。

老张我一直不认为选择代王是因为功勋集团觉得此人更好控制,因为按照这个逻辑,功勋集团好像有那么点想控制朝政的意味。

但是后来的历史走向告诉我们,功勋集团只不过是想保住既得利益和地位,不被外来势力所排挤而已。

如此来看,老持稳重顾全大局的代王显然比谋除诸吕的首席功臣刘章兄弟更适合。

而刘恒,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汉惠帝吗,区别是,现在没人掣肘他了。

天下大定,四海皆平,内无朝臣作乱,外无诸侯一心,刘恒将黄老政治发挥到极致,不仅削减赋税,改十五税一三十税一,而且带头做表率,缩减宫廷开支,禁止新建宫殿。

领导的榜样是无穷的。

刘恒死后,儿子汉景帝即位,继续实行黄老政治,史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精髓,就是什么都别管,让老百姓自行发育,遇到灾荒年能及时搭把手那就锦上添花了。

在古代农业社会,只要朝廷不干涉百姓生产,不去搞一些好大喜功的工程,不劳民伤财,社会经济自然就会起飞,这是客观历史规律。

老张我想了想,还是要加个前提,这规律只适用于王朝前期。

刘恒于公前157年走了,谥号汉文帝,太子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

汉景帝时期,刘氏诸侯王国已经尾大不掉,逐渐开始失控,刘启当太子的时候,因为一次下棋引发的冲突,误杀无妄刘濞之子,间接导致吴国和朝廷关系破裂。

公前154年,汉景帝采用晁错建议,推行《削藩策》,削减诸侯王国的封地,吴王刘濞联合楚国等诸侯,立即发动叛乱,向长安进军,史称七国之乱。

三个月后,在太尉周亚夫和梁王的进攻下,七国之乱被迅速平定

七国之乱这么快被平定,释放出了一个鲜明的新号,西汉中央已经牢牢掌控了基层控制。

如果展开讲,大家可以比较下七国的联合实力和当初九百戍卒的陈胜吴广。

当年陈胜一声吼,搅动秦末天下乱,现在七国实力远比九百戍卒强大,但三个月就被绝望的掐灭。

这叫民心思定。

汉景帝趁热打铁,继续推行《削藩策》,削减诸侯手中的权力,诸侯王的威胁基本解除。

当然,军事威胁解除,不代表经济威胁没有,西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王朝,需要土地和人口来提供更充足的赋税和兵源。

因此,汉景帝之后的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推恩令》,将王国一分再分,逐渐成为列侯以至于普通人,王国的威胁到此彻底解除。

4、汉武盛世

公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此时的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年的韬光养晦,已经积攒了足够的国力,因此,汉武帝即位以后的第一任务,就是消灭一直悬在西汉头上的那把剑——匈奴。

公前139年,汉武帝为联络跑路的大月氏一起打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前133年,汉武帝用王恢之计在马邑设伏,准备引诱匈奴军队进入进行围歼,这次伏击战虽然因计划不周而失败,但它仍然是个历史转折点。

因为他标志着西汉结束了七十多年的和亲政策,汉匈到此进入战争状态。

尽管汉匈战争的导火索是西汉先动手,但老张我仍然乐意将其称之为对匈奴自卫反击战,汉武帝对主动挑起战争的理由,引用了《公羊传》中的一句话: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公前129年,漠南之战爆发,卫青率领汉军进攻匈奴占据的河南地,收复了从秦末以来就失去的河套地区。

公前121年,河西之战爆发,霍去病率汉军击败匈奴右贤王部,拿下河西走廊,也就是今天的祁连山一带。

公前119年,由卫青、霍去病领衔,西汉再次发动漠北大决战,此战霍去病孤军深入两千多里,阵斩匈奴单于以下数万人,留下封狼居胥的美名。

后来汉民族历次反攻游牧民族, 往往都已封狼居胥为奋斗目标。

三大战役以后,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此后虽然时不时还会爆发战争,但基本仅限于对西域的争夺。

对匈奴自卫反击战,是汉武帝一生最彪炳史册的功绩,但老刘的功绩并不仅限于此。

113年,在北方形势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汉武帝开始向南方用兵,先后征服南越(广东、江西)、东越(浙江、福建)、西南夷(云南、贵州、四川南部),以及西边的西羌(青海)和东北的卫氏朝鲜。

平心而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华夏文明第二次开疆拓土,不能总算在帝王身上, 帝王在长安打打算盘,负责将目标变成现实的,是我们每一位在战场上奋勇冲杀的华夏老祖宗们。

兴亡百姓苦, 汉武帝前期马不停蹄的用兵二十多年,后期为了彻底解决匈奴问题而进行的数次远征西域又遭遇大败,导致关东流民两百万,出现了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

此亦即汉书中的户口减半之说。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打仗就要烧钱,还有一个根本原因,西汉对匈奴的战役,是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这是历朝历代汉民族对草原民族战争的通病,跟这个相比较,汉民族内部的战争则恰恰相反,打下的地盘越多,拥有的农耕土地和人口就越多,产生的战争收益也就越多。

所以秦国越打越强,但西汉却在二十多年里几乎打光了七十多年的积蓄。

这一点就先不展开讲了,内在逻辑跟美国打中东是一样的。

汉武帝晚期,西汉帝国的国库基本被空了,百姓这边也是怨声载道,疲惫不堪。

于是就有了公前89年的《轮台诏》,汉武帝在这份诏书中无奈的宣布: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公前87年二月十四日,受巫蛊之祸的打击,英雄迟暮的汉武帝在长安去世,结束了雄才大略的一生。

5、霍光辅政

巫蛊之祸以后,晚年的汉武帝日渐多疑,诸成年皇子皆不得用,因此死前传位于七岁的幼子刘弗陵,以近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为四大辅政大臣

有意思的是,四大辅臣之一的金日磾就是公前121匈奴投降事件中被杀的那位休屠王的太子,妥妥的匈奴王子,进阶成为大汉帝国的托孤大臣。

一年以后,金日磾病逝,六年以后,上官桀勾结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谋乱,事败被杀,全族被诛。

霍光成为西汉帝国唯一的实际上的话事人。

又六年,年仅21岁的刘弗陵走了,谥号汉昭帝。

汉昭帝在位期间,西汉帝国恢复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招抚流民,鉴于他爹的穷兵黩武,西汉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因此西汉国力开始触底反弹。

此时的重要事件,我们需要记住两个,第一,被扣押几十年的苏武从匈奴回国。第二,左右摇摆的楼兰王安归被缉拿归案。

汉昭帝去世以后,霍光扫视一圈,选择了最没有政治经验的昌邑王刘贺进京,职业,大汉皇帝。

霍光猜对了前头,没猜对后头。

正因为刘贺没啥政治经验,所以对于霍光把持朝政的不满全部写在脸上,从封地到长安上班,居然带上了自己封国的全部侍从幕僚,进京以后毫不掩饰的大肆在朝中安插亲信,公开排挤霍光。

27天以后,被霍光废掉,返回封地,后改封海昏侯。

有了前车之鉴,这一次,霍光选择了在平民中长大的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己为新皇帝。

巫蛊之祸中,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和太孙刘进身死,作为刘据唯一幸存的后人,刘病己尚未满月即被下狱,为狱吏邴吉收养。

对于想继续掌权的霍光来说,刘病己既是政治素人,亦无任何封号加身,按血统还是汉武帝一脉相承的嫡曾孙,问题不大,就选他了。

霍光不知道的是,刘病己了解霍光的时间,远比霍光了解他的时间要更久,这种来自底层的视角,反而让刘病己更加多了一份谨慎和洞察力。

公前7498日,刘病己即位,改名刘洵。

第一年,捧霍光,言辞拒绝霍光的还政请求,事无大小,先递交霍光,再奏请自己。

第二年,给汉武帝上庙号世宗。加强自己是武帝正统之后的合法性地位。

第六年,把持西汉朝政19年的霍光在汉宣帝的祝福中,心满意足的走了,帝厚葬之。

随后开始在各个部门清楚霍氏子弟的权利,七月,将准备谋反的霍氏一门灭族,八月初一,将霍光硬塞给自己当皇后的霍成君废除。

6、孝宣中兴

大家记住这个日子,公前68年八月初一,是汉宣帝真正成为帝国话事人的日子。

汉宣帝是一位拥有平民生活经验的皇帝,因此对于民间疾苦有着感同身受的体验,因此亲政以后对吏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概括下来就三点:

推广官员久任制度,定期派出巡视组考核地方政绩。对政绩优异者加薪褒奖。

一时间,各地官员打了鸡血一样互相内卷,拼业绩拼水平,史称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军事上,西汉一边加强对死灰复燃的匈奴用兵,一边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气,于是南北匈奴分裂,男匈奴呼韩邪单于投降西汉。

公前60年, 随着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投降西汉,汉匈在西域的争夺暂告一段落,西域都护府设立,标志这华夏民族第一次将西域纳入统治。

到汉宣帝离任之际,西汉的人口恢复到五千多万人,疆土面积达到有史以来最大,而百姓的生存环境也相对最为宽松。

后世赞之昭宣中兴

但西汉的转折点也由此开始。

汉宣帝因幼年遭遇,骨子里对外人是没有安全感的,因此在灭掉霍氏以后,只能相信自己的恩人以及亲戚们。

因此祖母史家、母舅王家、皇后许家三大外戚得以重用,而当年在监狱中保住他一命的丙吉,更是直接官居丞相。

说汉宣帝知恩图报没啥问题,但外戚的尾大不掉可真的是打这时候开始的。

同样是出于对外人的不信任,宦官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参与执掌中枢,以至于汉宣帝之后,汉帝身体多病,事无大小不得不依靠宦官。

困扰西汉的两大顽疾到此都开始发育完成。

7、王氏发迹

公前4819日,汉宣帝去世,太子汉帝即位。

汉帝性格软弱,身体多病,做事没啥主见,因此朝政多委托与他人。

当时的朝野分为三大政治集团:

以史、许两大外戚为首的外戚集团。

以萧何六世孙萧望之为首的儒臣集团(因汉帝早起柔仁好儒而受到重用)

以弘恭、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

汉帝一开始信任儒臣,让萧望之看到了推行仁政的改革希望(汉宣帝搞的是法治),但儒臣的重用马上遭到了外戚和宦官的不满,于是外戚联合宦官,逼死萧望之,了结了儒臣的改革之路。

此后的西汉朝廷,基本就是皇帝坐山观外戚和宦官来回勾结和内斗,再也没有了开局那种大气磅礴。

哦差点忘了, 汉宣帝时期来投降的男匈奴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北匈奴西遁),重返漠北,基本恢复了原匈奴的地盘,顺便还到长安娶走了王昭君

而这个举动则让匈奴在大漠死灰复燃,在东汉时期再次成为农耕文明的一大威胁。

汉帝的皇后就是历史上被称为超长待机的王政君她的侄子就是那个最终毁灭西汉的穿越者王莽。

公前3376日,人到中年的汉帝突然去世,太子刘骜登基,史称汉成帝,皇后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此后王氏外戚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这个信号告诉我们,西汉王朝距离覆灭已经不远了。

接下来的故事就比较老套而且乏味。

或许是因为汉帝过度以来宦官集团的原因,汉成帝即位以后对宦官的专权尤其厌恶,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汉成帝扶持母亲王氏一族,先后解除宦官石显等人的职务,宦官专权暂时瓦解。

随后继续用王氏外戚打压其他外戚,在太后王政君的同母兄王凤的辅佐下,冯野王被辞职,汉帝的宠妃冯昭仪的娘家冯氏外戚出局。

许嘉见势不妙,也主动引退,从汉宣帝时期就显赫的许平君之娘家许氏一族就此退出中枢。

有意思的是,这位许嘉,不仅是许平君的堂兄弟,同时也是汉成帝自己的许皇后之父。失去娘家支持的许皇后,在后来面对赵飞燕姐妹的宫斗之时,很快被废黜,最后惨遭毒死,结局令人窒息。

最大的障碍来自王商,这位是汉宣帝的亲老表,王商的父亲是汉宣帝那位在巫蛊之祸中被波及赐死的老母亲的哥哥,这一支王氏外戚从汉宣帝发迹,历经三代,地位稳固而且门人众多。

王凤等人等人的反复诬陷和弹劾下,汉成帝最终免去王商的宰相之职,三日以后吐血而死。王氏子弟所有在朝为官者,一律被驱逐出长安。汉宣帝母亲的娘家王氏因此出局。

到此为止,整个西汉朝野,皆为王凤等人控制,再无人可以制衡。

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举手

而汉成帝也确实不是啥好皇帝,这位爷当太子的时候口碑极佳,但即位以后彻底放飞自我,整日荒淫无道。

皇帝好淫,后宫众妃子自然投其所好,在错综复杂的宫斗暗算中,汉成帝的四个儿子全部早夭,无一人成活。

以至于这位皇帝在某一次活动中暴毙而亡,皇位居然只能传位给侄子刘欣。

刘欣就是西汉那位倒数第二的皇帝汉哀帝。

其实和大家想象中的不同,汉哀帝时期的皇权还是无人能够抗衡的,所以汉哀帝才可以大力提拔他的母舅丁氏外戚和后妃傅氏、董氏外戚,而上一届独占鳌头的王氏外戚此时居然失势。

但皇权在握,不等于皇权有用。

汉哀帝时期西汉的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加上天下经常闹饥荒,饥民起义层出不穷,统治危机开始蔓延到社会底层。

小皇帝也不是没有想法, 但每一次的改革无一例外,首先遭到了位高权重的外戚们的反对,最后发现改革的最终方向还是自己。

遂作罢。

8、帝国灭亡

公前一年,24岁的汉哀帝英年早逝,太皇太后王政君驰入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诏令大臣们推举大司马,百官心领神会,马上把王政君之侄王莽选举出来

王莽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室,于是避开年长的皇族成员不用,从汉帝的孙子中挑了一个8岁的刘衎即位,这就是西汉的末代皇帝汉平帝。

我们前文说过,西汉的皇权大多数时候还是比较稳固的,但前提是皇帝他得是个成年人,像汉平帝这样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小孩子,就只能仍由外戚摆布了。

汉平帝在位八年,期间西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是王莽,公623日,汉平帝走了,死因不明。

汉平帝死后,王莽觉得自己篡位的时机还差点火候,于是又从汉宣帝的玄孙中挑了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刘婴为继承人,然后逼迫老姑妈王政君允许自己居摄践祚,为了提前过一把皇帝的瘾,还从《周礼》中给自己扒拉了一个假皇帝的称号。

而皇太子,居然就是那个不到两岁的刘婴,古代王朝未有之奇闻,就是皇帝居然和太子是异姓异族。

公八年,王莽去掉字,称帝改,国号为,谓之自己灭掉了自己。

西汉立国210年,最终亡于外戚专权。

今天的文章 一口气看完西汉210年历史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5-01-05 18:51
下一篇 2025-01-05 18:4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10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