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学术搜索介绍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Default.aspx
我以为微软的学术搜索引擎是一个新的东西,但其实已经很多年了。对于google和其他的搜索引擎,比如DBLP等,微软的工具操作性更加好。
首先,分类的论文、作者、会议、期刊的搜索非常容易找到某个领域内最重要的文章和会议。
其次,对于会议,微软有统计来的Publication和Citation数量,这两个数字结合起来,很容易辨别一个会议的级别,还有会议的规模。一般而言(我的粗略估算),Publication(P)比Citation(C)多的会议,都不算Rank2的,C/P 在3-10之间,大约是Rank2,比10高的算Rank1的。顶级的会议C/P常常在30以上。
第三,对于某一个研究者,微软的学术搜索给出了逐年publication和citation的图示,非常好用。不仅如此,每一个学者的G-Index和H-index都有表示。如果要得到一个人的研究能力数据,参考H指数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下文是一段引用来的说法。
“H-index 是标志一个科学家多年来研究工作影响的一个指标。最近 20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的 h指数,平均值为 41。美国科学院物理学与天文学部 2005年新科院士的 h指数平均为 44,如果一个人在从事科研 20 年后(从发表第一篇论文算起),h 指数能达到 20,就算是一名成功的科学家;能达到 40,则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很可能只能在名牌大学或研究所才能见到;能达到 60(或 30 年后达到90),则是首屈一指的大科学家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物理学家要获得永久教职(副教授),h 指数一般为 10 到 12,晋升为正教授则大约为 18。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的 h 指数一般在 15 到 20,而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则一般在 45 或更高。”
-------
这个工具仅限于计算机领域的搜索,和google学术相比,功能更全面,值得推荐。
今天的文章
微软学术搜索介绍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10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