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景观是指月球在围绕地球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而形成的不同形状和亮度的月球表面景象。以下是存在的几种主要月相景观:
1. 新月
- 定义:新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月初,月球逐渐远离太阳,月牙渐渐露出来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几乎看不到月亮,或者只能看到一条细线状的月亮。
- 特点:月亮仅露出一弯月牙,并且朝右弯曲。随着月球运动,月牙越来越大。
2. 蛾眉月
- 定义:蛾眉月出现在农历月底和月初,形状如同眉毛,因此得名。分为新月蛾眉月和残月蛾眉月。
- 特点:新月蛾眉月于月初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残月蛾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
3. 上弦月
- 定义: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与太阳相距90°,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
- 特点:月亮的一半被照亮,为半圆形。弦在左,弓背在右。日落时月球在最高处(上中天),月落时太阳在最低处(下中天),也就是午夜时分。
4. 凸月
- 定义:凸月主要出现在满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称凸月。
- 分类:
- 渐盈凸月: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又称“上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
- 渐亏凸月: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又称“下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
- 特点:凸月主要出现在夜间,它的明亮部分愈大,出现在夜间的时间也愈长。
5. 满月
- 定义:满月通常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是月球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的月相。
- 特点: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6. 下弦月
- 定义: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 特点: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7. 残月
- 定义: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蛾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蛾眉月”称为“残月”。
- 特点:残月表示伤感,通常出现在月末的黎明前,月亮形状细小,亮度较低。
综上所述,月相景观包括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渐盈凸月和渐亏凸月)、满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多种形态。这些月相景观不仅丰富了天文观测的内容,也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今天的文章 存在哪些月相景观?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10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