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概念和作用
一、商品的基本概念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的二重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即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价值。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工农业用的生产资料和人们衣食住行用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需要通过交换而获得,它们大都是商品。
商品是人类有目的的劳动产品,是人和社会需要的物化体现,可以包括实物、知识、服务、利益等。实物商品的整体概念应包含三个层次内容:
(一)核心商品
核心商品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比如,人们购买的电冰箱,并不是需要一个装有压缩机、冷凝器和控制装置的大铁箱,而是要购买其制冷功能,即冷冻冷藏食品,保鲜的功能。商品功能达到用途要求所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商品性质所决定的,商品对人的有用性是以商品功能为基础的,因此,核心商品是商品整体概念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部分。
(二)有形商品
有形商品部分是指实物商品体本身。商品体是由商品的成分、结构、外观、质量、品种、商标、包装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形商品是商品的外在形式。
(三)无形商品
无形商品又叫附加商品,是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例如,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售后技术服务、免费安装调试、质量保证措施、信息咨询、某种附加利益等。善于开发和利用适当的无形商品,一方面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
二、商品分类的概念
任何集合总体都可以按一定的标志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部分,直至划分成最小的单位集合体,这种将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次划分的过程称分类或归类。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目的或满足某种需要,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划分不同类别并形成系统的过程。我国通常将商品划分成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以及品种、花色、规格等。
门类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共性对商品总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类别,我国商品分 23 个门类。
大类是按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行业来划分的,我国商品在门类的基础上分 88 个大类,如五金类、交电类、日用百货类、钟表类、针纺织品类、印刷品类等大类。
中类即商品种类,也称商品品类或品目。是若干具有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总称,它包括若干商品品种。如针棉织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
小类是根据商品的某些特点和性质进一步划分的。如针棉织品又可分为针织内衣类、针织外衣类、羊毛衫类等。
商品的品种是按商品的性质、成分等特征来划分,是指具体商品的名称,如西服、洗衣机、皮鞋、啤酒等品种。
商品的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细区分,包括商品的花色、规格、品级等,如 180/112 A 型男西服、 23 号女式高跟皮鞋等。
通过商品分类,可以将成千上万种商品在生产、交换、流通中,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以实现商品使用的合理化和流通管理的现代化。因此,商品分类对发展生产,促进流通,满足消费,提高现代管理水平等有着重要作用。
在不同的时期,商品的范围、分类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商品分类的层次也不一样。目前,通常将商品分成大类、品类、品种、细目等四个类目层次。
三、商品分类的原则
为了实现商品的科学分类,使商品分类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分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科学性原则
指商品在分类中所选择的标识必须能反映商品的本质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区别功能和稳定性,以满足分类的客观要求,发挥分类的作用。科学性是分类的基本前提。
• 系统性原则
商品分类的系统性是指以选定的商品属性或特征为依据,将商品总体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分类系统。商品总体分成若干门类后,门类分为若干大类,大类分为若干中类,中类分为若干小类,直至分为品种、规格、花色等。系统性是商品分类的关键
• 实用性原则
商品分类首先应满足国家总政策、总规划的要求,同时应充分满足生产、流通及消费的需要。因此,商品分类应尽最大努力结合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企业及消费者的实际,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使用性是检验商品分类的实践标准。
• 可扩展性原则
又称后备性原则,即进行商品分类要事先设置足够的收容类目,以保证新产品出现时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原有的分类体系和结构,同时为下级部门便于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开拓细分创造条件。
• 兼容性原则
商品分类要与国家政策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又可与原有的商品分类保持连续性和可转换性,以便进行历史资料对比。
• 唯一性原则
商品分类体系中的每一个分类层次只能对应一个分类标识,以免产生子项互不相容的逻辑混乱。
四、商品分类的作用
商品分类是将千万种商品在商品生产与交换中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必然对发展生产、促进流通、满足消费以及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起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有将商品统一分类后,才有可能将研究对象从每一个商品的个性特征归结为每类商品的特征。掌握了每类商品的共同特征,才能深入地分析商品的质量变化规律,才能为提高商品质量和合理使用、储存与运输商品创造条件。
第二,将商品统一分类后,有利于确切地掌握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为商品管理业务创造条件,从而使商品的业务、计划、统计、会计核算等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商品科学分类是编制商品目录的基础。将商品科学分类,才能使编制的商品目录有条理,层次分明,眉目清晰。
第四,将商品进行科学分类,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前提和必备手段,为建立统一的经济信息自动化系统,提供信息交流的共同语言,促进经贸活动的发展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
第五,商品分类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使商品名称、类别统一化,便于有秩序的商品市场供给,从而便于消费者和用户的选购。
第二节 商品分类标志和分类体系
一、商品分类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的选择是商品分类的基础,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商品分类可供选择的标志很多,商品的用途、原材料、生产加工方法、化学成分、使用状态等这些商品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是最常采用的分类标志。
• 按商品的用途分类
商品的用途是体现商品使用价值的标志,同时还是探讨商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按商品的用途分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泛。它不仅适用于商品大类的划分,也适用于对商品种类、品种等的进一步详细分类。例如根据商品的基本用途,将商品分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两大类;生活资料商品又按不同用途分为食品、衣着用品、家用电器、日用品等类别;在日用商品类中,可按用途分为鞋类、玩具类、洗涤用品、化妆品类等。在化妆品中,按用途还可以在分为皮肤用和毛发用化妆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细分,如毛发用品可以分为清洁类、护发养发类、染发剂等。
以用途为标志的分类方法,便于对相同用途的商品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消费者按用途选购商品;有利于商品生产者提高商品质量,开发商品新品种;有利于商业部门搞好商品的经营管理。但对于多用途的商品则不宜采用这种分类标志。
• 按商品的原材料分类
原材料的种类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品的性能和质量。选择以原材料为标志的分类方法是商品的重要分类方法之一。例如,纺织品以原材料为标志分为棉织品、麻织品、丝织品、毛织品、化纤织品、混纺织品等;皮鞋以原料为标志分为牛皮鞋、猪皮鞋、羊皮鞋等。
以原材料为分类标志,商品分类清楚,但对于多种原材料构成的商品,不宜采用这种标志进行分类,如电冰箱、电视机,钟表等。
• 按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分类
很多商品,即使采用相同的原材料制造,由于生产方法和加工工艺不同,所形成商品的质量水平、性能、特征等都有明显差异。因此,对相同原材料可选用多种加工方法生产的商品,适宜以生产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如酒类按酿造方法可分为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茶叶按加工方法分为发酵茶、半发酵茶、不发酵茶等。对于那些虽然生产方法不同,但产品质量、特征不会产生实质性区别的商品,则不宜使用此种分类方法。
• 按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分类
商品的许多性能、质量、用途往往由商品的成分决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组成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因此,这种分类的标志可以通过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说明其主要性能和用途。如塑料制品可按其主要成分合成树脂的不同,分为聚乙烯塑料制品、聚氯乙烯塑料制品、聚苯乙烯塑料制品、聚丙烯塑料制品等;又如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但根据其中的一些特殊成分可分为钠玻璃、钾玻璃、铅玻璃、硅硼玻璃等。但对化学成分复杂的商品或化学成分不明显的商品,则不宜采用以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 以其他特征为分类标志
除上述分类标志外,商品的形状、结构、尺寸、颜色、重量、产地、产季等均可作为商品分类的标志。这些分类标志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其特点是概念清楚、形象直观、特征具体、通俗易记、便于区别。
二、商品的分类体系
在实际分类工作中,常常是先选择一个主要标志,将商品分成大类,然后再按不同的标志依次地将商品划分成中类、小类直至细目等,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品分类体系。目前我国常采用的商品愤分类体系可概括为基本分类体系、国家标准分类体系、应用分类体系等三大体系。
• 基本分类体系
基本分类体系是按商品的基本使用价值即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将商品分为生活资料商品(供衣、食、住、行、用等的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工业生产资料商品、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两大类。基本分类体系对于组织生产和消费水平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是为适应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需要,以国家标准形式对商品进行科学、系统地分类编码所建立的商品分类体系。 1987 年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 GB7635-87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这是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必须一致遵守的商品分类与商品编码准则。该体系把我国生产的全部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划分为 99 个大类、 1000 多个中类、 7000 多个小类、总计 36 万多个品种。体系中各类目的划分及代码如下:
• 农、林、牧、渔业产品
01 农业产品
02 林业产品
03 人工饲养动物、捕猎野生动物及产品
04 渔业产品
05 观赏植物
06 其他农林牧渔业产品
• 矿产品及竹木采伐产品
07 煤、石油和天然气
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
09 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
10 非金属矿采选产品
11 木竹采伐产品
c . 电力、蒸汽供热量、煤气(天然气除外)和水
12 电力、蒸汽供热量、煤气(天然气除外)和水
等等。
( 三 ) 应用分类体系
应用性分类体系是以实用性为原则,为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是从处理商品方便角度出发的,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志,而是根据商品的某些共性加以分类,可以适应不同分类目的的需要,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分类体系。如:
1 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性商品、动物性商品、矿物性商品等。
2 按加工程序分类:粗制品和精制品
3 按行业分工分类: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工业品等。
4 按产地分类:进口产品、国内产品、地方产品等。
5 按使用期限分类:耐用商品和易耗商品。
6 按质量分类:优质产品、名牌产品、和一般产品等。
第三节 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
一、商品目录
(一)商品目录的概念
商品目录是指国家或部门根据商品分类的要求,对所经营管理的商品编制的总明细分类集。商品目录是以商品分类为依据,因此也称商品分类目录或商品分类集。商品分类是在商品逐级分类的基础上,用表格、符号和文字全面记录商品分类体系和编排顺序的书本式工具。
在编制商品目录时,国家或部门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首先将商品按一定的标志进行定组分类,再逐次制定和编排。也就是说,没有商品分类就不可能有商品目录,只有在商品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才能编制层次分明、科学、系统、标准的商品目录。商品目录的编制就是商品分类的具体体现,商品目录是实现商品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前提;是商品生产、经营、管理、流通的重要手段。
(二) 商品目录的种类
商品目录由于编制目的和作用不同,因此种类很多。如按商品用途不同编制的目录有食品商品目录、纺织品商品目录、交电商品目录、化工原料商品目录,等等;按管理权限不同编制的目录有一类商品目录、二类商品目录、三类商品目录;按适用范围不同编制的目录有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门商品目录、企业商品目录等。
1 国际商品目录
国际商品目录是指由国际上有权威的各国际组织或地区性集团编制的商品目录。如联合国编制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国际关税合作委员会编制的《商品、关税率分类目录》、海关合作理事会编制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和《商品分类及编码协调制度》等。
2 国家商品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是指由国家指定专门机构编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进行计划、统计、财务、税收、物价、核算等工作时必须一致遵守的全国性统一商品目录。如由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等。
3 部门商品目录
部门商品目录是指由行业主管部门即国务院直属各部委或局根据本部门业务工作需要所编制并发布的仅在本部门、本行业统一使用的商品目录。如国家统计局编制发布的《综合统计商品目录》、原商业部编制发布的《商业行业商品分类与代码》等。部门商品目录的编制原则应与国家商品目录保持一致。
4 企业商品目录
企业商品目录是指由企业在兼顾国家和部门商品目录分类原则基础上,为充分满足本企业工作需要,而对本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商品所编制的商品目录。企业商品目录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和部门商品目录的分类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业务需要,进行适当的归并、细分和补充。如营业柜组经营商品目录、仓库保管商品经营目录等,都具有分类类别少、对品种划分更详细的特点。
二、商品代码
(一)商品代码的概念
商品代码又称商品编码,或商品代号、货号,是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的代表符号,通常用具有一定规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
商品代码往往是商品目录的组成部分,商品分类与代码共同构成了商品目录的完整内容。使用商品代码,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计划、统计、物价管理及核算工作,简化业务手续;使用商品代码还可以便于记忆、清点商品,便于实现现代化管理;对于容易混淆的商品名称,使用商品代码可以避免差错。
(二)商品代码的编制方法
经国务院批准, 1987 年颁布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及物资)分类代码标准 GB7635-87, 统一了全国商品的分类和代码。根据这一国家标准,商品代码编制的方法如下:
1 代码结构共分四层即大类、中类、小类、品种,由八位数字组成。门类另用英文字母表示顺序。
2 每层均以两位数字表示,从 01-99 。第一、二、三层类目不再细分时,其代码后面补“ 0 ” ,直至第八位。各层均留有适当空码,以备增加或调整类目用。各层数字为“ 99 ” 的代码均表示收容类目。层内分成若干区间时,每个区间的收容类目一般用末位数字为“ 9 ” 的代码表示。
3 、为满足管理上的特殊需要,第三层设有“开列区”,其类目用“ 01 ” 至“ 09 “表示,可按不同层次重新分类或按不同要求补充设置类目。如贸易粮的代码为 A0 。不设开列区时,第三层代码从“ 10 ” 开始编码,如移动式空调器的代码为 T 。 三、商品条形码
(一)、商品条形码的概念和应用
1 、商品条形码概念:
商品条码是由一组宽窄不同、黑白或彩色相间的平行线及其对应的字符,依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而成的条空数字图形。在国家标准中,商品条码的被定义为用于标识国际通用的商品代码的一种模块组合型条码。
2、条码技术的优点:
条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输入速度快:与键盘输入相比,条码输入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 5 倍,并且能实现 " 即时数据输入 " 。
(2)可靠性高: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3)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条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码更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4)灵活实用:条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另外,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
3、条码技术的应用范围:
(1) 商业自动化系统: 商业是最早应用条码技术的领域。在商业自动化系统中,商品条码是关键。 POS ( Point of Sales )是一个商业销售点实时系统。该系统以条码为手段,计算机为中心,实现对商店的进、销、存的管理,快速反馈进、销、存各个环节的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2) 条码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立体仓库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条码技术,可以完成仓库货物的导向、定位、入格操作,提高识别速度,减少人为差错,从而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3) 条码技术还广泛地应用于交通管理、金融文件管理、商业文件管理、病历管理、血库血液管理以及各种分类技术方面,条码技术作为数据标识和数据自动输入的一种手段已被人们广泛利用,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领域。
( 二 ) 、常用条码简介:
1 、 EAN 码:
EAN 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的一种商品用条码,通用于全世界。 EAN 码符号有标准版( EAN-13 )和缩短版( EAN-8 )两种,我国的通用商品条码与其等效。我们日常购买的商品包装上所印的条码一般就是 EAN 码。 EAN 码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商品条码,已成为电子数据交换( EDI )的基础。
2 、 UPC 码:
UPC 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的一种商品用条码,主要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我们在美国进口的商品上可以看到。
3 、 39 码 :
39 码 是一种可表示数字、字母等信息的条码,主要用于工业、图书及票证的自动化管理,目前使用极为广泛。
4 、库德巴( Codebar )码:
库德巴码也可表示数字和字母信息,主要用于医疗卫生、图书情报、物资等领域的自动识别。
条码种类很多,常见的大概有二十多种,除以上列举的一维条码外,二维条码也已经在迅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三)商品条形码的结构
EAN 码有两种版本——标准版和缩短版。标准版表示 13 位数字,又称为 EAN 13 码 ,缩短版表示 8 位数字,又称 EAN8 。两种条码的最后一位为校验位,由前面的 12 位或 7 位数字计算得出。 EAN 码标准版的结构如图 1---1 所示: 条码图
EAN 码由前缀码、厂商识别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前缀码是国际 EAN 组织标识各会员组织的代码,我国为 690 、 691 和 692 ;厂商代码是 EAN 编码组织在 EAN 分配的前缀码的基础上分配给厂商的代码;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自行编码;校验码为了校验代码的正确性。在编制商品项目代码时,厂商必须遵守商品编码的基本原则:对同一商品项目的商品必须编制相同的商品项目代码;对不同的商品项目必须编制不同的商品项目代码。保证商品项目与其标识代码一一对应,即一个商品项目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一个商品项目。
如听装健力宝饮料的条码为 98 ,其中 690 代表我国 EAN 组织, 1010 代表广东健力宝公司, 10109 是听装饮料的商品代码。这样的编码方式就保证了无论在何时何地, 98 就唯一对应该种商品。
另外,图书和期刊作为特殊的商品也采用了 EAN13 表示 ISBN 和 ISSN 。前缀 977 被用于期刊号 ISSN ,图书号 ISBN 用 978 为前缀,我国被分配使用 7 开头的 ISBN 号,因此我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上的条码全部为 9787 开头。
EAN 已分配给各编码组织所在国家(地区)的前缀码(部分国家和地区)
00—13 美国和加拿大、 20—29 店内码(对无条码商品自行编码) 30—37 法国、 400—440 德国、 64 芬兰、 45 、 49 日本、 690—692 中国、 460—469 俄罗斯联邦、 70 挪威、 471 中国台湾、 489 中国香港、 73 瑞典、 480 菲律宾、 481 白俄罗斯、 745 巴拿马、 482 乌克兰、 50 英国、 775 秘鲁、 789 巴西、 880 韩国、 90 、 91 奥地利、 885 泰国、 93 澳大利亚、 888 新加坡、 890 印度、 955 马来西亚。等等。
条码技术至今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发起。 1970 年美国超级市场委员会制定了通用商品代码 UPC 码, UPC 码的使用成功促使了欧洲编码系统( EAN )的产生。到 1981 年, EAN 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且 EAN 码与 UPC 码兼容。
随着国外条码技术的应用,我国于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开始研究,并在部分行业完善了条码管理系统,如邮电、银行、连锁店、图书馆、交通运输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等。 1988 年 12 月,我国成立了 "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并于 1991 年 4 月 19 日 正式申请加入了国际编码组织 EAN 协会。近年来,我国的条码事业发展迅速,条码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规范商品条码的应用,保证商品条码质量,加快商品条码普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订并发布了《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该《办法》已于 1998 年 12 月 1 日起 正式施行。
今天的文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8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