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
一、电感理论基础
1、电感的定义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其磁感线穿过线圈,磁场的磁通量与电流有如下关系:
ϕ = L i \phi=Li ϕ=Li
L即为线圈的自感系数,也就是电感。
将漆包线、纱包线或塑皮线等在绝缘骨架或磁芯、铁芯上绕制可以形成的一个器件。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会形成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这种电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为感抗,也就是电感。相应的器件称为电感器。
2、电感的决定式
L = μ ⋅ N 2 ⋅ S l L=\frac{\mu\cdot N^2\cdot S}{l} L=lμ⋅N2⋅S
其中:L为线圈电感,单位H(亨利)。 μ \mu μ为介质的磁导率,单位H/m。N为线圈的总匝数,单位1。S为线圈的横截面积,单位 m 2 m^2 m2。l为线圈的纵向长度,单位m。
3、电感的单位
电感的符号一般是L,电感的单位有:亨(H)、毫亨(mH)、微亨(uH)、纳亨(nH)。与电容单位类似,亨是很大的单位,常用的电感单位一般是微亨(uH)和纳亨(nH)。
电感单位换算: 1 H = 1 0 3 m H = 1 0 6 u H = 1 0 9 n H 1H=10^3mH=10^6uH=10^9nH 1H=103mH=106uH=109nH。
一般DC-DC常用的功率电感的范围是1uH到100uH。
4、电感的本质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两端就要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且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正比于磁通的变化率,即有下面公式:
e = − d ϕ d t = − L d i d t e=-\frac{d\phi}{dt}=-L\frac{di}{dt} e=−dtdϕ=−Ldtdi
公式中的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是要阻止电流的变化,表示方向。
我们应避免电感电流突变
电流突变会造成di/dt的值无限大,也就是说在电感两端产生无限大的电压,这通常会对电路造成破坏,需要尽量避免。
如图,二极管D1作为续流二极管,为电感释放电流留出了通路。
电感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短路
直流电路中,di/dt为0,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0,也就是说电感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短路。
电感两端加恒定电压时,电流线性增大或者减小
在电感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感应电动势与所加电压相等,方向相反,等于-U(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要阻止电流变化)。根据上述公式,di/dt=U/L=常数,这说明电感的电流是线性增加的。
5、电感的储能
电感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件。
E = 1 2 L I 2 E=\frac{1}{2}LI^2 E=21LI2
单位是焦耳J。电感的储能是要有电流流过的,如果电流为0,那么储能为0.
6、电感等效模型
电感实际生产出来并不是理想电感,线圈匝数之间也会存在寄生电容,线圈也不是超导体,会存在直流电阻,所以,电感等效模型如下图:
电感模型由电感和电阻串联,然后和电容并联构成,很容易列出复阻抗表达式:
Z = j ω L + R ( 1 − ω 2 L C 2 ) + ( ω R C ) 2 Z=\frac{j\omega L+R}{(1-{\omega}^2LC^2)+(\omega RC)^2} Z=(1−ω2LC2)+(ωRC)2jωL+R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通常得到的阻抗的曲线如下图:
谐振点频率为 f = 1 2 π L C f=\frac{1}{2\pi\sqrt{LC}} f=2πLC1
二、电感的属性
电感能够承受的电流是有上限的。在电感的规格书中,有些厂家会给出饱和电流,有些厂家会给出额定电流,有些厂家还会给出温升电流。
1、感量L
电感的感量相对而言误差很大,上图中的感量偏差在±20%到±30%。实际使用中也不需要那么准确的感量。
2、饱和电流 I s a t I_{sat} Isat
饱和电流 I s a t I_{sat} Isat一般是标注在电感值衰减30%(一些厂家是10%或40%) 的偏置电流。
上图右下部分是电感的大小随电流变化的曲线。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流过电感的电流增大,在电流到达某值时,电感值出现拐点并迅速下降。电感值下降30%时,对应的电流就是该电感的饱和电流。
电感是由磁芯与绕磁芯的线圈组成的。磁芯是存在磁饱和现象的,尤其是功率电感,磁芯的磁通量 ϕ \phi ϕ不可能无线增加,即存在上限。磁饱和是由磁芯自身的材料属性决定的。由电感的本质 e = − d ϕ d t = − L d i d t e=-\frac{d\phi}{dt}=-L\frac{di}{dt} e=−dtdϕ=−Ldtdi可知,极端情况下当磁通量不再增加时, d ϕ d\phi dϕ等于0,相应的L也会等于零。
所以我们在进行电路设计时,要根据流过电感的电流的瞬时值大小与饱和电流来选择电感。
3、温升电流 I r m s I_{rms} Irms
理想的电感是储能件,不耗能。而实际中的电感是有损耗的,所以会发热。而温升电流,一般指电感自我温升温度不超过40度时的电流。正如上图中写的: I r m s I_{rms} Irms: DC current that causes the temperature rise ( Δ \Delta ΔT=40℃) from 20℃ ambient.
在电感手册的开头,会标出工作温度,此处为-40℃到125℃。注意后面括号中写明了此处的工作温度包含了电感的自我温升。比如说电感工作的环境温度为90℃,那么经过电感自我温升35℃后就会超出电感工作温度的范围。超出工作温度后,电感可能损坏失效。在选型的时候要注意考虑环境温度与自我温升。
我们在进行电路设计时,要根据流过电感的电流的平均值大小与温升电流来选择电感。
4、额定电流 I r a t I_{rat} Irat
电感最终的额定电流值,是饱和电流和温升电流中较小的那个的值。我们在电路设计中,关于额定电流一般至少留20%的裕量。即电感通过的最大电流要小于手册中的额定电流的80%。因为额定电流由饱和电流与温升电流决定,所以有些电感的数据手册中只标注额定电流。
5、最大值与典型值
在上图中有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 I s a t 与 I r m s I_{sat}与I_{rms} Isat与Irms的最大值竟然全部小于典型值。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典型值,什么是最大值。
- 典型值:厂家在生产之后会进行测试,测试数据经过处理后(可能是取平均值等),就得到了典型值。
- 最大值:厂家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给出的可以保证效果的值。
6、直流电阻DCR
电感一般是由导线绕制而成的,而导线是有直流电阻的,所以电感对流过它的电流的直流分量有直流电阻。电感的DCR一般与电感的电感量和额定电流有关系。电感量越大,导线的匝数就越多,导线线就越长,因此DCR就越大。同等电感量,额定电流越大,导线就越粗,DCR就越小。
7、Q值
Q = 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 Q=\frac{无功功率}{有功功率} Q=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三、电感的高频等效模型
本章的题目是电感的高频等效模型,模型如上图所示。在低频环境下电感的模型与理想电感相似,所以不需要过多考虑。电感的高频等效模型由一个电感、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构成。因为电感是由导线绕制而成,而导线具有电阻,所以模型中存在一个电阻,也就是直流电阻(DCR)。又因为每两圈导线之间距离很近,他们两两一组形成了许多并联的电容,他们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模型中的电容。再加上电感本身,就得出了电感的高频等效模型。电感的高频等效模型具有几个重要的参数:
- 复阻抗: Z = 1 j ω L ⋅ ( j ω L + R ) 1 j ω L + ( j ω L + R ) = j ω L + R ( 1 − ω 2 L C ) + j ω R C Z=\frac{\frac{1}{j\omega L}\cdot(j\omega L+R)}{\frac{1}{j\omega L}+(j\omega L+R)}=\frac{j\omega L+R}{(1-\omega^2LC)+j\omega RC} Z=jωL1+(jωL+R)jωL1⋅(jωL+R)=(1−ω2LC)+jωRCjωL+R
- 阻抗的模: ∣ Z ∣ = ( ω L ) 2 + R 2 ( 1 − ω 2 L C ) 2 + ( ω R C ) 2 |Z|=\sqrt{\frac{(\omega L)^2+R^2}{(1-\omega^2 LC)^2+(\omega RC)^2}} ∣Z∣=(1−ω2LC)2+(ωRC)2(ωL)2+R2
- 谐振频率: f 谐振 = 1 2 π L C f_{谐振}=\frac{1}{2\pi\sqrt{LC}} f谐振=2πLC1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电感的阻抗曲线,如下图所示:
理想电感的阻抗曲线为 X L = ω L = 2 π f L X_L=\omega L=2\pi fL XL=ωL=2πfL,与频率成正比,在图中为一条直线(Ideal)。实际上电感的阻抗曲线为图中的Nonideal。我们可以看到当电感上的信号频率达到自谐振频率(SRF)时,电感的阻抗达到最大值。当电感上的信号频率大于 1 0 4 10^4 104Hz且小于SRF时,电感的阻抗曲线接近于理想电感。当电感上的信号频率大于SRF时,电感的阻抗曲线接近于电容。当电感上的信号频率小于 1 0 3 10^3 103Hz时,电感的阻抗曲线接近于电阻,呈一条水平的直线。
我们在使用电感进行滤波的时候,通常需要选择SRF超出信号频率10倍以上的电感。这时电感可以去除叠加在低频信号上的高频噪声。
四、电感选型
1、电感的种类
电感的铁芯有多种形状,有环型、E型和工字型。根据铁芯材质来分,主要有陶瓷芯和软磁类的铁氧体芯和粉末铁芯等。根据结构或封装方式不同,有绕线式、多层式及冲压式。而绕线式中又有非屏蔽式、加磁胶之半遮蔽式及遮蔽式等。遮蔽越多,漏磁越少。
电感制作工艺:
- 绕线电感:铜线绕制
- 层叠电感:丝网印刷
- 薄膜电感:薄膜工艺。外形多与层叠电感相似。
- 一体成型:压制成型。
2、电感内部结构
- 绕线电感
- 层叠电感
- 薄膜电感
- 一体成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8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