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NAT技术被提出。
1996年,IPv6的若干标准被提出。
两者仅仅只有2年的差距,但NAT技术却走进了千家万户,而IPv6至今仍进展缓慢,为什么会这样呢?假如没有NAT技术,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会不会比现在更快?
被肆意挥霍的IPv4
在互联网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会去考虑理论上拥有40多亿可用的IPv4地址,有一天会枯竭的问题。
于是当年IANA和RIR肆意挥霍手中的IPv4地址,将大量的、在当时看来很不值钱的IPv4地址,分配给AT&T、苹果、福特和Comcast等美国运营商和大公司。
经常混迹币圈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在2010年,比特币价格还比较低的时候,一名程序员用10000枚比特币买了两个比萨,并以此在论坛上炫耀的故事。这与当年的IANA和RIR挥霍IPv4地址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名曾经在苹果工作的网络工程师感叹道:
“苹果内网和外网完全不存在什么私网IP、NAT、PAT之类的东西,所有终端电脑全部人手一台直接分配一个17.x.x.x公网地址用来上内网和外网,我在苹果工作的那些年,都快忘记啥叫RFC 1918了。”
另外,美国国防部更是独占了13个/8公网网段地址...
这一美国机构所拥有的地址数量,差不多是整个非洲,加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分配到的IPv4公网网段地址的总和。
IPv4地址被肆意挥霍,互联网才迫切需要NAT或者IPv6.
功劳簿上的NAT
毫无疑问,NAT技术应该被写在功劳簿上。通过给IPv4不断地打补丁,这个技术补丁就是NAT技术,保证了绝大多数应用程序能够正常通信,每个人才能手持一台移动手机,看新闻,刷视频,聊天购物。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NAT技术,会倒逼业界大力发展IPv6也不无道理。
从IPv4切换到IPv6,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这是一个关乎全球网络的一个系统工程,里面隐藏着很多风险,比如一些应用程序会在应用程嵌入IPv4地址,如果切换到IPv6,会立刻罢工。
另一方面,NAT技术的首要目标,是让每一个用户都能上网,但它还附带了一些优势。
例如安全性。
如果没有NAT,用户电脑将直接暴露在因特网上,电脑也没有开启防火墙,默认打开一些端口,因特网上的用户,可以进行扫描并访问。
有了NAT的存在,扫描用户端口的行为,几乎不可能。
当然,NAT所提供的安全性,属于副产品,在应对新型攻击方法面前显得非常无力。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因为NAT种种劣势,IPv6的种种优势,而唾骂NAT技术,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件事,诞生的每一种物品,都有其必然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ri-ji/2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