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一圈写一写怎么写(圈一圈数一数写一写)

圈一圈写一写怎么写(圈一圈数一数写一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通用 17 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 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 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教学课题 十几减 9 二 教学内容 十几减 9 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9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 学会破 法连减法 掌握想加算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7篇)

  一、教学课题:

  十几减9。

  二、教学内容:

  十几减9。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4)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5)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3、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4、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技术党委“百”;积累数数、认数的学习经验,并形成相应的数感。

  3、感受生活里的数及数在生活里应用;在与同学交流数数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的.组成,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

  教学准备:

  20根小棒,十捆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它表示一个什么?

  再摆一根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带几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书小棒的方法认识更大的数

  板书:认数

  二、操作数数,认识新知

  1、认识几十几何几十

  (1)初步感知几十几

  要求:请小朋友输出二十三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二十三根呢?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摆法

  可以先摆2困是2个十,在摆3根是3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三。

  追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指导学生说一说

  (2)认识几十几和几十

  现在要摆二十四根小棒,你会摆吗?自己摆一摆,再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交流摆法

  提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四,反过来二十四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导学生说一说

  接着继续数到二十九

  追问:二十九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摆出二十九根,再添上1根,数出是多少。(师生同时操作,数出三十)

  追问:二十九添上1是多少?

  指出:二十九添上1是3个十,3个是三十

  让学生说一说

  引导: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2、认识一百

  (1)数出一百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几个十是几十,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你能摆出八十五吗?

  要求再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引导:九十九再添上1根,数出多少?

  强调: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

  追问:几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小结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做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面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交流结果

  2、做想想做做2

  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

  3、做想想做做3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再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

  4、做想想做做4

  先看图,再交流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做想想做做5

  要求:每数10颗圈一圈,数数一共有多少颗

  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板书设计:认数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 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数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3)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4)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数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5)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以外,你还想数什么?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评: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按批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这项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再掀起一个小高潮。]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最后让我们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

  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教学后记:接近生活,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取币、换币、付币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验购物过程,感受购物乐趣,学会简单购物。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及初步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会换币。

  教学准备:

  竹篓、各式各样1元以上的人民币,台灯、计算器、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

  1.复习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已认识了哪些面值人民币? 生发言。

  2.自主探究 师:你还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请小朋友从面前竹篓里拿出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行相互辩认。

  3.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应用1元以上人民币

  1.基础练习、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已能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物品标出的价格,拿出相应的一张人民币。 (电脑出示物品,学生示范拿)

  师:如果几张人民币合到一起,你能说出钱数吗?

  练习一:师随手拿几张1元以上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口答。

  练习二:进一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抽取,相互辩认。

  2.模拟购物、尝试运用

  (1)集体购物

  台灯标价52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付钱的'方法。

  指名汇报:

  生1:一张50元加一张2元。

  生2:两张20元加一张10元加一张2元。

  (2)小组购物 组长出示计算器、录音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付钱的方法。

  (3)指定钱数购物

  师:刚才同学们已能顺利的购买台灯,计算器、录音机,如给你10元钱,观察竹篓里的物品,你想买些什么? 放音乐,组织学生自由选购。

  说明:选购商品钱数总和应小于或等于10元,不能大于10元,选购商品件数可以是1件,也可以是2件,3件。

  (4)选购体育用品

  师:刚才同学们用指定钱选购了自己急需的日常生活小用品,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出示P65/6题,指名回答。

  补充问题:

  A 带20元行吗?为什么?

  B 在第二问题中,不可能买的是哪两件商品?

  3. 综合练习,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第7题。

  注意:提醒学生看清图中小朋友手中人民币币值、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指名板演。

  (2)“想想做做”第8题。

  ① 指名说图中男孩、女孩表达意思?

  ②“正好买一个足球”说明了什么?

  ③ 指名学生口答。

  三、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都非常棒,谁来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能力训练点: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8+4=

  5+6=

  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一、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2、熟练掌握100以内不进、不退位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巩固100以内不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计算时我们强调得最多的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复习”的'第一题。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改错。

  出示题目:6+33=93 56—20=54 67—43=4 32+16=8

  分析上面算式中哪个地方算错了,并说说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三)拓展练习

  1、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34+43时,该怎样写竖式呢?同学们试一试。

  2、完成教材第50页第4题。

  检查这些小朋友写的竖式对不对,如果有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3、及时练习。

  (1)P50第5题。

  (2)P50-51第6—7题。

  (四)小结概括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课前的复习,温故而知新。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复习10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和数的组成,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扫除障碍,让学生顺利通过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识。

  2.关注练习的实效性,在巩固中提升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地跟进练习,并通过创设情境使练习变得活泼有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计算活动中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练习的质量,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玉米图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10+8=10-5=14-10=6+10=

  2.进行数的组成练习。

  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8个一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设计意图:复习10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和数的组成,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铺垫。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例8情境图。

  (1)过渡:张老师到商店里给同学们买一些写字本,鼓励同学们把字写好。

  (2)课件出示张老师买写字本的情境:售货员先搬出来3箱,每箱10本,又拿来2本。

  (3)提问:谁能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售货员先搬出来30本,又拿来2本。

  生2: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生3: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选择地板书: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2.解决30+2和2+30。

  (1)提问:要知道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师板书:30+2)

  (2)请学生尝试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1:利用数的组成计算,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生2:用接着数的方法算,接着30数两个数是32。

  (3)提问:要求“张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0)

  师:怎样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2+30可以用数的组成计算,也可以利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

  3.解决32-2和32-30。

  师:张老师一共买了32本写字本,发给同学2本以后还剩多少本?怎样计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

  预设

  生1:利用数的组成计算,从32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3个十,得数是30。

  生2:利用想加算减法,因为30+2=32,所以32-2=30。

  师:谁还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预设

  生:张老师一共买了32本写字本,发给同学们30本,还剩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计算?说出你的算法。

  (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P34-35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演示:甲、乙两位学生争论:在记数器上拨12要用几颗珠子?(甲:12颗乙:3颗)

  学生独立思考谁说得有理?并说明理由。

  引导得出: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表示1个十。

  二、读数、写数:

  1、送礼物:每组学生提供铅笔。(有整十支、有几十几支)

  小组合作:

  (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铅笔的支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

  (2)计数器上的数怎样用数字表示?怎样读?并说明理由。

  小组操作。

  小组汇报,引导得出:

  例如:

  (1)2捆铅笔和4根铅笔:

  生边拨边叙述: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根就是4个一,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

  计数器上表示的数表示出来就是24。在十位下面写上2,个位下面写上4。

  读作:二十四,因为24的十位是2,读作二十,个位是4,读作四所以就是二十四。

  (2)2捆铅笔:

  生边拨边叙述: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没有不用拨。

  计数器上表示的数表示出来就是20。在十位下面写上2,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下面写上0。

  读作:二十,因为20的十位是2,读作二十,20的个位是零,表示没有,个位上的0就不读。

  2、针对学生汇报出现的`比较整十与几十几的读法与写法的异同。

  3、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么想的?

  三、100的读法和写法,数位顺序

  1、刚才同学完成得很好,如果你们给自己打分,你们会给自己打多少分?那么这个一百分怎么写呢?你们会吗?(书空)100表示几个十?

  2、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学生尝试拨。

  引导得出: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一,十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十,百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百,1个百就是100。

  3、出示数位顺序表(填写)并说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说明:我们记数位顺序时,要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数位。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同桌的两人进行。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数位表和数字卡片0--9共10张,然后按教材提供的方式练习读数。

  每读完一个数,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在横线空白处写数,一方面提高写数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一定要用0占位。

  五、总结。

  读数写数

  [平阳县中心(实验)小学课时锦囊开发小组提供]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

  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做出一定的猜想。

  2、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做出一定的猜想。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完成规律,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情境图。

  小红遇到了这个难题,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观察,摆一摆,指名说一说。

  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手链呢?

  问题是什么?

  2、要帮助小红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应该要先做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摆一摆,再讨论。

  这条手链中珠子的.规律有哪些?最后面的珠子只有一颗黄色的,说明少了什么颜色的呢?掉了哪2颗珠子呢?

  3、要知道掉的是不是这两颗,怎样检验呢?

  4、完成第4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

  2、课本第89页第4题。

  哪种颜色的珠子的数量是没有变的?

  3、课本第90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

  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创作培养儿童的观察、推理、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

  课件、图案串、图案纸条、图形等

  学具:

  彩色笔

  重点:

  找规律

  难点:

  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

  T: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猪收到一份礼物,你们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2无规律

  T:我先拿出一串,露出六个汽球,你能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吗?

  T:这么多不同意见,真难猜啊。

  ②有规律

  T:拿出一串,露出六个有规律排列的汽球,你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吗?(2循环)

  T:小朋友们猜的真准啊,为什么前面一串我们猜不出,后面一串都猜出来啦?

  (因为后面一串是有规律的)

  2、揭题

  T:说的真好啊,像这样按一定顺序重复排列叫有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小黑板揭示课题)

  3、挑战

  T:课件出示:黄红黄红黄红黄红xxx,后面是什么颜色?按什么顺序排列?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小象装扮六一庆祝图

  1、观察

  T: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彩旗、灯笼、花朵、小朋友)

  2、找规律(课件演示)

  T:你能找到这幅图里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吗?它有什么规律?

  ☆彩旗的规律是按照红黄红黄两个一组反复出现

  ☆灯笼的规律是按照紫色红色紫色红色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花朵的规律是按照绿色玫红绿色玫红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小朋友的规律是按照一男一女一男一女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多人说,说完整,同桌互说)

  2小象不仅把房子装扮漂亮,而且屋外插满旗子,摆满木块,你知道后面是怎么摆的?

  蓝、黄、黄、蓝、黄、黄、蓝、黄、黄

  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圆柱、正方体、圆柱、圆柱、圆柱、----

  3表扬说得好的同学,拍手,生跟着拍,为什么都会拍?

  还会拍出有规律的不同节奏吗?

  4你还能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吗?(先欣赏再说)

  三、动手创造规律

  1、涂上合适的颜色,使他有规律

  2、小组合作创造规律

  T: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个信封,请小朋友们用信封中的图片来创造规律,贴在纸条上,贴完了请组长贴到黑板上来。(校对)

  T:你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吗?

  3、我们班男孩和女孩按一定规律可以怎样排队?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

  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1、2、3……6,还有6个。

  方法二:想加算减9+6=15,15-9=6

  方法三:破十减15 - 9 = 6

  方法四:连续减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1、牢记家庭住址,知道排好路队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放学回家注意安全。

  教学重点:

  知道排好路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注意放学回家路途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放学回家排路对吗?为什么要排队呀?

  二、分析事例,强化观点

  1、学生看图,老师讲“安全警示”中的'故事(P4)。

  2、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妈妈为什么没接到小明呢?

  3、全班交流。

  4、教师补充小结。

  三、联系实际,辨别是非,指导行为

  1、引导学生看图,读读“小博士”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小博士的话:

  (1)放学回家排好路队,有序前进;

  (2)紧跟路队安全过马路。

  3、记一记小博士的话

  4、说说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时是怎么做的?以后准备怎么做?

  四、总结全课

  1、小检测:看下图中谁做得对?在图下打“√”或“×”,并说说为什么?

  2、教师检查总结。

  3、学生看拼音读“小贴士”《学儿歌知安全》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3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08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6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6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1-27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27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5-02-05 14:17
下一篇 2025-02-25 20:57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ri-ji/5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