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SS选择器
- 2. CSS伪类
- 3. CSS伪元素
- 4. 两者之间区别
- 5. :before和:after使用场景
- 6. 参考列表
在CSS中,模式匹配(pattern match)规则决定文档树上的元素使用究竟哪个样式规则。这个模式就叫做选择器(selector)。
CSS中的元素选择器除了可以id()、class()、属性()选取元素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类,就是根据元素的状态来选取元素,包括伪类(pseudo-class)和伪元素(pseudo-element)。
这些传统的选择器,包括id选择器、class选择器、属性选择器、派生选择器等等,他们是直接从HTML文档的DOM树中获取元素的。而伪类和伪元素选择器是预定义的,且是独立文档元素的。它们获取元素的途径也不是基于id、class、属性这些基础的元素特征,而是基于处于特殊状态的元素(伪类),或者是元素中特别的内容(伪元素)。当然,伪类和伪元素的表示形式也使用(或者)与其它选择器相区分。
什么叫伪类呢?
伪类是基于元素的特征而不是他们的id、class、属性或者内容。一般来说,元素的特征是不可以从DOM树上推断得到的,而且其是动态的,当用户和DOM进行交互的时候,元素可以获得或者失去一个伪类。(这里有一个例外,就是和是可以从DOM树中推断出来的。)
CSS的现有标准中,伪类包括:
- 点我看手册,应用第一个子元素
- 点我看手册,应用未访问过的链接
- 点我看手册,应用已访问过的链接
- 点我看手册,应用鼠标指针悬浮的元素
- 点我看手册,应用活动的链接
- 点我看手册,应用聚焦的输入元素
- 点我看手册,伪类将应用于元素带有指定lang的情况,不常用
什么是伪元素呢?
伪元素是创造文档树之外的对象。例如文档不能提供访问元素内容第一字或者第一行的机制。伪元素还提供一些在源文档中不存在的内容分配样式,例如和能够访问产生的内容。伪元素的内容实际上和普通DOM元素是相同的,但是它本身只是基于元素的抽象,并不存在于文档中,所以叫伪元素。
CSS的现有标准中,伪元素包括:
- 点我看手册,伪元素的样式将应用于元素文本的第一个字(母)
- 点我看手册,伪元素的样式将应用于元素文本的第一行
- 点我看手册,在元素内容的最前面添加新内容
- 点我看手册,在元素内容的最后面添加新内容
首先说一下伪类和伪元素的相同之处,
伪类和伪元素都不出现在源文件和文档树中。也就是说在html源文件中是看不到伪类和伪元素的。
他们的不同之处,
伪类其实就是基于普通DOM元素而产生的不同状态,他是DOM元素的某一特征。伪元素能够创建在DOM树中不存在的抽象对象,而且这些抽象对象是能够访问到的。
一句话总结不同之处就是,伪元素产生新对象,在DOM树中看不到,但是可以操作;伪类不产生新的对象,仅是DOM中一个元素的不同状态;
现在在一些主流的css框架中,比如Bootstrap,Foundation等中,对及的使用较多,而且这两个伪元素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的确有许多妙用。
demo1是一个专门介绍使用及的博文,可以学习下。
下面,说一下我之前使用及的一个场景。
现在我们需要使用纯CSS做一个下图中的镂空箭头符号,
对应的html代码如下,
样式如下,
其实原理很简单,
设置属性的和的属性为,颜色为透明的。然后将和中的任意一层的设置为可辨识的,然后使用值较高的层遮盖值较低的层,通过微调和的值达到目的。
这里我们当然可以通过一些美化的手段,使得我们的箭头看起来更加好看一点,比如像下面这样,
- W3Cschool
- css伪类伪元素
- CSS 伪类与伪元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ri-ji/5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