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干预策略(多动症儿童干预策略包括)

多动症儿童干预策略(多动症儿童干预策略包括)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 成因分析 教育干预措施 一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 1 活动过多 儿童多动症的最常见症状即为小动作过多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男疃量就比较大 最早可以追溯到其胎儿时期 伴随着身体的不断成长 他们会表现得更加不安 多动症儿童的活动行为没有规律可循 并缺少应有的组织目的 他们在参加规范式活动时会表现得比较吃力 身体在转动时也比其他健康儿童稍显迟钝 情况更为严重的多动症儿童不能完成系扣子或系鞋带等简单动作 2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儿童的另一项突出表现即为注意力难以集中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成因分析;教育干预措施

一、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

1.活动过多

儿童多动症的最常见症状即为小动作过多,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男疃量就比较大,最早可以追溯到其胎儿时期,伴随着身体的不断成长,他们会表现得更加不安。多动症儿童的活动行为没有规律可循,并缺少应有的组织目的,他们在参加规范式活动时会表现得比较吃力,身体在转动时也比其他健康儿童稍显迟钝,情况更为严重的多动症儿童不能完成系扣子或系鞋带等简单动作。

2.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儿童的另一项突出表现即为注意力难以集中,他们几乎不能够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此外,多动症儿童在注意力转化上也存在问题,其不能独立完成由老师或家长交给自己的任务,严重缺少应有的动作抑制能力。

3.过于冲动

多动症儿童很难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其在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容易激动,无法很好地排解由挫折所带来的压力。由于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多动症患儿非常不合群,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其逆反心理。

4.学习能力较差

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一般与常人无异,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却表现得非常弱。一些多动症儿童还表现中出不同程度上的语言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就会逐渐拉开同其他同学之间的学习差距。

二、多动症的成因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所指的是父母任意一方在幼儿时期曾有过多动症患病史,这样会大大增加其子女患多动症的几率。此外,多动症儿童的兄弟姐妹也会面临更高的患病几率。

2.环境问题

环境因素所指的是儿童处于非常恶劣的家庭环境中,具体表现为父母经常吵架;父母喜欢酗酒、抽烟、吸毒;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经常出现打骂孩子的行为;父母或其他亲人对孩子表现得过于溺爱;等等。

3.不良饮食

不良饮食是导致儿童患上多动症的罪魁祸首,例如,食物中的铅含量超标,大量使用食物添加剂与人工色素,等等。

4.精神发育不良

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某个特定部位的脑损伤也会导致儿童出现多动症状。因此,儿童多动症是因多种因素所共同导致的,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疗,需要其家长、学校以及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

三、儿童多动症的教育干预措施

1.家庭干预

(1)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调节亲子关系。通过实证表明,父母如果经常打骂孩子将会大大提高多动症儿童的对抗意识,从而让他们在性格上出现更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正确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首要前提。多动症儿童的家长需要科学地认识多动症,理性地了解儿童所做出的种种行为,彻底摒弃非打即骂以及歧视等错误的教育行为,细心观察并尊重儿童的进步,采用表扬与鼓励等方式来进行教育干预。

(2)制订家庭奖励制度对多动症儿童来说,家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制订家庭奖励制度,针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进步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还要针对他们的不好表现作出适当的批评,家长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爱好来合理化地制订约束措施。

2.学校干预

首先,幼儿园需要为多动症儿童打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的情绪可以长时间地处于稳定的状态中,同时还需要将师生的人数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免师生之间的冲突。

其次,幼儿园应当将多动症儿童放在前排座位,并让他们远离门窗,减少外界的干扰因素。教师还要为多动症儿童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要经常性地给予他们赞赏和鼓励。除此之外,幼儿教育者需要尊重幼儿的所有想法和做法,即使幼儿在园中出现了错误行为,也不要采用口头批评或是体力惩罚,应对他们加以耐心的引导和帮助。

最后,为了有效缓解多动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这个问题,幼儿教师应当为多动症儿童搭配健康的同伴,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提高多动症儿童思维的条理性。

综上所述,多动症是危害儿童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杀手”,为了能够帮助多动症儿童早日脱离多动症的折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需要共同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防治多动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郭 燕,施新宇.儿童多动症患儿家庭环境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5,12(24).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 心理特点 诊断治疗

一、引言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并影响其正常学习,同时由于多动症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容易把它与儿童行为活泼好动的行为特点相混淆而错过最佳治疗期,即使确诊也会因为治疗期长易反复,因而严重困扰众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因此,对多动症的症状及病因加以阐述,并进一步探讨在教育情境中的矫正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发病一般较早,以学龄儿童症状最为突出,男孩中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女孩,其症状会随着年龄、所处环境和周围人的态度的不同而有差别,突出表现为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冲动、任性,有知觉、认知、语言或协调动作等障碍,具体如下:

1.注意障碍。患儿注意的选择性、转移性差难以维持难以集中干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患儿进小学后,在课堂上症状表现更为明显。

2.活动过度。患儿往往从小活动量就大,进幼儿园后,这些儿童也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时间坐在小凳上。到了学校,多动症患儿过度活动则更为明显,同时多动症儿童中约有一半会出现动作不协调。

3.感知觉障碍。表现为视――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能,经常反穿鞋子,听觉综合困难及视一听转换困难等。

4.情绪和行为障碍。多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极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弱。

5.社会适应不良。患儿常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难与其他同龄儿童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游戏。

6.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力分散,情绪易波动,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

同时,儿童患有多动症后,其身心状态发生很大变化,产生许多缺陷,最突出表现在:对周围事物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分辨力弱,缺乏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伴随孤僻、时间观念淡化等一系列问题,其与儿童好动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在不同的场合均具有上述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在儿童感兴趣的领域,他依然不能够保持稳定的注意状态,而表现出各种多动行为。

三、儿童多动症的成因

多动症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确,但通过多年的观察与临床研究通常认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轻微脑组织损害。脑组织损伤与儿童多动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额叶损伤的病人,可出现注意障碍,行为冲动等异常表现。临床中通过对82例多动症患儿的母亲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发现有78.21%的儿童曾经有轻重不一的脑组织损伤,轻微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等。

2.遗传因素。遗传是多动症的重要因素,1985年有专家报告了814例多动症患儿中,40%的亲属中有神经精神病或性格障碍等;国内专家在1990年对800例多动症患儿进行研究,发现14.2%的病例有本病家族史,有11对双胎同时患病,充分证明了遗传因素与多动症有关。

3.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如糖代谢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的功能状况,脑功能失调可能表现糖代谢降低。为了探明多动症儿童的糖代谢状况,美国精神健康研究院精神病医生阿兰・扎米肯与同事们采用大脑显像技术--阳电子发射层面摄影术,测量了两组成年人的糖代谢率,结果显示,多动症患者的大脑糖代谢低于正常对照组8.1%,具有明显差异。降低最大的是在运动皮层区和前上额皮层区,这两个区域是大脑皮层注意力和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域,这些区域糖代谢降低,会导致注意障碍和行为失控。

4.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儿童多动症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如食物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微量素如锌、铁等,食品中的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调味剂等过多都可能引起及加重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5.家庭环境不良及教育方法。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抽动症、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此外,环境污染以及铅污染(如含铅玩具)或微量素的缺乏(如铁、锌)等也是多动症的诱发因素。

四、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由于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之间不易区分,这给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鉴别造成了困难,迄今为止,国内外还缺乏一种客观的、特异性很强的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而大多采用综合性的方法进行诊断,一般应由老师、家长、医生共同对多动症儿童的表现进行评分诊断,辅之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这样可以得到较为正确的诊断。可采取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进行诊断:

1.对于行为异常有多动症嫌疑的个体,家长、教师应根据诊断量表进行甄别。国外常用的有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美国精神病协会诊断量表,国内常用的有由中华全国中医协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编订的儿童多动症协作组行为量表和上海市儿童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行为量表,如符合上述量表各项指标的可初步判定为多动症并进一步深入检测。

2.对初步判定为多动症的儿童进行心理身体测试。如有选择地进行智能测验,以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和智力低下引起的行为表现,进行翻手试验、指鼻试验、点指试验、跟-膝试验及双臂伸展试验等测定其是否存在软性神经征,以作为诊断的一种参考指标。

3.进行脑电、CT、磁共振成象技术(MRI)等神经生理检查,作为参考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当儿童患有多动症时,脑电图会有轻微的变化,尤其是多动症儿童额叶的前中部至中央运动区的皮层受损时,会引起脑功能的轻微改变,随即可出现波幅增高,频率变慢的异常波形;在主动注意的状态下,多动症患儿脑诱发电位波幅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被动注意时的诱发电位变异率也较正常儿童小,通常认为这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大关系,此外,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脑诱发电位及大脑糖代谢等也有明显差异。

五、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病情有轻有重,发病有早有晚,治疗反应有好有差,疗程有长有短在治疗上要因人而异,对病情较轻的,应以教育为主,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对病情较重的,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为辅坚持长期治疗。

药物对多动症(ADHD)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现常用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苯异妥因)、三环抗忧郁药(丙咪嗪)或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还有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等,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多动症状的表现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随着症状的减轻逐渐减少药量,但儿童多动症是一个长时间、慢性的心理障碍问题,而且上述药物副作用较大,停药后容易复发以及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学校和家庭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我们认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在在学校和家庭教育情境下采取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等,向家长解释多动症的性质,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引导多动症儿童树立信心,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治疗对儿童的情绪障碍、自尊心不足及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效果较好。行为治疗主要由教师、家长根据行为矫正原理有意识的采取各种强化措施,来改变多动症儿童存在的注意力难集中、多动及情绪问题。具体可通过阳性强化法、阴性强化疗法(消退法)、矫枉过正法、感觉统合训练等改善注意力,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教育情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必须切合实际。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多动儿童的要求,不宜太严格,起初按照逐步矫正原则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即可,逐渐提高。

2.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出来。对于活动过多的儿童要进行下面的引导,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如课堂中间歇地给予动手动口的机会,课后组织他们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有条件时,应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外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

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对于这类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这类儿童应从小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与儿童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作业过量导致疲劳,儿童不应迁就儿童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影、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5.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这类儿童,应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父母应和医生经常保持联系,帮助医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况,征求医生关于治疗上的指导性意见,有条件时,应争取医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6.教育方法要循序渐进。要根据患儿年龄与药物治疗情况,逐渐加强与提高,应注意避免脑力和体力的负担。

总之,多动症是一个长期、慢性的疾病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医生、家长、教师通力合作下,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行为矫治相结合,必然能取的较好的效果,给多动症儿童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梁福成,韩玉荣,董军.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行为与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1):50-53.

[2]常宪鲁,王华云.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患者疗效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01):45-47.

[3]Anita Thapar,Evangelia Stergiakouli.An Overview on the Genetics of ADHD[J].心理学报,2008,(10):1088-1097.

[4]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孔杜斯,卡迪丽亚・吾马尔.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34):5510-5512.

[5]刘叶明,许金莲,饶林,李芳梅,颜会萍.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04): 554-555.

[6]高磊,关明杰,许秀举.儿童多动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05):96-98.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广义的定义来看,是指由于各种有实质性损害的大脑疾病所导致儿童的多动,注意障碍、冲动任性、认知能力或协调动作障碍等症状,是继发性的多动综合症,也是一个多病因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从狭义定义来看,多动症儿童并无明显大脑实质性损害,其智力正常,却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行为障碍。突出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多动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仅有注意缺陷或多动、冲动障碍,而且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学习、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及适应问题。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老师家长对多动症儿童缺乏耐心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当,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二、儿童多动症产生原因

(一)生物和遗传因素。

遗传是 ADHD 的主要原因。30%的多动症儿童的家属也患有多动症。并有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父母的精神异常、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儿童父母,体现出多动症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用于控制思维和行动的大脑区域组织不能够正常运作,此外,梁福成等人2002年通过对29名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认知事件相关电位各成份的比较研究发现多动症组与正常儿童组存在显著差异。

(二)家庭因素。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关系不够融洽或教育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儿童心理障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活动过度等多动症特征。正确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三)环境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变得日益迅速,父母与子女日渐出现了代沟,并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城市儿童在家中大多感到孤单,从而导致多动症等行为异常增多。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使城市儿童的自尊心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对应试教育体制更加反感、抵制,更容易受到伤害。同时,城市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较差,相比之下更加脆弱,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城市患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

(四)其他相关因素。

1.环境中的微量素。

有研究表明,儿童血铅超标容易患上多动症,达83.6%。目前,大约7%儿童血铅超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车尾气污染。所以,城市儿童比农村儿童患病率高。此外,铅中毒亦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使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活动过量等多动症的一些表现。另外,长期缺钙会使大脑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出现了儿童多动症。因此,在诊治儿童多动症的过程中,应常规检查血铅、血钙和微量素水平,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2.难产导致的轻微脑损伤。

难产时会对胎儿的脑部造成脑缺氧、脑细胞死亡等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尤为明显,使儿童在出生以后不久就会出现一些多动症的症状。

三、多动症儿童心理发展障碍的表现

(一)注意缺陷,注意力不易集中。

多数患儿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不符合实际年龄特点。如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开小差,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好象是因为注意到新的事物而对原来的事物失去兴趣。做功课时不断改变作业的内容,不能坚持完成某一门功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拖拉的坏习惯,作业时间明显延长,准确率却很低。轻度注意缺陷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集中注意,如看电视、听故事等,严重注意缺陷对任何活动都不能集中注意。

(二)冲动性。

多动症儿童通常会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不恰当的、幼稚的行为反应。而且他们自控力差,又冲动任性,容易激惹冲动,还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好发脾气,挫折感强。他们的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的性格,使他们受到集体的排斥,造成人际关系不良,进而加深他们的挫折感。长此以往,容易积压形成逆反心理,出现悲观、孤独、厌世等情绪障碍。

(三)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贪玩,上课不专心,不能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部分多动症儿童智力偏低,理解力和领悟力及言语和文字表达能力也较低。还有部分儿童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如视觉-空间位置障碍。以致动作不协调,产生阅读、书写、计算、绘图以及分析图形等困难。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表现为在读书时可能把“6”误读成“9”,或把“d”误读成“b”,甚至左右不分。写字时,多横少竖,或偏旁反写。画图时,大小失调,位置不当。这类孩子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到3―4年级时,他们的学业成绩可能跟不上同龄儿童,但因智能正常,如果在老师、家长的认真疏导下,在学业成绩方面能够赶上同龄儿童。

(四)行为活动过多。

此类儿童总是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即使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他们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明显多于同龄正常儿童,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如课堂上,表现却过分好动、不安静、小动作多、随意下位走动。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断打扰前后左右的同学,敲打桌椅,拨弄文具,不断地翻书页,咬铅笔,切橡皮、撕纸,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故意制造出声响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喜欢恶作剧。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没有耐心,需要排队等待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他们在其情绪激动时,容易产生不良行为。

(五)不良行为。

半数以上的多动症儿童有各种不良的行为表现,如自控性差,纪律性差,好发脾气,容易与同学伙伴发生争执,不顾集体纪律,不服从老师管理,偏执,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等。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他们总是干扰他人的正常活动,常引起团体排斥,频繁出现人际关系危机。这类孩子不能对危险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经常不懂得规避危险,做事不计后果。

四、对多动症儿童心理干预的措施

(一)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见方法,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通过对与儿童的某种目标行为相联系的事件进行适当的环境控制,借以增加或减少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行为干预行为十预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见方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行为干预的主要方法正强化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在一种行为之后得到奖赏(强化),那么这种行为在同样环境条件下就会持续和反复出现。正强化法即只要多动症儿童出现所期望的行为,就立即进行奖励(强化),以增进该行为的再次发生。这样,通过有目的的训练程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动症儿童的冲动、注意不集中、活动过量等不良行为。赵新喜等曾对32例多动症患儿采用强化与消退技术进行干预,显著地减轻了患儿活动过度和不良行为,其中29例,占总样本的90.6%,获显著疗效。其所用的干预为法包括:1)对经常发脾气、任性冲动的儿童,采用“消退训练”的程序,即在特定情境下,对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不予理睬,即不予强化,那么下次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就会降低多动症儿童再做同样的事情的可能性。“消退”和“强化”结合,即对不满意行为不予理睬,满意行为给予奖励,这样能使效果更佳。2)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抑制、减少,并安排一定的训练程序。3)对品行障碍的患儿如打人、骂人、偷窃等行为可试用“指责消退训练”的方法。4)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表扬、鼓励等正面诱导,提高患儿学习的主动性,克服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及活动过量等。另外,Hupp等通过给5例儿童多动症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积极行为给予代币、奖赏等形式的奖励,增加了患者的运动,并且可以将运动方式与代币等强化方法相结合来改善患者的行为。

(二)认知干预。

认知干预主要是通过改变儿童多动症患者的认知从而来改变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即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在采取某种行为之前预先估计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引导他们克制自己的冲动,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表达方式。王和平和杜晓新等对注意缺陷多动症伴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自我监控训练,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情境敏感性和课堂学习无关行为的频率较训练前有明显的改善,无效学习时间也有所下降。并且训练前后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有所提高。Frnlirb和Dopincr等通过对18例儿童多动症患者的于预研究发现,自我指导和自我管理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

(三)家庭环境干预。

家庭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儿童多动症的行为纠正有密切关系。紧张压抑的家庭关系,过于吵闹的生活环境,对多动症患者来说,会加重他们自卑、忧虑、孤僻及反抗心理。因此,协调家庭关系,和睦家庭气氛,为儿童营造安宁和谐的活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August和Realmut等研究发现大部份多动症儿童的症状持续到青少年时代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有关。黄文广和苏林雁等发现父母的打骂增强和巩固了原有的对抗行为。Sonuga_Barke和Daley等曾将78例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父母进行咨询和引导,而对照组儿童父母不进行干预,结果显示,预组儿童的症状显著减轻,其母亲的主观健康状况也得到明显提高。饶合兰和许燕山等对183名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家庭采用解释患儿的病情、废弃打骂歧视等不良教育、采用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对正确行为的表扬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四)学校社会环境干预。

Flood和 Wilder 等通过研究发现,在教室里加强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关注和鼓励可促进患者更好地完成作业。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多动症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和训练,这样使得学校老师具有较多直接在课堂里观察和接触儿童的机会,增加在校任职教师的相关的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干预知识,同时可以通过其教育态度和方法的转变,从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应到学校举办讲座,介绍儿童多动症的识别、诊断和干预的知识,使学校、家长及相关部门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促进多动症儿童的康复,获得适当的教育,最终促进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讨论

目前,不仅一般人,即使是在校教师,对多动症的观念相当模糊,对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及辅导方式更不了解,造成许多多动症儿童在学龄阶段被视为问题儿童。学校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因过于重视学业而易忽略其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样可以促使人们对多动症儿童学龄期易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加了解,并能适时预防与适当干预,使多动症儿童各方面的适应情况和身心发展获得改善。总之,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各种心理问题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只要方法和措施得当,就可将其辅导为适应良好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徐岩,周晓林,王玉凤.两亚型往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儿童的内隐注意定向[J].心理学报, 2006,38,(5);7.

[2]杨志伟,刘少文,李雪荣.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水平,适应能力与行为问题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6,(4):155-159.

[3]郭田友,郭兰婷.伴品行障碍多动症儿童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51-452.

[4]苏林雁,李雪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进展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82-184.

[5]Brown RT ,Freemen Ws ,Perrin 1 M,etal . Prevalence and assess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Pediatrics ,2001,107,(1):43-45.

关键词 亲子游戏 儿童多动症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游戏治疗是一种以游戏活动为媒介的心理治疗方法。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在表达内心情感和需要的时候就会遇见困难,游戏治疗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环境,儿童通过不同的活动,释放自己内心情感需要,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亲子游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者也开始对其进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那么对于治疗儿童多动症亲子游戏是否有作用和价值呢?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讨亲子游戏的作用以及对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特殊价值。

1 儿童多动症及其治疗

儿童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ec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ADHD),也称多动(hyperactivity disorder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②通常情况下,多动症儿童有如下的表现: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转移,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好冲动,情绪波动大,同时伴随着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和品行障碍、焦虑症。③多动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是很清楚,国内研究多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此综合症的主要因素和基础,环境因素对其具有促发或加重的作用。儿童多动症的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行为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大,能会使孩子对药物产生依赖,而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成效仅局限于服药期间,停止服药后便无法证明有何种积极的改变(B~&levers,1999)。④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其副作用小,疗效持久,但是,这种方法具有机械性,每个患者的大脑都会不一样,而且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不同,表现的症状会不同。运用这种方法会忽视个体差异,患者与医生之间也缺乏情感交流,脱离儿童的生活,儿童很难主动配合。行为治疗是ADHD的必要治疗措施,通常与药物治疗一起运用。但是行为疗法的针对性不强,短期效果不明显,而且学校家庭里通常运用说教的方式,时间久了会使儿童感觉枯燥、厌烦,成为一种习惯。⑤

综合以上几种治疗方法,可以看出在治疗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忽视儿童的个别差异,缺乏针对性,治疗效果不稳定。

2 亲子游戏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价值分析

近年来,亲子游戏被成功应用于:对抗、焦虑、抑郁、领养儿童以及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父母被临禁的家庭和待儿童的家庭。⑥另外,亲子游戏对儿童多动症也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分析。

(1)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控能力。多动症儿童喜欢玩,主动性较强,能够很快的进入游戏中,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因此,不能很好的遵守规则。在家长组织的游戏中,游戏规则能够帮助儿童逐步的摆脱自我为中心。在家长的监督与帮助下,儿童在游戏中能够理解规则的公正性和互惠性,学会用规则来协调与同伴的关系。另外,在角色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执行他人的行为规则,从而逐渐的学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⑦

(2)提高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鲍尔和帕克指出,父母与婴儿之间的游戏能够唤起婴儿的注意,从而促进婴儿的持续活动和探究行为。比如,“什么物品不见了”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先把家里的玩具和其他小物品摆好,让孩子记住。然后,孩子离开一会儿,家长把其中一件物品藏起来,再让他来看,并说出是什么物品不见了。家长也可以拿走两三件物品,让孩子说说。在游戏中,家长能够不断的提问,并与多动症儿童交流,好奇心促使他们能够集中于一定的物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对游戏的兴趣持续时间也会增加。

(3)缓解多动症儿童的紧张情绪,减轻焦虑症状。游戏是儿童表达自身快乐情绪的主要方式,儿童生活中不快的情绪在游戏中发泄和诉说出来,促进了儿童情感的发展。当儿童说出自己内心的焦虑时,家长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允许他们表达,并且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对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改善恐惧、忧虑、害羞、冷漠、退缩、攻击等不良情绪和行为是十分有利的。

(4)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通过亲子游戏治疗儿童多动症最大的优势在于亲子之间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多动症儿童常常容易被忽视,不被尊重,而孩子是有感情的。亲子游戏能够使儿童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通过与家长的活动,释放出不易觉察的焦虑紧张的情绪,同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亲子游戏使他们获得感情上的依托,更愿意与家长交流,说出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及遇见的问题和困难。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他与同学、老师、朋友的关系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3 小结

亲子游戏不但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还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既有益于成人,也有益于儿童。在设计亲子游戏时,家长选择的游戏材料不仅仅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还要考虑到多动症儿童的特点,为孩子安排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有趣事物的游戏环境。在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习惯。同时,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与幼儿园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共同促进多动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注释

① 李阿芳.亲子游戏中家长角色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②④李博,李文才.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措施[J].广东教育学院报,2009(8).

③ 朱巧玲.对一名多动症倾向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⑤ 马晓燕.浅谈多动症儿童的鉴定和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0(5).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主要症状成因

一、儿童多动症的具体定义: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并无明显的大脑实质性损害,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他们有轻微脑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异常好动、上课不能安静地听讲、不断地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维持注意的时间很短,极易冲动、忍耐力差、自控力低下以及废话多、爱争吵打架等,还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行为幼稚、怪僻,肢体抽动,或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教育也无济于事,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缺陷。这就是儿童多动症。

二、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症状:

1.注意困难

这是儿童多动症最关键的症状,因为有的患儿并无明显的多动不安的症状,而主要表现为注意上的困难,与同龄儿童相比,这类儿童的注意显著涣散,很难集中,无论多么令他感兴趣的事物,都无法长久吸引他的注意,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因而做事常常有头无尾,半途而废,上学后这一症状更为明显,在课堂上,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听课的时间非常短暂,常对老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作业听不清楚;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粗心大意,不能顺利完成作业。

2.活动过多

这是儿童多动症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许多儿童来就医的原因,表现为活动明显的增多,这样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表现为不安宁,手脚不停的乱动,好哭闹,母亲只能抱着他在地上走来走去。幼儿时在家到处乱翻乱动,上桌上窗,打翻东西,而且常常以跑代步。上学后更是坐立不安,摇晃桌椅,骚乱别人,小动作不断,课间在教室中乱跑,喜欢玩危险的游戏。这种孩子身上好象装上个发动机一样,总是忙碌不停。

3.行为冲动,情绪不稳

这些孩子比较冲动任性,做事不考虑后果,上课时,他们会突然无故得喊叫或随便插话,做游戏时不守游戏规则不能耐心地等待,过多频繁的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难以引导,控制调节其活动。有的孩子表现出感情脆弱,喜欢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儿,这实际上是情感脆弱的一种表现。另外,这些儿童做事之前不假思索,不考虑行为的后果,行为多先于思维,行动具有突然性,所以往往惹事生非。

4.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存在着知觉活动和综合分析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往往分不清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的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约有一半患儿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在接受单脚跳或系纽扣、鞋带时动作比较笨拙,有时间定位等感知障碍,如分不清左右,把6看成9,把b看成d,文字倒读,写反字,有些患儿听觉的辨别能力差,易混淆相似的声音,并有可能伴有口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

5.学习困难

虽然说大多数儿童多动症患者,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有的还比较高,但由于以上原因,他们上课听讲的质量很差,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如果老师和家长抓得紧一点,强迫这些患儿学习的话,他们的学习成绩会维持较好的水平,而稍微松懈下来,他们的成绩也会马上降下来。

6.言行和行动放肆,具有侵犯性

不遵守课堂纪律,对同学出言不逊。惹是生非,欺负同学,这种儿童一般与同学关系不是很好,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7.自信心低下

由于成绩落后,不守纪律,因此不断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还有同学们的排斥,虽然他们也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无法实现自己的诺言,总是改不了。如果老师和家长在这个时期处理不好,这些孩子就会丧失对学习,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8.品行障碍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他们常让人感到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孩子,而他们也对于老师、家长及学生对自己的厌恶态度感到莫名其妙的委屈,因而产生了不满愤怒,继而对立、反抗等情绪,从而自暴自弃,比一般儿童更易染上不良行为,甚至是的行为。

上述表现并非每个患儿都具备,同一种问题在不同的患儿身上表现的程度也不完全一样。

三、造成儿童多动症的主要原因:

1.遗传因素

2.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微脑损伤

这是发生“多动症”的重要因素。难产,早产,颅内出血,窒息,脑外伤,某些传染病等都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中枢神经发育迟滞。

3.生物化学因素

由于某些酶的活性降低,使神经突触间隙中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有效浓度不足,以至于信息下达受到影响,导致自制能力不足而产生了相应的一系列的症状。

4.神经发育延迟或损伤

母亲怀孕时有吸烟、酗酒行为的情况可能导致儿童脑损伤或者神经组织发育迟缓。

5.额叶功能失调

由于大脑额叶抑制干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验证明,额叶损伤的动物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对无关刺激缺乏抑制能力,这些动物实验在某些方面可以模拟儿童多动症的部分表现,所以认为患儿的大脑额叶可能有功能上的障碍和损伤。

6.觉醒不足

多动症儿童行为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儿童长期处于慢性低度觉醒状态,这使儿童对特定的刺激不够敏感,他们的多动和分心反映了寻求刺激的渴望,临床上使用利他林,苯丙胺等中枢振奋剂来治疗儿童多动症取得较好的疗效,可说明,觉醒不足很可能是儿童多动症的病因要素。

7.铅中毒或食品添加剂

8.社会和家庭因素

许多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家庭环境不良可促进多动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已有症状。

四、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由于多动症的原因复杂,因为在判断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时,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只根据外在表现而轻率地给孩子贴上多动症这一负面标签。另外,儿童精神病、癫痫、器质性脑综合症、儿童焦虑也有类似的症状。还有的研究表明,创造力与多动症存在着潜在的共同生理、认知及气质基础,一些有创造天赋的儿童同样具有儿童多动症的各种特征,而这些人常常被误诊为多动症,加以不正当的治疗,使其无法成为高创造性者,因而在诊断时,除了了解儿童的症状外还要了解其病史,并且进行行为指标、生理指标、心理指标、动作指标及脑电图检查等。这一系列的检查都必须由专门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生理指标:如儿童尿中儿茶酚胺的测定;心理指标:注意运动速度及协调性感知-运动障碍及空间知觉测定;动作指标:协调动作是否灵活)。

五、儿童多动症的矫治:

1.心理治疗:如支持心理治疗法,主要是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等,向家长解释多动症的性质,鼓励他们克服消极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引导多动症儿童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改善自己的行为等等。

2.强化消退训练

消退法也是一种减少或消除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的方法。即儿童发脾气时,父母对其行为用不理睬的态度来对待,就是消退法的实施。

3.感觉统合训练

多动症患儿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精力过于旺盛、动作多、停不下来,因此,对于这类活动过多的患儿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滑板、滑梯、球和绳等体育器材和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进行形体协调训练。

4.程序训练

减少患儿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安排一定的程序训练,如使患儿学会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安静地坐着,可用“刺激辨别训练”积极强化训练;即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打开一个非常显眼的绿灯,宣布“同学们,灯亮了,大家坐好不要说话!”组织患儿们就坐,时间开始应短暂(约15s),对坚持着给予表扬和糖果,强化那些安静者,立即警告违犯者“不行,灯亮着!”并带其到隔离室呆一会(通常是2~5min)。程序训练几周后绿灯就变成(教室里)安静坐着的强有力的控制信号,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可有效地控制患儿多动行为。

5.静坐疗法

多动症患儿,往往显得兴奋性过高,常因此出现"人来疯"或无法自拔的过度兴奋,以及由此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为了避免产生过度兴奋的现象,父母不要为孩子提供兴奋性较高的游戏如打电子游戏机,看武打电视片等。应该多为孩子安排一些较文静的活动,如下棋、画图、制作航模、看书等。除此以外,家长还可安排时间,每天与孩子一起静坐2~3次。静坐的时间可从5分钟到15分钟,根据年龄及具体情况不同而作不同安排,还可根据情况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时间。

总之,儿童多动症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地进行教育、矫治,很难在短期内痊愈的心理问题。对多动症儿童,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和信心,要坚持长期、正确而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矫治。

参考文献

[1]张红静潘芳《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及对策》《山东教育科研》1997年第5期第2页

[2]张榕芳《儿童多动和儿童多动症》《山东教育》2000年28期第10页

[3]李慧生《儿童多动症的鉴别与矫正》《学习科学教育》1997年第2期第31页

[4]王勇慧王玉凤《儿童多动症患儿认知缺损的研究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4期第280页[5]顾荣芳《儿童多动症辨析》《山东教育》1999年第3期第40页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缓解活动过多的症状,从而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不过,利他林惟一的缺点是,它无法根除这种疾病,只能长期服用,利他林每片10mg,每日早晨1片,餐后服用,如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可酌情增量,药物有效剂量因人而异,应密切观察反应,如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失眠等情况,可稍减量,2~3周后,患儿即可适应。利他林1次服药作用时间只能维持4~6小时,因此,必须坚持长期服药才有效果,随意停药,症状又反复出现。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可服用1~5年,但随年龄增长,情况好转,药量可逐渐减少,直至停药。

教育方法 服药同时,要重视教育工作,不要责备、怪罪、歧视、打骂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紧辅导。教育多动症的患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切合实际。首先,应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要求,不要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②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对于这类活动力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如安排他们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但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③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对于这类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④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这类儿童应从小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应迁就儿童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影、电视到深夜,以致影响睡眠。⑤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这类儿童,应耐心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有条件时,应争取医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如果药物治疗和教育措施配合适当,部分患儿可在短期内变得安静,注意力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儿童多动症行为治疗、行为疗法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孩子不适宜行为的一种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巩固;而当有些不适宜行为出现时,就要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他们的一些权利,这样就会促使这些行为逐渐消失。

儿童多动症饮食疗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发生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少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橄榄等食物。②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乏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③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肉等。④应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⑤应少食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包头市某小学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学生儿童多动症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Conners多动症量表(包括Conners父母量表及Conners教师量表简化版)对包头市某小学学生进行测评,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多动症的检出率为6.37 %,男生(9.88 %)高于女生(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随年级无规律性变化,5、6年级的检出率明显降低。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与中国城市常模比较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儿童多动症检出率以及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均处于国内平均水平。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小学生;行为问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ADHD in the children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Baotou with questionnaires. Methods: Conners Hyperactiveity Scale(including Conners Parent Scale and Conners Teacher Scale Starter Editio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pupils in ADHD from a primary school and an data analysis was made as well with SPSS11.5(soft ware package). 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ADHD in children was 6.40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oy pupils(9.93 %)than in girl pupils(3.58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among different grades, but no regular changes in detection rate with difference in the grade. The detection rate was remarkably lower in grade 5 and grade 6. Factor score in behaviour broblem roughly corresponed with norm comparison results of other cities in China.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ADHD in children and factor scores in behaviour problems were nationwide at the average level.

Key words Children ADHD; Pupils; Behavioral problems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或儿童多动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症以注意障碍、冲动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ADHD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严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儿童多动症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研究发现,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多动症的检出率为3 % ~10 %,国内调查结果为2.59 % ~7.125 %[1]。为深入了解包头市小学生儿童多动症的发生情况,于2009年4-5月对包头市某小学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包头市有代表性的某小学,全校1~6年级学生共1 031人,年龄6~14岁,平均10.43岁。得到有效问卷958份,其中男生425名(占44.4 %),年龄(10.39±1.81)岁;女生533名(占55.6 %),年龄(10.46±1.82)岁。

1.2 方法

测量工具:采用Conners多动症量表(包括Conners父母用量表及Conners教师量表简化版)[2],父母量表多动指数与教师量表多动指数均≥10分视为多动症。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教师及家长填写,填写不完整者要求补填。调查表回收后,经核查,剔除不合格问卷并筛选出有效评分量表进行分析。共调查1 031份,剔除资料填写不全的问卷73份,共得到有效问卷958份,有效率达92.92 %。质量控制:调查前我们对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及班主任进行培训,认真讲解填写方式和要求,统一工具、测量和评分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经收集整理后,将有效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 检验、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资料。

2 结果

2.1 儿童多动症的检出情况

2.1.1 不同性别儿童多动症检出情况

958名学生中检出多动症儿童61名、检出率为6.37 %,其中男生42名、检出率为9.88 %,女生19名、检出率为3.56 %,男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χ2=15.87,P<0.05)。

2.1.2 不同年级儿童多动症的检出情况

不同年级儿童多动症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随年级无规律性变化,5、6年级的检出率明显降低;同年级间除6年级外男生均高于女生,详见表1。表1 包头市某小学学生儿童多动症的检出情况(略)

2.2 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与我国常模比较

本次调查的某校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与中国的城市常模基本一致[3],但在11、12岁年龄组中某些行为问题与常模有差异,见表2。表2 包头某小学行为问题各因子与中国城市常模比较(略)注:表示P<0.05

3 讨论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多动症检出率为6.37 %,其中男生检出率为9.88 %,女生为3.56 %,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4-5]。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的主要原因不能排除女生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多以注意障碍为主,女生多动症往往不易被发现[6],而男生易动,多动障碍常以行为方面表现为主。

我国Conners父母量表的城市常模是于2000年对全国14个城市进行调查,其经济、文化、教育、居住、生活水平等情况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我们所调查学该校处于包头市的中等水平,可以推测包头市的小学生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情况与全国常模基本一致。但在11、12岁年龄组某些行为问题得分与常模有差异,可能由于该年龄段正处过渡期,学校及家长不易干预、叛逆心较强。包头地区虽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处高原地带,但在近些年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带动下,包头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已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儿童行为问题方面与全国常模保持一致。

儿童多动症仍是儿童期较易发生的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因此早干预、早预防是至关重要的,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对于儿童早期的行为问题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以表扬激励为主,循序渐进地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不可拔苗助长、操之过急,适得其反。家长、学校、社会应共同参与,采取立体干预,共同防治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伏杰,周士新,刘光陵.儿童多动症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9):758-761.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杂志社,1999:52-167.

[3] 范芳,杜亚松,王立伟,等.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和信度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 (6):321-323.

[4] 熊忠贵,石淑华,徐海青.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3(2):116-118.

今天的文章 多动症儿童干预策略(多动症儿童干预策略包括)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2-03 20:17
下一篇 2024-12-03 20:11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ri-ji/7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