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结构设计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成信息世界的概念结构模型的过程。
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基础,它比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加抽象更加稳定。
概念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一般用ER图来描述。
概念结构设计的特点
(1)能真实充分的反应现实世界。
(2)可扩充,易于更改。
(3)易于理解。
(4)易于向其他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方法:
自顶向下:先根据总需求获得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再根据全局概念结构逐步细化。
自底向上:根据子需求获得部分概念视图,再逐步集成,成为一个全局概念视图。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核心概念结构,再逐步扩张,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结构,直至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混合策略: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以它们为基础自底向上设计各部分概念视图。
常用策略:自顶向下的需求分析,自底向上的概念结构设计。
2.自底向上的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
(1)根据各个子需求,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
(2)再将各个局部视图集成全局视图。
3.数据抽象
定义:对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中抽取我们所关心共同特性,忽略本质细节,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的描述
三种抽象方法:
(1)分类
把一类概念抽象成现实世界一组对象的类型。
抽象了“型”与“值”的概念。
(2)聚集
定义类型的组成成分(属性)。
对实体型的属性的抽象。
(3)概括
定义类型之间的子集的性质。
表达继承性。
4.视图集成
合并过程中会存在冲突,下面描述冲突的种类。
冲突的种类:
属性冲突:
a.属性域冲突。
b.属性取值单位冲突。
命名冲突:
a.同名异义:不同意义的对象在不同应用中具有相同名字。
b.异名同义:同一意义的对象在不同应用中具有不同的名字。
结构冲突:
a.同一对象在不同应用中有不同的抽象。
b.同一对象在不同应用中属性的个数,排列次序不同。
c.对象之间在不同应用中有不同的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hz/14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