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性能监控

前端性能监控… 如果是vue项目,采用mounted触发时间作为计算分界点。 如果是react项目,采用componentDidMount触发时间作为计算分界点。 首屏时间目前各家公司的计算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所采用的,一定是在符合各自公司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最接近于首屏时间的计算方式。 …

从一道经典的面试题开始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文章)

用户从输入 URL 到页面加载完成,都发生了什么?

image

  1. DNS 解析 (解析域名,将URL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
  2. TCP 连接(与这个IP建立TCP网络连接,三次握手)
  3. 发送HTTP 请求
  4. 服务端相应HTTP 返回数据
  5. 浏览器拿到响应数据,解析响应内容,把解析的结果展示给用户

前端性能都包括哪些

image

这个性能划分是我从一篇文章上扒下来的,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性能监控

前端性能监控-关键指标

  • 首屏时间
  • 白屏时间
  • 页面总下载时间

浏览器性能先关内容概述

性能方面我们通过 window.preformance.timing 这个属性来获取性能相关参数

window.preformance.timing(记录了页面各个状态的时间戳)

image

那么这些参数都是什么意义,以及它们触发机制是什么

我来看一张经典的图

image

我们把它翻译一下

Prompt for unload】- 用户跳转行为(在地址栏输入url后按回车,或者点击a标签跳转等)
 navigationStart、startTime // 当前浏览器窗口的前一个网页关闭开始执行的时间戳
 unloadStart // 前一个页面unload触发开始时间戳
【unload】- 前一个页面unload时间
 unloadEnd // 前一个页面unload触发结束时间戳
 redirectStart // 返回第一个HTTP跳转开始时的时间戳如果没有跳转,或者不是同一个域名内部的跳转,则返回值为0
【redirect】- 重定向
 redirectEnd // 返回最后一个HTTP跳转结束时(即跳转回应的最后一个字节接受完成时)的时间戳,如果没有跳转,或者不是同一个域名内部的跳转,则返回值为0
 fetchStart // 返回浏览器准备使用HTTP请求读取文档时的时间戳。该事件在网页查询本地缓存之前发生App cache】- 网页查询本地缓存
 domainLookupStart // 返回域名查询开始时的时间戳。如果使用持久连接,或者信息是从本地缓存获取的,则返回值等同于fetchStart属性的值DNS】- 域名查询
 domainLookupEnd // 返回域名查询结束时的时间戳。如果使用持久连接,或者信息是从本地缓存获取的,则返回值等同于fetchStart属性的值
 connectStart // 返回建立TCP链接开始向服务器发送时的时间戳。如果使用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则返回值等同于fetchStart属性的值TCP】
 secureConnectionStart // 它的值是安全连接握手之前的时刻。如果该属性不可用,则返回undefined。如果该属性可用,但没有使用HTTPS,则返回0
 connectEnd // 返回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时的时间戳。如果建立的是持久连接,则返回值等同于fetchStart属性的值。连接建立指的是所有握手和认证过程全部结束
回浏览器与服务器开始安全链接的握手时的时间戳。如果当前网页不要求安全连接,则返回0
 requestStart // 返回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时(或开始读取本地缓存时)的时间戳Request】 - 网络请求
 responseStart // 返回浏览器从服务器收到(或从本地缓存读取)第一个字节时的时间戳Response】
 responseEnd // 返回浏览器从服务器收到(或从本地缓存读取)最后一个字节时(如果在此之前HTTP连接已经关闭,则返回关闭时)的时间戳
 domLoading // 返回当前网页DOM结构开始解析时(即Document.readyState属性变为“loading”、相应的readystatechange事件触发时)的时间戳Processing】
 domInteractive // 返回当前网页DOM结构结束解析、开始加载内嵌资源时(即Document.readyState属性变为“interactive”、相应的readystatechange事件触发时)的时间戳
 domContentLoadedEventStart // 返回当前网页DOMContentLoaded事件发生时(即DOM结构解析完毕、所有脚本开始运行时)的时间戳
 domContentLoadedEventEnd // 返回当前网页所有需要执行的脚本执行完成时的时间戳
 domComplete // 返回当前网页DOM结构生成时(即Document.readyState属性变为“complete”,以及相应的readystatechange事件发生时)的时间戳
 loadEventStart // 返回当前网页load事件的回调函数开始时的时间戳。如果该事件还没有发生,返回0
【onLoad】- window.onLoad触发
 loadEventEnd // 返回当前网页load事件的回调函数运行结束时的时间戳。如果该事件还没有发生,返回0。通过while循环持续判断直到loadEventEnd>0则表示完全加载完毕了!网络不再有任何数据请求、dom也渲染完毕了

注意

由于window.preformance.timing是一个在不同阶段,被不停修正的一个参数对象,所以,建议在window.onload中进行性能数据读取和上报

关键数据获取

  • 首屏时间: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后文会详述
  • 白屏时间:responseEnd – navigationStart
  • 页面总下载时间:loadEventEnd – navigationStart

其他数据:

  • DNS解析耗时:domainLookupEnd – domainLookupStart
  • TCP链接耗时:connectEnd – connectStart
  • 首包请求耗时:responseEnd – responseStart
  • dom解释耗时:domComplete – domInteractive
  • 用户可操作时间:domContentLoadedEventEnd – navigationStart

首屏时间计算

目前业内对首屏时间方式并不统一,常见的有下面几种计算方式:

  • 利用首屏中最后一张图片加载完成的时间来当做首屏时间(适合首屏元素由服务端渲染

方法:给页面所有的img绑定onload事件,用来记录图片加载时间;在window.onload中,计算每一个img的offsetTop;把符合首屏高度的图片数据收集起来,计算最大onload时间

  • 图片相似度比较法,通过比较连续截屏图像的像素点变化趋势确定首屏时间(适合异步请求数据渲染的场景

方法:通过html2canvas插件,每100ms截取屏幕;然后获取屏幕九宫格每一格中心点的,获取红色通道的像素相加得到一个值,通过不断截屏和比较这个求和的值,监控出首屏是否加载完毕。(截屏图像相似度比较的方法最为科学和直观,但是比较消耗本地设备的运行资源。而且由于比较复杂的运算,会影响到页面逻辑脚本执行的性能)

  • 首屏模块标签标记法(页面多数异步请求渲染)

方法:在 HTML 文档中对应首屏内容的标签结束位置,使用内联的 JavaScript 代码记录当前时间戳

  • 自定义模块内容计算法(自定义每个页面太复杂)

方法:通过自定义模块内容,来简化计算首屏时间

  • 用onLoad或者domReady触发时间表示首屏时间

我们的首屏计算方式

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window.performance.getEntries()方法,因为后面会用到

window.performance.getEntries()

调用后会获取页面加载资源和网络请求信息

image

拿到之后是个数组,里面包含了页面所有的静态资源、网络请求相关信息,我们通过initiatorType来获取每一个元素的属性

image

“xmlhttprequest”表示的就是接口请求

首屏计算方式

  • 默认值为:domContentLoadedEventEnd – navigationStart
  • 如果是vue项目,采用mounted触发时间作为计算分界点。
  • 如果是react项目,采用componentDidMount触发时间作为计算分界点。
  • 遍历window.performance.getEntries()所有内容,过滤mounted、componentDidMount之前发出的所有请求内容,如果有xmlhttprequest,则采用最后返回response的时间作为首屏时间
  • 如果是ssr项目,直接采用默认计算方式(domContentLoadedEventEnd – navigationStart)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我们首屏时间的计算中,不包含渲染和图片加载时间?

确实,我们这么做有两个前提:

  •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浏览器渲染时间会很快
  • 页面加载的图片必须进行截取(这个由各业务线自己控制)

所以这种首屏计算方式,更像是“首屏数据开始渲染时间”(因为此时已经拿到了首屏渲染所有需要的数据)

在图片过多、过大时候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

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 为了实现自动统计,且不希望性能统计的逻辑被强制注入到的业务代码中
  • 尽可能的接近真实的首屏加载时间
  • 在不过多占用浏览器首屏加载性能的情况下完成数据收集

首屏时间目前各家公司的计算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所采用的,一定是在符合各自公司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最接近于首屏时间的计算方式。

其实数据准确性和收集数据的性能开销,是一种博弈,对于公司来讲,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今天的文章前端性能监控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14040.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