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是我们几乎天天都要打交道的东西,相关知识点有点多,所以也有不少面试必问的点,这里做了一些整理,帮且大家树立完整的 http 知识体系,对面试官说 so easy
HTTP 的特点和缺点
特点:无连接
、无状态
、灵活
、简单快速
- 无连接:每一次请求都要连接一次,请求结束就会断掉,不会保持连接
- 无状态:每一次请求都是独立的,请求结束不会记录连接的任何信息(提起裤子就不认人的意思),减少了网络开销,这
是优点也是缺点
- 灵活:通过http协议中头部的
Content-Type
标记,可以传输任意数据类型的数据对象(文本、图片、视频等等),非常灵活 - 简单快速:发送请求访问某个资源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URL就可以了,使用简单,正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缺点:无状态
、不安全
、明文传输
、队头阻塞
- 无状态:请求不会记录任何连接信息,没有记忆,就无法区分多个请求发起者身份是不是同一个客户端的,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
- 不安全:
明文传输
可能被窃听不安全,缺少身份认证
也可能遭遇伪装,还有缺少报文完整性验证
可能遭到篡改 - 明文传输:报文(header部分)使用的是明文,直接将信息暴露给了外界,
WIFI陷阱
就是复用明文传输的特点,诱导你连上热点,然后疯狂抓取你的流量,从而拿到你的敏感信息 - 队头阻塞:开启
长连接
(下面有讲)时,只建立一个TCP连接,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请求,那么当请求耗时过长时,其他请求就只能阻塞状态(如何解决下面有讲)
HTTP 报文组成部分
http报文:由请求报文
和响应报文
组成
请求报文:由请求行
、请求头
、空行
、请求体
四部分组成
响应报文:由状态行
、响应头
、空行
、响应体
四部分组成
- 请求行:包含http方法,请求地址,http协议以及版本
- 请求头/响应头:就是一些key:value来告诉服务端我要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类型等,请求头/响应头每一个字段详解
- 空行:用来区分首部与实体,因为请求头都是key:value的格式,当解析遇到空行时,服务端就知道下一个不再是请求头部分,就该当作请求体来解析了
- 请求体:请求的参数
- 状态行:包含http协议及版本、数字状态码、状态码英文名称
- 响应体:服务端返回的数据
HTTP 请求方法(9种)
HTTP1.0: GET
、POST
、HEAD
HTTP1.1: PUT
、PATCH
、DELETE
、OPTIONS
、TRACE
、CONNECT
方法 | 描述 |
---|---|
GET | 获取资源 |
POST | 传输资源,通常会造成服务器资源的修改 |
HEAD | 获得报文首部 |
PUT | 更新资源 |
PATCH | 对PUT的补充,对已知资源部分更新 菜鸟 |
DELETE | 删除资源 |
OPTIONS | 列出请求资源支持的请求方法,用来跨域请求 |
TRACE | 追踪请求/响应路径,用于测试或诊断 |
CONNECT | 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用于代理服务器(隧道代理 下面有讲) |
GET 和 POST 的区别
GET
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而POST
会再次发起请求GET
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缓存,而POST
不会,除非手动设置GET
请求参数会被安逗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
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GET
请求在URL
中传递的参数有长度限制(浏览器限制大小不同),而POST
没有限制GET
参数通过URL
传递,POST
放在Request body
中GET
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收藏,而POST
不可以GET
没有POST
安全,因为GET
请求参数直接暴露在URL
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GET
请求只能进行URL
编码,而POST
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对参数的数据类型,
GET
只接受ASCII
字符,而POST
没有限制 GET
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
产生两个数据包(Firefox只发一次)。GET浏览器把 http header和data一起发出去,响应成功200,POST先发送header,响应100 continue,再发送data,响应成功200
常见 HTTP 状态码
1xx: 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2xx: 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
3xx: 重定向——表示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进一步操作
4xx: 客户端错误——表示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5xx: 服务端错误——表示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常见状态码:
状态码 | 描述 |
---|---|
200 | 请求成功 |
206 | 已完成指定范围的请求(带Range头的GET请求),场景如video,audio播放文件较大,文件分片时 |
301 | 永久重定向 |
302 | 临时重定向 |
304 | 请求资源未修改,可以使用缓存的资源,不用在服务器取 |
400 | 请求有语法错误 |
401 | 没有权限访问 |
403 | 服务器拒绝执行请求,场景如不允许直接访问,只能通过服务器访问时 |
404 | 请求资源不存在 |
500 | 服务器内部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
503 | 请求未完成,因服务器过载、宕机或维护等 |
什么是持久连接/长连接
http1.0
协议采用的是”请求-应答”模式,当使用普通模式,每个请求/应答客户与服务器都要新建一个连接,完成之后立即断开连接(http
协议为无连接
的协议)
http1.1
版本支持长连接,即请求头添加Connection: Keep-Alive
,使用Keep-Alive模式(又称持久连接,连接复用)建立一个TCP
连接后使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可以发送/接受多个http
请求/响应,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续请求时,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
如图:短连接极大的降低了传输效率
长连接优缺点
优点
减少CPU及内存的使用
,因为不需要经常建立和关闭连接支持管道化
的请求及响应模式减少网络堵塞
,因为减少了TCP请求减少了后续请求的响应时间
,因为不需要等待建立TCP、握手、挥手、关闭TCP的过程- 发生错误时,也
可在不关闭连接的情况下进行错误提示
缺点
一个长连接建立后,如果一直保持连接,对服务器来说是多么的浪费资源呀,而且长连接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服务器的并发数
还有就是可能造成队头堵塞
(下面有讲),造成信息延迟
如何避免长连接资源浪费?
- 客户端请求头声明:
Connection: close
,本次通信后就关闭连接 - 服务端配置:如Nginx,设置
keepalive_timeout
设置长连接超时时间,keepalive_requests
设置长连接请求次数上限 - 系统内核参数设置: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60
,连接闲置60秒后,服务端尝试向客户端发送侦测包,判断TCP连接状态,如果没有收到ack反馈就在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 10
,就在10秒后再次尝试发送侦测包,直到收到ack反馈,一共会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 5
,一共会尝试5次,要是都没有收到就关闭这个TCP连接了
什么是管线化(管道化)
http1.1
在使用长连接
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连接通道后,连接上消息的传递类似于
请求1 -> 响应1 -> 请求2 -> 响应2 -> 请求3 -> 响应3
管理化
连接的消息就变成了类似这样
请求1 -> 请求2 -> 请求3 -> 响应1 -> 响应2 -> 响应3
管线化
是在同一个TCP连接里发一个请求后不必等其回来就可以继续发请求出去,这可以减少整体的响应时间,但是服务器还是会按照请求的顺序响应请求,所以如果有许多请求,而前面的请求响应很慢,就产生一个著名的问题队头堵塞
(下面有讲解决方法)
管线化的特点:
- 管线化机制通过持久连接完成,在
http1.1
版本才支持 - 只有
GET
请求和HEAD
请求才可以进行管线化,而POST
有所限制 - 初次创建连接时不应启动管线化机制,因为服务器不一定支持http1.1版本的协议
- 管线化不会影响响应到来的顺序,如上面的例子所示,响应返回的顺序就是请求的顺序
- 要求
客户端
和服务端
都支持管线化,但并不要求服务端也对响应进行管线化处理,只是要求对于管线化的请求不失败即可 - 由于上面提到的服务端问题,开户管线化很可能并不会带来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而且很多服务端和代理程序对管线化的支持并不好,因为浏览器(Chrome/Firefox)默认并未开启管线化支持
如何解决 HTTP 的队头阻塞问题
http1.0
协议采用的是请求-应答
模式,报文必须是一发一收
,就形成了一个先进先出
的串行队列,没有轻重缓急的优先级,只有入队的先后顺序,排在最前面的请求最先处理,就导致如果队首的请求耗时过长,后面的请求就只能处于阻塞状态,这就是著名的队头阻塞
问题。解决如下:
并发连接
因为一个域名允许分配多个长连接,就相当于增加了任务队列,不至于一个队列里的任务阻塞了其他全部任务。以前在RFC2616中规定过客户端最多只能并发2个连接,但是现实是很多浏览器不按套路出牌,就是遵守这个标准T_T,所以在RFC7230把这个规定取消掉了,现在的浏览器标准中一个域名并发连接
可以有6~8
个,记住是6~8个,不是6个(Chrome6个/Firefox8个)
如果这个还不能满足你
继续,不要停…
域名分片
一个域名最多可以并发6~8个,那咱就多来几个域名
比如a.baidu.com,b.baidu.com,c.baidu.com,多准备几个二级域名
,当我们访问baidu.com时,可以让不同的资源从不同的二域名中获取,而它们都指向同一台服务器,这样能够并发更多的长连接了
而在HTTP2.0
下,可以一瞬间加载出来很多资源,因为支持多路复用,可以在一个TCP连接中发送多个请求
说一下 HTTP 代理
常见的代理有两种:普通代理(中间人代理)
,隧道代理
普通代理(中间人代理)
如图: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个中间人,一直帮两边传递东西,好可怜~~
不过它可以在中间可以帮我们过滤、缓存、负载均衡(多台服务器共用一台代理情况下)等一些处理
注意,实际场景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可能有多个代理服务器
隧道代理
客户端通过CONNECT
方法请求隧道代理创建一个可以到任意目标服务器和端口号的TCP连接,创建成功之后隧道代理只做请求和响应数据的转发,中间它不会做任何处理
为什么需要隧道代理呢?
我们都知道https
服务是需要网站有证书的,而代理服务器显然没有,所以浏览器和代理之间无法创建TLS
,所以就有了隧道代理,它把浏览器的数据原样透传,这样就实现了通过中间代理和服务端进行TLS握手,然后进行加密传输
可能有人会问,那还要代理干嘛,直接请求服务器不是更好吗
代理服务器,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 突破访问限制:如访问一些单位或集团内部资源,或用国外代理服务器(翻墙),就可以上国外网站看片等
- 安全性更高:上网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隐藏自己的IP,免受攻击。还可以对数据过滤,对非法IP限流等
- 负载均衡:客户端请求先到代理服务器,而代理服务器后面有多少源服务器,IP是多少,客户端是不知道的。因此,代理服务器收到请求后,通过特定的算法(随机算法、轮询、一致性hash、LUR(最近最少使用) 算法这里不细说了)把请求分发给不同的源服务器,让各个源服务器负载尽量均衡
- 缓存代理:将内容缓存到代理服务器(这个下面一节详细说)
代理最常见的请求头
Via
是一个能用首部,由代理服务器添加,适用于正向和反向代理,在请求和响应首部均可出现,这个消息首部可以用来追踪消息转发情况,防止循环请求,还可以识别在请求或响应传递链中消息发送者对于协议的支持能力,详情请看MDN
Via: 1.1 vegur
Via: HTTP/1.1 GWA
Via: 1.0 fred, 1.1 p.example.net
X-Forwarded-For
记录客户端请求的来源IP,每经过一级代理(匿名代理除外),代理服务器都会把这次请求的来源IP追加进去
X-Forwarded-For: client,proxy1,proxy2
注意:与服务器直连的代理服务器的IP不会被追加进去,该代理可能过TCP连接的Remote Address
字段获取到与服务器直连的代理服务器IP
X-Real-IP
一般记录真实发出请求的客户端的IP,还有X-Forwarded-Host
和X-Forwarded-Proto
分别记录真实发出请求的客户端的域名
和协议名
代理中客户端IP伪造问题以及如何预防?
X-Forwarded-For
是可以伪造的,比如一些通过X-Forwarded-For获取到客户端IP来限制刷票的系统就可以通过伪造该请求头达到刷票的目的,如果客户端请求显示指定了
X-Forwarded-For:192.168.1.108
那么服务端收到的这个请求头,第一个IP就是伪造的
预防
- 在对外Nginx服务器上配置
location / {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remote_addr
}
这样第一个IP就是从TCP
连接客户端的IP,不会读取伪造的
- 从右到左遍历
X-Forwarded-For
的IP,排除已知代理服务器IP和内网IP,获取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IP就可以了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
正向代理
工作在客户端的代理为正向代理。使用正向代理的时候,需要在客户端配置需要使用的代理服务器,正向代理对服务端透明。比如抓包工具Fiddler、Charles以及访问一些外网网站的代理工具都是正向代理
正向代理通常用于
- 缓存
- 屏蔽某些不健康的网站
- 通过代理访问原本无法访问的网站
- 上网认证,对用户访问进行授权
反向代理
工作在服务端的代理称为反向代理。使用反向代理的时候,不需要在客户端进行设置,反向代理对客户端透明。如Nginx就是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通常用于:负载均衡
、服务端缓存
、流量隔离
、日志
、金丝雀发布
代理中的长连接
在各个代理和服务器、客户端节点之间是一段一段的TCP连接,客户端通过代理访问目标服务器也叫逐段传输,用于逐段传输的请求头叫逐段传输头
。
逐段传输头会在每一段传输的中间代理中处理掉,不会传给下一个代理
标准的逐段传输头有:Keep-Alive
、Transfer-Encoding
、TE
、Connection
、Trailer
、Upgrade
、Proxy-Authorization
、Proxy-Authenticate
。
Connection头决定当前事务完成后是否关闭连接,如果该值为keep-alive,则连接是持久连接
不会关闭,使得对同一服务器的请求可以继续在该连接上完成
说一下 HTTP 缓存及缓存代理
关于http缓存在上一篇文章里有了详细介绍 (建议收藏)为什么第二次打开页面快?五步吃透前端缓存,让页面飞起
缓存代理
就是让代理服务器接管一部分的服务端的http缓存,客户端缓存过期之后就近到代理服务器的缓存中获取,代理缓存过期了才请求源服务器,这样流量大的时候能明显降低源服务器的压力
注意响应头
字段
- Cache-Control: 值有
public
时,表示可以被所有终端缓存,包括代理服务器
、CDN
。值有private
时,只能被终端浏览器
缓存,CDN、代理等中继服务器都不可以缓存。
HTTPS
HTTPS
是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即HTTP + SSL/TLS
。说白了,就是一个加强版的HTTP
HTTP本文开始讲了,所以我们要理解HTTPS的精华,就要先弄清楚这个SSL/TLS
了
SSL/TLS
一张图让你理解SSL和TLS的关系
如图,TLS是SSL的升级版,而且TLS1.2版本以下都已废弃,目前主要用的是TLS 1.2
和TLS 1.3
。而OpenSSL则是开源版本的
那么它到底是个啥呢?
浏览器和服务器通信之前会先协商,选出它们都支持的加密套件
,用来实现安全的通信。常见加密套件
随便拿出一个加密套件举例,如:RSA-PSK-AES128-GCM-SHA256,就是长这样,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看图
RSA
:表示握手时用RSA算法交换密钥PSK
:表示使用PSK算法签名AES128-GCM
:表示使用AES256对称加密算法通信,密钥长度128,分组模式GCM。TLS 1.3中只剩下称加密算法有AES和CHACHA20,分组模式只剩下GCM和POLY1305SHA256
:表示使用SHA256算法验证信息完整性并生成随机数。TLS 1.3中哈希摘要算法只剩下SHA256和SHA384了
为什么需要用到这么多算法呢?
为了保证安全,TLS需要保证信息的:机密性
、可用性
、完整性
、认证性
、不可否认性
,每一种算法都有其特定的用处
HTTPS 中 TLS 的加密算法
为什么说https是安全的?
https一定是安全的吗?(考察https中间人劫持,我另一篇有关于详细介绍网络安全)
有什么解决办法?
https的证书校验过程是怎么样的?
证书校验用到了哪些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
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如AES、DES
。加解密过程:
- 浏览器给服务器发送一个随机数
client-random
和一个支持的加密方法列表 - 服务器给浏览器返回另一个随机数
server-random
和双方都支持的加密方法 - 然后两者用加密方法将两个随机数混合生成密钥,这就是通信双上加解密的密钥
问题是双方如何安全的传递两个随机数和加密方法,直接传给客户端,那过程中就很可能被窃取,别人就能成功解密拿到数据,往下看
不对称加密算法
就是一对密钥,有公钥
(public key)和私钥
(private key),其中一个密钥加密后的数据,只能让另一个密钥进行解密。如RSA
、ECDHE
。加解密过程:
- 浏览器给服务器发送一个随机数
client-random
和一个支持的加密方法列表 - 服务器把另一个随机数
server-random
、加密方法
、公钥
传给浏览器 - 然后浏览器用公钥将两个随机数加密,生成密钥,这个密钥只能用
私钥
解密
使用公钥反推出私钥是非常困难,但不是做不到,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提高,非对称密钥至少要2048位才能保证安全性
,这就导致性能上要比对称加密要差很多
所以!
TLS实际用的是两种算法的混合加密
。通过 非对称加密算法 交换 对称加密算法 的密钥,交换完成后,再使用对称加密进行加解密传输数据。这样就保证了会话的机密性。过程如下
- 浏览器给服务器发送一个随机数
client-random
和一个支持的加密方法列表 - 服务器把另一个随机数
server-random
、加密方法
、公钥
传给浏览器 - 浏览器又生成另一个随机数
pre-random
,并用公钥加密后传给服务器 - 服务器再用私钥解密,得到
pre-random
- 浏览器和服务器都将三个随机数用加密方法混合生成最终密钥
这样即便被截持,中间人没有私钥就拿不到pre-random
,就无法生成最终密钥。
可又有问题来了,如果一开始就被DNS截持,我们拿到的公钥是中间人的,而不是服务器的,数据还是会被窃取,所以数字证书
来了,往下看,先简单说一下摘要算法
摘要算法
主要用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常见的MD5算法、散列函数、哈希函数都属于这类算法,其特点就是单向性
、无法反推原文
假如信息被截取,并重新生成了摘要,这时候就判断不出来是否被篡改了,所以需要给摘要也通过会话密钥进行加密,这样就看不到明文信息,保证了安全性,同时也保证了完整性
如何保证数据不被篡改?签名原理和证书?
数字证书(数字签名)
它可以帮我们验证服务器身份
。因为如果没有验证的话,就可能被中间人劫持
,假如请求被中间人截获,中间人把他自己的公钥给了客户端,客户端收到公钥就把信息发给中间人了,中间人解密拿到数据后,再请求实际服务器,拿到服务器公钥,再把信息发给服务器
这样不知不觉间信息就被人窃取了,所以在结合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数字证书认证的步骤,让服务器证明自己的身份
数字证书需要向有权威的认证机构(CA)
获取授权给服务器。首先,服务器
和CA
机构分别有一对密钥
(公钥和私钥),然后是如何生成数字证书的呢?
- CA机构通过摘要算法生成服务器公钥的
摘要
(哈希摘要) - CA机构通过CA私钥及特定的签名算法加密摘要,生成
签名
- 把
签名
、服务器公钥
等信息打包放入数字证书
,并返回给服务器
服务器配置好证书,以后客户端连接服务器,都先把证书发给客户端验证并获取服务器的公钥。
证书验证流程:
- 使用CA公钥和声明的签名算法对CA中的签名进行解密,得到服务器公钥的
摘要内容
- 再用摘要算法对证书里的服务器公钥生成摘要,再把这个摘要和上一步得到的摘要
对比
,如果一致说明证书合法,里面的公钥也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非法的
证书认证又分为单向认证
和双向认证
单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证书,客户端验证证书
双向认证: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提供证书给对方,并互相验证对方的证书
不过大多数https服务器都是单向认证,如果服务器需要验证客户端的身份,一般通过用户名、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之类的凭证来验证。只有更高级别的要求的系统,比如大额网银转账等,就会提供双向认证的场景,来确保对客户身份提供认证性
HTTPS 连接过程和优化
我们知道了https就只是比http多了一步TLS连接
TLS连接是怎么回事呢,根据TLS版本和密钥交换法不同,过程也不一样,有三种方式
RSA握手
早期的TLS密钥交换法都是使用RSA算法,它的握手流程是这样子的
- 浏览器给服务器发送一个随机数
client-random
和一个支持的加密方法列表 - 服务器把另一个随机数
server-random
、加密方法
、公钥
传给浏览器 - 浏览器又生成另一个随机数
pre-random
,并用公钥加密后传给服务器 - 服务器再用私钥解密,得到
pre-random
,此时浏览器和服务器都得到三个随机数了,各自将三个随机数用加密方法混合生成最终密钥
然后开始通信
TLS 1.2 版
TLS 1.2
版的用的是ECDHE密钥交换法
,看图
- 浏览器给服务器发送一个随机数
client-random
、TLS版本和一个支持的加密方法列表 - 服务器生成一个椭圆曲线参数
server-params
、随机数server-random
、加密方法
、证书
等传给浏览器 - 浏览器又生成椭圆曲线参数
client-params
,握手数据摘要等信息传给服务器 - 服务器再返回摘要给浏览器确认应答
这个版本不再生成椭圆曲线参数cliend-params
和server-params
,而是在服务器和浏览器两边都得到server-params
和client-params
之后,就用ECDHE算法直接算出pre-random
,这就两边都有了三个随机数,然后各自再将三个随机加密混合生成最终密钥
TLS 1.3版
在TLS1.3版本中废弃了RSA算法,因为RSA算法可能泄露私钥导致历史报文全部被激活成功教程,而ECDHE算法每次握手都会生成临时的密钥,所以就算私钥被激活成功教程,也只能激活成功教程一条报文,而不会对之前的历史信息产生影响,,所以在TLS 1.3中彻底取代了RSA。目前主流都是用ECDHE算法
来做密钥交换的
TLS1.3版本中握手过程是这样子的
- 浏览器生成
client-params
、和client-random
、TLS版本和加密方法列表发送给服务器 - 服务器返回
server-params
、server-random
、加密方法
、证书
、摘要
等传给浏览器 - 浏览器确认应答,返回握手数据摘要等信息传给服务器
简单说就是简化了握手过程,只有三步,把原来的两个RTT打包成一个发送了,所以减少了传输次数。这种握手方式也叫1-RTT
握手
这种握手方还有优化空间吗?
有的,用会话复用
会话复用
会话复用有两种方式:Session ID
和 Session Ticket
Session ID
:就是客户端和服务器首次连接手各自保存会话ID,并存储会话密钥,下次再连接时,客户端发送ID过来,服务器这边再查找ID,如果找到了就直接复用会话,密钥也不用重新生成
可是这样的话,在客户端数量庞大的时候,对服务器的存储压力可就大了
所以出来了第二种方式 Session Ticket
:就是双方连接成功后服务器加密会话信息,用Session Ticket消息发给客户端存储起来,下次再连接时就把这个Session Ticket解密,验证有没有过期,如果没有过期就复用会话。原理就是把存储压力分给客户端。
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吗?
No,这样也存在安全问题。因为每次要用一个固定的密钥来解密Session Ticket,一旦密钥被窃取,那所有历史记录也就被激活成功教程了,所以只能尽量避免这种问题定期更换密钥
。毕竟节省了不少生成会话密钥和这些算法的耗时,性能还是提升了嘛
那刚说了1-RTT
,那能不能优化到0-RTT
呢
还真可以,做法就是发送Session Ticket的时候带上应用数据,不用等服务端确认。这种方式被称为PSK
(Pre-Shared Key)
这样万无一失了吗?
尴了个尬,还是不行。这PSK要是被窃取,人家不断向服务器重发,就直接增加了服务器被攻击的风险
虽然不是绝对安全,但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文案了,大大增加了中间人的攻击成本
HTTPS优缺点
优点
- 内容加密,中间无法查看原始内容
- 身份认证,保证用户访问正确。如访问百度,即使DNS被劫持到第三方站点,也会提醒用户没有访问百度服务,可能被劫持
- 数据完整性,防止内容被第三方冒充或篡改
- 虽然不是绝对安全,但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文案了,大大增加了中间人的攻击成本
缺点
- 要钱,功能越强大的证书费用越贵
- 证书需要绑定IP,不能在同一个IP上绑定多个域名
- https双方加解密,耗费更多服务器资源
- https握手更耗时,降低一定用户访问速度(优化好就不是缺点了)
HTTP 和 HTTPS 的区别
- HTTP是
明文传输
,不安全的,HTTPS是加密传输
,安全的多 - HTTP标准端口是
80
,HTTPS标准端口是443
- HTTP不用认证证书
免费
,HTTPS需要认证证书要钱
连接方式不同
,HTTP三次握手,HTTPS中TLS1.2版本7次,TLS1.3版本6次- HTTP在OSI网络模型中是在
应用层
,而HTTPS的TLS是在传输层
- HTTP是
无状态
的,HTTPS是有状态
的
HTTPS 的性能优化
访问速度优化
会话复用
,上面说了,复用session可以减少 CPU 消耗,因为不需要进行非对称密钥交换的计算。可以提升访问速度,不需要进行完全握手阶段二,节省了一个 RTT 和计算耗时。- 使用
SPDY
或者HTTP2
。SPDY 最大的特性就是多路复用,能将多个 HTTP 请求在同一个连接上一起发出去,不像目前的 HTTP 协议一样,只能串行地逐个发送请求。Pipeline 虽然支持多个请求一起发送,但是接收时依然得按照顺序接收,本质上无法解决并发的问题。HTTP2支持多路复用,有同样的效果。 - 设置
HSTS
,服务端返回一个 HSTS 的 http header,浏览器获取到 HSTS 头部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不管用户输入www.baidu.com还是http://www.baidu.com ,都会默认将请求内部跳转成https://www.baidu.com。Chrome, firefox, ie 都支持了 HSTS。 Nginx
设置Ocsp stapling
。Ocsp 全称在线证书状态检查协议 (rfc6960),用来向 CA 站点查询证书状态,比如是否撤销。通常情况下,浏览器使用 OCSP 协议发起查询请求,CA 返回证书状态内容,然后浏览器接受证书是否可信的状态。这个过程非常消耗时间,因为 CA 站点有可能在国外,网络不稳定,RTT 也比较大。如果不需要查询则可节约时间。False start
。简单概括 False start 的原理就是在 clientkeyexchange 发出时将应用层数据一起发出来,能够节省一个 RTT。
计算性能优化
- 优先使用 ECC椭圆加密算术
- 使用最新版的 OpenSSL
- TLS 远程代理计算
- 硬件加速方案
HTTP 版本
1991年HTTP 0.9版,只有一个GET,而且只支持纯文本内容,早已过时就不讲了
HTTP 1.0(1996年)
- 任意数据类型都可以发送
- 有GET、POST、HEAD三种方法
- 无法复用TCP连接(长连接)
- 有丰富的请求响应头信息。以header中的
Last-Modified
/If-Modified-Since
和Expires
作为缓存标识
HTTP 1.1(1997年)
- 引入更多的请求方法类型
PUT
、PATCH
、DELETE
、OPTIONS
、TRACE
、CONNECT
- 引入长连接,就是TCP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通过请求头connection:keep-alive设置
- 引入管道连接机制,可以在同一TCP连接里,
同时发送
多个请求 - 强化了缓存管理和控制
Cache-Control
、ETag
/If-None-Match
- 支持分块响应,断点续传,利于大文件传输,能过请求头中的
Range
实现 - 使用了
虚拟网络
,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并且共享一个IP地址
缺点:主要是连接缓慢,服务器只能按顺序响应,如果某个请求花了很长时间,就会出现请求队头阻塞
虽然出了很多优化技巧:为了增加并发请求,做域名拆分、资源合并、精灵图、资源预取…等等
最终为了推进从协议上进行优化,Google跳出来,推出SPDY
协议
SPDY(2009年)
SPDY(读作“SPeeDY”)是Google开发的基于TCP的会话层协议
主要通过帧、多路复用、请求优先级、HTTP报头压缩、服务器推送以最小化网络延迟,提升网络速度,优化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
原理是在SSL层上增加一个SPDY会话层,以在一个TCP连接中实现并发流。通常的HTTP GET和POST格式仍然是一样的,然而SPDY为编码和传输数据设计了一个新的帧格式。因为流是双向的,所以可以在客户端和服务端启动
虽然诞生后很快被所有主流浏览器所采用,并且服务器和代理也提供了支持,但是SPDY核心人员后来都参加到HTTP 2.0开发中去了,自HTTP2.0开发完成就不再支持SPDY协议了,并在Chrome 51中删掉了SPDY的支持
HTTP 2.0(2015年)
说出http2中至少三个新特性?
- 使用新的
二进制协议
,不再是纯文本,避免文本歧义,缩小了请求体积 多路复用
,同域名下所有通信都是在单链接(双向数据流)完成,提高连接的复用率,在拥塞控制方面有更好的能力提升- 使用
HPACK算法将头部压缩
,用哈夫曼编码
建立索表,传送索引大大节约了带宽 - 允许
服务端主动推送
数据给客户端 - 增加了安全性,使用HTTP 2.0,要求必须至少TLS 1.2
- 使用虚拟的流传输消息,解决了应用层的队头阻塞问题
缺点
- TCP以及TCP+TLS建立连接的延时,HTTP2使用TCP协议来传输的,而如果使用HTTPS的话,还需要TLS协议进行安全传输,而使用TLS也需要一个握手过程,在传输数据之前,导致我们花掉3~4个RTT
- TCP的队头阻塞并没有彻底解决。在HTTP2中,多个请求跑在一个TCP管道中,但当HTTP2出现丢包时,整个TCP都要开始等待重传,那么就会阻塞该TCP连接中的所有请求
SPDY 和 HTTP2 的区别
- 头部压缩算法,SPDY是通用的
deflate算法
,HTTP2是专门为压缩头部设计的HPACK算法
- SPDY必须在
TLS上
运行,HTTP2可在TCP
上直接使用,因为增加了HTTP1.1的Upgrade机制 - SPDY更加完善的协议商讨和确认流程
- SPDY更加完善的Server Push流程
- SPDY增加控制帧的种类,并对帧的格式考虑的更细致
HTTP1 和 HTTP2
- HTTP2是一个
二进制协议
,HTTP1是超文本协议
,传输的内容都不是一样的 - HTTP2报头压缩,可以使用HPACK进行
头部压缩
,HTTP1则不论什么请求都会发送 - HTTP2
服务端推送
(Server push),允许服务器预先将网页所需要的资源push到浏览器的内存当中 - HTTP2遵循
多路复用
,代替同一域名下的内容,只建立一次连接,HTTP1.x不是,对域名有6~8个连接限制 - HTTP2引入
二进制数据帧
和流
的概念,其中帧对数据进行顺序标识,这样浏览器收到数据之后,就可以按照序列对数据进行合并,而不会出现合并后数据错乱的情况,同样是因为有了序列,服务器就可以并行的传输数据,这就是流所做的事情。HTTP2对同一域名下所有请求都是基于流的,也就是说同一域名下不管访问多少文件,只建立一次连接
HTTP 3.0/QUIC
由于HTTP 2.0依赖于TCP,TCP有什么问题那HTTP2就会有什么问题。最主要的还是队头阻塞,在应用层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在TCP协议层的队头阻塞还没有解决。
TCP在丢包的时候会进行重传,前面有一个包没收到,就只能把后面的包放到缓冲区,应用层是无法取数据的,也就是说HTTP2的多路复用并行性对于TCP的丢失恢复机制不管用,因此丢失或重新排序的数据都会导致交互挂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oogle又发明了QUIC协议
并在2018年11月将QUIC正式改名为HTTP 3.0
特点:
- 在传输层直接干掉TCP,用
UDP
替代 - 实现了一套新的
拥塞控制算法
,彻底解决TCP中队头阻塞的问题 - 实现了类似TCP的
流量控制
、传输可靠性的功能。虽然UDP不提供可靠性的传输,但QUIC在UDP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层来保证数据可靠性传输。它提供了数据包重传、拥塞控制以及其他一些TCP中存在的特性 - 实现了
快速握手
功能。由于QUIC是基于UDP的,所以QUIC可以实现使用0-RTT或者1-RTT来建立连接,这意味着QUIC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 集成了TLS加密功能。目前QUIC使用的是TLS1.3
结语
点赞支持、手留余香、与有荣焉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加油哦!
参考
今天的文章20分钟助你拿下HTTP和HTTPS,巩固你的HTTP知识体系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1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