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参与[新人创作礼]活动,一起开启掘金创作之路。
楔子
硅谷这个赫赫大名的湾区,想必在现代中国人中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999年,中关村建设时,便是定位为“中国的硅谷”。现在正值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之际,众多研究也纷纷拿硅谷来做案例研究。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硅谷的来历,以及仙童半导体、“八叛徒”的故事。
一、混沌初开,“晶体管之父”诞生
现在大家对芯片都不陌生,尤其今年受国际风波讨论尤甚。芯片是我们常用的说法,实际上学名是叫做“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之前,计算机用的是晶体管。那晶体管是谁发明的呢?是一个叫做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的男人。
说到肖克利此人,1910年生于伦敦,在今天的叫法就是个大神来的。从小勤奋好学、热爱科学这些暂且不表,考入麻省理工(MIT)之后,获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注意他的专业,是固体物理学。在那个年代,研究芯片这些都属于固体物理的范畴,所以现在对他的定义都还是物理学家。在MIT没教多久的书,他就被挖到了著名的贝尔实验室。1947年,在贝尔实验室,肖克利发明了晶体管。
晶体管是啥?简单说就是一个开关,而且能够放大信号的开关。这个玩意就是各种元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到收音机、大到宇宙飞船都会用到的东西。借助这个发明,肖克利获得了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牛掰吧,这个大神是诺贝尔学奖获得者!)也藉此他被称为“晶体管之父”。
(威廉·肖克利 )
(晶体管)
二、江湖乍起,英雄云集
有人就有江湖。
晶体管横空出世,肖克利声名更加大噪。此时肖克利嗅到了金钱的味道,觉得借助晶体管这个伟大的发明,一定能赚到很多金子,于是毅然决定离开贝尔实验室去开公司。开公司就要招人,肖克利作为一个神人招人也是个很有趣的过程。他招人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智商够高够聪明。他的招聘方式别出心裁,比如说,在学术期刊上挂代码,只有读得懂的人才能看明白这个招聘广告;他还去听各种学术报告,通过学术报告来判断博士们的能力来寻找他想要的人。
英雄往往是惺惺相惜,在这样的招聘模式下,加上肖克利的名气,许多大牛慕名而来,都希望在肖克利门下一展身手,做出一番事业。其中就包括了这八位大神,让我们来看下他们的名字:
(1)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
(2)戈登·摩尔(Gordon Moore)
(3)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
(4)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
(5)尤金·克莱纳(Eugene Kleiner)
(6)金·赫尔尼(Jean Hoerni)
(7)杰·拉斯特(Jay Lsat)
(8)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nich)
看到没,里面有个叫摩尔的人。此人是谁?便是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本人是也。摩尔定律指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个定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由此可见,肖克利门下当时是聚集了一众什么样的英雄。
先让我们记住这8个名字,故事从此拉开序幕。
三、风云变幻,“八叛徒”降临
一切似乎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有钱有人有技术,不就是现在互联网创业大军最期盼的事情吗?
然而故事有往往朝着俗套的方向发展。在今天,创业团队中因为股权分配不均、成员闹矛盾而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然而这并不是今时今日的专利,早在几十年前便是如此。故事讲到这,需要再看下肖克利这个人。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肖克利在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管理上却是大失人心。在巨大的名利下,肖克利越来越变得蛮横、独裁,程度到了几乎听不进任何意见的程度,而且时常怀疑公司员工的忠诚。在商业大势上,他独裁地认为,只要降价,晶体管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降低晶体管的生产成本上,而不是去研究此时已经兴起的集成电路技术。大家也先记住这个争论,后面还有这个关于这个争论的故事。
摩尔等7人实在受不了,便商量着集体叛逃。他们找到了公司二号员工罗伯特·诺伊斯,没想到诺伊斯也是一拍即合,拍着大腿说“老子早就受不了老肖那个作风了”。于是,此八君子在诺伊斯的带领下就形成了一个准备脱离公司单干的团队。
诺伊斯,此何等人也?12岁的诺伊斯就能制作滑翔机,后来也是考入MIT,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拿到了IBM、贝尔实验室、RCA实验室等众多机构的offer,相当于现在你一毕业就被华为、腾讯、阿里同时录用了。诺伊斯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不愿意去大机构,反而去了家小公司。正郁郁不得志之时,遇到了肖克利,被肖克利招入麾下成为二号员工。研究上,诺伊斯1956年就发现了半导体的隧道效应,但是因为跟肖克利不和就没能发表,就跟现在的导师压着博士不给发论文一个样。可后来这个隧道效应也被日本的科学家给发现了,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可见,诺伊斯也是个诺贝尔奖级的神人呐,只不过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
决定单干后,诺伊斯他们去找了风险投资,有技术果然是不怕没投资的,他们也如愿地找到了投资商,签下了股权协议。但当时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完善的股权结构方案,一伙技术宅也是不太懂这个事情,就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暂且不表。1957年9月18日,他们集体提出辞职,肖克利大怒,称他们为“八叛徒”,这便是“八叛徒”名号的由来。“八叛徒”新公司的投资人是菲尔柴尔德家族,他们便以菲尔柴尔德为公司命名,Fairchild。在英文里面,Fairchild就是仙童的意思,于是,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八叛徒”的降临,改变历史的仙童半导体公司诞生了!
(八叛徒)
四、江湖终局,硅谷由来
一切也都似乎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但如果就这样就没有今天的硅谷了。此时我们回头看下当时的投资协议:菲尔柴尔德与仙童半导体八位创始人约定,投资人拥有对仙童半导体的决策权,并有权在八年内以300万美金收回所有股份。1959年,投资人菲尔柴尔德还真的回购了全部的股份,也就是花钱买了“八叛徒”他们的所有股份,人均差不多25万美元,按当时的购买力计算,抵得上他们半辈子的工资。
所以,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八位创始人,在仙童已经无股权无决策权了。但当时仙童公司的业绩实在太好,晶体管卖得太好了,大家也没太在意这个事情,就这么干着呗。
还记得上面肖克利对于未来大势的判断吗?他认为应当着力降低晶体管的制造成本,而当时已经有了集成电路的概念。1958年,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相比过去的分立元件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势。这为仙童赚到了更多的钱。但是1959年股权回收之后,这更多的钱就跟他们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印证了那句话:我更加努力,老板就会有更豪华的车。这种状态,只有一种结果:员工跑路。
首先打破僵局的是八叛徒中的拉斯特。拉斯特拉上另2位赫尔尼和罗伯茨,创办了Amelco半导体。这个开端可不得了,
仙童里面的不同层次的高管和技术专家,纷纷在不同阶段离开,独立成立公司,都成立了各自的公司,而且还成为了仙童的直接竞争对手。离职潮夸张到什么程度?夸张到仙童都已经觉得无所谓了,走就走吧,说不定还能落个“创业的黄埔军校”的美名。再后来,诺伊斯和摩尔都跑路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在仙童已经连话都说不上了,还不如自己干,于是他们创办了一家新公司,你们猜是啥?英特尔,对,你想得没错,就是那个天天都能见到的英特尔。
仙童的徒子徒孙,就这么开枝散叶,繁衍开来。就在旧金山这个地方,各类半导体公司、IT公司,伴随着创业文化和极客文化,构建了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因其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便称硅谷(Silicon Valley)。
故事总有终局。
八叛徒出走后,肖克利的公司倒闭了(不倒闭才怪),回到了大学教书。在大学里,发表了一些种族歧视的言论,被人们所诟病,其科学家的光芒也黯淡不少。
没有了灵魂人物,仙童公司后来也没有躲得掉衰落的命运。1979年夏季,曾经是美国最优秀的企业仙童半导体公司卖给了法国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售价3亿5千万美元。仙童时代落幕,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
今天的文章【IT文化杂谈】硅谷,仙童与“八叛徒”的故事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2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