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勿为自己留退路

第五章 勿为自己留退路在十几年前,我读格兰特将军(美国第十八任总统)传记时,其中有一段话的大意是:格兰特卸任总统后,因经商受骗,损失了大笔财产,欠了人家很多债。他想自己是做过美国总统的人,如果欠人家的债不还,这不仅是丢自己的人,也有损国家的声誉。同时,自他经商失败后,家庭生活也发生了问题,当过总统的人的家属,总不能去向人乞讨。于是,他决定卖文维生。开始时,他是撰述他在南北战争时的经验。后来喉部患了癌疾,医生说他只有

在十几年前,我读格兰特将军(美国第十八任总统)传记时,其中有一段话的大意是:

格兰特卸任总统后,因经商受骗,损失了大笔财产,欠了人家很多债。他想自己是做过美国总统的人,如果欠人家的债不还,这不仅是丢自己的人,也有损国家的声誉。同时,自他经商失败后,家庭生活也发生了问题,当过总统的人的家属,总不能去向人乞讨。于是,他决定卖文维生。开始时,他是撰述他在南北战争时的经验。后来喉部患了癌疾,医生说他只有几个月的寿命了,为了还债养家,他决定写回忆录。他以十个月的时间,写了二十九万五千言,这种工作量,即使是精力充沛的青年人,也不一定办得到,而此时格兰特已是奄奄一息,经常在工作中晕厥过去。最后那段时间,他怕自己窒息而死,甚至不敢到床上去睡觉,整夜都坐在椅子上,当精神好一点时,就在灯下振笔书写。

这部回忆录,在他去世的前几天才完成,所得的版税,不但还清了债务,而且也为他家人留下足够的生活费。

我要写下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说明人的韧性是非常之大的,潜在的意志力尤不可限量,当你陷入绝境时,必然会发挥求生的本能。

兵法上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青年人到工商界来求发展,也应该拿出这种精神来,才有创业事业的希望。如果你怀着“这种工作有什么了不起?凭老子的学历、本领,到哪个公司不能干”的心理,你就已种下失败的因子,假如没有非常良好的人事关系,你的失败可说已经注定了。

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形,在学校里考第一名或前几名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之后,反而不如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混得好。尤其在工商界,那些学历好的人,往往不如那些学历差的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检讨起来,原因当然可能很多,但最主要的一项,乃是“恃”与“恐”的问题。

年轻人本来就是有几分傲气,如果再有较好的学历,比人高一等的本领,傲气当然就更盛了。因为,这份傲气完全是由客观形势造成的。虽然在人浮于事的今天,像这样的青年人,要找一份工作还不是太困难的事,只是他们对工作的理想太高,往往会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基于这种心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优秀的青年人,往往会对已有的工作感到不满,稍遇挫折或被老板、主管说了几句,就兴起“拂袖而去”的念头。既等换了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结果只好再另找工作。这样换来换去,事业前途依然没有进展,这就像进入迷阵一样,转来转去,仍在原地没动。

学历较差,工作条件自觉不如人的人,他们深知找个工作不容易,费了好大的劲,托了不少的人才找到一个工作,他们对这份工作机会一定非常珍惜,纵然遇到挫折,或被老板经常刮胡子,心里难过得不得了,但想想找工作时的困难,这口气也只好忍下了。

有些年轻人,为了表示自己的性格,常有这样的想法:“此处不留爷,自在留爷处。”可是,十年、二十年混过去之后,你这个“爷”也许变得连个孙子都不如了,让人见而生厌,认识你的人都会“敬鬼神而远之”。

西洋人有句谚语:“跟在两只兔子后面追,结果会一无所获。”青年人如果认为有很多工作机会,也会变成骄纵心理,受不得一点委屈,结果所有的工作机会最后都失掉了,连一点收获都没有。

我们不妨数一数我们企业老一辈的人士,凡是创立一番事业的大老板们,有几人是受过高深教育的?也许你对他们赚钱的方式不表赞同,或认为他们是“靠机会创造的财富”,但在他们的同时代人中,有很多人的学历比他们好,环境比他们好,为什么成就反而不如他们?

仔细去分析,因素可能很多,但他们无所“恃”的心理,形成对工作兢兢业业的精神,应是成功的最重大因素之一。

有些人是学徒出身的,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不能说是对工作甘之如饴,最低限度他们是咬紧牙关熬了过来,没有兴起另谋发展的念头。

人,都是好逸恶劳的,他们何以会咬紧牙关忍受苦难?因为他们害怕失去那个工作机会,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家里养不起他们,其他地方没人要,在无路可退的情形下,他们只好忍受一切,死心塌地地工作下去,最后终于熬出了头。

换言之,他们在没有路可退的情形下,只有硬起头皮,认真学习,心无二念的工作下去,虽然成功很艰苦、很缓慢,但他们仍旧是在一条路上,一步步地向前走,并不是东换一个工作,西换一个工作,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地跑,一点进展没有。

因此,血汗、苦劳堆积起他们的事业。

想来大家都知道“破釜沉舟”的故事,在战场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当你置身于没有退路的环境中时,你必然会发挥你的韧性,以及生命中的潜力,在现有的工作中,争取你的立足之地,争取生存的机会。

工商界的范围广阔,工作机会多,正因为如此,你进来之后,一定要自己拿定主意,不能让很多的机会冲昏了你的头,这里工作不好,另换一个,那里不好再换一个,换来换去,你仍在工商界的大门口打转转,没有人会贸然重用你。

这并不是说,进入工商界之后,就不能更换工作,也不能跳槽,但变换工作,最低限度也要考虑到两个条件:

第一,你在工作商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决心要到某一行业中去创立一番事业。

第二,你具备了某种经验和技能,但学的不够深入,不够精,而服务的公司设备不够新,人才不够多,无法使自己的技能、经验更上层楼,为了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不得不转入设备、技术好的公司。

总而言之,当你要决定转换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条件,不是受不了老板、主管的气,也不是恃仗自己的条件好,到哪里都可以混饭吃,而是新的工作是不是比现在的更有前途,更有发展?

我们在前几章中,就曾一再的强调过,人,要想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多少都是带有几分勉强的,也就是俗语说的“耐性”,常言说得好:“吃人家的饭,受人家的管。”你端的是老板的饭碗,拿的是老板的薪水,如果连忍受“刮胡子”的耐性都没有,你这个当伙计的也未免太“娇”了,还能成什么大事?

不过,很坦白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多半都是“娇气”太重了一点,不用说过去的学徒制度不能忍受,甚至于连难看的脸色都吃不消。

这当然与教育程度有关,一个大专院校毕业的青年,大都有很高的自尊心,如果老板动不动就对他吹胡子瞪眼,他当然受不了。凡是受过现代思想熏陶的人,我相信也没有人欣赏这种“晚娘面孔”的管理方式。

然而,你欣赏不欣赏是一回事,该不该忍受又是一回事。大家应该了解,老板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他投资做生意,为的是赚取利润,为了实现理想,这其中带有不少的风险,如果当他发现伙计们的作为影响了他的经营利润,甚至于损害了他的理想目标时,他能不生气吗?在他生气的情形下,数说了你几句,或是对你大发脾气,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当然,有些老板爱发“无名”之火,动不动就板起面孔骂人,说起来似乎是过分了一点,但这样的老板,往往也有一个长处,他说过骂过也就算了,不会在心里记你一笔,也不会不声不响的炒你的鱿鱼。如果老板一天到晚都是客客气气的,他把你的帐都记在心里,到了某一程度,他不声不响的下一个条子,就把你解雇了,这样的老板才更可怕呢!

这种管理员工的方式,在欧美的企业中是常有的现象。我们是个重视人情味的民族,类似“打准员工”的方式,可说少之又少,虽然目前有不少的人崇尚欧美式的企业管理,但要做到这一点还不太容易。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是轻易能够抛弃的。

事实上,这种重视人情味,讲义气的管理方式,我们不仅没有必要把它废弃掉,而且应该发扬光大。当然,不是原封不动的去发扬光大,而是要去粗存精的予以制度化、合理化。这是专家、学者和企业大老板们应该研究、推行的工作,在这里不便置喙。

我要强调的是,青年人在这样一个企业环境中工作,不能光学我国人的工作精神皮毛,重视待遇,讲求自由,只顾自己,也要为人家老板们想一想。假如当伙计的不重情感,把企业当旅馆、客栈,一不称心如意,就兴起另谋高就的念头,老板又怎么能对你重义气、讲情感呢?

情感是由双方面促成的,如果你为公司的发展,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忍受了不少的苦难,没有半路见异迁的话,就等于把你的生命跟企业的生命结合在一起了,除非老板是个麻木不仁的人,他决不可能不对你重视。

我们有一句古训:“严师出高徒。”老板、主管对你管理严格,其目的是在激发你的工作潜力,磨练你的工作能力,无论对企业,对你自己,都是有益的事。如果你认为别人在故意找你的麻烦,而又凭恃自己有优秀的找工作的条件,当然很容易兴起“老子不吃这一套”的念头,闹得不欢而散。

诚然,在今天的工商界中,一个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要找一个最起码的工作(如果自己理想不太高的话),还不是很困难的事,起码当业务员、推销员有的是机会。这样的工作,当然不是这些青年人所希望的,如果再在这样的工作中受了气,就更感到没什么好留恋的。

可是,人一生的成就,都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决不可能平步青云一下子就当主管、当经理,要让老板了解你的才能,他才能量才任用。

 如果你没有一点点表现就辞职不干了,等于根本没有给老板了解你的机会,你的事业前途如何生根呢?

一开始的工作机会,就等于农民在地里埋下一粒种子,你要付出心血,忍受苦劳的去灌溉它,让它发芽长成苗,老板才能衡量你能作什么用。如果你刚把种子埋下去,就发觉不适合你生长,马上另换一块土壤(工作环境),换了以后,又发觉不合适,再换一个地方,这样换来换去,永不可能发芽生根。

再明确一点说,如果你不能下定决心,克服一开始不称心如意的工作,你就永不可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你的才能,需要别人了解之后才管用,而了解需要时间,需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性子,一点气都不肯受,就很难使别人有了解你的机会。

也许有人对这种论调不服气,甚至能举出很多例子,说明某人进了某公司之后,没有多久就获得重用;某人换了几个工作,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这些人的工作能力都不见得比我高明,何以他们可以,我就不可以?我就不相信碰不上一个识货的老板!

古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也许人家的机缘好,一下子就遇上了一个肯重用他的老板;也许人家的人事关系比你好,够资格多换几个工作。但我们在本书一开头就向你提过忠告,机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靠自己创造的机缘才靠得住,如果迷信它,很可能被它害得很惨。再说人事关系也有用尽的时候,假如你一连几个工作都干不长,即使与你关系再好的介绍人,也会对你产生怀疑。

事实上,靠关系、凭机缘找工作的青年人,是最没有出息的想法,自己有好学历、有才能,为什么不能吃点苦自己去创造呢?

然而,吃苦受罪是人人所厌恶的,但凡有一条路可走,没有人会甘愿吃苦受罪。换言之,只有当你认为无路可走时,你才会竭尽全力,为自己闯一条路出来。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受了老板、主管的委屈,或是工作太苦,你一定会考虑到“另找工作”这个问题。如果你自认为另找个工作不成问题时,你决不会受别人的委屈,你决不肯吃太多的苦。当然,你不会承认自己不能吃苦,而是认为那些苦不是人所能忍受的。

这种对苦的程度之衡量,完全是心理作用,假如除了这个工作之外,你就会失业、挨饿,这个工作再苦你也忍受得了。反之,你的工作机会多的是,在工作中稍受点委屈,就会觉得受不了啦。

工商界是个牟利的结构体,每个企业单位,先要有利润才能够生存。基于这一特性,老板对员工的衡量,是你对企业利润创造的能力。年轻人的商场经验不足,开拓能力无由发挥,老板对你当然不可能重视,难免在不高兴时对你发发脾气,难免把吃力的工作交给你。如果你认为“我又不是他的出气筒”、“我为什么要比别人多做一点”,那你对任何工作都很难干长久。

争取老板的重视,争取好的工作,不是怀着不平的心理能够得到的,而是要在工作中有所表现。别人不愿做的工作,你把它做好了,别人忍受不了的气,你忍受下来了,久而久之,你对企业有了贡献,老板决不可能不重视你,不喜欢你。

不过,这种“忍耐力”的大小,往往是由你的处境来决定的。例如:舍弃这个工作,再难找到这样好的工作,只好忍啦,丢掉这个工作,很可能就会失业,也只好忍啦,或是基于自身有什么缺憾,除了现有的工作再无出路,当然更要忍啦。

不管是基于何种原因,只要你能忍受委屈、痛苦,你就必定会得到报偿。这决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人性循环的自然法则。譬喻:老板经常发你的脾气,你都默默地忍受下来。表面上,他对你似乎很不客气,事实上,他在发过脾气之后,而你又把工作替他做好了,他心里已有了歉意。 这份歉意累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成对你的赏识、爱护。

也许有很多年轻人听了这个论调,大不以为然,人都有自尊心,怎么能让老板当着众人之面喝斥?怎么能驯服得像哈巴狗一样可怜呢?这样的工作干下去有什么意思?

不错,人都有他的自尊,而且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很重视的一个原则,但这并不能保证你在工作中不受气,也不是说老板会对你像客人一样。因为工商界的对外关系,讲求的是“和气生财”,如果你没有忍怨受气的修养,处处都想讲理,可能天天都要跟人家吵架。所以忍耐是进入工商界必修的一课,太任性的话,你就吃不了这一行饭。

如何才能把“任性的行为”磨掉?如果在吃苦受气的情形下,而不生“另谋高就”之心?这其中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完全看个人的条件而定,但也有一个共同的法则,那就是这种吃苦受气的耐性,都是在“很勉强的情形下”修练而成的。而且在各种勉强的因素中,“无路可走”是最重要的一项。

现在我们举两个例子来看看,也许有人可以从这里面领悟出一番道理来。

谢永吉现在是一家实业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生产的各种瓷砖,每年外销业绩总在二千万美元左右。他之能有今天的地位,创造了这样好的业绩,可以说完全是“逼”出来的。

十年前,谢永吉在某大学读书,家庭环境还算不错,他父亲开了个杂货批发生意,收入足可供他一家的生活而有余,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结识了几个坏朋友,开始了荒唐生活。他父亲管不了他,一气之下,断绝对他的经济支援。谢永吉在开销日大、财源断绝的情形下,与他那班朋友走上偷盗、敲诈之路,最后终于被抓进牢里关了一年半。

等他从牢里出来时,才知道家庭也发生了变故,他父亲被他气出病来,在一年前就去世了。他母亲一个人拖着三个孩子,生意又无法做下去,存钱也快花光了,生活愈来愈困难,所以带着孩子到南部乡下去住了。

这一打击,对谢永吉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他本来想到南部去找他母亲,可是,想想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怎么 脸去见她?

可是,他出狱之后,不用说生活无着,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下,他晚上只好睡在公园、火车站,白天就到各处去找事情做。

但他是坐过牢的人,而且是因不名誉的事情坐牢的,根本没有人敢用他。在这段时间,他做过短工,捡过破烂。最后他觉得在台北实在混不下去了,打算到偏僻地方,随便找个工作以度余生。

可是,即使到乡下工作,没有熟人介绍也没有人敢收留他。幸而他在建筑公司短工时,认识了一个叫阿呆的中年人。阿呆是桃园莺歌附近的人,有一天,他闲谈时跟同事们聊起,他不想做泥水工了,过几天就要回乡下去,准备在附近窑厂找个工作,守着老婆孩子过日子。当时,同事们都在开他的玩笑,说他离不开家里的“美娇娘”,唯有谢永吉一声不响地把他的话记在心里。

到了晚上下工时,他瞅着没人的时候对阿呆说:“杨大哥,我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不知你肯不肯答应?”

阿呆是个忠厚老实的人,自谢永吉参加他们的工作之后,他就注意到这个青年人有点不一样,终日闷闷不乐的,好像有什么重大心事,所以当时就很关切地问:“什么事?”

“你不是说回乡下工作吗?能不能带我一起去?”

“带你一起去?年轻人在都市里混才有出路,为什么要往乡下跑?”

“实不相瞒,”谢永吉决心把自己的事对他说明白,“我是个犯过法的人,刚出狱不久,找个像样的工作太难了,与其在这里打短工,不如到乡下去,随便找个工作,安安稳稳的混日子。”

“噢!你看起来不像是个坏孩子,怎么会犯法坐牢?”

“过去的事我不想再提了,”谢永吉万分痛苦地说,“反正是自己一时糊涂,才落了今天这个下场。”

“你在台湾没有一个亲人吗?”

“有,”一想起母亲跟弟妹,谢永吉就心如刀绞,他强忍住眼泪说,“母亲带着弟妹们都住在南部乡下,像我现在这个样子,怎么有脸回去见他们?”

阿呆一想也对,很想答应带他到乡下去工作,不过,他也有一层顾虑:“你年纪轻轻,总不能在乡下做苦工做一辈子是不?你将来又怎么办呢?”

“只要能找到一个长期有吃有住的地方,做一辈子的工我也愿意,我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应该多受点罪,我实在怕极了这种流落街头的日子。”

阿呆见他悔恨之心甚诚,对他不禁生起怜悯之心,决心带他一起回乡下,工作一段时间再说。

到了莺歌不久,谢永吉就到了一家窑厂工作。这家窑厂的老板,是阿呆以前的老东家,所以对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并没有起什么疑心,谢永吉总算找到了一个固定的工作。

谢永吉一开始做的是和泥制坯的工作,每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没有一句怨言,他始终认为,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也都是他自作自受,谁也不能怪,谁也不能怨。

当然,在夜深人静里,他也会想到自己的将来和前途,可是,他是个已有污点的人,前途、事业似乎与他绝缘了。也许社会上有很多不记前恶的人,会欢迎他这个回头浪子,可是他鼓不起勇气再到茫茫人海里去碰运气。想到绝望时,他也曾兴起过自杀的念头,觉得这样吃苦受罪活下去,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可是,想到日渐年迈的母亲,自己如果就这样默默地了却残生,岂不是永远也没有尽孝心以赎罪的机会了吗?

在通前彻后想过之后,他觉得活下去还是有意义的,他现在靠努力、血汗换来的钱,每月节省着用,一定会有剩余,等积攒到一个相当的数目寄回家去,多少总可以赎一赎自己的罪过。他立下这个心愿之后,工作感到有意义了,工作得也更勤奋、更积极。除了白天的工作之外,他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写写稿子,赚点稿费。一开始,他是抱着找发时间的心情来写的,因为除了工作之外,他没有任何消遣,连电影都不看。后来看到稿子也可以换钱,他才认真起来。

只是他白天的工作太累了,晚上写不了一会打瞌睡,如果强打精神熬下去,白天工作就没有精神,就会挨领班的骂。

这时台湾的建筑生意好了起来,对建材的需求最增加,他们窑厂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即使加班赶工,红砖也供不应求。谢永吉已没有时间再写稿子,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全部时间都用在和泥制坯上。

他觉得自己像一部机器一样,一天到晚都做着相同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是,机器不必挨骂,而他则常受领班顺口而出的“三字经”。尽管这样吃苦受气,但他从没有生起辞工不干的念头,因为他自己清楚,离开这里之后,恐怕连个吃苦受气的地方也找不到。

两年熬过去了,别人不知道他是曾在大学里待过两年的学生,他自己似乎也忘记了。从外表上看,他已经跟一般工人完全一样,粗糙的双手,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都是干粗活的工作所有的表征。

但,毕竟他是喝过不少墨水的,仔细的去体察,在气质上仍有与一般工人不同之处,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而且眼睛中隐藏着一般工人没有的智慧光芒。可惜整天与他为伍的那些工人,都是粗线作风,有谁会去留心他有什么气质不气质。

不过,他那种默默工作的精神,已给同事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即使常骂他的那位领班,也慢慢对他产生好感,年轻人只要任劳任怨,时间久了总会使人产生爱怜之心。

谢永吉服务的这家窑厂老板,是个颇有眼光的经营者,他见到建筑业发展蓬勃,认定建材市场必有一番好景,而且他预测到将来人们所用的建材,必定是愈来愈高级。因此,他决定扩建新厂房,增加新设备,生产瓷砖、马赛克。

这是变更生产结构的大计划,不但需要资金的注入,更急需培养新的人才,和泥制坯的粗工们,当然担当不了这项新的任务。

为此,窑厂老板设立一个临时训练班,除了在外面招了几名职工毕业的学生之外,并在原有的工人中,挑选几个年轻优秀的参加训练,谢永吉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的训练只有三个月,但在这短短的三个月中,谢永吉在想法上有了个大的转变,他对实业这一行发生了兴趣。

当初他一进窑厂时,完全是抱着混生活的念头,终日跟泥水在一起,根本谈不上什么前途,可是自这次训练之后,他突然发现建筑材料这一行的领域也很广阔,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自己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即使没有什么前途,起码可以多赚一点钱,改善一下生活。

实际上,使他兴起这个念头最大的原因,还是处境逼迫的,他觉得自己这辈子不可能再改行,离开这里恐怕没有人会收留他。既然要在这里长期干下去,为什么不使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纵然是当个技工,也该做一个优秀的技工。

训练结束后,谢永吉成了新窑厂的技工,负责调釉彩的工作,工作比以前轻松了,空闲的时间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每周都有一天休假,他利用休假的时间,到台北找一些有关瓷砖制作方面的书籍来看。

这时候,国内瓷砖事业刚在萌芽,很多书籍都是英文原文,好在他在大学读书时,英文已有相当根基,看起来并不太吃力,研习一段时间之后,他感到颇有心得,有空也翻译一点东西,寄到专业性杂志去发表,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见地,在文章中也加进了自己的意见。由于当时这方面的人才太少了。他的意见引起一位专家的注意,彼此开始有书信往来,经常讨论有关瓷砖方面的知识。

一晃三年过去了,瓷砖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但业者能供给的,只限于次级品,高级瓷砖马赛克之类的建材,全部依赖进口,自己制造不出来。

谢永吉是这方面的实际工作者,对这个问题颇感困扰,曾跟那位专家在信上讨论过,那位专家认为是“技术差距”问题,最简捷的办法是引进新技术,或与外商技术合作。

这是经营上的大问题,当然不是谢永吉能够决定的,甚至于他连这种建议也不敢提出,因为他很少见到老板,不知道老板心里作何打算。

事实上,窑厂的老板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知道,如果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制造高级品,国民生活水准逐渐提高,高楼大厦相继出现,次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可是,这种技术上的突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但需要外人的新技术,更需要自己有人才来配合,这都是需要大花本钱才能办到的事。

这位老板也是个有头脑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员工有新观念,在现有的产品上做到尽善尽美,逐渐求进步,是最踏实的做法,所以他经常请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到厂里来讲学,以提高员工的水准。

有一次,当与谢永吉通信的那位专家被请到厂里来上课,彼此虽然没有见过面,但谢永吉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他。他当时心里很激动,只是他有一种“见不得人”的自卑感,使他不敢主动的去跟人家打招呼。

上完课,那位专家临回台北时,突然想起这里有一位笔友,他想,如果距离不太远,不妨顺道去拜访一下。

他把地址告诉窑厂老板,老板告诉他,就在距窑厂不远的小镇上,老板并笑着说:“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这个小镇上的人,我几乎全都认识,要去的话,我可以陪你一道去。”

那位专家道了谢,一面向外走,一面带着不解的神情说:“其实,你大可不必到外面去请专家来讲学,你附近就有一位,为什么不常常请他来呢?岂不是省很多的事?”

窑厂的老板大感惊讶:“我们附近就有位专家?怎么我一点都不知道?”

“这倒怪了,你刚才还说,你对小镇上的人头很熟,怎么会不知道呢?”

“是呀,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谢永吉,笔名孓心,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有关陶瓷这方面的文章。”

“谢永吉?”窑厂老板觉得这个名字好熟,他厂里有个技工不是就叫谢永吉吗?“你们是好朋友吗?”

“我们还没有见过面,”那位专家笑着说,“不过,通信通了好久了。”

窑厂老板停住脚步,仔细地想了想,小镇上并没有其他姓谢的人,难道他要找的人就是当技工的谢永吉吗?这是不可能的。

正好这里有个工人从他们身边经过,老板把他喊住,问他谢永吉住在什么地方?那个工人把地址告诉他,完全跟那位专家要找的地址一样。

那位专家愣愣地望着老板:“你这是干什么?我刚才不是把地址告诉你了吗?你难道不相信?”

“不,”窑厂老板困惑地说,“你找的人,可能是我的一位技工。”

“噢?真的?”

“走,他刚才还在上你的课,我们去看看他。”

回头走了没几步,那位专家停住了:“我看这样不妥当,以前我几次约他见面,他都没有答应,如果他有什么隐衷,我们这样冒昧地去见他,岂不使他受窘。”

窑厂老板一想也对,这个谢永吉在厂里工作很久了,曾一度当过推土和泥的粗工,如果真的是他,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自己不能冒昧行事,一定要先打听清楚再说。

“我先回台北了,”那位专家说,“等你问清楚之后,我下次来时再跟他见面。”

送走专家,窑厂老板马上去查问人事室,知道谢永吉来这里工作是阿呆介绍的。他立即派人去把阿呆找来,问他谢永吉是他什么人?

阿呆一听,几乎吓傻了,结结巴巴地问:“他——他发生什么事了?”

“你别胡思乱想,”老板很和气地说,“我只是问问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阿呆把经过情形老老实实地告诉老板,老板听完之后,已确定那位专家要找的正是他的技工谢永吉。至于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要到乡下来吃这种苦,由阿呆的话中已知道个梗概,但不知道他究竟犯了什么法。他想,这一点必须要马上弄清楚。

到了晚上,老板亲自到谢永吉住的地方去看他。一见面,老板把谢永吉仔细的打量了一遍,觉得这个青年人的确非池中之物,这么久的时间,自己竟没有看得出来。

谢永吉请老板坐下之后,心中已是惴惴不安,他看得出来,老板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问他。

“你来这里几年啦?”老板也看出他的不安,所以用闲话家常的语气说。

“五年多了。”

“工作还习惯吧?”

“很好,多蒙老板提拔,现在当了技工,工作更愉快了。”

老板在他房间四周扫视了一遍,见桌子上,床头上,到处放的都是书,越发确定这个谢永吉就是那位专家的笔友了。

“你很用功,”老板亲切地说,“白天工作这么累,晚上回来还能看书。”

“小镇上没有其他消遣,闲着没事随便翻一翻。”谢永吉很小心的回答。

老板走过去,顺手拿起几本书翻了几下,都是原文的,他看不懂,最后他拿起一本杂志,和翻就看到那位专家写的文章。他一面看,一面考虑应该如何开口。

但谢永吉已经沉不住气了:“董事长,您今天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紧要事故?”

“今天给我们上课的那位专家说,他跟一个叫谢永吉的人通过好几年信,我想来求证一下。”

谢永吉知道,在老板的虎视眈眈下,要想赖也赖不掉了,只好硬着头皮承认。

这位窑厂的老板,是闯荡过四海的人物,很通达人情世故。他拉着谢永吉的手,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沉默、吹嘘了好一会,才以万分同情的语气说:“你的事,阿呆已经告诉我了,只是不够详细,你能不能再说得详细一点?”

谢永吉带着惊恐的眼神,显出不知所措的样子。

“你不必怕,”老板向他提出保证,“你如果有案子未了,我一定帮你了结,就凭你这五年多的工作表现,这份入地狱的精神,你已经算是人清白的人了,只要不是杀人偿命的罪,我都能替你设法化解。”

听了这样恳切的保证,谢永吉几乎感到得流出泪来,当然他不必再隐瞒什么,把自己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他的罪已得到应有的惩罚,本来就已经是清清白白的人,再加老板感于他认真悔过的精神,自此之后,对他便另眼看待,开始对他重用,让他负责改善生产技术,使这家窑厂变成了现代化的工厂。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谢永吉由技工、技师、经理、升到总经理。这个故事,说明了人到无路可走时,往往会拿出破釜沉舟的精神,从事某项工作,结果在忍受一段苦难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谢永吉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以一个大学肄业的学生,决不可能去做那种苦工;如果他自暴自弃的话,很可能早就走上毁灭之路。

当然,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并不是说青年人要陷入这样的绝境才会有出路,而是强调,凡是有决心的人,一定会成功。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不管理想的工作如何难找,只要你在既有的工作上,下定决心去进取,你就必定有成功的一天。

工商界的工作性质异常紧张,出路很多,真可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太重视兴趣,只要你认为那一行有发展,你都可以自由的选择。然而,正因为工作的选择太自由了,有很多青年人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今天在这家公司干,明天又跑到另外一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好。

俗语说:“干一行,怨一行。”这是志高气傲的青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站在外面看,认为某某公司不错,某某工作很好,可是等进去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会慢慢发现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例如主管太罗嗦、升迁太慢、薪水太少等等,日子久了,你会只看到坏的一面,忘记当初争取这个工作机会是多么不易。整天牢骚满腹,看看四周的事物没有一点顺眼的地方。这样的工作情绪,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你不满意别人,别人也不满意你,结果很多升迁机会都失掉了。

如此一来,你必然会兴起“另谋高就”之心,一有机会就拍拍屁股走路了。这段工作纪录虽不至于完全成为空白,但你这几年的“劳绩”,新单位决不会承认。除非你是个出类拔萃的能手,是被人家高薪“挖”走的。

世上完全称心如意的工作实在太少了,一切的成就,多半是从“忍耐”二字熬出来的,如果你存了“不愁找不到工作”的念头,你的忍耐功夫就会大打折扣,相对的,成功的机会也大大的减少。

谢永吉的经历,固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不是一般青年人能够体会的,但如进一步想,以他那种陷入绝境的人,都能创造出这样的成就,比他境遇好几倍的青年人,只要有他一半的决心,别让太多的工作机会迷惑了自己,本着一项工作苦干下去,必定会创造出自己的前途。

所谓“成就”,都是心血、劳苦的结晶。虽然人们常说工商界的成功要靠机会,这只是片面之见,如果你接触的工商界人士够多的话,你不妨留心观察一下,那个有成就的人没有一套。这“一套”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花了无数心血、吃了不少苦头熬练出来的。

我听不惯别人说这样的话:“某某十几年前,只不过是个推着车子卖冷饮的小贩,现在竟是某某公司的大老板了,真是走运!”仿佛人家的成功完全是靠运气,其他的长处都一笔抹杀了。

在当前我们的企业界中,有不少出身微贱的大老板,他们在创业时所吃的苦受的罪,似乎没有人重视,大家只注意到人家现在住高楼大厦,出入有豪华轿车可坐,就认为人家是时来运转,一步登天,这种评量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带有“酸葡萄”作用。

诚然,人的际遇不尽相同,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就,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一句,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总有某些独特之处,光凭运气是成不了大事的。

譬如,你在不得意的时候,遇到“贵人”拉了你一把,这是运气,可是人家把你拉上来之后,你是否有作为,这就是全靠你自己了。

换言之,当你做工人、小贩时,也许需要亲友帮忙,替你找个好的工作,帮助你做个小生意,可是,如果你要获得晋升,或使自己的合意扩展,这就不是别人能够帮得上忙的事了,要全靠你自己去决定你的命运。

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小公司,可能人人都可以管理得好,如果扩展到几百、几千人,关系企业有好几个,这样的发展,这样的管理,决不是全靠运气能够办得到的,当老板的一定要有点真本领才行。

当伙计的也是一样,由老板不重视的小员工,知识参与整个企业经营决策的大伙计,也决不是靠“运气”能够办得到的,是从很多忍耐、劳苦中磨练出来的,如果你缺乏这种“韧性”,你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受重视的伙计。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再举一个与谢永吉完全相反的例子。

在高雄一家“南货”店里,有一位会计先生,这个人绰号叫“大炮”。现在虽然吃住不愁,但认识他的人没有不替他惋惜的。他是某大学毕业的学生,本名叫陈守义,不过,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姓陈,不知道他的名字,平常只以“大炮”称之。

他的家境本来很不错,父亲是个做进出口生意的。他大学毕业之后,父亲本来要他在自己公司里帮忙照顾生意,但他志高心大,嫌父亲生意太小了,要自己出去创一番事业。

他父亲觉得他的想法也没有错,年轻人既然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到外面去历练历练也好,所以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是十多年以前的事,那时一个大学毕业生,要找事做是太容易了。再加他父亲在商场的关系不错,所以很快的就找到了工作。

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艺品公司当业务员,在高雄这种店很多,装潢都很气派,是专门做外国人生意的。

陈守义是个很外向的人,所以在学校里英文程度不错,普通和会话也可以应付,所以对他来说,这个工作可说相当轻松,待遇也不错。

这家艺品店的老板,在台北有工厂及其他生意,平均一个月只来高雄一、二次,除了账目由老板派来的亲信管理之外,做生意的事完全由陈守义来负责。

说起来也算是大伙计的身份,平时几乎没有人可以管他。如果好好地干下去,老板将来对他一定还会另有重用。

但陈守义并没有重视这份工作,甚至于他认为自己在帮老板的忙,以他的能力,要找这样的工作可说太容易了。

因为老板不常来高雄,生意好坏全看这个伙计的表演,所以刚开始对他的确很客气,陈守义把老板对他的礼遇,也认为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

在这样的心理下工作,再加生意做得的确也不错,很自然的娇态就显露出来,而且愈来愈福气,把店里的其他工作人员,都当成了他的属下,时常对人家呼来喝去,发发小脾气,俨然灰飞烟灭这个店里的老板了,包括会计小姐在内,也常受他的气。

这就是他年轻气盛、不懂事的地方,他也不想想,人家老板在高雄开了这个生意,人不常在这个地方,当然需要一个亲信的人来监督这个生意,老板只不过是借重他外文方面的才能,争取外国人的生意。实际上,对这个店的管理事务,会计小姐的话,在老板面前要比他有分量很多。

但陈守义并没有这样想,他认为这个店少了会计小姐没有关系,少了他生意就不能做了,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他的气势更盛了。

老板每次到高雄,会计小姐都向他诉苦,说姓陈的这个家伙太过份了,动不动就发脾气,而且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身为大老板的人,多少都会有点度量,尤其是当这个伙计对他生意有帮助时,他会对他百般的容忍。这位老板对陈守义就是存着这样的心理,只要他能把生意做好,其他方面他认为不必过分计较。

不过,会计小姐的话也并不是没有发生作用,至少在老板的心目中,陈守义不是大将之材,只能作为阶段性的利用,不是长久倚靠的帮手。

当然,陈守义并不了解老板对他的看法,以为老板对他的重视超过所有的人,尽管有人对他不满,在老板面前打他的小报告,但老板并没有把他怎么样。因此,他在店里更跋扈了,再加店里有他一个人是大学生,对别人更加瞧不起。

最后,他竟天真的向老板提出,要求把会计小姐换掉。老板当时听了一愣,带着好笑的神情问他:“为什么要换会计小姐?”

“她英语说不好,”陈守义理直气壮地说,“对生意帮不上忙。”

“她不需要跟客气谈生意呀,只要把账目弄清楚就行了。”

“可是,有时候我不在,店里就没有人能招待客人,我们为什么不用一个英语既流利又能记账的人?”

这个建议好像很有道理,然后却不是一个聪明伙计应该说的话,因为,你明明知道会计小姐是老板的亲信,你这种建议不是表明自己在跟老板争权吗?所谓“少不更事”,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

你即使想掌握更大的权力,也不是这种做法,应该以自己的表现,争取老板更大的信任,到时候他自会衡量轻重,对你赋予更大的权力,不能自己有露骨的表现。

陈守义仗着自己有好的学历和才能,认为在这个店里他的地位最重要,所以想说什么,根本不顾忌老板的感受如何。

可是,他没有深一层去想想,他的能力再大,终究是一个伙计,在老板没有完全信任时,他不可能因你改变既定的原则。而且你的能力再大,人家这个店没有你也不见得就做不下去。

老板当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陈守义觉得很失面子,认为老板不尊重他的意见,一气之下,便提出辞呈,而且态度很强硬,说明第二天就不来上班了,店里的事请他马上找别人来管,他不再过问。

这等于是“将”老板的“军”,而且这种辞职的方式,也只有像陈守义这样的年轻人才能做得出来。

在陈守义认为,老板一接到他的辞呈,会急得不得了,会马上来挽留他,因为店里少了他不行。

但结果非常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老板只寄给他一封限时信,告诉他“辞职标准”。

陈守义接到信非常气愤,但却无可奈何,因为是他自己主动辞职不干的。在恼羞成怒的心情下,他也有一份幸灾乐祸的快慰,他认为这个店决维持不了多久,必然会关门大吉,少了他这样一个能干的人,他想不通这个生意怎么能够再做下去。

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把自己的工作能力评价得太大,这是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只要他们在工作中稍有表现,就认为自己对公司重要得不得了,就认为除了自己不可能再有人比他们做得更好。这种幼稚、天真的想法,不知害了多少青年人的事业前途。

陈守义的行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自信这个艺品店少了他不行,结果人家不但照常营业,而且比以前的规模更大了。

这次无形的打击,并没有改变陈守义的狂妄,因为找工作太容易了,失去这个工作,他觉得并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即使到最没有办法的时候,他还可以回他父亲的公司里去当小老板。

有了这种有恃无恐的心理,当然他做什么工作都没有耐性,始终感觉自己干什么都比别人强,所以在哪里也干不长久,一不高兴,就会兴起“老子不侍候你”的念头。

这样像浮萍似的混了七年多,换了有五、六个工作,外表上看起来他的确是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但在这七年中,他既没有打下事业基础,也没有积蓄,七年的时间可说是白白浪费了。

然而,在这七年中,外在的工作环境却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学毕业生愈来愈多,找工作已不像从前那样容易,凡是稍像样的工作,都要经过考试才能进得去。

陈守义受到这一形势的逼迫,再加在外面也有点混腻了,决心回到父亲公司去工作。他父亲当时很恳切地告诉他:“这个生意虽然以我为主,但实际上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还有老朋友的一部分股子在里面,你不能以小老板身份自居,飞扬跋扈地让人受不了。”

“我知道,”陈守义很爽快地答应了。

但俗语说得好:“山好移,性难改。”一个人不受到很严重的打击,他的本性很不容易改得过来。陈守义进入父亲的公司之后,不久就故太复萌了,凡事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最正确,把别人持成是脓包,有时候甚至于还跟他父亲顶嘴。结果不到一年,把他父亲的公司也搅垮了。

股东纷纷撤出,他父亲年纪大了,也懒得跟他淘气,把生意结束掉,回到乡下去过退隐的生活,不再过问他的事。

这时候,陈守义才感到问题严重了,要想到像样的公司找工作都很困难,更不用谈挑肥拣瘦了。再加上他在高雄这七、八年的时候,已经混出了“名”,知道他的人,没有一个敢用他。

生活是很现实的,不管你自以为是有多大才能,当找不到工作,才能不能变成金钱时,你就只有挨饿的份儿。陈守义这时就感受到这种威胁,工作找不到,每天三餐和房租却是少不了的,到哪里去拿呢?这时,他的工作条件逐渐降低,最后他甚至于想,不管什么工作,只要能管吃管住了,就可以有了落脚的地方,才能想以后的办法。

幸好在他走投无路时,遇到他以前的一位同学,这们一同学家里开南货店,才为他安排了一人安身之地。

陈守义现在还不到四十岁,并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如果他在这次的打击之后,感于已无路可走,能痛定思痛的话,以他的才能,将来也许还会有很好的前途。

以上我们举了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例子,旨在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有担当重责大任的才能,但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才能再好,成功的机会也不可能太大。

对年轻人而言,有太多的工作机会,有太多的出路,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有恃无恐”的心理,往往会形成一种骄态,对工作不肯将就,对工作环境不能适应,不珍惜所得到的工作,就不可能全力去发挥工作潜能,反正这里不干,还有其他工作在等着。一旦有了这一念头在作祟,就等于失败的因子在你细胞中发酵了。

目前工商界的工作机会虽然很多,但真正能供你选择的却是少之又少,有些是你不屑为,有些是你争取不到的。如果你想得到较好的工作,必须把你的理想打一个折扣,从较低层的工作做起,只要你在某个企业内能站住脚,生了根,才能有机会争取更好的工作。

我们的社会,仍然是个人情味很重的社会,各企业对老员工,多半都是另眼相看,只要你真的在工作上有表现,假以时日,老板是不会亏待你的。

我之所以一再强调这一论点,并不是说,你绝对不能更换工作,而是说你要慎重将事,在更换工作时,应以对自己事业前途有利为考虑的首要条件,不是为了怕吃苦、受气,或抱着“这山不如那山高”的心理来轻易调换工作。

除了大道理不谈,即使实际环境也不利于你轻举妄动。因为工商界百业难陈,做生意各有各的方式,不管在哪一个行业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你大可不必羡慕成功者,也不必忌惮失败者,只要你对任何一行能学到家,你就有成功发财的机会。

有很多学历很不错的年轻人,一进入工商界,都怀着很大的希望和抱负,但混了几年,却郁郁不得志,在满腹牢骚的情形下,有的开始不断地换工作,结果可能愈换愈糟;有的发誓不再当伙计,与三、两好友集资做了个小生意,准备自己创业。

然而,小生意必须吃大苦才会有发展,不能脚踏实地地工作,即使做也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到晚上一结账,辛辛苦苦一天所赚的那点钱,比当年给人家当伙计多不了多少。越想越划不来,最后连小生意也没有兴趣做了。

假如说,有一股无形的强硬力量,逼使你非做某一项工作不可,而且非要做得精、做得好不可,相信你一定会办得到。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决心”,也就是本章所一再强调的“勿为自己留退路”的主要含义。

受过严格训练的战士,在作战时只有一个意念——勇往直前,歼灭敌人,因为他们知道决不能后退,后退就是失败,就会受到严厉的制裁。平时工作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创造事业,只有奋发图强,决不能遇到挫折就兴起退却的打算,否则,你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也有人会说,这种做法,岂不是违背个人的自由意志?人生不过几十年寒暑,何以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愿意的事?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这个人已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对你说什么也是白费唇舌,就像那些曲解了“自由、民主”的人一样,你是在人生途上打滥仗,想浑水摸鱼,享受别人的成果而已。

实际上,人自出生以后一直到死,所作所为有哪些不是勉强的?在襁褓的时候不必说了,就从你懂事开始算起吧,你太顽皮、太好动的话,父母会阻止你;你不想读书、写字,大人会强迫你;你想学坏乱交朋友,师长会训斥你。。。。这类的事例太多了,不胜枚举,直到你长大成人,你才慢慢的拥有所谓自己的“自由意志”。

但这时的自由意志,已掺合了不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因子在里面,严格地说起来,已不能算完全是你个人的。除此之外,道德规范、各种法律、社会风尚等,仍在限制你的行为,你不可能为所欲为。

简而言之,在你的正确选择上,你当然有完全的自由意志,如果你选择的不正确,纵然没有有形的力量来制裁你,你最后也会落个自食恶果的下场。

就拿工作来说,你不愿吃苦,不愿受老板、主管的气,你当然可以辞职不干,这是你的自由,谁也管不了你(如果有人能管得了你,也许对你是有益的),可是换来换去,找汪以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找不到一个老板把你当客人待的工作,宝贵的青春就这样“自由自在”地蹉跎过去了,再回头想想,你会发觉有很多好的工作机会,都被你使性子、耍性格扔掉了。这时你就应了那句前人的名言:“一事无成,空叹流光之既往,万愁交连,不知啼泪之何从!”

“勿为自己留退路”,对独立自主的年轻人来说,完全是属于“心理建设”范畴,所以实行起来格外困难。你明明有退路,却硬要自己不去想他,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得到的。就像身上带着钱而甘愿忍饥挨饿一样,没有坚强的意志,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事。

因此,年轻人进入工商界创业,不但要有抱负和理想,更要有决心。我最佩服那些不依靠父兄财力、自力更生求发展的有钱人家的大少爷,这种不肯坐享其成、肯吃苦耐劳的精神,我认为比白手起家的人更伟大,因为他们能摒弃舒服的生活,自有凭自己的双手去打天下,这种奋发图进的精神,是发自内心的,是自主自愿的,如同义士慷慨赴难一样。而白手起家的人,则有“逼上梁山”的意味,是被动的,如果他不吃苦耐劳、流血流汗地奋斗,根本就不可能有前途。

然而,人性的弱点是“好逸恶劳”,有钱不花,甘愿受穷;有饭不吃,甘愿挨饿,这是属于圣贤们才有的情操,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学到的,即使以工作来说,如果你明明有很多工作机会,而能毫不动心,本着一个目标、一个工作坚持到底地干下去,也就难能可贵了。

我常常这样想:如果人在一生中,只有一次选择工作的机会,这个世界上一定可以造就出更多有用之材。不信你可以数数看,在中外的工商界领袖中,有很多是贫寒出身的,这其中的道理,实在耐人寻味。

当然,时代是进步的,上一代的辛苦耕耘,已为我们下一代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更美好的的生活,我们不希望我们下一代的工商界领袖,还是捡破烂出身的。但,正因为生活舒服了,工作环境好了,下一代的工作热诚、敬业精神、奋斗毅力也打了折扣。因为现代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失业的威胁相对减少,人们吃苦受气的意志也就薄弱了,很多青年人为前途彷徨,都是基于这一心理而产生的。

如果让他们早生二、三十年,要进入工商界,只有走学徒这一条路,老板和师傅的责骂,也只好忍受,根本不可能生出其他的想法,因为到什么地方学徒、学生意,待遇都是一样的。

我这样说,并无意开倒车,其目的是在说明工作机会多了,使青年人有了挑选机会,再也没有强制的力量束缚住他们。在这样的情形下,全看青年人自制力量的大小来决定自己事业的成败。如果你年轻时代就想舒服、图痛快,不能学成一身本领,你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

尤其在工商界工作的青年人,由于变换工作太自由,更应把这一点视为自己的戒律。

为了使工商界的青年朋友,对这一心理建设有一明确的遵循途径,我归纳出几项守则,提供青年朋友们参考。

一、 坚持自己的兴趣,先求精再求博:这是学历较好的青年人应遵守的信条。

无可讳言,一个大专院校毕业的青年人,多半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将来希望做什么,已经有了个雏形。然而,工商界百业难陈,就像一个万花筒,各业有各业的特色,当他们参加进这个庞大的行业之后,往往会发现有很多行业,比自己当初所想像的行业更好,因此,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便兴起转业的念头,放弃了当年自己所希望的工作。

如果你这次真的持准了,改换工作以后就死心塌地地干下去,这倒也没有什么不对,怕的是你变换工作之后,发觉这个新的行业,并不如你想象得那么好。过不多久,你可能又发现“你自己认为”更好的工作的行业,更好的工作。

变换工作,往往会成为一种习惯,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是心理的自然现象,对工作兴起比较的念头,就必然有选择的倾向。而人们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对尚没有参加的工作,则往往只看到他的优点。所谓“干一行,怨一行”,这是一般青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

工商界的行业那么多,哪一行都出了不少佼佼者,如果你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盘”,觉得这一行也不错,那一行也不坏,东试试,西试试,永远也生不了根。即使你将来能侥幸有点成就话,也不知走了多少弯路。

当你兴起转业的念头时,你何不退一步想:你希望得到其他的某个工作,说不定某个工作的人也正希望得到你的工作哩。如果你没有百分之百的了解和信心,我劝你最好不要贸然兴起“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念头。

也许有人会不服气地说:“现在忆是多角经营的时代,一个人经营几个不同的行业是常事,多换几个工作长点经验,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错,实际上却是本末倒置。这就像学武功的人一样,你骑马式的姿势还没有学好,就想着那些高深的武功,心念一杂,哪一样功夫也学不精。凡是从事多角经营的老板们,他们都是在某一行业有了相当的基础,才慢慢地涉及到其他的行业。换言之,他们都是在最初创立的行业中,有了很好的发展,才基于需要,或基于多余的财力,投资其他的行业,以求更大的发展。

如果你连一点基础也没有,就妄想成为工商界的通才,自觉哪一行都行,结果会成为半吊子,在哪一行也不会受重视。

老板们用伙计,并不需要伙计样样都懂,而是用他的特长,直到他升到经营的决策阶层,被列为管理的候补人时,老板才会衡量你特长之外的管理才能,看看你能不能替他管理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纵然如此,你的特长,还是列为第一优先的考量条件。

因此,不管你准备由小伙计当到大伙计,或是当一段时期的伙计想自己当老板,你都应该先学精了一行,才能求其他的发展,既然如此,你何不把自己当初在学校时的兴趣、理想坚持到底,先把它学精了再说?

二、 开始不必重视待遇,只问能学到什么:这是为学历较差的年轻人所订的守则。

一个商工、职工毕业的学生,一进入工商界,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工作,正因为如此,他们会产生一种虚荣心,希望找个待遇好的工作,以便向人夸耀:“我赚的钱不比大学生少。”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往往会舍弃自己的兴趣,牺牲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一心想选择待遇好的工作,所以变换工作的次数也特别多。

我认为,这样的年轻人应先确定一点,你将来是准备靠技能赚钱,还是当一辈子的普通工人?如果你想靠技能赚钱,你在学校学的那点本领,显然是不够精,那么你一定要找一个适合你进修的工作环境,或是找一个能磨练你工作能力的工作,只要苦学个三年五年,学会了任何一项技能,还怕找不到好待遇的工作?

工业越发达,有专业技能的人越吃香,就怕你没有一项专长,又没有较好的学历,这样的人找事就难了。不用说创业,要想改善生活也不太可能。

三、 抱定孤臣孽子之心,勿存依赖:这是家庭环境好、人事关系较佳都应有的守则。

工商界是个使人容易发达的环境,没有什么成规的限制、约束,只要你有过人的本领,你就会受到老板的重视,获得快速的晋升;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当老板。也正因为这是一个重视实力的结合体,所以生意场上对人的衡量也特别现实。

假如你的家庭环境不错,父母很有几个钱,你在亲戚朋友的公司里找个工作,一定非常容易,而且还很可能对你另眼相看。但你要知道,这不是因为你的能力强,人家才对你不错,而是看在你父母有钱的份上。因为所有做生意的人,几乎都是钱不够用的。在必要时,可以向你府上调调头寸。

在商场上,这类的例子可说太多了。如果遇到规规矩矩、真正创业的老板,而你自己又真有两把刷子,这种交往的关系,仓促使你很快地发达起来,成为公司的重要干部。可是万一遇到一个时运不佳,或是拿钱过老板瘾的“大少”,把生意做垮了,不但你自己的工作砸了,说不定连家庭财产也赔了进去。

等你倾家荡产,变成像穷人的孩子一样时,你看还有没有人理你。到这时候就要靠你自己去奋斗了,因为你已经没有了退路。

严格地说起来,靠父母财势混生活的青年人,是最没有出息的人。当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我们以家族为中心的传统有关,也不能全怪青年人,老一辈的人,在心理上也有不健全的一面,他们把自己创立的财势,恨不得全力用在培植下一代上,不能下一代有独立自主的机会,近使这些环境优越的青年人,养成了依赖性。

关于这一点,我很佩服西洋人的教育方式,一旦子女长大成人,不管家里有多大财产,都不能作为他们生活的保障,一定要他们自己去创立自己的事业。即使家族式的公司,子女也不一定是当然的经营继承人,还要看他们是不是具备了接棒的能力。

以制造丸药起家的杜邦公司来说,这是个纯家族式的公司,总经理一职,从来没有让家族以外的人当过,可是到了柯布兰度手里,他把这一传统打破了,作用了外人马可当了总经理。

柯布兰度在宣布这一任命时,曾郑重表示:“我的选择,是以杜邦公司的存续、繁荣为着眼点,我觉得在我们的家族中,没有人及得上马可的才能。”

要改变我国企业界大老板的观念,当然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当伙计的人,要依靠父母的财势来工作,就未免太没有骨气了。

堂堂七尺之躯,学历不比别人差,能力也不见得输给别人,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创造一份事业?为什么要坐享其成?

这并不是说,上一代的成果,下一代不能享用,而是说在一开始时,青年人要抱定“后无援手”的决心,自艰难中开闯出自己的路,等你具备了运用资金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上一代的财力、人事关系,与你的能力相得益彰,发挥更大的效用。

如果你一开始就仗着“我老子有钱”,我这辈子工作或不工作都没有关系。想想看,在这样的心理下,什么工作能做得好?

四、 坚定毅力,忍耐到底,切忌急切、躁进:这是每一位有志创业的青年人,必须遵守的信条。

俗语说:“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人之一生的事业,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创建起来的。在工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烦恼、挫折,如果你不能坚定毅力、忍耐这些烦恼挫折的话,你就不会有可观的成就。

圣经上也说过“忍耐的人有福了”这样的话,因为只有能忍耐的人,才会终必得到他们所祈求的,这是上帝的旨意。如果你不是基督的信徒,在一般的道理中,也可以找出这一哲理的根据。

一个初踏入工商界的青年人,当然都是替人家当伙计,而且很可能是一个不受重视的伙计,要想从这一个在老板心目中无足轻重的地位,熬到课长、经理、总经理,想想看,这要多少年的时间?

然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你跟老板没有老一辈的关系作基础(事实上,即使有的话,也充其量使你升得比别人快一点)。

你必须具备优越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处理事务的经验,才有被重用的机会。而这种“能力”和“经验”,都是经年累月培养起来的,都是从苦恼、挫折磨练而成的,不是一年半载能够有大成的事。

因此,你必须要有毅力,要能忍耐,遇到吃苦受气的事,你不能苦恼、沮丧,最低限度你不能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耐心不够的印象,对你的修养大打折扣。

古人所谓“有容乃大”,这是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的气量、你的毅力,只有茶杯一样的大,那你只能容纳一杯水的量,多了的话,就会溢出来。如果你想使自己多装一点,必须想办法使自己的容量加大。

人的内在容量,可以变成无限大,也可以缩成无限小,这大小之间,就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指示器。韩信受胯下之辱,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的事业,也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什么因素影响一个人内在的气度、容量?有人说是先天的性格,也有人说是后天环境的熏陶。这当然都是成因之一。但就已出社会从事工作的青年人而言,我以为“急功近利”才是最重大的因素。

有些青年人,怀着很大的野心和理想闯入工商界,但开始干的工作,却是个最起码的小伙计,要想熬成个大伙计,不是十年、八年能够办得到的,更不必谈自己当老板了。在这种心急如火的心理煎熬下,遂形成很多奇异、反常的现象。

1、 瞧不起主管,认为主管的能力不如他——这是傲气十足型的代表。

2、 不安于自己应做的工作,利用关系拉关系,不择手段争取晋升机会——这是圆滑、狡诈一类型的代表。

3、 频频的跳槽,一有较好的工作就辞职他往,也不管那个公司是不是有前途——这是急功近利的特征。

还有很多其他的现象,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人,都是超出工作常态的,即使你能悻悻地占到便宜,也是一时的,不可能维持长久,除非你真的有超人一等的本领。

企业是牟利的单位,如果你不能帮老板赚钱,你的工作对企业发展没有帮助,你的原形总有一天会显露出来的。所以我主张,年轻人的理想不怕高,但做事却要从今天着眼,从现有的工作开始。

你应该经常地自问:“我对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尽善尽美?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样的工作,我是否比别人做得好?”只要天天存着这种心理,你的“工作资本”就会一点一滴地增加起来,所谓水到渠成,就是这个道理。你在原有的工作上表现杰出,没有人能埋没你,因为所有的主管都想找个好帮手。

在职场上,有“一人拼命,万夫莫当”的说法,在工作上也是一样。只要你坚定毅力,忍耐到底,为一个目标奋斗到底,所有的主管、老板都会敬畏你。如此一来,你这个伙计还会不受重视?

 

每周更新一张!

今天的文章第五章 勿为自己留退路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如果确实帮到您,您可以动动手指转发给其他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40190.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