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功率谱估计的特点_信号功率谱

经典功率谱估计的特点_信号功率谱文章目录1、先导知识2、功率谱以及谱估计(1)功率谱的基本概念(2)谱估计的概念(3)自相关序列的估计3、谱估计的经典方法及matlab实现4、参考书目1、先导知识高等数学(微积分、线代、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2、功率谱以及谱估计功率谱的基本概念谱估计的概念自相关序列的估计PAM的功率谱Ps(f)=σa2Ts∣GT(f)∣2+ma2Ts2∑k=−∞+∞∣GT(kRs)∣2δ(f−kRs)P_s(f)=\frac{\sigma_a^2}{T_s_功率谱估计

文章目录

    • 1、先导知识
    • 2、功率谱以及谱估计
          • (1)功率谱的基本概念
          • (2)谱估计的概念
          • (3)自相关序列的估计
    • 3、谱估计的经典方法及matlab实现
    • 4、参考书目

1、先导知识

  1. 高等数学(微积分、线代、概率论及数理统计)
  2.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3. 随机信号分析

2、功率谱以及谱估计

  • 功率谱的基本概念
  • 谱估计的概念
  • 自相关序列的估计

PAM的功率谱
P s ( f ) = σ a 2 T s ∣ G T ( f ) ∣ 2 + m a 2 T s 2 ∑ k = − ∞ + ∞ ∣ G T ( k R s ) ∣ 2 δ ( f − k R s ) P_s(f) = \frac{\sigma_a^2}{T_s}|G_T(f)|^2 + \frac{m_a^2}{T_s^2}\sum_{k=-\infty}^{+\infty}|G_T(kR_s)|^2\delta(f-kR_s) Ps(f)=Tsσa2GT(f)2+Ts2ma2k=+GT(kRs)2δ(fkRs)

(1)功率谱的基本概念

我们首先有这样一个常识,对于一个确定的信号,它唯一对应了一个确定的频谱,这是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我们学到的看世界的两种角度——时域、频域。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随机的信号,不知道信号在下一时刻的取值是1还是0,但是我们知道它出现1的概率,以及它出现0的概率。也就是说,不同时间观察到的信号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意味着观察到的频谱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试图在变化中抓住本质,抓住那个不变的东西。

从随机信号分析这门课程里,我们学习到了自相关函数。对于一个广义平稳随机信号而言,它的均值为一个常数,自相关函数只与观察时差有关,而与观察时刻无关。与观察时刻无关就令人十分满意了,因为这意味着就算我明天来观察这个信号,今天所计算出来的自相关函数仍然是有用的。

但是自相关函数仍然不好看,因为它终归是从时域角度观察的。由维纳-辛钦定理我们知道,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就是这个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常常简称其为功率谱。因此,我们得出个结论,广义平稳随机信号的功率谱是不变的,是一个能体现随机信号统计特性的统计量,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频率的平均功率(单位是W/Hz)。

写成数学公式:
R X ( τ ) = E [ X ( t + τ ) X ( t ) ] S X ( j ω ) = ∫ − ∞ + ∞ R X ( τ ) e − j ω τ d τ R_X(\tau) = E[X(t+\tau)X(t)]\\ S_X(j\omega)=\int_{-\infty}^{+\infty}R_X(\tau)e^{-j\omega\tau}d\tau RX(τ)=E[X(t+τ)X(t)]SX(jω)=+RX(τ)ejωτdτ

(2)谱估计的概念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了功率谱是个好东西,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因为我们不可能观察一个信号无穷时长,自然就得不到无穷宽的时差,也就得不到绝对精准的功率谱。

我们现在有的仅仅是有限时长的一段离散信号,这个时候就可以称其为序列了。但是我们试图在仅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反应现实世界。

在随机信号分析中,我们知道了各态历经这个概念,当观察时间长到足以把随机信号能经历的所有“状态”都经历一遍,那么咱就不观察了。我们就用此时得到的足够长的离散序列来求自相关序列,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功率谱。

(3)自相关序列的估计

这部分主要涉及到自相关序列的无偏估计和有偏估计,关于其无偏性和有效性的数学推导较为复杂,但学过先导知识里面的课程之后,还是能够顺着参考书里面的步骤推导出来的。这里只列出结果。
u ( 0 ) , u ( 1 ) , . . . , u ( N − 1 ) 是观察到的样本序列。 r u ( m ) 是 自 相 关 序 列 r ^ u ( m ) 是 r u ( m ) 的 有 偏 估 计 , r ^ ′ u ( m ) 是 r u ( m ) 的 无 偏 估 计 u(0),u(1),…,u(N-1)\text{是观察到的样本序列。} \\r_u(m)是自相关序列\\ \hat r_u(m)是r_u(m)的有偏估计,\hat r{‘}_u(m)是r_u(m)的无偏估计 u(0),u(1),...,u(N1)是观察到的样本序列。ru(m)r^u(m)ru(m)r^u(m)ru(m)

  • 有偏估计

r ^ u ( m ) = 1 N ∑ n = 0 N − 1 − ∣ m ∣ u ( n ) u ∗ ( n + m ) , ∣ m ∣ ≤ N − 1 E [ r ^ u ( m ) ] = N − ∣ m ∣ N r u ( m ) V a r [ r ^ u ( m ) ] = ( N − ∣ m ∣ N ) 2 { ( 1 N − ∣ m ∣ ) 2 ∑ r = − ( N − 1 − ∣ m ∣ ) N − 1 − ∣ m ∣ ( N − ∣ m ∣ − ∣ r ∣ ) [ r u 2 ( r ) + r u ( r − m ) r u ( r + m ) ] } \hat r_u(m) = \frac{1}{N}\sum_{n=0}^{N-1-|m|}u(n)u^*(n+m),|m|\le N-1 \\ E[\hat r_u(m)] = \frac{N-|m|}{N} r_u(m) \\ Var[\hat r_u(m)] = (\frac{N-|m|}{N})^2 \{ (\frac{1}{N-|m|})^2 \sum_{r = -(N-1-|m|)}^{N-1-|m|}(N-|m|-|r|) [r^2_u(r)+r_u(r-m)r_u(r+m)] \} r^u(m)=N1n=0N1mu(n)u(n+m),mN1E[r^u(m)]=NNmru(m)Var[r^u(m)]=(NNm)2{
(Nm1)2r=(N1m)N1m(N
mr)[ru2(r)+ru(rm)ru(r+m)]}

  • 无偏估计
    r ^ u ′ ( m ) = 1 N − ∣ m ∣ ∑ N = 0 N − 1 − ∣ m ∣ u ( n ) u ∗ ( n + m ) , ∣ m ∣ ≤ N − 1 E [ r ^ u ′ ( m ) ] = r u ( m ) V a r [ r ^ u ′ ( m ) ] = ( 1 N − ∣ m ∣ ) 2 ∑ r = − ( N − 1 − ∣ m ∣ ) N − 1 − ∣ m ∣ ( N − ∣ m ∣ − ∣ r ∣ ) [ r u 2 ( r ) + r u ( r − m ) r u ( r + m ) ] \hat r’_u(m) = \frac{1}{N-|m|}\sum_{N=0}^{N-1-|m|}u(n)u^*(n+m),|m|\le N-1 \\ E[\hat r’_u(m)] = r_u(m) \\ Var[\hat r’_u(m)] =(\frac{1}{N-|m|})^2 \sum_{r = -(N-1-|m|)}^{N-1-|m|}(N-|m|-|r|) [r^2_u(r)+r_u(r-m)r_u(r+m)] r^u(m)=Nm1N=0N1mu(n)u(n+m),mN1E[r^u(m)]=ru(m)Var[r^u(m)]=(Nm1)2r=(N1m)N1m(Nmr)[ru2(r)+ru(rm)ru(r+m)]

  • 结论

有偏估计的方差和均方误差比无偏估计的小,并且不会带来负的功率谱估计值,因此通常使用有偏估计式来估计自相关序列。

3、谱估计的经典方法及matlab实现

所谓经典方法,就是通过有偏估计式 r ^ u ( m ) \hat r_u(m) r^u(m)进行傅里叶变换来计算出功率谱。

  • 间接法
    • 平滑周期图法(Blackman-Turkey法):加窗,减少频谱泄露
  • 直接法
    • 周期图法:矩形窗,频谱分辨率低
    • 平均周期图法(Bartlett法):分段,减少方差,降低分辨率
    • 平均修正周期图法(Welch法):重叠分段,加归一化窗

(1)间接法

所谓间接法就是先求出自相关序列的有偏估计式,然后对有偏估计式进行傅里叶变换,由维纳辛钦定理得到功率谱的估计,这种方法最早由Blackman和Turkey两个人提出的,又叫BT法。

clf; f= 10;
N= 1000; Fs= 500;                   %数据长度和采样频率
n=0: N-1; 
t= n/Fs;                            %时间序列
Lag= 100;                           %延迟样本点数
x=sin(2* pi * f * t)+0.6* randn(1, length(t));   %原始信号
[c, lags]= xcorr(x, Lag, 'unbiased' );           %对原始信号进行无偏自相关估计
subplot(311),plot(t,x);                          %绘原始信号x
xlabel('t/s'); ylabel('x(t)'); grid;
legend('含噪声的信号x(t)');
subplot(312); plot(lags/Fs, c);                  %绘x信号自相关,lags/Fs为时间序列
xlabel('t/s'); ylabel('Rxx(t)');
legend('信号的自相关Rxx');grid;

Pxx= fft(c, length(lags));                       %利用FFT变换计算信号的功率谱
fp= (0:length(Pxx)- 1)'* Fs/length(Pxx);         %求功率谱的横坐标f
Pxmag= abs(Pxx) ;%求幅值
subplot(313);
plot(fp(1:(length(Pxx)-1)/2),Pxmag(1:(length(Pxx)-1)/2)); %绘制功率谐曲线
xlabel('f/Hz'); ylabel('|Pxx|');
grid;
legend('信号的功率谱Px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对估计式加窗进行修正(这个时候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在平滑周期图),减小自相关序列截断的影响(从无限到有限的截断)。加窗的本质就是在减少频谱泄露。

同时注意窗型和窗长:窗长和窗型同时影响分辨率,窗型主要影响谱估计的方差。

(2)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先求出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然后求模平方,得到能量谱,再除以观察时间就得到功率谱,这种方法又称周期图法。为什么称为周期图(periodogram)法呢,这个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原理有关,离散傅里叶变换就是认为现在观察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采样频率也足够高了,那么再去观察的话,不过是对现有观察序列的重复,那么也就是说现有序列是这个本该是无限长序列的一个周期。

显然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时候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谱分辨率也是低的,但是由于可以采用FFT算法,它的计算效率很高,在对谱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地方,这种方法还是很常用的。不过,后面还有对周期图法的改进方案。

%% 直接法
clf; f1= 60;f2 = 120;
N= 1000; Fs= 500;                   %数据长度和采样频率
x=sin(2* pi * f1 * t)+ sin(2* pi * f2 * t)+ 0.6* randn(1, length(t));   %原始信号
window = boxcar(length(x));
[Pxx,fx]=periodogram(x,window,N,Fs);
plot(fx,10*log10(Pxx));
% Pxx1 = abs(fft(x)).^2 /(N*Fs); %直接计算,跟peridogram的结果近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Bartlett法

这种方法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将原本的序列切割成两段,每段各自按照periodogram的方法求一个功率谱出来,然后把两个功率谱加起来除以二,从而将缩小原始的周期图法的方差。显然,可以切割成多段。但是这种切割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谱分辨率降低。为什么会降低呢?因为原序列N个点,切割成两段,每段就是N/2个点,在采样率相同的情况下,N点FFT当然比N/2点FFT的分辨率高了(再深入的话就偏题了)。

%% Bartlett法
clf; f1= 60;f2 = 120;
N= 1000; Fs= 500;                   %数据长度和采样频率
n=0: N-1; 
x=sin(2* pi * f1 * t)+ sin(2* pi * f2 * t)+ 0.6* randn(1, length(t));   %原始信号
nfft = N/2;%切成两截
window = boxcar(length(x));
[Pxx2,fx]=periodogram(x,window,nfft,Fs);
plot(fx,10*log10(Pxx2));


% Pxx_2 = abs(fft(x(1:nfft),nfft)).^2 /(nfft*Fs)+abs(fft(x(nfft:2*nfft),nfft)).^2 /(nfft*Fs);%直接计算,结果相近
% plot(fx,10*log10(Pxx2),'r-',fx,10*log10(Pxx_2(1:nfft/2+1)),'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Welch法

Welch法是结合了Bartlett法和Blackman-Turkey法,并加以改进的一种方法。第一个改进的地方是切割成重叠的分段,用房地产行业的术语来说就是公摊面积。原本N个点分成两截,每截N/2,现在一人拿出N/4来公摊,那就是每截0.75N了,不过有0.5N是重复的,也就是帧长0.75N,帧移只有0.25N,重叠了0.5N。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谱分辨率和谱估计方差的矛盾,但有重叠,那么互相关性就会增强嘛,也就是说谱估计方差没有Bartlett法那么理想。

同时,也采用了BT法的思路,给每段序列加窗,改进的地方在于加了一个归一化因子——窗函数的能量,这样使得任何窗函数都可以得到非负的谱估计。

clf; f1= 60;f2 = 120;
N= 1000; Fs= 500;                   %数据长度和采样频率
n=0: N-1; 
x=sin(2* pi * f1 * t)+ sin(2* pi * f2 * t)+ 0.6* randn(1, length(t));   %原始信号
nfft = N/2;%切成两截,它同时也是帧长
overlap = nfft*0.5;
sa = nfft-overlap;%帧移
window = hamming(nfft);
U = sum(window.^2)/length(window);
[Pxx3,fx]=pwelch(x,window,overlap,nfft,Fs);
plot(fx,10*log10(Pxx3));
xlabel("f/Hz")
ylabel("dB")

% Pxx_3 = 1/U*(abs(fft(window' .* x(1:nfft),nfft)).^2 /(nfft*Fs)...
%     +abs(fft(window' .* x((1:nfft)+sa),nfft)).^2 /(nfft*Fs)...
%     +abs(fft(window' .* x((1:nfft)+2*sa),nfft)).^2 /(nfft*Fs));
% 
% plot(fx,10*log10(Pxx3),'r-',fx,10*log10(Pxx_3(1:nfft/2+1)),'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参考书目

1、《通信原理(第二版)》李晓峰等著。

2、《谱估计与自适应信号处理教程》赵晓晖编著。

3、《MATLAB辅助现代工程数字信号处理》李益华主编。

今天的文章经典功率谱估计的特点_信号功率谱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如果确实帮到您,您可以动动手指转发给其他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58675.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