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课堂管理_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卷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课堂管理_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卷目录第认知过程_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包括,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吗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认知的起点。感         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可分为绝对感       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能察觉出两个同     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能力。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人感觉的刺激量。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       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呈反比,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2.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长时感受便适应)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马赫带现象,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更红了

            继时对比:先后刺激于同一感觉器官(吃完苦药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

            几个刺激来对比

          (3)感觉后效(感觉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象并不会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段短暂时间的现象。

             在视觉中表现尤其明显,如看电影(感觉印象仍逗留)

          (4)感觉的相互补偿

             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

             盲人一般具有较好的听觉和触觉

          (5)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其他感觉的现象,是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        结果。

             最明显的是色觉引起其他感觉,如红、橙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

             一个刺激,多中感觉


        二、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却会有差别。

    (二)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1)空间知觉

       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著名的“视崖”实验证明了6个月的婴儿便有了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

       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自然界昼夜,四季周期性的变化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知觉。易受偏见影响。

社会知觉偏差 概念 举例
首因效应(最初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人们交往时注重第一印象,如新官上任三把火。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原本一对非常亲密的朋友,因为最近发生的一点小矛盾不再联系。
刻板效应(定型效应) 对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认为北方人粗狂豪爽,南方人精明细致······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对某个人的某方面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会将其扩散到对该个体的其他方面的知觉印象,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爱屋及乌

投射效应 个体在知觉他人时,总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即把自己的特点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推己及人

        3.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往往带有固定倾向,无法通过主观努力去克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三)知觉的一般性(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征。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对象和客体可相互转化。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态度等。

        2.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总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窥一斑而见全豹

        3.知觉的理解性

         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知觉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受人的知识经验影响。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还是晚上,人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


          三、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

       (二)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

           心理活动有选择性地反映一定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具有选择性。

           看电影时有意识地选择了屏幕上的演员台词,忽略了其他观众

           2.  集中性

           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抑制多        余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三)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概念: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       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安静的教室巨大的关门声,学生走神时教师提高声音

           引起因素:

                    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决定作用)、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等。

                    主观:人的需求、兴趣,对事物的态度,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体的心境、               主观期待,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等。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概念: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为了学会知识上课认知听讲

           引起和维持的因素: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排除        干扰。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概念: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

           熟练地骑自行车,熟练地织毛衣

           引起因素: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四)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意思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        

             知觉对象的特点: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广度就越大。                          

             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活动任务越复杂,广度越小;知识经验越丰富,广度越大。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        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也称注意的动摇。             

             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丰富,富于变化的注意对象易使个体保持注意稳定。一定范围内,        增加复杂性可提高注意稳定性,但过高复杂性易使人疲劳,注意分散。                 

             人的主体状态:对所从事活动认知越深刻,态度越积极,注意就越稳定。身心健康利于稳        定性。随着年龄增长,稳定性提高。                   

             3.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一心多用)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4.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注意转移        是主动行为,是注意灵活的表现;注意分散是被动行为,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          

             原来从事的活动吸引力越强,紧张程度越高,新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越困        难。                        

             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的人转移注意目标很快。                   

             自我控制力强的人能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动作停止;生理运动的变化。                   

             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学生不受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的布置和装饰应该简洁朴素,        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语音、语调抑扬顿挫,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        突出、清晰醒目。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的规律组织教学                                  

             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4.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六)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广阔而稳定的兴趣(培养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注重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今天的文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课堂管理_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卷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bianchenghao.cn/61037.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