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工作上需要针对yolov5的tensorrt的接口进行编写,在看代码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然后记录下来,每天进步一点点.
困惑点:
如下所示,代码中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结构呢?
编写头文件test.h时,在头文件开头写上两行,如下:
#ifndef __TEST_H
#define __TEST_H
"
...... #内容
......
"
头文件结尾写上一行:
#endif
原因:
防止重复被引用
举例说明:
假设你的工程里面有4个文件,分别是a.cpp,b.h,c.h,d.h。
a.cpp的头部是:
#include “b.h ”
#include “c.h ”
b.h和c.h的头部都是:
#include “d.h ”
而d.h里面有class D的定义。
这样一来,
编译器编译a.cpp的时候,先根据#include “b.h “去编译b.h这个问题,再根据b.h里面的#include “d.h “,去编译d.h的这个文件,这样就把d.h里面的class D编译了;
然后再根据a.cpp的第二句#include “c.h “,去编译c.h,最终还是会找到的d.h里面的class D,但是class D之前已经编译过了,所以就会报重定义错误。 加上ifndef/define/endif,就可以防止这种重定义错误。
因此,不管你的头文件会不会被多个文件引用,你都要把头文件的内容放在#ifndef和#endif中。
使用说明:
一般使用格式:
#ifndef <标识 >
#define <标识 >
......
......
#endif <标识 >
在理论上来说可以是自由命名的,但每个头文件的这个“标识”都应该是唯一的。标识的命名规则一般是头文件名全大写,前后加下划线,并把文件名中的“.”也变成下划线,如:stdio.h
#ifndef _STDIO_H_
#define _STDIO_H_
......
#endif
参考资料:
https://blog.csdn.net/yapingmcu/article/details/8027473
今天的文章#ifndef用法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