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简单的时间片轮转多道程序的内核
mykernel,来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mykernel 是孟宁老师的一个开源项目,借助 Linux
内核部分源代码模拟存储程序计算机工作模型及时钟中断,添加与修改部分代码实现的(详情点 此处)。未加入进程管理功能的
mykernel,会在初始化后,周期性地执行时间中断处理程序。在实验楼虚拟机的终端输入以下指令(图形模式下),即可运行
mykernel 。运行时效果如下:
可以看出,这个系统目前只是简单地不停输出“my_timer_handler here”、“my_start_kernel
here”等字样。通过查看源码,可以发现这些输出字符串分别位于 mymain.c 和 myinterrupt.c
中。只要在此基础上,再加入进程描述 PCB 和进程链表管理、进程切换等代码,一个可运行的小OS kernel
就完成了。下面便开始逐步实现这些功能(本文所有代码均由孟宁老师提供,笔者只分析其功能与实现原理)。
二、添加 PCB 描述信息
为了实现进程管理,需要先引入进程块描述信息,我们将其放入一个新的头文件 mypcb.h
中。
由代码可知,一个 PCB
的相关信息,是通过结构体进行封装的,其组成元素的含义及用途,由变量名及注释即可知其意,就不详述了。
三、PCB初始化(修改 mymain.c )
未修改前, mymain.c
中只有如下一个初始化函数,周期性地输出当前运行位置:
显然,进程块的初始化信息也应添加到这个初始化函数中。
初始化完毕后,各 PCB 构成一个单向循环链表。接着启动 0
号进程。
原来的初始化函数中的打印输出信息,就交由 my_process() 处理了,并调用了进程调度管理程序。
四、时间片分配(修改 myinterrupt.c
)
未修改前,时间中断处理函数
my_timer_handler()内只有一条标识位置的打印输出命令:
现在修改下,让其支持进程的时间片轮转功能:
此时,my_time_handle()
所执行的主要功能为:每被中断调用1000次,且没有需要调度的进程时,就将全局变量 my_need_sched
置为1(中断返回后,正在执行的进程就会执行调度程序 my_schedule())。相当于每次进程占用
CPU的最长时间片为1000个时钟中断周期。时间片长度由 time_count 控制。
五、进程调度( 置于
myinterrupt.c 中 )
当一个进程执行完毕,或用完所分配的时间片后,就会让位给其他进程运行。进程切换功能由 my_schedule()
实现。
my_schedule() 的流程如下:
六、运行验证
以上代码修改完毕,就可以重新编译与运行了。为了更便于观察进程的切换状态,我将my_timer_handler()中每个时间片的1000个时钟中断周期改为了10,再次编译后,运行结果如下图:
六、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进程调度与中断机制。通过与硬件配合,实现多任务处理,再加上上层应用软件的支持,最终变成可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计算机系统。
——————————————————————————————————————————
PS:
1、本文为网易云课堂《Linux内核分析》第2讲(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的课后作业,属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网易云课堂《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欢迎前往共同学习。
今天的文章Linux内核实验孟宁,《linux内核分析》实验二:时间片轮转多道程序运行原理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6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