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让机器学习具有创造力

学习笔记|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让机器学习具有创造力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成”,什么是“对抗”,使得网络模型更具创造力,可以画画、制作音乐等_生成对抗网络

1.生成对抗网络概述

有时候我们希望网络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比如画画、编曲等等,能否实现呢?是可以实现的,大家可以鉴别一下下面这几张照片,哪些是真实的人脸,哪些是机器生成的人脸。很难判断吧?本节最后会给出答案。
到底哪些是机器产生的?
要实现上述能力,就要用到一种新的网络架构—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GAN
。首先,我们大概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生成” ,什么是 “对抗”

1.1 对“生成”的理解

假设我们设计一个网络,将其称为 “生成器(Generator)”。生成器的输入是一个向量 z z z,该向量一般是低维向量,它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分布采样出来的,例如正态分布。生成器的输出是另一个向量 y y y,该向量是一个高维向量,比如一个二次元的人脸。由于生成器的输入向量是通过一个分布随机采样的,所以输入向量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生成器每次的输出也是不一样的,会形成一个复杂的分布。尽管输出向量不一样,但是我们要求这些输出向量都是二次元的人脸,而不是其它。也就是说期望生成器输出的复杂分布要和某个特定分布(例如所有二次元人脸的集合)尽可能相似,如何做到呢?这就要用到“对抗”。
生成(Generator)

1.2 对“对抗”的理解

我们常说要“感谢对手”,为什么呢?因为对手逼得我们不断想办法进步,最后让我们进化成长为优秀的人。为了使生成网络不断进化以成为画画高手,我们还需要训练另外一个网络,叫做 “鉴别器(Discriminator)” 。鉴别器是专门用来和生成网络进行对抗的,就是用它来逼得生成网络不断进化。鉴别器的输入是一张图片,它的输出则是一个0-1的数字,数字越大就越认为这张图片是一个二次元图片,数字越小呢就越认为这张图片不是一个二次元图片。比如下图中上面两张图片很清楚是二次元,所以鉴别器输出1.0,而下面两张图片很模糊,所以鉴别器输出0.1。因此,简单点讲,鉴别器的功能就是判断某张图片到底是不是二次元图片。
鉴别器
现在我们把这个鉴别器拿过来和生成器进行对抗:

  • ①版本1的生成器的参数是随机生成的,所以其生成的图片啥都不是。这 时候,我们对鉴别器进行训练,以使鉴别器能够鉴别出哪些是生成器生成的图片,哪些是真实的二次元人脸。经过训练后,我们得到了版本1的鉴别器。
  • ②在版本1的鉴别器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训练生成器,训练的目的是让鉴别器分辨不出哪些是生成器生成的图片,哪些是真实的二次元人脸。通过训练之后,得到了版本2的生成器,此时生成的图片有一点点像二次元了,足以骗过版本1的鉴别器。
  • ③在版本2的生成器的基础上,我们接着训练鉴别器,同样是要使鉴别器能够鉴别出哪些是版本2生成器生成的图片,哪些是真实的二次元人脸。通过训练之后,得到了版本2的鉴别器。
  • ④重复上述过程,不断进化生成器和鉴别器,最后生成器可以生成非常逼真的二次元人脸。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生成器和鉴别器在不断的对抗过程中,两者都在不断的进步,可以说是对抗成就了对方。所以,它们亦敌亦友,相爱相杀,既对立又统一。
对抗的基本思路

2. 生成对抗网络的理论基础

我们刚才提到生成器的输入是由一个简单的分布(如正态分布)采样得到的一堆向量,输出是一堆向量构成另一个一个复杂的分布,用 P G P_G PG表示。我们期望 P G P_G PG和某个特定的分布尽可能地相似,而这个分布来自于一堆真实的数据,这个分布表示为 P d a t a P_{data} Pdata。如果我们用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来表示这两个分布的Divergence(这个英文不好翻译,暂且理解为“差异程度”吧),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寻找一个生成器 G ∗ G^* G要使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最小,即, G ∗ = a r g min ⁡ G D i v ( P G , P d a t a ) G^*=arg\min_{G} Div(P_G,P_{data}) G=argGminDiv(PG,Pdata)我们知道在机器学习中,训练的目标是要使损失函数最小,所以在该任务中损失函数就是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但是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如何计算这两个分布的Divergence呢?好像没法用解析式去描述这两个分布的Divergence,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采样的方式来计算这两个分布的Divergence。
生成网络的目标
采样是很好办的,以二次元人脸生成器为例。 P d a t a P_{data} Pdata的采样很简单,我们从一堆二次元的图库中随机采样一些图片就行了。 P G P_{G} PG的采样也很简单,我们从正态分布中采样一些向量,生成器输出一些图片,就得到 P G P_{G} PG的采样图片了。我们有了 P d a t a P_{data} Pdata P G P_{G} PG的采样了,那么怎么计算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呢?这就需要用到鉴别器了。
通过采样来计算两个分布的Divergence
假设从 P d a t a P_{data} Pdata采样得到的数据用蓝色五角星表示,从 P G P_{G} PG采样得到的数据用黄色五角星表示。鉴别器的目的就是遇到蓝色五角星时输出的分数要尽量高,遇到黄色五角星时输出的分数要尽量低。如果用 V ( D , G ) V(D,G) V(D,G)鉴别器训练的目标函数(最大化一般称为目标函数,最小化一般称为损失函数),那么就有, V ( G , D ) = E y ∼ P data  [ log ⁡ D ( y ) ] + E y ∼ P G [ log ⁡ ( 1 − D ( y ) ) ] V(G, D)=E_{y \sim P_{\text {data }}}[\log D(y)]+E_{y \sim P_{G}}[\log (1-D(y))] V(G,D)=EyPdata [logD(y)]+EyPG[log(1D(y))]其中 E y ∼ P data  [ log ⁡ D ( y ) ] E_{y \sim P_{\text {data }}}[\log D(y)] EyPdata [logD(y)]表示当 y y y P d a t a P_{data} Pdata中采样,通过鉴别器后的输出 D ( y ) D(y) D(y)要尽可能大, E y ∼ P G [ log ⁡ ( 1 − D ( y ) ) ] E_{y \sim P_{G}}[\log (1-D(y))] EyPG[log(1D(y))]表示当 y y y P d a t a P_{data} Pdata中采样,通过鉴别器后的输出 D ( y ) D(y) D(y)要尽可能小,因此加了个负号。可以看出该式中还专门取了个对数,这是为了和分类问题中的交叉熵保持一致,因为该式加个负号就是分类问题中的交叉熵了。在训练分类器的时候是要最小化交叉熵,这里要最大化 V ( D , G ) V(D,G) V(D,G),所以两者是等同的。因此,鉴别器也可以看成一个二分类器,一类数据从 P d a t a P_{data} Pdata采样得到,一类数据 P G P_{G} PG采样得到。
最重要的一点是, max ⁡ D V ( D , G ) \max_{D}V(D,G) maxDV(D,G)和上面提到的Divergence是相关的,这一点在GAN最原始的文章中有严格的数学推理。
鉴别器
我们可以从直观上来理解为什么 max ⁡ D V ( D , G ) \max_{D}V(D,G) maxDV(D,G)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是相关的。假设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比较小,表示这两者很相似,那么从 P G P_{G} PG P d a t a P_{data} Pdata采样得到的数据混到一起就很难被鉴别,因此鉴别器的 max ⁡ D V ( D , G ) \max_{D}V(D,G) maxDV(D,G)就不会太大;相反地,如果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比较大,表示这两者差异性很大,那么从 P G P_{G} PG P d a t a P_{data} Pdata采样得到的数据混到一起就比较容易被鉴别,因此鉴别器的 max ⁡ D V ( D , G ) \max_{D}V(D,G) maxDV(D,G)就会比较大。希望了解详情的,请移步GAN的原文。
image.png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 max ⁡ D V ( D , G ) \max_{D}V(D,G) maxDV(D,G)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是相关的,而且是正相关的。所以生成器的损失函数中的 D i v ( P G , P d a t a ) Div(P_G,P_{data}) Div(PG,Pdata)就可以用 max ⁡ D V ( D , G ) \max_{D}V(D,G) maxDV(D,G)来进行替换,可以得到, G ∗ = a r g min ⁡ G max ⁡ D V ( D , G ) G^*=arg\min_{G} \max_{D}V(D,G) G=argGminDmaxV(D,G)这个损失函数有点复杂,又是 min ⁡ \min min,又是 max ⁡ \max max。其实这个损失函数包含了两个优化问题:首先是在固定生成器 G G G的情况下,找到一个鉴别器 G G G使 V ( D , G ) V(D,G) V(D,G)最大,然后是要找到鉴别器 G G G,使 max ⁡ D V ( D , G ) \max_{D}V(D,G) maxDV(D,G)最小。因此,前面提到的对抗过程就是求解 G ∗ = a r g min ⁡ G max ⁡ D V ( D , G ) G^*=arg\min_{G} \max_{D}V(D,G) G=argminGmaxDV(D,G)的过程。所以生成对抗网络的训练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对了,本节最前面的人脸全部是由机器生成的,惊叹吧!?

今天的文章
学习笔记|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让机器学习具有创造力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89831.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