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相关算法

质数相关算法素数的性质性质一 分布 limx x limx xlogx role presentation limx x limx xlogxlimx x limx xlogx lim x to infty pi x lim x to infty frac x logx 质数算法

素数的性质

性质一: 分布

limxπ(x)=limxxlogx lim x → ∞ π ( x ) = lim x → ∞ x l o g x

 其中 π(x) π ( x ) 表示 不大于x的所有素数的个数

性质二: 6的倍数

任意大于等于5的素数都与6的倍数相邻

 例如:

23 + 1 = 4 * 6
17 + 1 = 3 * 6
31 - 1 = 5 * 6

性质三: 质因数分解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都可以分解成几个素数连乘积的形式,而且这种分解是唯一

性质四: 梅森数

如果 2p1 2 p − 1 是素数,那么P一定也是个素数

判断质数

 判断质数的算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

最简单的方法:试除法

 最直观的方法被称为试除法,即给定一个数n,不断的试探从2~n之间的数是否可以整除n。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sPrime1(long n) { if (n < 2) return false; for (int i = 2; i <= n; ++i) { if (n % i == 0)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不过以上算法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 我们无须一直试到n,反之到sqrt(n)就可以了
  • 除了2以外,所有可能的质因数都是奇数。所以可以先尝试 2,然后再尝试从 3 开始一直到 sqrt(n) 的所有奇数

 由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基本的解答: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sPrime2(long n) { //把2单独拿出来判断 if (n <= 2) return n == 2; //筛除偶数 if (n % 2 == 0) return false; //只看奇数 for (int i = 3; i * i <= n; i += 2) { if (n % i == 0)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然而到这里还没完。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的素数的性质吗?

任意大于等于5的素数必然邻近于6的倍数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性质,利用它我们可以继续优化我们的算法: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sPrime3(long n) { //多个判断剔除掉了: 偶数,小于5,非相邻于6的倍数的情况 if (n < 2) return true; else if (n == 2 || n == 3) return true; else if (n % 2 == 0) return false; else if ((n + 1) % 6 != 0 && (n - 1) % 6 != 0) return false; for (int i = 5; i * i <= n; i += 2) { if (n % i == 0)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然而以上的算法还可以简化。这就需要用到我们之前提到的质因数分解的性质了:

大于1的自然数都可以分解成几个素数连乘积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段推理:

nx,y(xnynxy=n)xabannnnan∄x(xnxxn)n ∵ n 为 合 数 ⇒ ∃ x , y ( x ⩽ n ∧ y ⩾ n ∧ x ∗ y = n ) 又 ∵ x 可 分 解 为 ( 质 数 a ∗ 某 个 数 b ) , 且 a 必 然 小 于 等 于 n ∴ 若 n 为 合 数 ⇒ n 必 有 一 个 小 于 等 于 n 的 质 因 子 a ∴ 若 对 于 一 个 数 n , ∄ x ( x ⩽ n ∧ x 是 质 数 ∧ x 是 n 的 因 子 ) ⇒ n 为 质 数

 根据以上推理,可以得出结论:
S,x(xnxxS)xSn%x!=0n 若 ∃ S , ∀ x ( x ⩽ n ∧ x 是 质 数 ∧ x ∈ S ) 且 对 于 ∀ x ∈ S 都 有 n % x ! = 0 则 n 必 为 质 数

 好消息是,上面的集合S我们是可以找到的。这个集合S就是从6一直到sqrt(n)的路上,所有相邻与6k的数。这个集合必然包含了所有的质数和一部分其余的合数。有了以上的数学基础我们就可以写成试除法中(也许是)最高效的算法了: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sPrime3(long n) { if (n < 2) return true; else if (n == 2 || n == 3) return true; else if (n % 2 == 0) return false; else if ((n + 1) % 6 != 0 && (n - 1) % 6 != 0) return false; //i的步进改为6,我们隐式地构建了集合S,并遍历它 for (int i = 5; i * i <= n; i += 6) { //这时i和i+2表示S中的素,在遍历过程中,所有的目标质数都会被访问到 if (n % i == 0 || n % (i + 2) == 0)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更高级的算法

 额。。先空着吧,其实一般来讲上面的已经够用了。

质数构造算法(筛法)

 很多情况下我们面临着构造质数的需求:

  1. 给定一个数n,请求出所有小于n的质数

    例如: n = 10,则打印出 2 3 5 7

  2. 给定一个数n,请求出前n个质数

    例如: n = 10,则打印出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这时我们会用到一种叫做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筛选法的算法。这个算法的作用是求出0~n之间的所有质数。大体思想如下:

  1. 构造一个长度为n的序列,代表了从1到n所有的数据
  2. 因为0,1不是质数,所以我们从2开始,令其为x
  3. 将所有x的倍数剔除掉
  4. 将x赋值为大于原x的最小的质数
  5. 重复步骤3,4

 这里有几个问题

  1. 怎么找到下一个最小的质数?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妨假设a,b分别为相邻两个质数。则由于我们是从前往后不断筛选,则在a处理完了以后,它的下一个未被剔除的素就是b

  2. 这个表要怎么构建?

    通常我们是构建一个长度为n的布尔型数组,这样比较节省空间

    但是还有一个更节省空间的办法:使用一个长度为n的二进制串

 实现如下:

//所有使得isPrime[i]为true的i即为质数 private static void eratosthenes(int range) { boolean[] isPrime = new boolean[range + 1]; Arrays.fill(isPrime, true); for (int i = 2; i <= Math.sqrt(range); ++i) { if (isPrime1(i)) { for (int j = i * i; j <= range; j += i) isPrime[j] = false; } } }

 有两点需要注意:

  1. ji ^ 2开始:

    其实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j理应从2 * i开始,但是要注意到在迭代到i之前,那些2 * i3 * i等等都已经被筛选掉了。所以直接从i^2开始即可

  2. i一直到sqrt(range)就可以了

    有了1的基础,不难证明当i > sqrt(range)时,第二重循环已经是在做无用功了

 该算法复杂度为: O(nlogn) O ( n log ⁡ n )

求最大质因数

引论题目

The prime factors of 13195 are 5, 7, 13 and 29.

What is the largest prime factor of the number 3 ?

一个不好的思路

 寻找最大质因数一个最简单的思路如下:

for (long i = n; i >= 2; --i) { if (n % i == 0) { if (isPrime(i)) { System.out.println(i); break; } } }

一个更高效的算法

private static long maxPrimeFactor(long n) { long i = 0; for (i = 2; i <= n; i++) { while (n % i == 0) { n = n / i; } } return (i-1); }

 以上算法就是利用短除法求解最大质因数的算法,抛开那个什么短除法不谈,我们仔细现象,就会发现它本质上其实和筛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简单的数学分析我们可以证明它的工作原理和几个特性:

  1. while循环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在范围n内筛选剔除掉所有i的倍数
  2. 可以证明每次进入while循环时,i必然为n的一个质因子

    可以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当前的i == y,且y是一个合数,它的上一个质数是x,下一个质数是z,则:

    1. n % y == 0
    2. 由合数的分解性质可得,必然存在一个质数a < y,使得y % a == 0
    3. 综合1、2两点可得必然存在质数a < y,使得n % a == 0
    4. 然而由于在i == y之前所有的质因子已经被剔除,这就与3产生了矛盾
    5. 所以原命题为假,i不可能为合数,必然是n的一个质因子
  3. 若n是一个质数:

    则可以证明当且仅的i == n时,才会进入while循环,执行一遍以后算法退出,此时i == n+1,所以只需返回i-1即可

  4. 若n是一个合数:

    由于进入while循环的i是原始的n从小到大的质因子,因此整个for循环相当于不断在做质因数分解,直到最后一步,退化成了情况3,这时的i就是最大质因数。

    然而在退出for循环时,i又会多加一,所以最后要减回来

分解质因数

 事实上从我们前面一个算法的分析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实际上那就是在分解质因数。所以基本上把前面一个算法拷贝过来就行了:

private static void resolvePrimeFactor(long n) { long i = 2; for (i = 2; i <= n; ++i) { while (n % i == 0) { n /= i; System.out.print(i + " "); } } System.out.println(); }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这个算法的效率怎么样?

 实际上,尽管用到了二重循环,然而算法复杂度却甚至小于 O(n) O ( n ) ,具体而言:

  1. 若n是一个质数:

    这是最糟糕的情况,算法复杂度为 O(n) O ( n )

  2. 若n是一个合数:

    我们注意到n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被缩小的,且while循环执行的次数恰好等于n的质因子数目。这种情况下就要取决于n本身的性质了。

    最好的情况下,n是一个2的幂,这时算法的复杂度直接降到了 O(logn) O ( log ⁡ n )

    对于一般情况下,可能要取决于n的最大质因子k,可以发现这种情况下,复杂度因为 o(k) o ( k ) ,考虑到一般k << n,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今天的文章 质数相关算法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2-07 11:06
下一篇 2024-12-07 10:4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8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