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计算篇】不经意传输OT及扩展协议OT Extension的进一步探索(涉及OT变体、恶意敌手模型、silent OT、OT扩展的通信对比等)

【隐私计算篇】不经意传输OT及扩展协议OT Extension的进一步探索(涉及OT变体、恶意敌手模型、silent OT、OT扩展的通信对比等)不经意传输 不经意传输扩展 oblivioustra oblivioustra OT OTE OTextension ot 变体 ot 分类 安全多方计算 隐私计算 silentot ferretot PCG LPN LWE otextension

1. 背景介绍

        继《OT&OT扩展(不经意传输扩展)深入浅出》、《不经意传输协议(OT/OTE)的进一步补充(COT、ROT、依赖的困难假设等)》之后,针对不经意传输,我们继续更新该系列文章。不经意传输OT作为隐私计算、多方安全计算中的基础密码原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比如《隐私计算匿踪查询技术深入浅出》中介绍了基于OT实现的匿踪查询PIR技术,在《安全多方计算(MPC)矩阵乘法算子的原理分析》中介绍了OT在Beaver三组生成、乘法/与门算子实现中的应用,在《混淆电路深入浅出》中介绍了基于GC的比较算子实现引入了OT技术,以及《隐私集合求交(PSI)原理深入浅出》中谈及了基于OT技术的PSI算法。

        对于该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补充,对于理解隐私计算及其解决方案、实际业务应用,也会有更进一步的助益。 本文参考【1】中系统性的综述分析,对其中关键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补充前两篇未谈及的部分。

2. 不经意传输OT及OT扩展协议的进一步介绍

2.1 来龙去脉

        1996年之前,OT(Oblivious Transfer)协议的构建主要依赖于公钥密码学原语(如整数分解、离散对数),导致其计算效率相对较低。Impagliazzo 和 Rudich 在1989年提出,完全摆脱公钥密码学原语,单纯依赖对称密钥原语(如伪随机数生成器或哈希函数)来构造OT协议的难度相当于证明P≠NP,这表明该问题在理论上极为困难。虽然 Beaver 在之后提出通过预计算大量随机OT实例(ROT)的方式来提高OT协议在线执行阶段的效率,但这一方法的预计算依然依赖于公钥密码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到1996年,Beaver提出了OT扩展(OT Extension,OTE)协议,通过结合公钥密码学原语和对称密码学原语,成功突破了理论上的限制。OT扩展协议只需执行少量的“种子OT”操作(基于公钥原语),随后通过对称密钥原语扩展生成大量OT实例。

        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改进,OT扩展协议成为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通用和专用安全多方计算(SMPC)协议的重要构建模块。由于OT协议和OT扩展协议在SMPC协议中的广泛使用,它们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SMPC协议的执行效率。通过OT扩展协议,OT协议在计算效率上得到了显著提升,使得SMPC协议的实际应用变得更加可行和高效。

2.2 OT 类型及变体

        不经意传输(OT)协议有多种变体,主要包括2-选-1 OT和n-选-1 OT,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构造方式上有所区别:

  1. 2-选-1 OT
    • 在2-选-1 OT协议中,发送方有两个可能的消息,而接收方从中不经意地选择其中一个接收。此协议被广泛应用于:
      • PSI协议(私有集合求交协议):用于保护集合交集的隐私。
      • SMPC协议(安全多方计算协议):在多方共同计算过程中保证数据隐私。
    • 2-选-1 OT协议也有其扩展版本,利用OT扩展协议能够大规模生成OT实例,从而减少计算开销并提升效率。
  2. n-选-1 OT
    • 在n-选-1 OT协议中,发送方拥有n个可能的消息,而接收方不经意地从中选择一个消息接收。此变体应用于更复杂的场景,如:
      • PSI协议:特别是在处理更大集合时需要更多消息传输。
      • SPIR协议(对称私有信息检索):用于确保在信息检索过程中保护数据隐私。
      • 不经意采样不经意多项式求值(OPE):用于保护在随机采样和多项式计算过程中的隐私。

2.3 OT协议的分类

  • 原始OT协议:最早由Rabin在1981年提出,基于二次剩余的计算困难性,提供一种不经意传输(OT)机制。发送方S发送1比特信息,接收方R有1/2概率接收到该信息,且S无法知道R是否成功接收。
  • 2-选-1 OT协议:1985年,由Even等人提出,基于单向陷门置换函数假设(如RSA)。发送方S持有两条信息M_0M_1​,接收方R根据其选择比特r \in \{0,1\}接收M_r​。S无法推断出R的选择,而R也不能获取另一条信息。此协议广泛用于OT扩展协议的“Base OT”阶段。
  • n-选-1 OT协议:由Brassard等人在1986年提出,扩展了2-选-1 OT。发送方S持有n条信息,接收方R选择其中一条接收,而无法获取其他信息。早期实现需要调用n次2-选-1 OT,后续通过Naor和Pinkas的优化,使用O(\log n)次OT实现,并基于DDH假设在随机谕言机模型中优化为更加高效的方案。
  • 随机OT协议(ROT):ROT由Beaver于1995年提出。R选择比特b \in \{0,1\},S则随机生成一对消息m_0, m_1​。R接收m_b,而S无法得知R的选择。ROT常用于优化OT协议,分为线下和线上两个阶段,在线上阶段可有效减少通信开销。
  • OT扩展协议:1996年由Beaver提出,OT扩展通过少量的公钥原语和对称密钥原语组合,大幅降低了执行大量OT协议时的计算开销。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伪随机数生成器或伪随机函数生成多个OT实例,从而显著提升协议的效率。
  • 广义OT协议(GOT):由Ishai和Kushilevitz于1997年提出,允许接收方R在发送方S的消息集合中选择特定的子集。该协议广泛应用于多项式不经意求值等场景。
  • n-选-k OT协议:Naor等人在1999年提出了比单独执行k次n-选-1 OT更高效的n-选-k OT协议。R根据选择向量从S的n条信息中选择k条,而无法获知其他信息。近年的研究在隐私集合交集中采用了n-选-k OT扩展的思想,提升了协议效率。
  • 自适应OT协议:自适应OT由Naor等人于1999年提出,允许接收方R逐步选择查询,并根据之前的查询结果调整后续选择。该协议在隐私检索和数据库查询等场景中有广泛应用。
  • 门限OT协议:Naor和Pinkas于2000年提出,将发送方的任务分散给多个服务器,保证其中一定数量不合谋时,接收方R可以获得正确的OT输出。该协议具备信息论安全性,且计算更加高效。
  • 相关OT协议(COT):2013年由Asharov等人提出,COT通过引入相关函数,使得发送方S的消息对彼此相关,且广泛应用于多方安全计算协议的预处理阶段,生成乘法三组等共享信息。
  • 其他变体协议:包括对称OT、均摊rate-1 OT、基于陷门哈希函数的OT优化等。OT的变体使其特性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如分支程序同态加密、私有信息检索等。

2.4 恶意敌手模型

2.4.1 恶意敌手1-out-of-2 OT

        为了应对接收方 R 的恶意行为,使其无法获得多个公钥对应的私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发送方 S 控制接收方生成的公钥的机制。具体地,接收方 R 需要选择并生成两组公钥 PK_0​ 和 PK_1,但为了限制 R 只能获得其中一个公钥所对应的私钥,Bellare 和 Micali 在1989年提出了一种构造:令 R 随机生成的公钥 PK_{1-\sigma}(其中 \sigma \in \{0,1\}} 是接收方的选择比特)由发送方 S 发送的随机素 C 决定。这意味着 R 无法自由选择两个公钥中的任意一个,而只能确定其中一个公钥对应的私钥,这种机制有效防止了 R 的恶意行为。

        在这个构造中,发送方 S 通过发送一个随机值 C 来影响接收方的选择,从而保证 R 在选择比特 σ 之后只能掌握与 PKσ​ 对应的私钥,而无法同时获知 PK_0​ 和 PK_1​ 的私钥。这种机制确保了 R 的选择保持隐私,但防止了 R 作恶获取更多信息。

        在该机制的基础上,Naor 和 Pinkas 于1999年对其进行了改进,优化了通信和计算开销,最终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经典 Base OT 原语。该改进利用了离散对数假设的困难性,特别是在DDH(离散对数难题)假设下,通过减少通信轮次和公钥计算的复杂度,使得OT协议在性能上更加高效。

2.4.2 Base OT的恶意安全

        Base OT 协议在 SMPC 协议和 OT 扩展协议中都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密码学原语 . 目前广泛使用的 Base OT原语以及后续工作都是基于恶意敌手模型下安全的。

2.4.3 恶意敌手OT扩展协议

        OT扩展协议由 Beaver 提出,极大提高了 OT 协议的效率。Beaver 使用了伪随机生成器 (PRG) 与基础 OT 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只需执行少量公钥密码操作,便能生成多数量级的 OT 实例。Ishai 和 Kilian 等人对 Beaver 协议进行了优化,提出了 IKNP 协议。在 IKNP 协议中,利用随机谕言机模型,对基础 OT 的交换信息进行扩展,实现了高效的 OT 扩展。

IKNP协议的核心阶段

  1. 基础 OT 阶段 (Base OT):在这一阶段,进行少量的基础 OT 操作,交换伪随机种子。接收方选择它需要的消息的索引,发送方生成随机数以进行后续的扩展。
  2. OT 扩展阶段:这是 IKNP 协议的关键阶段,通过伪随机生成器 (PRG) 对基础 OT 中交换的种子进行扩展,生成大规模的 OT 实例。具体包括按列扩展和按行扩展两个步骤:
    • 按列扩展:通过PRG生成一个矩阵 Q,基于基础 OT 的种子信息扩展出多组选择比特。
    • 按行扩展:利用列扩展后的矩阵,对应生成所需的多项式规模的 OT 实例。通过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消息,使得接收方只能解密它选择的消息。
  3. 输出阶段:接收方使用扩展后的选择向量解密消息,而发送方通过哈希函数H(j, q_j)进行加密,确保接收方只能解密它选择的部分。

恶意安全的 OT 扩展

        虽然 IKNP 协议在半诚实模型下是安全的,但当接收方 R 是恶意时,它可能通过改变选择比特来尝试获取未选择的信息。为了应对这种攻击,需要在协议中加入一致性检测机制,确保 R 在 OT 扩展阶段中使用的是相同的选择比特。常用的防御机制包括:

  • cut-and-choose 技术:通过随机选取部分消息进行验证,以检测接收方是否遵循了协议。
  • 一致性检测:使用哈希 MAC 对基础 OT 阶段的交换信息进行验证,确保接收方未篡改选择比特。这一技术由 Nielsen 和 Nordholt 提出,并被优化用于恶意安全的 OT 扩展协议。

        Asharov 等人进一步优化了一致性检测的哈希函数执行次数,Keller 等人则提出了一种无需增加额外基础 OT 实例的一致性检测方法,使得恶意安全的 OT 扩展协议的效率几乎与半诚实安全模型下的 IKNP 协议相当。这些改进降低了协议的通信和计算开销,极大提升了其实际应用性能。

2.5 Silent OT 扩展协议及后续改进Ferret OT

        Silent OT是一种基于伪随机相关生成器(PCG)的OT扩展协议,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在大量执行OT协议时,公钥密码学操作带来的巨大开销。Silent OT的优势体现在它显著降低了通信复杂度,特别是在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Silent OT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种子密钥建立阶段:在该阶段,双方通过少量的Base OT协议交换种子信息,这些种子信息会作为后续阶段的输入。尽管这一阶段涉及的计算复杂度较高,但它的通信成本较低。
  2. 本地伪随机扩展阶段:Silent OT的核心创新体现在这个阶段。双方不再需要通信,而是通过PCG技术在本地对交换的种子信息进行长度扩展,生成具有相关性的伪随机比特串。这一特点使得Silent OT扩展协议可以在后续操作中避免频繁通信,减少了网络负担。
  3. 输出阶段:在最后的输出阶段,双方基于本地生成的伪随机比特串完成OT协议的具体执行。这一过程依赖伪随机数生成器(PRG)或伪随机函数(PRF),并通过对称密码学操作实现加解密。

        Silent OT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通信复杂度与生成的COT数量呈次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它在通信效率上相比IKNP协议框架有很大提升,尤其适用于那些通信开销是主要瓶颈的应用场景。

        然而,Silent OT也有一些局限性,特别是种子密钥建立阶段的计算开销较大,以及依赖dual-LPN假设所带来的复杂编码问题。因此,虽然Silent OT在通信上效率极高,但其计算效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一些改进工作中,Schoppmann等人提出了使用GGM树技术来降低计算开销,并采用primal-LPN假设代替dual-LPN假设,以支持更高效的编码方式。

        基于这些改进,新的OT扩展协议如Ferret OT在通信效率和计算效率上都有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网络带宽较大的环境中,Ferret OT比Silent OT快了数倍,且相比传统的IKNP类型协议更加高效,因为它省去了矩阵转置等繁重操作。Silent OT扩展协议为OT协议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通过减少通信次数和优化本地计算,实现了高效的OT扩展,特别是在网络资源稀缺的场景下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2.6 OT 扩展协议通信开销分析比较

3. 总结

        OT协议的效率直接影响了安全多方计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速度。这里参考不经意传输协议研究综述,列出了一些个人比较关注的要点。

        尽管OT协议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 计算效率与通信效率的平衡:如何在计算开销与通信开销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是在网络环境受限或硬件计算资源不足的场景下。
  • 适应不同安全模型:在恶意敌手模型下实现高效、安全的OT协议仍然是一个难题,如何设计出既安全又高效的协议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 新型密码学假设的应用: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多地探索基于新的密码学假设(如LWE、LPN)的OT协议,以获得更高效、更安全的构造。

4. 参考材料

【1】莹等, 不经意传输协议研究综述, 2023, 软件学报

今天的文章 【隐私计算篇】不经意传输OT及扩展协议OT Extension的进一步探索(涉及OT变体、恶意敌手模型、silent OT、OT扩展的通信对比等)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2-13 10:27
下一篇 2024-12-13 10:21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8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