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SAP后台配置
SAP的配置事项放在“后台”,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
(1)路径:SAP菜单>工具>定制>IMG>Edit Project。
(2)事务代码:SPRO。
进入后台,系统首先显示“定制:执行项目”界面。
单击按钮,可以进入完整的系统配置界面:后台配置是按照特定的结构和顺序安排的。熟悉这一结构和顺序,对掌握后台相关的知识非常有帮助。
一个企业常用的配置,以结构化的形式体现,如下图所示:
企业一般有多台服务器、多套环境,但配置一般仅在开发机的配置环境中完成。配置的同时,生成请求,然后将请求传送到其他环境。这给用户带来了以下好处。
- 可以很方便地在其他系统中完成配置:只需要接收配置请求,而不需要重新配置。
- 可以保证各个系统中的配置是完全相同的,这使得测试所依据的环境和将来生产所依据的环境是相同的。
所以,生产环境一般是不允许用户直接在系统中进行配置的。通常的做法是:将开发环境的配置传送到测试环境,经过全面的测试,确认没有问题。然后再传送到验证机(QAS)的验证环境,再次带数据验证,确认没有问题。然后再从验证环境传送到生产机(PRD)的生产环境。
关于PRD能不能修改配置,是在client属性维护的界面(事务代码:SCC4)定义的,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生产环境client 800,在该client的配置(特定集团对象)方面是“不允许更改”的,跨client的对象(与集团无关的对象),也是不允许在该client中更改的(没有对资源库和跨集团定制的更改)。同时,该client的类型为“P生产”。
提示
有些配置作为“当前设置”(current settings),既可以在后台配置,也可以在前台相应的路径下进行操作。例如,汇率的设置、开关会计期、分配/分摊循环的定义、间接费用的费率设置等。如果当前的环境为“P生产”类型,则这些配置可以直接在前台或后台设置,不受“不容许更改”的约束。
1.2 SAP财务主要模块介绍
1.2.1 SAP财务相关模块的体系
SAP财务相关的模块涵盖了财务的核算、管理和决策多个层面。如果将它们分别看作财务的初级、中级、高级,可以将相关模块显示如图所示:
其中,深色背景、白色字体的模块为常用的模块。
SAP用于核算的模块主要有FI模块下的总账、应收、应付、资产模块,CO模块下的成本中心会计、内部订单会计、产品成本控制和获利分析模块;较高层次的合并模块放在企业控制(EC)模块下;而在高端的决策方面,SAP将预算和合并又整合到一起,形成基于业务数据仓库(BW)应用的业务计划与合并(BPC)模块,放在企业战略管理(SEM)模块下。
1.2.2 财务会计(FI)模块基本功能
FI模块主要子模块清单:
总分类账会计是所有模块(甚至包括后勤模块)会计凭证的汇集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他模块相当于“子分类账”,而“总分类账”则是它们的汇总。
应收会计是处理和客户有关业务的模块。它可以直接输入客户的发票(正向发票、负向发票——称为“贷方凭证”),也可以输入收款 。当然,在一个集成应用的系统中,发票主要来自于SD(销售与分销)模块。
应付会计是处理和供应商有关业务的模块。它可以直接输入供应商的发票(发票、贷方凭证),也可以处理对供应商的付款(支付现金、银行存款、承兑汇票)。在集成的应用环境中,供应商的发票是在MM(物料管理)模块中操作的,称为“发票校验”。发票校验完成后过账,即成为应付模块中的应付项。对发票付款后,应该及时清账,以便查看应付发票的账龄。
资产会计是处理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有关业务的模块。凡是需要长期跟踪资产价值的形成或者按规则摊销的业务,都可以借助该模块来实现。
1.2.3 控制(CO)模块基本功能
控制(CO)模块是SAP财务最主要的模块之一。它主要管理企业的成本开支、成本流动、成本结算、收益分析等业务。它最终的目的是节约开支、增加盈利。
CO模块主要子模块清单:
CO模块下最主要的子模块是成本中心会计(CCA)模块和产品成本控制(PC)模块。
成本中心会计(CCA)模块除了归集来自FI、MM模块的费用外,还可以在内部进行成本的转移,如成本中心重过账、分配/分摊,使成本在进入产品成本核算前归集到正确的受益方。同时,为了体现“控制”的概念,成本中心在实际业务发生前还可以编制计划。对成本中心发生的费用(细化到成本要素)、作业量、作业的价格做出计划,在月底可以以计划和实际进行对比分析。
产品成本控制(PC)模块包含3个重要的部分,即产品成本计划(Product Cost Planning,PCP)、成本对象控制(Cost Object Controlling,OBJ)和实际成本/物料分类账(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ACT)。
- 产品成本计划是对产品的标准成本进行滚算,形成事前的标准成本,该成本是后续核算的基础;
- 成本对象控制则是以生产订单为对象,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逐步归集和转出(主要操作依赖于MM模块的发料、收货和PP模块的报工),并在月末对订单结果进行计算,形成在制品或差异,相当于事中的核算和事后的结算;
- 而实际成本/物料分类账模块则将成本对象控制中结算出的差异进行还原,以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获利分析(PA)模块主要用于对企业的盈利进行分析。它基于不同维度(产品、客户、销售员、企业组织分层等)对销售盈利进行分析,包括收入、成本、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净利等。
内部订单会计(OPA)模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它围绕着内部订单进行处理,包括成本的计划、预算、实际归集、期末结算。
今天的文章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第1章 财务基础知识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9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