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粘包问题
粘包就是连续向对端发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据包,对端在一次收取中受到的数据包数量可能大于1个,当大于1个时,可能时几个包加上某个包的部分,这这干脆几个完整的包在一起。当然,也可能收到的数据只是一个包的部分,这种情况一般也叫做半包。
无论是半包问题还是粘包问题,因为TCP是流式数据,所以其解决思路还是从收到的数据中把包与包的边界区分出来。如何区分,有以下三种办法。
固定包长的数据包。固定包长,即每个协议包的长度都是固定的。假如我们规定每个协议包的大小都是64字节,每收满64字节,就取出来解析(如果不够,就先存起来),则这种通信协议的格式简单但灵活性太差。如果包的内容长度小于指定的字节数,对剩余的空间就需要填充特殊的信息,例如\0;如果包的内容超过指定的字节数,又得分包分片,则需要增加额外的处理逻辑——在发送端进行分包分片,在接收端重新组装。
以指定的字符串为包的结束标志。这种协议包比较常见,即在字节流中遇到特殊的符号值时就认为到一个包的末尾了。例如FTP或者SMTP,在一个命令或者一段数据后面加上\r\n表示一个包的结束。对端收到数据后,每遇到一个\r\n,就把之前的数据当作一个数据包。这种协议一般用于一些包含各种命令控制的应用中,其不足指出就是如果协议包的内容部分需要使用包结束标志字符,就需要对这些字符做转码或者转移操作,以免被接收方错误地当成包结束标志而误解析。
包头+包体格式,这种格式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包头和包体,包头是固定大小的,且包头必需包含一个字段来说明接下来的包体有多大。例如。
struct msg_header
{
int32_t bodySize;
int32_t cmd;
};
是一个典型的包头结构,bodySize指定了这个包的包体有多大。由于包头的大小是固定的,这是是8字节,所以对端先收取包头大小的字节内容,然后解析包头,根据包头中指定的包体大小收取包体,等包体收够了,就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包来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hz/14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