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有细究过的TCP/IP

你可能没有细究过的TCP/IP作为互联网时代伟大发明的TCP/IP技术可以说对当今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摸索,基本清楚了TCP/IP的面貌。由于TCP/IP在OS中位于内核态,很多细节其实用户无法感知,所以自己对于TCP/IP会有一些疑惑。关于其中几个点经过查阅一些书籍、博客并结合自己的一…


概述

作为互联网时代伟大发明的TCP/IP技术可以说对当今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摸索,基本清楚了TCP/IP的面貌。由于TCP/IP在OS中位于内核态,很多细节其实用户无法感知,所以自己对于TCP/IP会有一些疑惑。关于其中几个点经过查阅一些书籍、博客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在此整理精炼成帖。

注: 本文首发于 My 公众号 CodeSheep ,可 长按扫描 下面的 小心心 来订阅 ↓ ↓ ↓

CodeSheep · 程序羊


疑惑1 — 关于拥塞

疑惑一: 无论是满启动还是拥塞避免阶段,拥塞窗口都在增加,理论上一定会碰到拥塞点,为什么平时感觉不到拥塞呢?

看了很多书和文献以后可能的解答如下:

  • 1、OS中对接收窗口的最大设定多年未动,如windows在不启用“TCP Window Option”情况下,最大接收窗口仅64KB。然而网络进步,很多环境的拥塞点远在64kb以上,即发送窗口永远触碰不到拥塞点

  • 2、很多应用场景是交互式小数据交换,如聊天等,不会有拥塞的可能

  • 3、有些应用在传输数据时采用同步方式,可能需要的窗口非常小(如采用了同步方式的NFS写操作,每发一个写请求就停下来等回复,而一个写请求可能仅有4kb)

  • 4、即便偶尔拥塞,持续时间也不足以长到能感受出来,除非抓包看包交换细节


疑惑2 — 关于超时重传

疑惑二: 关于超时重传后的ssthresh设置问题的争议

  • 1、Richard Stevens在《TCP/IP详解》中把临界窗口值定为上次发生拥塞时的发送窗口的一半

  • 2、RFC5681则认为应是发生拥塞时未被确认的数据量的1/2(又称FlightSize),且不小于2MSS

  • 3、Westwood/Westwood+算法则这样认为:先推算出有多少包已被送达到接收方(可根据收方回应的ACK来推算),从而精确地估算发生拥塞时的带宽,最后再依据带宽来确认新的拥塞窗口

  • 4、Vegas算法则这样认为:引入全新的概念,摒弃之前的在丢包后才调节拥塞窗口的做法。其通过监控网络状态来调整发包速度,实现“真正的拥塞避免”。当网络良好时,RTT较稳定,此时可以增加拥塞窗口;当网络繁忙时,RTT增加,此时减小拥塞窗口

  • 5、Compound算法这样认为:同时维持两个拥塞窗口,一个类似于Vegas,另一个类似于RFC5681,真正起作用的是两者之和(Win7上其默认关闭)

  • 6、BIC算法/CUBIC算法 分别是linux2.6.18和linux 2.6.19所采用,目前尚未研究


关于TCP/IP的几点精炼总结:

  • (1)当无拥塞时,发送窗口越大,性能越好。∴在带宽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接受窗口,比如启用Scale Option

  • (2)若经常发生拥塞,则限制发送窗口反而可以提高性能,∵即便万分之一的重传对性能的影响都非常大。很多OS上可通过限制接收窗口的方法来↓发送窗口

  • (3)超时重传对于性能影响最大,∵RTO时间内未传输任何数据,而Cwnd会被设成1MSS,应尽量避免

  • (4)快速重传对性能影响小一些,∵无等待时间,且Cwnd减幅不大

  • (5)SACK和NewReno有利于增加重传效率,增加传输性能

  • (6)丢包对极小文件的影响比打文件严重。深层原因是因为读写一个小文件需要的包数很少,∴丢包时往往凑不满三个Dup ACK,只能等待超时重传;而大文件有较大可能触发快速重传

后记

作者更多的SpringBt实践文章在此: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抽点时间看看作者一些关于容器化、微服务化方面的文章:


CodeSheep · 程序羊


今天的文章你可能没有细究过的TCP/IP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22038.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