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参数选择: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百分表,千分表, 形式:指针式,测头材料:硬质合金,测量范围上 限:5,分度值/分辨力:0.002
一 依据文件
CNAS CL01-G002-2021 《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现行有效
RB/T 034-2020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现行有效
CNAS TRL-004-2017 《 CNAS技术报告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现行有效
JJG 34-2008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检定规程》 现行有效
二、溯源方法
1.校准方式 现场校准
2.溯源方法
具备能力的实验室提供的校准
三、校准周期
1. 首次校准周期 (用户填写,作为参考基准)
2、后续校准周期调整方法
简单反应调整法
3、后续校准周期调整判定原则
四、校准项目
1、外观
指针式指示表外观:指针式指示表的表蒙透 明、清洁、刻线清晰。无锈蚀、碰伤、毛 刺、镀层脱落、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 断线或粗细不均等以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 他缺陷。示表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 测量范围、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2、各部分相互作用
指针式指示表各部分相互作用:指针式指示 表的表圈转动平稳,静止可靠,与表体的 配合无明显的松动。测杆的移动平稳、灵 活、无卡滞和松动现象。测杆移动时,指 针无松动。紧固指示表轴套之后,测杆自 由移动时,不得卡住。
3、指针与刻度盘的相互位置
指针与刻度盘的相互位置:测杆在自由位置 时, 调整刻度盘零刻线和测杆轴线重合, 指针处于零刻线逆时针方向的30°~90°范 围内。指针末端与刻度盘刻线方向一致, 无目力可见的偏斜。指针末端上表面与刻 度盘刻线面的距离不大于0.7mm。指针长 度保证指针末端盖住短刻线长度的 30% ~ 80%之间
4、指针末端宽度和刻线宽度
5、轴套直径 直径为(φ7.985~φ8)mm
轴套直径:X>=7.985mm AND X<=8.000mm
6、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钢制测头测量面 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0.1μm;硬质合金 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0.2μm
7、指示表的行程
指针式指示表的行程:指针式指示表的行程 应超过其测量范围上限,超过量符合要求 的规定。
8、测量力
最大测量力:X<=2.0N
测量力变化:X<=0.6N
测量力落差:X<=0.6N
9、重复性
重复性:
校准点1:0 X<=0.0005mm
校准点2:2.5 X<=0.0005mm
校准点3:5 X<=0.0005mm
10、测杆径向受力对示值影响
测杆径向受力对示值影响:
校准点1: 0 X<=0.001mm
校准点2: 2.5 X<=0.001mm
校准点3: 5 X<=0.001mm
11、示值误差及回程误差
任意0.05mm示值误差:X<=0.003mm
任意0.2mm示值误差:X<=0.005mm
全量程示值误差:X<=0.011mm
回程误差:X<=0.002mm
五、校准证书确认要求
- 1 检定/校准证书的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是否符合要求;
- 2 校准/检定机构资格是否满足要求,具备相应认可资质或法定授权,且校准/检定参数在测量 能力范围内;
- 3 校准/检定参数是否满足检验方法要求和预期使用要求;
- 4 校准结果或检定结论是否准确;
- 5 校准结果或检定结论是否有不确定度信息;
- 6 校准结果或检定结论是否能溯隙全国家基准;
- 7 计量溯源结果符合性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 8 计量溯源结果符合性确认;是否使用了修正值、修正因子
六、校准结果的处理方式 A、校准/检定结果满足要求,根据证书、报告数据、结果判定该设备能使用
B、根据证书、报告数据、结果判定该设备需降级使用 C、根据校准/检定,测试产生的修正因子/修正值要对设备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因子/修正值的要求修订
校准方案。
D、校准/检定结果不满足要求,立即停用设备,并建立不符合工作项目,对相关数据进行追溯,制定 报废、维修计划,维修后重新进行校准,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关注“实验”老李,共享质量数字化管理,让一切变得简单(www.latteinfo.com)!
今天的文章 计量校准方案分享No.15——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校准方案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7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