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正式场景的参考答案;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第一章 概论
1.材料性能由其组织、结构所决定。
2.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
3.分析低碳钢的拉伸曲线。
应力:轴向拉力与试样的初始横截面积的比值
应变:试件标距的伸长量与试样标距长度的比值
弹性模量:在弹性变形阶段(比例阶段),直线的斜率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弹性模量表征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大小。
屈服强度:在拉伸过程中,载荷不增加而应变仍然增加的现象称为屈服。机械零部件或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
抗拉强度:拉伸曲线上应力最大值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它反映试样被拉断前所能承载的最大应力,抗拉强度也称强度极限。
伸长率:伸长率即断裂前试样的残余伸长。
断面收缩率:一个塑性指标,, S0是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1是断口细颈处的横截面积。
4.抵抗其他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
- 布氏硬度:用一定载荷把一定直径的球形压头压入试样的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掉载荷。用载荷除以压痕表面积所得的商值,作为被测材料的布氏硬度值。单位是“千克/平方毫米”,习惯上不标单位。用淬火钢球作为压头测出的硬度值以HBS表示,适用于测量硬度小于450HBS的材料;用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测出的硬度以HBW表示,适用于450HBW~650HBW的材料。
- 洛氏硬度:先施加一个初载荷,然后在规定的主载荷作用下将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表面。卸载主载荷后,根据压痕的深度确定被测材料的洛氏硬度,该值可以直接从硬度计的显示器上读出。金刚石锥体压头(总载荷60kg)测得的硬度值用HRA表示,适用于高硬度材料如硬质合金;淬火钢球压头(总载荷100kg)测得的硬度值为HRB,适用于较软的材料,如退火、正火钢或有色金属等;金刚石锥体压头(总载荷150kg测得的硬度值用HRC表示,适用于测量淬火钢等硬材料。
- 维氏硬度:使用锥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压痕是四方锥形。计算压痕凹陷处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作为硬度值。
5.韧性是指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材料塑性和强度的综合表现。材料的韧性均有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的趋势,但是不同的材料下降的程度不一样。
6.材料在交变应力或脉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在机械零件的断裂中,80%以上都属于疲劳断裂。
7.固体材料的结合键: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物理键:分子键和氢键
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当两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靠近时,表现为相互吸引,而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又存在着静电排斥作用,当静电吸引与静电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时,便形成离子键。因此,离子键是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结构。
金属键:通常情况下,金属原子的部分或全部外围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比较弱。在金属晶体内部,它们可以从原子上脱落下来,形成自由流动的电子。金属原子失去部分或全部外围电子形成的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上把这种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8.工程材料分为哪几种: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第二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物质称为晶体;无规则排列的称为非晶体。为了观察方便,可用许多平行的直线把阵点连接起来,构成三维的几何格架,称为晶格。晶格中能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空间几何单称为晶胞。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用三条棱边的长和三条棱边之间的夹角六个参数来描述。
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所占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配位数是晶格中与任一原子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或异号离子的个数。配位数越大,原子排列紧密程度越大。
2.三种典型的金属结构:
面心立方结构:Al,Cu,Ni,Au,Ag,配位数12,致密度74%,塑性好
体心立方结构:Cr,Nb,K,Na,配位数8,致密度为68%,塑性较差
密排立方结构:Mg,Zn,配位数12,致密度74%,塑性最差
3.各向异性: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密度不同,原子间的结合力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晶面和晶向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能。这是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4.单晶体:如果晶体内部晶格的方位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每个小晶体内部晶格方位保持一致,而各个小晶体之间不一致的称为晶粒,由多个晶粒组成的晶体之间称为多晶体。
5.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溶质或杂质原子。改变密度、电阻率和屈服强度。
线缺陷:错位。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面缺陷:指二维尺度很大而第三维尺度很小的缺陷。
6.过冷现象: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之为过冷度。
7.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晶核的形成到晶核的长大。
晶核的形成分为均匀形核(自发形核)和非均匀形核(非自发形核)。过冷度较大时,经过一段时间孕育,一些尺寸较大的晶胚开始变得稳定,而成为晶体生长的核心,即均匀形核。
晶核的长大有平面长大和树枝状长大。金属纯度很高且液体中保持着较大的温度梯度,此时液固界面几乎是一个平面,称为平面长大。一般情况金属中有杂质,金属晶体以树枝状的形式长大,即枝晶长大。
8.影响形核与长大的因素:
金属结晶时冷却度越大,过冷度便越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就越大。
杂质与晶体结构有相似时,将强烈促进非自发形核,大大提高形核率。
9.工业生产中,为了细化铸锭和焊缝区的晶粒,有啥方法?
(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3)振动,搅拌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滑移和孪生。滑移是最主要的塑性变形方式,指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滑移面)按着一定的方向(滑移方向)发生相对滑动。孪晶指界面两侧原子排列形成镜像对称的一对晶体,孪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形成孪晶的过程,孪生所需的临界切应力与滑移大得多,且变形速度极快。
2.多晶体塑性变形时:相邻晶粒阻碍,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不同,晶体的滑移不能越过晶界;相邻晶粒协调,有一个易变形的晶粒发生变形时,相邻晶粒必须同时进行相应的协调变形。多晶体材料的强度一般高于单晶体。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便越高,塑性与韧性也较高。
3.加工硬化:随着变形量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的过程。
加工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化手段,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有利于金属进行均匀变形;保证零件或构件工作的安全性。
4.织构现象:当金属塑性变形量很大时,各晶粒的位向将大体趋于一致,这种现象称为织构现象。各晶粒的一定晶向平行于拉拔方向,称为丝织构;各晶粒的一定晶面平行于轧制面、各晶粒的一定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称之为板织构。织构会使材料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大多数情况是不利的。
5.残余内应力:所谓内应力,是指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机械加工和强化工艺都能引起残余应力,如冷拉、弯曲、切削加工、滚压等。
第一类,表层或心部不均匀的变形造成的宏观内应力; 第二类,相邻晶粒之间或晶内之间变形不均匀造成的微观内应力; 第三类,晶格缺陷附近的晶格畸变则叫做晶格畸变应力,也是最主要的残余内应力。
6.残余内应力的危害及应对:残余应力会引起物体缓慢变形,导致物体尺寸的改变, 铸造锻造工件出现裂纹甚至断裂,同时对其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尺寸稳定性。金属塑性变形之后,通常进行退火处理。
7.金属塑性变形后,需要进行加热处理(退火)高原子的活动能力,使金属从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这变化大致的分为三个阶段:
(1)回复:在加热温度较低时,由于点缺陷和位错的迁移引起的某些晶内变化称为回复;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但是能消除参与内应力,保留加工硬化的效果。
(2)再结晶:提高到较高的温度,晶体内部新晶粒重新生核和成长,再结晶之后,只是晶粒的外形和位错密度发生了变化,没有发生相变。通过再结晶,金属的显微组织发生变化,强度和硬度发生显著降低,而塑性和韧性重新提高,加工硬化消除。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降低金属纯度可显著提高再结晶温度。
(3)晶粒长大:再结晶完成后,若继续升高温度或过分地延长加热时间,金属的晶粒便会继续长大。得到异常粗大的晶粒,会使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
8.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冷加工和热加工的分区是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来划分的。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变形即为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变形则属于冷加工。热加工易发生表面氧化,产品表面光洁及尺寸精度较差,所以热加工主要用于截面尺寸较大、变形量较大的金属制品等,冷加工适用于截面尺寸较小,加工尺寸及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的金属。
第四章 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1.合金:通过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将一种金属和另一种或几种其他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合金。
2.组: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叫做组。
3.相:体系中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之为相。
4.固溶体:当合金由液态结晶为固态时,组成素间会像合金溶液那样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种素的晶格结构中包含有其他素原子的新相,称为固溶体。其中。前一种素含量较多称为溶剂,后一种素含量较少称为溶质。
5.固溶强化:融入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滑移难以进行,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6.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是指合金中的两个素,按一定的原子数量之比相互化合,而形成的具有与这两素完全不同类型晶格的化合物。金属化合物晶格一般比较复杂。通常它们具有高的硬度、熔点和脆性,因此,不能直接使用。
7.枝晶偏析:枝晶偏析指固溶体晶粒内部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现象。在快冷条件下,液态合金按树枝状方式结晶时,由于原子在固相中扩散均匀的过程进行的很慢,致使先析出枝晶与后析出的枝晶处出现间隙,最后获得化学成分不均匀的枝晶。
第五章 碳钢
1.碳钢中存在的杂质:碳钢中,除了铁、碳两种素外,还有少量锰硅硫磷氧氮等杂质素。
锰、硅一般为有益素。锰可以发生强化作用,减轻硫的有害作用。硅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使铁素体强化,提高钢的强度。硫为有害杂质,热加工时,导致钢的开裂。磷为有害杂质,室温下钢的塑性和韧性急剧下降。氧氮氢为有害素,使强度和塑性下降。
2.碳钢的分类:
(1)按照含碳量高低:低碳钢(<=0.25%),中碳钢(0.25%<C%<=0.6%),高碳钢(>0.6%)
(2)根据P、S含量:普通碳素钢(S<=0.055%,P<=0.045%),优质碳素钢(S<=0.04%,P<=0.04%),高级优质碳素钢(S<=0.03%,P<=0.035%)
3.碳钢编号:
(1)普通碳素结构钢:Q、数字、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不标注为脱氧较为完全的镇静钢)
Q235-A·F :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的A级沸腾钢
Q235-C :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的C级镇静钢
(2)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为两个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单位万分之一。
45钢:平均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3)工程铸钢:ZG、最小的屈服强度值、最小的抗拉强度值
ZG200-400表示屈服强度为200MPa,抗拉强度为400MPa的工程用铸钢。
(4)碳素工具钢
含碳量0.65%~1.35%。钢号用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数表示,T8表示含碳量为0.8%的碳素工具钢。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1.热处理是将固体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加工工艺。
2.普通热处理,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普通铸件、焊接件及不重要的工件,退火和正火也是可以作为作为最终处理工序。正火与退火的主要目的:(1)调整硬度以便切削加工;(2)消除残余应力;(3)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4)为淬火回火做准备。
正火相对于退火冷却速度较快、转变温度较低。
淬火的目的主要是获得马氏体,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称为钢的淬硬性。淬火得到的马氏体组织很脆弱,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另外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亚稳定组织,回火可以减小淬火内应力,使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这些不稳定组织逐渐向平衡组织转变。
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调质后的金属在保证较高的强度同时,又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3.渗碳:为了增加表层的含碳量,将工件置于含碳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工艺。目的在于提高表面含碳量,使得工件在热处理之后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一定强度以及较高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零件的典型工艺路线: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4.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分类 |
电源频率范围 |
应用 |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 |
200kHz~350kHz |
淬硬层小于3mm |
中频感应加热淬火 |
2000Hz~8000Hz |
淬硬层2mm~10mm |
工频感应加热淬火 |
50Hz |
淬硬层10mm~15mm |
5.氮化处理:氮化就是向工件表面渗入氮、形成氮化物的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腐蚀性及疲劳强度。
第七章 工业用钢
1.钢的分类:
(1)含碳量:低碳钢(C%<=0.25%)、中碳钢(0.25%<C%<=0.6%)、高碳钢(C%>0.6%)
(2)合金素的含量:低合金钢(总量低于5%)、中合金钢(总量5%~10%)、高合金钢(大于10%)
(3)按用途分:结构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轴承钢等)
工具钢(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特殊性能钢(不锈钢、耐热钢、电工钢)
2.钢的牌号:
(1)根据力学性能:Q235-A·F 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的A级沸腾钢
Q235-C 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的C级镇静钢
ZG200-400 屈服强度不低于20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400MPa的工程用铸钢。
(2)根据化学成分:结构钢含碳量用万分之一,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用千分之一,碳含量大于1%,合金钢的碳含量不再标出;合金素用百分来表示,合金素少于1.5%时,只标出素符号而不数字。
40Cr钢为合金结构钢,平均含碳量0.4%,主要合金为Cr,平均含量少于1.5%
9CrSi钢为合金工具钢,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9%,主要合金为Cr、Si,含量均小于1.5%
Cr12MoV为合金工具钢,表示含碳量>1%,Cr的平均含量为12%,Mo、V的平均含量都小于合金工具钢。
3.渗碳钢:表面要求高硬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心部需要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在成分上低碳、含有Cr、Ni等提高淬透性的合金素。
通常渗碳后直接淬火、再低温回火。
4.碳素工具钢均为高碳钢,用于制作各种低速切削刀具、量具、模具。高速钢是一种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刃具的高合金(合金素总量大于10%)工具钢。
5.灰铸铁:“HT”表示灰铁,后面数字是最低抗拉强度,例如灰铸铁HT200表示ø30试样的最低抗拉强度200MPa。
球墨铸铁:“QT”,后跟最低抗拉强度极限和延伸率,例如QT600-2表示该材料的抗拉强度值600Mpa,该材料的延伸率2%。
可锻铸铁:铁素体可锻铸铁代号“KT”,珠光体可锻铸铁的代号为“KTZ”;后面两组数字分别为最低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例如KTH 330—08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330 MPa、最低断后伸长率为8%的铁素体可锻铸铁。
今天的文章 机械工程材料_概念简要复习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9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