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梯度法_共轭梯度法图像恢复原理

共轭梯度法_共轭梯度法图像恢复原理共轭梯度法最初由Hesteness和Stiefel于1952年为求解线性方程组而提出的。后来,人们把这种方法用于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最优化方法。

 

最速下降法


1.最速下降方向

函数f(x)在点x处沿方向d的变化率可用方向导数来表示。对于可微函数,方向导数等于梯度与方向的内积,即:

Df(x;d) = f(x)Td,

因此,求函数f(x)在点x处的下降最快的方向,可归结为求解下列非线性规划:

min f(x)Td

s.t.  ||d|| ≤ 1

当                            d = –f(x) / ||f(x)||   

时等号成立。因此,在点x处沿上式所定义的方向变化率最小,即负梯度方向为最速下降方向。


2.最速下降算法

最速下降法的迭代公式是

x(k+1) = x(k) + λkd(k) ,

其中d(k)是从x(k)出发的搜索方向,这里取在x(k)处的最速下降方向,即

d = –f(x(k)).

λk是从x(k)出发沿方向d(k)进行一维搜索的步长,即λk满足

f(x(k) + λkd(k)) = min f(x(k)+λd(k))   (λ≥0).

计算步骤如下:

(1)给定初点x(1) ∈ Rn,允许误差ε> 0, 置k = 1

(2)计算搜索方向d = –f(x(k))

(3)||d(k)|| ≤ ε,则停止计算;否则,从x(k)出发,沿d(k)进行一维搜索,求λk,使

f(x(k) + λkd(k)) = min f(x(k)+λd(k))   (λ≥0).

(4)x(k+1) = x(k) + λkd(k) ,置k = k + 1,转步骤(2)


 

 

 

共轭梯度法


1.共轭方向

无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的核心问题是选择搜索方向。

以正定二次函数为例,来观察两个方向关于矩阵A共轭的几何意义。

设有二次函数:

f(x) = 1/2 (x – x*)TA(x – x*) ,

其中An×n对称正定矩阵,x*是一个定点,函数f(x)的等值面

1/2 (x – x*)TA(x – x*) = c

是以x*为中心的椭球面,由于

f(x*) = A(x – x*) = 0

A正定,因此x*f(x)的极小点。

x(1)是在某个等值面上的一点,该等值面在点x(1)处的法向量

f(x(1)) = A(x(1) – x*)

又设d(1)是这个等值面在d(1)处的一个切向量。记作

d(2) = x* – x(1)

自然,d(1)f(x(1))正交,即d(1)Tf(x(1)) = 0,因此有

d(1)TAd(2) = 0

即等值面上一点处的切向量与由这一点指向极小点的向量关于A共轭。

共轭梯度法_共轭梯度法图像恢复原理

 

由此可知,极小化式所定义的二次函数,若依次沿着d(1)d(2)进行一维搜索,则经两次迭代必达到极小点。


1.共轭梯度法

共轭梯度法最初由HestenessStiefel1952年为求解线性方程组而提出的。后来,人们把这种方法用于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最优化方法。

Fletcher-Reeves共轭梯度法,简称FR法。

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共轭性与最速下降方法相结合,利用已知点处的梯度构造一组共轭方向,并沿这组方向进行搜素,求出目标函数的极小点。根据共轭方向基本性质,这种方法具有二次终止性。

对于二次凸函数的共轭梯度法:

min f(x) = 1/2 xTAx + bTx + c,

其中x∈ RnA是对称正定矩阵,c是常数。

具体求解方法如下:

首先,任意给定一个初始点x(1),计算出目标函数f(x)在这点的梯度,若||g1|| = 0,则停止计算;否则,令

d(1) = –f(x(1)) = -g1

沿方向d(1)搜索,得到点x(2)。计算在x(2)处的梯度,若||g2|| ≠ 0,则利用-g2d(1)构造第2个搜索方向d(2),在沿d(2)搜索。

一般地,若已知点x(k)和搜索方向d(k),则从x(k)出发,沿d(k)进行搜索,得到

x(k+1) = x(k) + λkd(k) ,

其中步长λk满足

f(x(k) + λkd(k)) = min f(x(k)+λd(k))

此时可求出λk的显示表达

 

 

共轭梯度法_共轭梯度法图像恢复原理

计算f(x)x(k+1)处的梯度。若||gk+1|| = 0,则停止计算;否则,用-gk+1d(k)构造下一个搜索方向d(k+1),并使d(k+1)d(k)关于A共轭。按此设想,令

d(k+1) = -gk+1 + βkd(k)

上式两端左乘d(k)TA,并令

d(k)TAd(k+1) = d(k)TAgk+1 + βkd(k)TAd(k) = 0

由此得到

βk = d(k)TAgk+1 / d(k)TAd(k)

再从x(k+1)出发,沿方向d(k+1)搜索。

FR法中,初始搜索方向必须取最速下降方向,这一点决不可忽视。因子βk可以简化为:βk = ||gk+1||2 / ||gk||2


3.非线性共轭梯度

当目标函数是高于二次的连续函数(即目标函数的梯度存在)时,其对应的解方程是非线性方程,非线性问题的目标函数可能存在局部极值,并且破坏了二次截止性,共轭梯度法需要在两个方面加以改进后,仍然可以用于实际的反演计算,但共轭梯度法不能确保收敛到全局极值。

(1)首先是共轭梯度法不能在n维空间内依靠n步搜索到达极值点,需要重启共轭梯度法,继续迭代,以完成搜索极值点的工作。

(2)在目标函数复杂,在计算时,由于需要局部线性化,需计算Hessian矩阵A,且计算工作量比较大,矩阵A也有可能是病态的。FletcherReeves的方案最为常用,抛弃了矩阵A的计算,具体形式如下:

 

共轭梯度法_共轭梯度法图像恢复原理

式中gk-1gk分别为第k-1和第k次搜索是计算出来的目标函数的梯度。

今天的文章共轭梯度法_共轭梯度法图像恢复原理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如果确实帮到您,您可以动动手指转发给其他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48671.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3-09-03 20:06
下一篇 2023-09-03 20: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