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称为衰退;萧条是严重的衰退。
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而且是不可预测的。
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2.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要解释短期的经济波动就需要使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古典理论大多数是描述长期的经济波动。
3.总需求曲线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得消费者更加富有,这鼓励了消费者更多的支出。在此种情况下,消费者支出更多意味着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增加。
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用于投资品的支出,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下降引起了利率下降,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货币贬值刺激净出口,增加了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上述的描述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成立,并非绝对成立。
引起总需求变动的原因有: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投资变动、政府购买、净出口。
对中国来说,现阶段是物价上升,消费者需求降低、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完全看不懂,净出口减少。
这些变化的总背景是通货膨胀。
4.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倾斜的。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生产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为物品与服务的技术。引起短期供给曲线波动的因素有:劳动力变动、资本变动、自然资源变动、技术知识变动。
应该把产量与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视为对持续的产量增长和通货膨胀长期趋势的背离。
黏性工资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增加了真实工资,这引起企业减少雇佣工人并减少生产的物品和服务量。
黏性价格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是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的水平,这抑制了他们的销售,并引起了它们削减生产。
错觉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供给者认为自己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引起了生产减少。
5.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总需求移动情况的结论:
在短期中,总需求移动一起经济中总物品与服务产量的波动。
在长期中,总需求移动影响物价总水平,但不影响产量。
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经济波动的严重性。
总供给移动情况的结论:
总供给移动会引起滞涨-衰退与通货膨胀的结合
那些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对产量的不利影响,但只能以加剧通货膨胀问题为代价。
滞涨是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的时期。
Note:请不要将总供给和总需求具体化到某种产品或者是服务上。这是衡量宏观经济的概念,代表的一个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经济波动的不可预测是因为经济数据是统计出来的,有大量的偶然性和不连续性存在,样本容量越大,越容易分析样本的规律。如果将得到的规律应用到小的样本中,例如某种商品上,容易出现偶然性或者是逆规律性。
今天的文章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什么_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因素[通俗易懂]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8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