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http://www.dlgw.net/XuanXiuJiaoC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60 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以及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并且共同组成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但是水圈却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都不能缺少水。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它占地球上水储量的96.5%。海洋水是咸水,当前科学技术还不能大规模进行淡化,用之于生产。分布于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占地球上水储量的3.5%,但实际上可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第一节 水循环和水平衡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一)海陆间循环 海 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一运动的具体过程是: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 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①;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内陆循环 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由内陆循环运动而补给陆上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三)海上内循环 海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在水循环的一系列过程中,通过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地下径 流、蒸发和植物蒸腾等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同时因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 移。再者,由于水循环运动,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据计算,大气中总含水量为12900立方千米,而全球年降水总量为立方千米,大气中的水汽平均每年可以跟降水转化44次(/12900),也就是大气中的水汽,平均每8天多轮换一次(365/44)。全球河流总储水量约2120立方千米,而河流年径流量为47000立方千米,这就是说,全球的河水每年可以跟降水转化22次(47000/2120),也就是河水平均每16天多轮换一次(365/22)。由于地球上的水处于循环运动之中,从这个意义来说,水是一种世界性的不断更新的资源,具有取之不竭的特点。但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又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更新的数量,就要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水平衡 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根据水平衡原理,一条外流河流域内某一段时期的水平衡方程式为:P-E-R=ΔS 式中P为流域降水量,E为流域蒸发量,R为流域径流量,ΔS为流域储水变量。从多年平均来说,流域储水变量ΔS的值趋于零。 流域多年水平衡方程式为:P0=E0+R0 式中P0、E0、R0分别代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P0=E0-R0 全球多年平均水平衡公式为:P0=E0 根据估算全球平均状况,每年海洋上约有立方千米的水蒸发到空中,而总降水量约为立方千米,总降水量比总蒸发量少47000立方千米,这同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相等。每年陆地上约有72000立方千米的水蒸发到空中,而总降水量约为立方千米,总降水量比总蒸发量多47000立方千米,这也同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相等。
我们已经知道,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 输送而实现的。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例如一个地区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 流域调水等,就是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该地区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 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就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了解水平衡原理,采取合理措施,合理利 用自然界的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问题和练习 1.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什么是海陆间循环,它和内陆循环有什么区别。 2.根据全球水平衡表,分别说出陆地上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水量是怎样平衡的。 第二节 海洋水 一 海水的盐度和温度 海水的盐度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海水的盐类物质中,氯化钠占70%,氯化镁占14%,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数量很大,如果把世界上海水中的盐类物质都分离出来,平铺在陆地上,可使全世界陆地平均高度增加约150米。为了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数量,人们规定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盐度。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但是大洋各处并不都一样。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海洋表面的海水盐度最高。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自回归线向高纬度,随着蒸发量的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 红海,盐度超过40‰。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且两岸皆是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几乎无陆上淡水输入,所以,海水盐度较高。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波罗的海不仅蒸发量较小,而且四周陆上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对海水起了稀释作用,盐度不超过10‰。 此外,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也很明显。暖流的海水盐度较高,寒流的海水盐度较低。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海水的温度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只是不同季节,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不平衡。因此,各个海区的水温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 海洋表面水温的高低,受太阳辐射的影响,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此外,寒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也受影响。一般说来,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温度因海深而有变化,只是变化幅度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例如,1000米深处到3000米深处,大致从5℃降到2℃左右。 水的热容量比土壤大2~3倍,比岩石大5~7倍,比空气大3 000多倍。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所以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得多。这就使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因此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二 洋流 洋流的形成 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着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动,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这叫风海流。例如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和信风所形成的洋流。 其次,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 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这叫密度流。例如,地中海因蒸发旺盛,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的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 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第三,由风力和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也形成洋流,叫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上升流和下降流。例如秘鲁附近的海区就有上升流。 在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同时受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突出,也迫使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洋流的分布 从世界洋流分布图上,不难看出洋流分布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赤 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这叫赤道洋流。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的阻挡,除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 逆流外,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转化为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又有一部分折向低纬度,从而形成环流。这种大洋环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反时针方向流动。 (二)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它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三)南极大陆的外围,陆地很少,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四)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的平衡,都有重要意义。大陆东西岸某些地区的气候,受洋流作用的影响很显著。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对它有巨大的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沿岸寒流起了一定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纽芬兰和日本北海道的附 近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跟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多种饵料有关。秘鲁附近海区之所以水产丰富,跟这里的上升流有关。上升流把海水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 到海水上层,供给海洋浮游生物所需要的养料,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秘鲁附近的海域也成为世界有名的渔场之一。 陆地上的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到海里,洋流运动可以把海域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别的海域去,加快净化速度。但是,别的海域因此也受到污染,从而使污染范围扩大,沿岸受影响的居民增多。 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海轮顺着洋流航行的速度,比逆着洋流航行要快得多。 总之,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气候、海洋渔业,以及大洋航行等多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问题和练习 1.世界大洋的海水为什么不是均一的? 2.分析说明为什么赤道地区海水的盐度低于副热带地区海水的盐度。 3.看“世界洋流分布图”,绘出太平洋上洋流分布的示意图。 4.洋流的形成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陆地水 地球上的陆地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江河水、湖沼水和以固态形式存在于陆地上的冰川等。 一 河水 河流的补给 河水的来源叫做河流补给。河水最主要的来源是大气降水。降水的相当一部分,经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陆地上的其他水体,如冰川、湖泊水、地下水,也常常是河流补给的组成部分,对某些河流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降水中的雨水,是河流补给最重要的形式。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补给靠雨水。据估计,我国东部河流的年径流量,雨水补给占70%~90%。这些河流的洪水期多在夏秋,枯水期多在冬春,就是因为流域内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温带和寒带的许多地方,冬季积雪,第二年春暖以后积雪融化成水,使河流形成春汛。例如,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有20%左右的年径流量来自积雪融水的补给,春汛期间流量有所增大。 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冰川的融水是河流补给的重要水源。冰川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因而径流量也以夏季为最大。冬季封冻,许多小河断流,径流量最小。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水量大部分就是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的冰川融水补给的。 山地的湖泊,有的成为河流的源头。例如,我国的松花江发源于中朝边境长白山顶的天 池。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径流常起着调节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削减河川的洪峰。例如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许多湖泊,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洪 水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人工湖泊——水库更是起着这样的作用。 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有些河流的源头就是靠泉水补给的。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上游就是靠黑虎泉、趵突泉等泉水补给的。我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区有很多河流与地下暗河关系密切。在有些地段,它们以地下暗河形式存在;在另外一些地段则以明流形式出现在地上。 综上所述,河水补给有雨水、冰雪水、湖泊水以及地下水等。但是单由一种水源补给的河流很少,河流径流往往是由多种水源补给的。 河流径流的变化 河流径流具有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一)径流的季节变化 河流在一年内各个月份的径流量是不同的。洪水季节和枯水季节的交替,一般很有规律。河流径流一年内有规律的变化,叫做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同河流的水源补给密切相关。各种类型的 河流水源不同,因而径流季节变化的规律也就不同: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是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是随气温 变化而变化。我国东部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部的河流由冰雪、冰川融水补给量相当大,东部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的规律与西部河流有所不同。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河流,洪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枯水期又往往满足不了用水的需要。因而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是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必要措施。 (二)径流的年际变化 任 何一条河流,它各年的径流量都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径流量大,有的年份径流量小,有的年份接近于正常。这种变化叫做径流的年际变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 候,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反映在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上,也比较大。因此,很多河流需要修建水库,调剂丰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量。 二 冰川 冰川是陆地上储水量很大的水体 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大气降水主要以固体形式下降,地表为冰雪覆盖。这些冰雪经过积压和重新结晶,成为具有可塑性的冰川冰。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影响下,沿着地面缓慢运动,就成为冰川。全世界七大洲的冰川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0.7%。冰川冰的储水量约占陆地淡水总储量的68.7%。地球上的冰川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洋面将上升60多米,陆地将有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面积被海水淹没。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这项课题正在研究之中。 冰川的类型和分布 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运动特性,冰川可以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中部高,呈盾形,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这两处的冰川面积共约占全世界冰川总面积的97%,冰川平均厚度在1500米~1700米之间。大陆冰川向沿海地区伸出巨大的冰舌,进入海面时就形成在海洋上漂浮的冰山,给海上航轮带来很大的威胁。
山岳冰川一般位于高山的山岭上部,那里常年气温在0℃以下,降雪量较大。世界上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高山地区。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等高山的上部,总面积约57 000平方千米,是我国天然巨大的“固体水库”。我国的长江、黄河等大河的上游就发源在冰川融水地区。 三 地下水 地下水的来源 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以后,其中一部分渗透到地下的土层里和岩石空隙里,形成地下水。 有些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有地下水。这是因为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大,白天气温高,饱和水汽含量大,到了夜间气温下降,饱和水汽含量小,空气里多余的水汽在砂子之间的空隙里凝成小水滴。小水滴下渗,在有利的地质、地形条 件下聚积,就成为地下水。这种由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的地下水,虽然很少,但是在沙漠地区却很宝贵。 岩浆在地壳中上升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分异出来的氢气和氧气,也可以直接结合成温度较高的热水。 含水层和隔水层 岩 石和土中的空隙有大、有小。空隙大的岩石以及卵石、粗砂,透水性能最好;空隙不太大的岩石,透水性能次之;致密的岩石以及粘土,透水性能最差。透水性能很 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且容易从空隙渗出。这样的岩层和土层就是含水层。含水层是地下水运动和储存的地层。透水性能差的岩层 和土层,由于空隙小,地下水很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所以就成为隔水层。 潜水 按照埋藏条件,地下水可以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大类。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叫潜水。潜水有一个自由水面,它的上面为非饱和带,同大气相接触。通常潜水水面因重力作用随地形的高低起伏而略有起伏,因此,潜水一般由地形高处向低处渗流。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由当地大气降雨渗入的。降雨历时较 长,降雨强度不太大,地形坡度比较平缓,在地面植物覆盖良好的情况下,对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最为有利。此外,地表水也可补给潜水。当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 时,河湖水就向两岸潜水含水层渗透,成为潜水的补给来源。大河下游河床如果高于两岸地面,河水就补给其两岸一带的潜水。例如,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数米,两岸的潜水经常得到河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水平排泄,即潜水在重力 作用下,由高水位处向低水位处流动,最后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出露地表,成为地表水。另一种是垂直排泄,即潜水蒸发。潜水的水量决定于补给量与这两种消耗量的 对比关系。潜水的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就上升;反之,潜水的补给量小于消耗量,则储水量减少,水位就下降。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地下水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发展 农业生产的需要,在引用地表水灌溉的地区,如果没有科学管理,经常大水漫灌,又没有相应的排水设施,则潜水水位不断上升,在气候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造成土壤 盐渍化,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大规模开采潜水的地区,如果开采过量,往往引起潜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潜水下降严重的地方,还会引起地面 下沉,甚至造成地上建筑物塌陷。在沿海地带还可能引起海水入浸,使地下水水质变坏。那种认为地下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但是,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在局部地区,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而在缺水季节,抽用地下水,这样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益。有的地方(如上海)及时进行 人工回灌,迅速填补潜水的漏斗区,就控制了地面沉降现象。 承压地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叫承压地下水,又叫自流水。承压地下水分布地区的地质构造,很多成盆地状,这种地区叫自流水盆地。在自流水盆地上,只要把上面的隔水层钻穿,地下水就在压力作用下,沿钻孔自流上涌,甚至喷出地表。 自流水盆地可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含水层出露于地 表,地势又是较高的地区,是自流水的补给区。补给区的地下水实际上就是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含水层出露于地表,而且地势较低的地区,成 为自流水的排泄区。排泄区的地下水也具有潜水特征,主要通过泉水的形式排泄。承压区的地下水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如果承压区面积广、含水层厚度大,同时补 给区的补给水源充足,承压地下水的涌出量就大而且稳定。 一般说来,承压地下水埋藏深,受气候的直接影响小,流量稳 定,水质也比较好,不易受污染,是很好的供水水源。如果承压地下水补给区的自然条件遭到破坏,水源补给有了变化,那么承压区自流水的流量和水质都将受到影 响,而这种影响不是一时所能觉察到的,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出来。因此,对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要很好地保护,使其免遭破坏和污染。 承压水的补给区往往很远,如果在承压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之后,补给非常困难,就会造成很大危害。 问题和练习 1.河流补给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河流径流量为什么会有季节变化? 3.世界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研究冰川融水有什么意义? 4.地下水是怎么来的?承压地下水和潜水有什么不同? 5.过量开采地下水有什么后果? 6.调查附近的河流径流或井水水位有什么季节性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第四节 水资源的利用 水资源的概念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这种冰川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得也很少。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000立方千米。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前景 世 界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是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不均匀造成的。总的说来,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 区,水资源贫乏。世界上各洲径流量的多少,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这两个量之差就是径流量。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 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但其中有一部分是洪水。洪水不拦蓄起来,白白流入海洋,不加以利用,是很大的浪费。因此水资源必须通过各种水利工程建设,才能 取得充分合理开发利用的效益。 全世界河流径流总量按人平均,每人约合10000立方米。大洋洲平均每人占有径流量最多,欧洲最少。 我国江河年径流量约有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若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比许多国家少,并不富裕。目前全国江河径流和地下水的利用量合计为4700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17%。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用水总需要量约7000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的26%。到那时,总的说来是够用的。可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配都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大。华北平原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人口稠密,河流的径流量小。海河流域平均每人占有径流量只有200多立方米,供水情况相当紧张。因此,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调节跨流域的径流量非常必要,如引滦河水进入海河,就缓和了天津市缺水的局面。 用水紧张不仅在我国一些地区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是如此。据估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近几年,美国、日本以及东欧许多国家都感到水源不足,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和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问题更为严重。 世界上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由于环境污染,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因遭污染而影响生产和人体健康。合理利用和保护世界上的水资源,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我国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数量不断增加,工业排放的污水、废渣许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因而许多江河、湖泊、水库,甚至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们一定要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同时,密切注意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和保护,使我国水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使用。 |
科普知识------地球上的水
科普知识------地球上的水转贴自 http www dlgw net XuanXiuJiaoC ShowArticle asp ArticleID 1060 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 是地球上有丰富的水
认识天线?天线是如何工作的?
上一篇
2024-12-10 09:11
datax 高级_GitHub - xhhx55/DataX
下一篇
2024-12-10 09:0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8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