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原理本文详细介绍了光纤通信的概念 发展历程 包括其优点和构成 以及各种分类方法 如按照信号 波长 调制方式和速率划分

光纤通信

第一章 概述(2024/03/05)

1.1基本概念

1.1.1光纤通信的定义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传输信息的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光纤通信归属于光通信和有线通信的范畴。

1.1.2发展历程

光纤通信的主要发展阶段:

  1. 1960年代末:早期研究
    • 1960年代末,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光纤传输信息。最初的光纤是由玻璃制成的,用于在光学仪器中传输光信号。
  2. 1970年代初:第一根光纤
    • 1970年,美国物理学家哈罗德·霍普金斯成功制造出第一根玻璃光纤,用于传输光信号。这标志着光纤通信的开端。
  3. 1970年代中期: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 1970年代中期,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包括光纤的制造工艺改进、光纤放大器的发展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等方面。
  4. 1980年代:商业化应用
    • 1980年代,光纤通信技术开始商业化应用。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传输速度得到提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铜线电信系统。
  5. 1990年代:光纤网络的普及
    • 1990年代,光纤通信网络逐渐普及,成为主要的长途通信和互联网传输方式。光纤网络的带宽和速度不断提升,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
  6. 2000年代至今:光纤通信的持续演进
    • 2000年代以来,光纤通信技术持续演进,包括光纤网络的升级、光纤通信设备的改进以及光纤通信标准的制定等。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人们的通信需求提供了高速、高带宽的传输方案。

1.1.3光纤通信的优点

  1. 高带宽:光纤通信具有极高的带宽,能够传输大量数据,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网络需求。
  2. 低损耗:光纤传输中光信号的衰减非常小,损耗低,信号传输距离远,适用于长距离通信需求。
  3. 抗干扰:光纤通信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信号稳定可靠,适用于高干扰环境。
  4. 安全性:由于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难以窃听和干扰,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
  5. 轻量化:光纤相比传统的铜线更轻便,易于安装和维护,减少了布线的复杂性。
  6. 抗电磁干扰:光纤通信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适用于需要高度稳定信号传输的环境。

    总结:

    1. 速率高,传输信息量大,2.损耗低,传输距离远, 3.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4.耐腐蚀、耐高温、防爆,可在恶劣环境中 工作。5.质量轻、体积小,便于线路施工。

1.2构成和分类

1.2.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主要的部分包括:光纤,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光中继器,匹配的接口设备等等

光发射器和光发射器处于同一机器架构中,简称为:光端机

中继器

  1. 数据转发:中继器接收来自一个网络的数据包,并将其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帮助不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2. 信号放大:中继器可以放大信号,帮助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信号强度,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信号重塑:中继器可以重塑信号的形式,使其适应下一个网络的要求,确保数据包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正确传输。
  4. 网络扩展:中继器可以帮助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使得数据包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输

1.2.2系统分类

按照信号的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目前采用)

按照波长和类型分类:(1)短波长(0.85 µm)多模光纤通信系统

通信速率低于34 Mb/s,中继间距在10 km以内。

(2)长波长光纤通信系统

① 1.31 µm多模光纤通信系统

通信速率为34 Mb/s 和 140 Mb/s,

中继间距为20 km左右

② 1.31 µm单模光纤通信系统

通信速率可达140 Mb/s 和 565 Mb/s,

中继间距为30~50 km(140 Mb/s)

③ 1.55 µm单模光纤通信系统

通信速率可达565 Mb/s以上,

中继间距更长,可达70 km左右

按照调制的方式进行划分

(1)直接强度调制光纤通信系统

该系统将待传输的数字电信号直接在光源的发光过程中进行调制,使光源发出的光本身就是已调制光,又称为内调制光纤通信系统。目前广泛采用。

(2)外调制光纤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在光源发出光之后,在光的输出通路上加调制器(如电光晶体等)进行调制,又称为间接调制光纤通信系统。

(3)外差光纤通信系统

该系统又称为相干光通信系统。在研制中。

按照传输的速率进行划分

低速光纤通信系统:速率在2MB/s,8mb/s

中速光纤通信系统:速率在34MB/s,140mb/s

高速的光纤通信系统:速率在≥565mb/s

按照数字复接的类型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光纤通信系统

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纤通信系统

1.3数字话路基础知识

1.3.1信号(语音)的PCM数字化

1.3.2话路的时分复用(TDM)

  1. 时分复用的原理方法
  2. 时分复用的目的
  3. 我国采用的PCM基群的帧结构

PCM基群对一帧中的32个时隙做了如下规定

(1)每路语音在一帧中只占用1个时隙

TS1~TS15, TS17~TS31共30个时隙分别依次传输30路

PCM语音信号。

(2)TS0是同步时隙

(3)TS16是信令时隙

在PCM基群中,每16帧称为一个复帧,正好完成30个

话路信令的传输(由第1~15帧的TS16实现)与同步分离

(由第0 帧的TS16实现)。

1.3.3数字复接系列

  1. 数字复接系列是TDM方式下分路及合路信号码速之间的
  2. 转换关系。我国采用CCITT建议的30路制式,其标准为:
  3. 每一个话路速率为64 kb/s;
  4. 30个话路组成1个基本群,称为基群(或一次群),其
  5. 速率为2.048 Mb/s;
  6. 4 个基群组成1个二次群,其速率为8.448 Mb/s;
  7. 4 个二次群组成1个三次群,其速率为34.368 Mb/s;
  8. 4 个三次群组成1个四次群,其速率为139.264 Mb/s;
  9. 4 个四次群组成1个五次群,其速率为564.992 Mb/s。

可以概括为合路速率>分路总速率

分路必须填充一定数量的码,才能使合路速率等于分路总速率。这些填充码正好用于同步、监控等。

举例:基群光纤通信系统

二次群光纤通信系统

今天的文章 光纤通信原理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12-17 13:40
下一篇 2024-12-17 13:33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bian-cheng-ji-chu/8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