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历史文化常识_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

行测历史文化常识_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第一章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与近代文学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外国文学第二章文化常识第三章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一)原始的农耕生活(母系、父系氏族社会)(二)传说中的英雄时代(三)奴隶社会1.夏朝2

行测历史文化常识_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文学常识

一、中国古代与近代文学

【笔记】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史常识总结与归纳(一)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笔记】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史常识总结与归纳(二)

三、外国文学

【笔记】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史常识总结与归纳(二)

第二章 文化常识

【笔记】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史常识总结与归纳(三)

第三章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一)原始的农耕生活(母系、父系氏族社会)

氏族遗址 距今年代 生活地域 生产状况 生活状况
半坡文化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磨制工具、粟 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河姆渡文化 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磨制工具、水稻 干栏式房屋、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木结构房屋
大汶口文化 约六千五百年 山东泰安 粟、饲养家畜,大汶口文化晚期,私有制开始出现,原始社会开始逐渐解体 红陶、彩陶、黑陶

拓展知识:

  • 五谷:稻(大米)、黍(黄米)、稷(粟小米)、麦(麦子)、菽(大豆)
  • 仰韶文化在母系氏族社会之后,是父系氏族社会

(二)传说中的英雄时代

  •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奴隶社会

1.夏朝

时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事件 内容
世袭制 夏禹传子(夏启),是“家天下”的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启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历 夏代的历法《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商汤灭夏 夏桀无道,失民心,商部落首领汤打败桀,夏朝灭亡
“二里头文化”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陆续发现一批宫殿遗址,其地域和距今年代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这一文化代表被称为“二里头文化”
2.商朝

时间: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事件 内容
武丁中兴 武丁统治商朝的五十多年间,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这时已有金属器物、青铜器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农耕畜牧业及手工业与商业有了明确分工,文字历法等文化出现。商朝已有成文法
甲骨文 商代的文字主要是刻记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上,其中刻记在甲骨上的最多,用于占卜记事。(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
牧野之战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双方激战于商都郊外的牧野,周武王获胜,所以称“牧野之战”。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3.西周

时间:公元11世纪-公元前771年

事件 内容
分封制 周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分封71个属国,并将属国国君设为诸侯,这些诸侯主要为同姓子弟。这种制度被称为“分封制”
井田制 把土地划分为方块,井田之中有公田,也有私田。分得私田的农奴要无偿耕种公田,养活土地领主,还需要向周天子缴纳贡赋。井田制的实质是劳役地租制
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嫡长子继承权为核心的制度。宗法制度明确了奴隶主贵族的等级区别
成康之治 西周时期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四十余年间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被称为“成康之治”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周厉王的专制统治引起了贵族和小领主的怨恨,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国人赶走厉王,诸侯掌政,史称“共和行政”。这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宣王中兴 厉王死后,其子宣王继位,任用召穆公、周定公等贤人,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
4.东周

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春秋
事件 内容
春秋五霸 春秋初,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发生战争,战胜的诸侯成为“霸主”,这一时期先后取得霸主地位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 齐相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管仲“尊王攘夷”意见,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并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发生城濮之战,晋国获胜,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楚王问鼎”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进兵中原,并派人向周王询问九鼎的轻重。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此举意在表示他有吞周企图
初税亩 公元前594年,鲁国宣布实行“初税亩。初税亩是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初税亩”从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使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初税亩的实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使其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初税亩制度还削弱了各采邑的实力,使诸侯的地位更加稳固,为今后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统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大败越军,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逐渐恢复了国力并最终灭掉了吴国
战国
事件 内容
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将晋公室土地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公元前386年,齐国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混战,形成七个主要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
李悝变法 魏国是战国时期最早进行变法的国家。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李悝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变法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等。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国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于长平大败赵国,赵括战死,秦将白起坑杀赵军40万,加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繁荣文化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政治主张、哲学观点的不同,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墨、道、法等诸家。

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有:

主要流派 主要人物 代表思想及作为
儒家 孔子 “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儒家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儒家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道家 老子、庄子 “清静无为”
法家 李悝、商鞅、韩非、李斯 “法治”的思想

(五)先秦其他重要文化

1.艺术
  •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国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
2.天文历法
  • 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齐人甘德《天文星占》、魏国石申《天文》各8卷合并而成)
3.医学
  • 《黄帝内经》,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知识
  • 扁鹊(公元前407年一公元前310年),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4.水利工程的修筑
  • 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四川开凿,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 吴国邗沟:我国最早的一条运河

二、秦汉

(一)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一公元前206年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政治制度

①确立皇权,创立皇帝制度。
②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颁布秦律

3.秦朝的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伐无道诛暴秦”。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此后,刘邦与项羽进行了四年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垓下被围,兵败自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

(二)西汉

时间:公元前202-公元9年

1.刘邦建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定都长安(今西安),国号汉,史称“西汉”

2.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初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为恢复生产,汉高祖刘邦在政治上推行黄老“无为而治”, 在经济上采取“体养生息”政策,以恢复社会生产、稳定封建秩序

3.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带来的生产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称为“ 文景之治”

4.汉武盛世
推恩令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王将自己封地再分给其子孙建立侯国,以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在位时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只提倡儒家学说,禁止其他各家思想的传播,实行了思想的统一

北击匈奴

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中国成为亚洲第- -霸主, 世界第一大帝国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各国,各国派人随汉使到汉朝回访,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道路开通,商业往来频繁。中国的丝绸品,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这条商旅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的设置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三)东汉

时间:25-220年

1. 光武中兴

刘秀自号为“汉光武帝”,沿用汉国号,定都洛阳,史称“ 东汉”

2.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土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

3.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4-76年,班超帮助西域诸国大败匈奴,疏通了西域南道。91年,班超又被任命为西域都护,驻守龟兹,打通西域北道。班超因此被封为定远侯

4.黄巾起义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在巨鹿郡爆发,起义军主力为张角所领导的太平道信徒,这是一次以宗教名义组织起来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瓦解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外戚和宦官集团也因此而覆灭

5.《汉书》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东汉时期班固,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称“前四史”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重要史实

时间:220- -589年

1.三国鼎立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率军讨伐东吴。东吴陆逊利用火攻大败刘备,史称“夷陵之战”。夷陵之战之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 222年, 孙权建吴国,定都建业。

2.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和曹操发生官渡之战,曹军以少胜多,全歼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3.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会战,吴军主帅周瑜乘东南风火烧曹军水师,与刘备军队水陆并进,迫使曹操退回北方。赤璧之战后形成了南北的相持局面。

4.西晋的短期统一

三国后期,随着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魏国力量逐渐强大,而吴、蜀日趋衰落。263年,魏灭蜀。265年,魏权臣司马炎发动宫廷政变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为了监督异姓功臣和吴蜀地主,晋武帝曾经大封宗室为王。晋惠帝时,诸王为了争夺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280年,西晋发兵灭吴,重新统-南北。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亡。西晋的统一前后仅持续了36年。

5.东晋

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

6.祖逖北伐

祖逖是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成语“闻鸡起舞”说的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祖逖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后来因为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

7.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讨伐东晋,东晋在谢安等领导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史称“淝水之战”。淝水之战稳定了东晋政局

8.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为了加强统治,北魏孝文帝吸取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于485年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颁布均田令,农民须向国家交纳租、调,服徭役和兵役;为接受汉族文化,494 年迁都洛阳;改革鲜卑旧俗,着汉服,学说汉话,采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孝文帝的这些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和对外交流

1.玄学的兴起
  • 《老子》、《庄子》、《周易》,合称“三玄”
    • 曹魏正始年间的何晏、 嵇康、阮籍,西晋时期的向秀、郭象
2.佛教的流行与神灭论思想
  • 禅宗学,东晋僧侣竺道生首创,梁武帝时期崇信佛教,号称佞佛
    •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范缜
    • “神灭论”即“形存则神存,形谢而神灭”
3.科学技术进步
  • 魏晋数学家,刘徽
    • 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 南朝祖冲之
    • 精确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 -3. 1415927 之间
  •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 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 食品的加工与储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北魏郦道元
    • 水经注
  • 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
    • 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4.史学
  • 陈寿
    • 《三国志》
5.文学
  • 五言诗
    • 建安文学(三曹、建安七子)、陶渊明
  • 民歌
    • 《木兰辞》
  • 文学理论
    • 刘勰《文心雕龙》,为文学理论名著
6.书法
东汉末年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著名书法家

曹魏

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是汉字书法的一大进步

东汉时期

草书产生,张芝为东汉草书名家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世称书圣,代表作为《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合称“二王”,王献之作品有《鸭头丸帖》、《中秋帖》

7.绘画
顾恺之(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四、隋唐

(一)隋朝

时间:581-618年

1.隋朝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周自立,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即隋文帝。589年,隋灭陈,南北实现统一

2.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粮食,他在位时期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

3.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为了便利漕运和军事运输,利用天然河流与旧有渠道,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共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和隋炀帝统治时期,改革官制,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签署奏章、有封驳之权,尚书省掌管行政、统领六部。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5.科举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既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又稳固了政权的统一。这一制度被一直沿用到清末

6.隋末农民起义

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袥军

(二)唐朝

时间:618- -907年

1.玄武门之变

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的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2.贞观之治

627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由于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贞观之治”

3.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平息了统治集团内部动乱,稳定了政局;任用姚崇、宋璟为相,重视地方官员人选。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人全盛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因此,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4.遣唐使

隋唐时期,中国和朝鲜、日本的来往非常密切。新罗和日本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和遣唐使来唐朝学习中华文化。日本人还利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平假名,利用楷体汉字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并直沿用至今

5.玄奘西行

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取回佛教经典657部。返回后在长安组织专门机构翻译佛经,并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6.文成公主进藏

7世纪初,吐蕃强大,唐太宋把文皮公主峰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吐蕃建立亲密联系。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

7.鉴真东渡

唐朝僧人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把戒律传到了日本,同时也把佛寺艺术、佛像雕塑的艺术介绍过去

8.安史之乱

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9.两税法

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制定了两税法,以土地、财产的多少为征税的主要标准

10.黄巢起义

875年,王仙芝、黄巢先后在河南、山东起义。881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占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黄巢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三)隋唐文化艺术

1.建筑
  • 605年,隋唐李春设计建造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距今约1300余年,它反映了隋代先进的建桥技术水平
  • 唐代的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街道宽阔,殿阁巍峨,闻名当时世界
  • 唐代佛教、寺院建筑讲究,长安的大慈恩寺、大兴善寺最为有名。大慈恩寺是唐高宗为追念其母长孙皇后所建,故名慈恩。寺内大雁塔共7层,高64米,巍峨壮观。唐代士子中榜后,多于此题名,称“雁塔题名”
2.雕版印刷
  • “雕版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目前存世的最早雕版印刷珍品为868年王珍印的《金刚经》
3.医学
  • 隋朝名医巢元方著有《诸病源候论》,这是我国第一部详论疾病的病源和症状的著作
  • 唐代名医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收集5300多个处方,被后世称为“药王”孙敬等人奉唐高宗诏令而编集的《唐新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艺术
  • 唐代石雕气魄宏伟,独具特色。四川乐山石雕大佛坐像,高72米,为我国最大的石佛像。“昭陵六骏”为太宗墓前浮雕石刻的六匹骏马
  • 唐墓中出土的三彩唐俑,表情生动,充满活力,显示出艺人们高超的造型技艺,在世界艺术丛林中都享有盛誉
  • 唐玄宗时的吴道子有“画圣”之称,他的画有“吴带当风”的称誉
  • 山水画北派代表: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南派之祖: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代的书法艺术名家很多,初唐盛行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中唐颜真卿;后唐柳公权;“草圣”张旭、“狂草”怀素

五、五代十国和两宋

(一)五代辽宋夏金元重大历史

1.五代十国

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建后梁,到960年北宋建立,黄河流域相继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更替,史称五代。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出现过10个格局政权交替并存,总称十国

2.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定都汴京(今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杯酒释兵权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设酒宴以高官厚禄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4.占城稻传人中原

占城稻是原产于云南的一一种优良种稻,唐末五代时传入福建地区。北宋初年,从福建大量传人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5.发行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于宋真宗时期的四川地区

6.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签订于宋真宗时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

7.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希望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新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将兵法、保甲法等。宋神宗逝世后,新法全部被废除

8.靖康之变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 金兵南侵,攻破开封,并将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等三千余人俘虏北去,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即位,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9.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初年,湖湘地区爆发了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钟相提出了“ 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如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主张

10.成吉思汗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草原的古老民族,大小部落过百。1189 年,铁木真被推选为蒙古部落的首领,经过10余年战争,铁木真统一了蒙古。1206年, 蒙古部落共推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意为强大的至高无上的君主

11.南宋灭亡

1276年,蒙古兵攻入临安,文天祥、陆秀夫等拥立赵是为帝,流亡南方,建立小朝廷。1279年,文天祥兵败被俘,陆秀夫背负小皇帝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二)五代辽宋夏金元经济文化

1.两宋经济
  • 两宋时期,商业发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汴京地区市井商贸的繁盛;当时,市场的范围也随着扩大,突破了唐代的坊市制度,乡镇周边的草市更加普遍
  • 宋代,商贸发达,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交子”, 后获得政府承认
  • 宋太祖时期为开拓海外贸易,特设置市舶司于广州管理海运
2.两宋文化
哲学
  • 程朱理学:核心观点为“理”,提出“去人欲、存天理”,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淳佑元年(1241 年),正式将程朱理学视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此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 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立,称为“书”,并为其做注,写成《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清时期,“ 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教科书
史学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科学技术
  • 毕昇活字印刷术
  • 指南针的广泛运用( 13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火药
  • 南宋时期,发明管型火器“突火枪”(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枪),后将竹筒改成铁管或铜管,叫做火铳,标志火器制造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建筑

李诫《营造法式》,标志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山西应县木塔、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为杰出的木结构建筑

《梦溪笔谈》

沈括(1032- -1096),北宋科学家,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科学上的 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六、元明清

(一)元朝

1.统一全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9 年元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后,统一了全中国。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自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和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行省制度

元朝是我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民族众多,为加强有效统治,元政府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在其他地区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这一制度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3.澎湖巡检司

元朝时台湾被称作琉球,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

4.宣政院

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实行有效管辖,使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5.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是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 年)的一次农民战争,领导人是刘福通、徐寿辉、彭莹玉、郭子兴等。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因此称为“红巾军”

(二)明朝

1.明朝建立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2.加强专制主义统治
废丞相设三司

①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②地方机构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政,合称“三司”。三司都直接受命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特务机构

①朱元璋设锦衣卫监管侦察、逮捕、审讯,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东厂和西厂。厂卫的设立是明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的重要表现

八股取士

1370年,明朝政府设科举,规定以八股取士。考试以“四书五经”命题,《四书》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因而学子的思想与才华被严重束缚

3.靖难之役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 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留都”

4.郑和下西洋

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5.戚继光抗倭

明朝嘉靖年间,海防松弛,倭寇在东南沿海横行,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1561年在浙东台州九战九捷, 全歼该地倭寇,后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抗倭,至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6.张居正改革

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这次改革使得明朝的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矛盾暂时缓和

7.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张居正改革时期推行的赋税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将夏秋两税和其他杂役合编为一,赋税和差役合编并一律征收白银,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的手续

8.明长城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因此明代多次重修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甘肃、青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城,总长度8851.8公里

9.明末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人北京,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三)清朝

1.满族的兴起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了女真各部。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脱离明中央的控制

女真与明朝的战争

1618年,努尔哈赤智师伐明,1621 年,努尔哈赤陷沈阳、破辽阳,夺辽东70余城。1625 年后,金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皇大极在沈阳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

2.清军入关

1644年4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与吴三桂在山海关进行激战,清军猝然袭击,农民军战败,清军人关。5月,清军攻占北京,清世祖顺治帝定都北京

3.加强中央集权
设军机处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记录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大兴文字狱

康熙年间,制造了戴名世等典型案例。康熙后,文字狱不断增多。文字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一些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更多的人因此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人民的思想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为了建立抗清根据地,郑成功于1661 年率军登陆台湾,次年赶走窃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光复了台湾

4.国土安定
平定三藩

康熙年间(1673- -1674), 平定平西王、平南王、镇南王三藩叛乱,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设置台湾府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收回台湾,同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对台湾进行管辖

《尼布楚条约》

1689年签订中俄边界《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安定西藏

清军人关后,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六年,清朝正式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

金瓶掣签

“金瓶掣签”制度于乾隆时期正式设立,用来确认西藏地方达赖、班禅转世灵童

(四)元明清的文化科技

1.元朝
黄道婆

推广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意大利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 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赵孟頫(fu)

颜柳欧赵”四体之一

郭守敬

《授时历》达到中国古代历法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创制的最精密的历法

2.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译作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历史地理著作

3.三大唯物主义者
黄宗羲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强调“经世致用”,代表作为《日知录》,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批判“去人欲,存天理”的唯心主义道德观

今天的文章行测历史文化常识_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bianchenghao.cn/75821.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