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笔记整理_宏观经济学笔记

经济学说史笔记整理_宏观经济学笔记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迅速壮大,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济学说史笔记整理_宏观经济学笔记

      

一、重商主义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  威廉ּ斯塔福德  孟克列钦

              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   柯尔贝尔

三、特征

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其次,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的。

二、代表人物:威廉ּ配第

三、特征:

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

四、影响: 

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第一次论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由于路易十四时期柯尔贝尔推行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处于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法国整个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重新探索振兴法国经济的道路中产生了法国政治经济学。

二、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

三、特征:

他极力主张以发展农业生产来促进其他行业的生产,主张经济自由,反对重商主义,主张国家要保护农业。他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财富,认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维持人的生活的各种物品。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源泉,一切财富都源于土地耕种。

四、影响:

他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均衡生产理论,使他能够在宏观的高度把握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把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视为由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在各个特殊部门来决定的。这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创见,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补充。他的这一思想,在西斯蒙第的劳动价值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重农主义经济学说

一、理论来源:

重农主义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借鉴了重农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布阿吉尔贝尔的一些见解和原理,创立了比较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魁奈   杜尔阁

三、特征:

(一)重农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观念,指出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都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自然秩序”:指出:“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二)重农主义学说是具有封建外观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

(三)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为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四、影响:

(一)重农主义者的“自然秩序”思想给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任务。

(二)魁奈的等价交换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交换是等价的,那么财富的源泉就不可能在流通领域,这不仅击中了重商主义的要害,而且使他把自己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了生产领域,为他首次系统地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提供了可能。

(三)魁奈的纯产品理论为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奠定了基础。

(四)魁奈的资本理论中把资本和生产直接联系起来,抓住了生产资本,这样也就抓住了资本具有决定意义的形态,从而为从生产领域探寻资本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开辟了道路。

(五)魁奈的《经济表》的科学成就对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的创立有重要的批判继承意义。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一、理论来源: 

他继承和发展了英国自配第以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先建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三、特征:

(一)他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他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从经济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三)他的著作《国富论》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学科的各方面内容,已经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四)《国富论》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清晰的结构,并同时运用了抽象分析法和归纳综合法,既有对经济过程本质的一定分析又有对经济事物较充分的数量分析,既有对经济发展历史的分析又有对经济发展现实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较全面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问题。

四、影响:

(一)斯密的分工理论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分工问题,较为客观地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的作用以及分工对工人的不利影响,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二)他认为货币只要能起流通手段的作用,货币用什么材料都是可以的,并进而讨论了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的问题,开创性地探索了执笔的流通规律。其货币职能分析对货币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斯密不仅把价值的真实基础归结为生产时所消耗的劳动,而且把价值量归结为商品内部所凝结的劳动量。这就为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个正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根据人们的经济地位和取得的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

(五)斯密认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他从劳动决定价值出发,指出利润是工人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加工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这是斯密关于问题的一大功绩。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是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也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迅速壮大,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政权仍在地主阶级手中,这侵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于是在一系列问题上,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政治方面,它表现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通过议会改革,取得议会的多数,以便掌握政权。在经济方面,它表现为对谷物法的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议。

二、特点:

在方法论上,李嘉图力求克服斯密体系中的矛盾,始终一贯地使用抽象法,他把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作为分析一切经济现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因而他较为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

义的生产关系,得出了一些比较科学的结论.

(一) 肯定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更进一步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以没有交换价值;但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不会有交换价值。事实上他已认识致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李嘉图以分配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任务,但不是孤立地研究分配问题,而是从生产出发来研究分配的。他力图通过对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阐明如何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三)他的货币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并把贵金属作为特殊商品来考察,认为它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

三、影响:

李嘉图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代表和完成者,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建立起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准绳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在当时以至对以后的经济思想的发展都城产生重大的影响。

  

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大生产对小生产的胜利,同时也给广大劳动群众带来了破产和贫困。小资产阶级一方面要保存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力图反抗大资本家对小生产者的威胁,因而产生了以理想的小生产方式阻止或延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幻想。西斯蒙第就是19 世纪这

种思潮的主要代表。

二、特点:

(一)西斯蒙第虽然接受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若干经济范畴和原理,可他即比前人更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的缺陷和矛盾,并从中分析出涉及资本主义本貭的问题,得出了和古典经济学家截然不同的结论,否认了他们所宣传的资本主义自然性、合理性和永恒,提出了对资本主义进行重新分析研究的任务。

(二)西斯蒙第是用小资产阶级的眼光来批评资本主义制度的,因而也不可能对资本主义制度作出科学的分析,错误地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归咎于人们的思想和国家政策,以及错误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方针,并主观地寻求保证人类物质幸福的一般原则和政治措施,创立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或经济浪漫主义的思想体系。

(三)在西斯蒙第看来,消灭资本主义矛盾的途径,就是使现代社会回到被他所理想化了的小生产方式中去。他把中世纪宗法式的农业和行会手工业理想化的人类幸福生活的新境地,呼吁国家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发展生产,建立资本主义和工人之间的宗法式的合作关系。

三、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说在李嘉图那里政治经济学无情地作出了自己的最后结论并就此结束,那么,西斯蒙第则表现了政治经济学对自身的怀疑,从而对这个结束作了补充。”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萨伊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法国大革命虽然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也吓怕了法国资产阶级,使得他们急剧地改变了斗争方向,走上了反对革命的道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以重农学派为代表的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庸俗化的进程。萨伊就是这一经济思潮的带头人。他以斯密学说解释人的面目出现,创造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庸俗理论体系。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被作为教材在欧美大陆流行一时。萨伊也因此被誉为经济学权威,亚当·斯密的“伟大继承者”。

二、特点:

(一)萨伊第一个把斯密经济学说中的庸俗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发挥和系统化,最先创立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二)把政治经济学变为了研究人与物的关系、标榜为超阶级的、纯理论的学科,为整个庸俗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三)最先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了生产、分配、消费三部分,并把三者说成是超历史、超阶级、彼此孤立的部分。萨伊提出来的“生产三要素”论、供求平衡的“销售论”、“三位一体”的分配论来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抹煞资本主义矛盾,把资本主义说成是可以无限繁荣发展的美好社会。

三、影响:

(一)萨伊的三分法大体上规范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其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萨伊的三种价值理论阐述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价值学说的各个基本理论,为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萨伊在销售论中认为生产创造需求;国家应该遵循经济的自身规律去指导经济生活,而不要乱加干涉;开展适当的对外贸易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观点,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一、来源:

马尔萨斯继承了斯密的庸俗因素,与李嘉图理论相对立,创立了英国早期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尔萨斯是以人口论闻名于世的。

二、特点:

(一)他的理论迎合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被压迫阶级残酷无情。

(二)马尔萨斯只是把斯密经济学中的庸俗因素分离出来加以继承和发挥,并用来反对李嘉图学说及一切进步思想。

(三)其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有在有利于贵族地主阶级时才是可能的,认为贵族地主阶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最大贡献。 

三、影响:

(一)他认识到人口增长受到生活资料增长的制约,人口增长应与生活资料增长保持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安定。

(二)他确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人口过剩的事实以及由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而产生人口盲目增殖的趋势,认识到了人口过剩的危害性,论证了人口、就业、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

凯里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国内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奴隶制农场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正在不断加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示出来,西欧不断发展和流行的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也传到了美国,威胁着美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上述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美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未经历古典阶段,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庸俗化道路,极力鼓吹阶级调和论。

二、特点:

(一)他主张实行国家关税保护主义,防止英国竞争,积极发展本国工业。

(二)他指责李嘉图总是要在各个阶层之间和各个民族之间挑起竞争。

(三)他的价值论是其阶级利益和谐论的理论基础,认为价值是人们对自然的支配尺度。

三、影响:

(一)他的理论包含着关于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尽快赶上英法等国的思想,如强调严格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阻止外国竞争,以保证本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力迅速发展。

(二)它强调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繁荣民族经济的思想,对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背景:

其产生在英法两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解体的时代。此时西欧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加剧,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更加扩大。受欧洲革命的影响,促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分为两派,一派是在巴师夏的旗帜下辩护庸俗政治经济学,另一派追随约翰•穆勒,企图调和那不可调和的东西。

二、特点:

(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大综合。

(二)具有显著的折衷主义特点和改良主义倾向。

(三)保持了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诚实性,而不象某些庸俗经济学家那样有意为资本主义辩护。

(四)宣告了政治经济学的破产。

三、影响:

(一)他提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变的规律;把劳动看作是价值决定的一个因素,并把工业产品价值和农业产品价值的决定的法则区分开;坚持了资本不具有生产力,唯一的生产力是劳动的观点;他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二)它的著作标志着研究生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即将破产和一代经济理论的结束,从而走向研究消费、流通,并走上主观主义的道路。

德国历史学派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19世纪初,在德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一些思想家呼吁国家的统一,并企图依靠国家政权来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为此,他们把理论批判的矛头指向鼓吹自由贸易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从而为与古典学派相对立的历史学派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材料。

二、代表人物:  李斯特   威廉·罗雪尔    施穆勒

三、特点:

(一)李斯特经济学说的特征:

他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反对英法古典经济学说,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他极力要建立一种新的学说体系,即“国家经济学”。他提出这种学说不是建立在空洞主义之上的,而是以事物的本质、历史教训和国家需要为依据的。

(二)旧历史学派的理论特征

旧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历史的方法”他们认为,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只能用综合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经济规律只具有相对性,只能从历史的类比中去发现它。旧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最基本的特征,正是这种“历史的方法”。旧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沦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新历史学派的理论特征

   其继续采用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本方法,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分析法。但新历史学派对历史方法的看法及其运用比旧历史学派更加极端和彻底。他们否认在每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规律性。经济问题的分析必须运用历史方法,抽象演绎方法得不到任何结果,其极力主张采用“历史统计方法”。

四、影响:

(一)李斯特特别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论述了经济发展阶段和所应采取的经济政策的关系、自由贸易与保护关税的关系,主张在当时的德国实行保护发展政策;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一系列措施;特别重视根据本国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发展自己国家的民族经济,这都是李斯特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二)旧历史学派提出了新的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拓宽了古典经济学所确定的研究的视野和范围特别是对于认识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新历史学派强调研究本国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不仅应研究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特点,而且应研究意识形态、国家政权等等对经济的影响,这对于考察一国经济的发展及制定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无疑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他们收集的大量资料和提出的各种专题研究,推进了经济史这门学科的发展,也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进行理论抽象的某些基本依据。同时美国的制度学派就受了新历史学派的很大影响。

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来源:

    他是边际效用论和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产物,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

二、代表人物:   杰文斯   瓦尔拉斯   帕累托 

三、特点:

(一)把各种经济事物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用数学分析代替理论分析。

(二)以交换作为应用数学方法的出发点,把生产、分配、消费都说成是交换的不同形态。

(三)抛弃一切以因果关系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完全以经济现象的函数关系代替因果关系。

四、影响:

(一)数理学派在方法论原则的特点,并不就是在经济学运用数学方法,而是在于主张用数学符号和方法来表述、研究和论证经济现象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认为数学方法是研究经济学的主要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它是借用函数概念表达经济现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借用微积分的语言来刻划经济规律,借用联立议程组来构造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

(二)帕累托独创性贡献有:

第一,他用序数效用概念取代了效用可测量的假定

第二,他引进了无差异曲线分析的技术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界分为以约翰·穆勒为代表三主张以生产费用决定价值和以杰文斯为代表的主张以最后效用决定价值的两个派别后,马歇尔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把争论双方的观点加以折衷,并收集了各种新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立了他的理论体系。

二、特点: 

(一)马歇尔把古典经济学的供给分析与边际学派的需求分析加以综合,形成了以生产成本分析为中心的供给理论和以效用分析为中心的需求理论相结合的新的经济学体系。

(二)在马歇尔的研究方法中,最主要的特征有三点:连续原理、边际分析、局部均衡分析。

三、影响:

(一)他的学说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更新。一方面他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关于生产成本的解释,参照了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分配学说,另一方面,他引入了边际分析,强调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二)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新思维,尤其是均衡价格理论,为经济学创立了一套分析工具,因此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

(三)提出了有关不完全竞争问题。

(四)马歇尔的学说体系中,无论在供给理论还是在需求理论方面都加入了新的内容。但比较起来,需求理论更具特色。他关于需求规律、需求弹性的论述,关于消费者剩余的概念都是他的贡献。由于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特点,并对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在他工作的剑桥大学里,形成了继承和发展他的学说的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庇古·罗伯逊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凯恩斯等,他们不仅师承马歇尔,而且各自都有重要影响,于是逐渐形成在经济学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剑桥学派,而且马歇尔则是这个学派创始人。

凯恩斯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这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凯尔斯经济学说产生的直接历史背景。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的破产,当时西方经济学的传统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极力推崇的自由放任主义。但是面对当时的现实,这一传统观念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为了挽救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者首先从行动上突破了自由放任主义,采取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措施,祈求以此来摆脱经济危机。这一政策的实施要求在理论上加以配合,于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就产生了。

二、特点:

(一)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

(二)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三)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

三、影响:

(一)凯恩斯经济学说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造就了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的出现。根据凯恩斯经济学说的主张,以保持充分就业作为施政目标之一,扩大公共事业开支,提供救济和社会福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贫困阶层的生活状况,局部地改善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凯恩斯主义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推广。当代各个西方经济学派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凯恩斯经济学说有关。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至今已以各种形式渗入了各个经济学派的思想当在中。

后凯恩斯经济学

后凯恩斯经济学的内部大体分为两大支派:新古典综合流派和新剑桥学派 

福利经济学

一、产生:

福利经济学正式产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出版。30年代后,许多经济学家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最优化理论”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二战后福利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代表人物: 庇古  帕累托

三、特点:

(一)福利经济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把价值判断,即是非善恶的标准引入经济学,来判断经济行为的好坏。

(二)把是非善恶的标准引入经济学中,就使得经济学成为一种规范性的科学—“规范经济学”,以区别对经济行为本身进行说明的实证经济学。

(三)从分析方法来看,福利经济学通常采用长期、静态和微观的分析方法。应用边际效用论、最优化原则以及消费者主权论,提出了“福利标准”和“社会福利最优状态”。

威廉·配第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政治经济学之父”。代表作:《赋税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配第接受培根、霍布斯等人的进步哲学思想,并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把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还经常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价值理论。他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他区分了自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他认识到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分配理论。他认为工资取决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地租是农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余额,实际上他说的地租就是剩余价值。从地租引出利息,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经济增长理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是一国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赋税对国家增进财富有正反面影响。

魁奈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经济表》。
        提出“纯产品”学说,实际始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始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魁奈认为财富是能满足人们需要而又具有出卖价值的物质产品,但财富又不是在流通中由贱买贵卖增加的,他认为农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纯产品的创造是财富的增加。在工业生产中,没有纯产品出现。所以农业是提供财富的唯一源泉。
        “自然秩序”。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由上帝安排的、合乎理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在于阐明自然规律,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唯一途径就是,废除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
        魁奈把社会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阶级。
        《经济表》。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用图解说明一个国家每年的总产品怎样在这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怎样为每年的再生产服务。
                                                 年预付和原预付的区别。
       
经济政策和主张。发展大农业经济。整顿税收,实行只有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改革贸易政策。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

亚当·斯密
        代表作:《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方法论。归纳法与演绎法并用。归纳法,外在的方法;演绎法,内在的方法。是他几乎所有经济范畴都带上了二重性。
        价值与货币理论。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商品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价值。商品价值决定于可以买到商品的活劳动量。“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价值”(斯密教条)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具有二重性。把资本主义社会分为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把平均工资叫做“工资的自然价格”,及维持工人本人及其家属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或价格。既认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又认为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第一种利润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利润是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部分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第二种利润论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出发,断言利润是资本家垫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价值的源泉之一,认为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是斯密的话)。地租史劳动产品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是一种垄断价格;是自然力的产品。(多重性)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非生产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使用“经济人”的假设,咱没“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主张建立符合自然的秩序,既符合客观规律发展的社会秩序。需要排除任何人为干预而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在国际贸易上,主张自由的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策限制政策,认为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

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全社会产品在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分配的法则。
        研究方法。始终一贯的坚持抽象法。
        价值理论。肯定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并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批评斯密树立了两个价值标准尺度(价值为所耗费劳动时间;为该商品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批评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李嘉图把商品分为两类(由稀少性决定的和有人类劳动决定的),指出不同性质劳动在决定价值上的意义,把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为最差条件下的劳动。初步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
        分配理论。工资。劳动的自然价格(劳动自然价格:是劳动者基本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的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和市场价格。混同劳动和劳动力。相对工资理论。相对工资下降的趋势,对剩余价值研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利润。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生产的动机与目的。利润具有双重含义(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资本之比;是剩余价值)。李嘉图只与工资相对应分析利润,实际以利润名义分析剩余价值。把商品全部价值分为利润、工资两部分,断定利润变化取决于工资变化,方向相反,劳动生产率是利润变化的最终原因,忽略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地租。对级差地租进行分析。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地租的存在是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在肥沃程度及位置上的差别。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机与目的,“看不见的手”引导这个社会前进。发展资本主义必须以资本积累为条件(增加收入,减少消费)。认为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益是以纯收入多少来衡量的。国家财富的增加通过:一、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自由贸易对提高利润率的作用。比较优势原理:在自由贸易下,各国生产条件最好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成本不一定比别国的成本绝对的低,只要在本国各种产品中和与其他产品比较相对的低就可以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得到较多的利益。

西斯蒙第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反对者。
        对象。西斯蒙第批评只把财富作为研究对象的英国古典经济学,提出研究人的物质福利和幸福,同时把国家作为研究和经济实践活动的主体,反对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价值学说。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物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而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劳动和非必要劳动的区分。斯密的拥护者。
        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资本和收入。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分析资本和收入的区别、联系。生产和消费。消费起者决定作用,也可以看作是收入决定生产。经济危机理论。根据收入决定生产观点,年收入的总量必须用来交换年生产的总量,如果年收入的总量不能购买全部年生产的总量,生产超过收入或消费,这种矛盾的发展就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小生产者、工人收入和消费萎缩;追求利润的生产无限扩张;不公平分配制度是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社会改革设想。

马尔萨斯
        英国庸俗经济学创始人。代表作:《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生产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加必然大大超过生产资料的增加。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人口增加。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财产私有制是限制人口增加的最有效方法。通过人口规律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种永恒的人口规律作用所形成的最好的制度。
        价值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和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利润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家的部分。(高价出售商品所得来的)
        地租论。地租是产品总价格中扣除工资和利润的剩余部分,是对地主占有土地肥力的报酬,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地租产生的三原因:土地能生产出维持耕种者需要更多的生活必需品;生活必需品能创造出自身需求;肥沃土地希缺性。地租上涨四原因:资本积累是利润下降;人口增加使工资下降;农业改良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价格因需求增加而上涨。地租增加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标志,地主获取地租是合理的。
        危机论(有效需求不足)。批评把商品交换简化成物物交换。认为利润是在交换中产生的,支付这部分的只是提出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而不直接参与产品供给的人,如果不能维持足够的这类非生产性消费者(地主阶级收入不足,消费不足),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为地主阶级辩护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论。

让·萨伊
        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
        把斯密的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庸俗理论体系。称为“科学王子”和斯密的“伟大继承者”。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萨伊区分了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认为前者是研究社会秩序所根据的原则,后者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法”。还把政治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拟,认为是实验科学的一部分。财富是研究对象。
        价值学说(效用价值论)。萨伊认为生产不创造物质,只创造效用。所谓的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使用价值),它是物品价值的基础。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土地)是生产的三个要素,它们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效用,从而共同创造了价值。
        分配理论。在效用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基础上,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创造了价值,那么这三种要素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就应该得到各自的报酬:工资、利息和地租,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自己独立的源泉,成为三位一体公式。萨义用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来代替利润。
        销售理论。萨伊认为产品的销售是产品与产品的交换,认为在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过程中,货币只起瞬间作用,交换结束时总是一种产品交换成另一种产品。所以,在交换中,卖者同样是其他商品的买者,供给会创造需求,整个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相等。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能发生。市场上有时会出现某产品的滞销,这是暂时的,自由竞争会自动调节,使各种产品的供求趋于平衡,得出四个结论:生产越多销路越快;一个企业成功可以帮助其他企业达到成功;进口国外商品不会损害国内的生产;仅仅鼓励消费无益与商业,重要的是激励生产。(萨伊定律)
        经济政策思想。他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约,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保护关税等重商主义的政策。西尼尔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纯经济学。他认为应把政治经济学改造成为纯经济学,只以财富为研究对象。基本命题有: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人口原则。在文明社会,人的社会本能会限制人的生理本能,从而限制人口增长。工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规律。农业报酬递减规律。西尼尔以纯粹理论来建立经济科学,是实证经济学的先驱。
        价值理论。西尼尔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效用、供给有限性和可转移性三个因素构成。效用是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能力。一种物品随供应量增加,效用越来越小。价值生产三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是有限的。劳动者的劳动是对快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资本家欲望的节制,个人消费的牺牲价值就由这两种牺牲生产出来。他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
        分配论(节欲论)。西尼尔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节欲论。节欲指节制欲望,认为资本是资本家的一种牺牲,资本家为提供生产资料,牺牲了个人消费所给予的享乐和满足,这种牺牲应有所报酬,就是利润。
        经济政策主张。提出“最后一小时”理论,替利润辩论。“最后一小时”:当时,每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11.5小时,只有在最后1小时才能生产出纯利润,如果减少1小时,纯利润消失,如果减少1.5小时,总利润消失。因此,工人劳动时间绝对不能缩短为10小时。

约翰·穆勒
        19世纪中叶英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体系被视为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约翰·穆勒认为前者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社会制度改变而改变,后者受人类意志支配,取决于社会习惯和法律。
        价值理论。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融进其中。他把商品分为三类,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其价值决定于供求关系。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而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其价值由生产费用决定,其市场价值是供求的结果。供给数量可以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也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它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的供给量的最高生产费用。
        分配理论。在工资问题上,把李嘉图的自然工资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结合起来。接受工资基金理论(马尔萨斯)。工资基金理论: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支配,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就是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今腿,而周而复始的反复下去,劳动基金,认为劳动贫民的安乐与工资的高低就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在利润上,既接受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剩余产品的观点,又接受萨伊、西尼尔等人的观点,把利润分为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采用节欲、风险报酬和资本家劳动报酬来说明。地租,基本上沿袭了斯密和李嘉图的观点。
        方法论。企图调和抽象法和历史方法。

巴师夏
        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阶级利益和谐论的创始人之一和自由贸易派的旗帜。
        价值论(服务价值论,也就是经济和谐伦)。研究的是个人利益的领域,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完善,而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组织。从交换出发,社会就是交换的社会。在交换中产生价值,价值起源与生产无关,只与交换有关。交换的内容就是相互提供服务,价值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衡量价值大小的尺度是提供服务的人所作的努力和紧张程度,以及接受服务的人免除努力和紧张的程度。在自由竞争下,两者趋于相等。因此,交换总以等价为基础,以这种交换为基础的社会是和谐的。认为人类天生又利己、利他两种特性,人们定在交换中构成和谐的社会。
        分配论。否认工资和利润是相互对立的,把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说成是相互交换的两种服务的关系是和谐的。巴师夏把地租、利息等都归结为提供服务的报酬。

李斯特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国民经济学。李斯特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法,主张运用以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历史主义方法,认为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世界主义的学说,主张建立一种国民经济学,即从民族的立场出发所理解的经济学。
        关税保护论。认为自由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较落后国家的民族利益。他认为当时德国比较落后,因而应当通过关税保护使德国首先实行工业化,然后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自由竞争。
        生产力论。他指责古典学派只重视财富,只重视交换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他认为,财富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它比财富本身要重要的多,生产力分为四个类型:人的生产力。自然的生产力。社会的生产力。物的生产力。各个生产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经济发展阶段论。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他认为当时德国正处于从农工业时期到农工商时期的关键时刻,应该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对历史学派的影响。反对个人主义的抽象研究方法,主张从历史、民族的特点出发建立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否认普遍的经济规律存在,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性。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凡勃仑
        制度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正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心理的、文化的和历史的因素在社会制度进化中的作用。他以“本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他的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代替“苦乐主义”,主张采用“质”的分析方法(结构分析,历史分析和社会文化分析)研究不断变动的社会经济及其制度。
        他对决定社会经济生活和制度的本能分为三类:即父母的天性,工作的本能和随便的好奇心。他把制度定义为“广泛存在的社会制度”,包括私有财产、价格、市场等,他认为制度的演进过程是人类的思想和习惯的自然淘汰过程,因此制度的发展只有渐进没有突变,并进一步认为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存在什么自然规律。
        他认为人类经济生活存在两种主要制度,及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前者是人类的工作本能,后者是人类的虚荣本能。这两种制度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具体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具体表现为“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这两种制度存在矛盾,并由此引起经济危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是把企业实行技术专家统治。

马歇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史上第二次大综合。
        经济学体系。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人的动机)的学问,是以人的主观的、心理的因素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避免牺牲。前者是促进人类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是无法直接衡量的,但可以通过货币间接加以衡量。经济学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着的动力和阻力的数量进行的研究。
        方法论。连续原理。提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没有明显的严格区别,它们之间存在着连续的关系。边际分析方法用来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静态局部均衡方法。假定各种条件不变,单独讨论某一市场中某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价值如何由某些相反的力量的作用达到的均衡来决定的。用数学公式及其图表。
        需求原理(建立在边际效用基础上的)。他认为需求是欲望的满足,而人的欲望是由效用来满足的。需求规律为需求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需求弹性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比率。消费者剩余为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与这个商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供给理论。生产要素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组织。生产成本。分为实际成本和货币成本。供给规律和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理论(价值理论)。这是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在价值决定问题上,认为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值。他把需求和供给具体化为用货币表现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并引导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分为三类(通过时间长短):长期的“正常价格”。供给起主要作用。暂时的“市场价格”,需求起主要作用。短期的“次正常价格”,供求起对等作用。
        分配理论。建立在均衡价格分析基础上,把萨易三要素外又加上企业家才能,分别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说明四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工资——均衡价格。劳动的需求价格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供给价格是由养活、训练和维持有效率的劳动者的生活费用所决定的。利息——均衡价格。资本的需求价格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供给价格取决于资本家的“等待”和牺牲。地租——均衡价格。他认为土地供给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生产费用,没有供给价格,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利润——均衡价格。是企业家才能的均衡价格,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今天的文章经济学说史笔记整理_宏观经济学笔记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86327.html

(0)
编程小号编程小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