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基础知识(16分)
1.数据
(1)定义
所谓数据是由原始事实组成的,是对事实未加解释的原始表示,可以是数字、文字、音像等,数据三要素为:数据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
2.信息
(1)概念
信息是记录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数据中提取出来的,对人们的决策提供帮助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数据
(2)特征
1.普遍性、客观性、及时性;2.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动态性、时效性;4.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5.可生产性、经济性
3.管理信息
(1)定义
经过加工的,反应管理活动的数据
(2)特点
1.信息的来源分散;2.信息量大且多样性;3.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4.信息的发生、加工和使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5.信息的非消耗性。
4.系统
(1)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部件)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2)五个基本要素
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3)七特性
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定性、相似性(同构与同态)
4.系统方法
(1)定义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是整体与部分辩证的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
(2)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1)定义方法
列出一个或一组希望达到的目标
2)列出资源和约束
约束有技术、资金、人员等约束;供选择的技术或手段以及美国系统所需的“成本”或资源。
3)给出方案
一个或一组数学模型:备用方案、解决方案
4)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
5)总结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1-1基础知识
5.信息系统
(1)定义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的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控制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6.管理信息系统
(1)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组控制、组织、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2)三要素
1.系统的观点;2.数学的方法;3.信息技术的应用:所采用的的技术经历了三个历程,①单机版管理信息系统;②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③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
(3)特征
1.是一个人-机系统;2.是一个综合系统(是人与信息技术的综合体,也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综合体)
(4)功能
1.信息处理功能;2.预测功能;3.计划功能;4.控制功能;5.辅助决策功能
(5)结构
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综合结构、物理结构
(6)发展
1.事物处理系统(TPS);2.管理信息系统(MIS);3.决策支持系统(DSS);4.一体化信息系统(CIMS/ERP)
补充:办公自动化系统(OA)、企业间信息系统(IOIS)
补充:1.战略:需要高层管理者做出;2.战术:中层收集信息做出的
1-2基础知识
6.企业流程再造(BPR)
(1)定义
针对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对企业流程再造就是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
(2)原则
将串行的流程改为并行以此达到效率提高的目的:串行->并行->效率提高
(3)内容
1.技术的再造;2.组织结构再造;3.企业文化的再造;4.人的再造
(4)类型
职能内的、职能间的、跨组织的
(5)方法
①5W1H
针对不存在的流程
②ESIA
对已经存在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
E(eliminate)清楚:清楚没有价值的活动(重复处理、等待时间、重复信息处理)
S(simply)简化:简化必要的活动(复杂的程序、表格、流程)
I(integrate)整合:把多项工作整合为个人或一队来完成
A(automate)自动化:数据传送、收集、分析进行自动化
1-3基础知识
二、系统开发(6分)
2.1开发策略
1.自行开发;2.委托开发(定制化服务);3.合作开发;4.利用现成的软件包开发;5.信息系统外包
2.2开发方法
2.2.1.结构化系统开发
1.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也就是说,先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划分为若干个不同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与维护;然后在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阶段阶段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最后在系统实施阶段,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逐步实施。
2.特点
-
系统观点
-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工作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应得的成果;
-
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
-
工作成果文档化、文档资料规范化、标准化
3.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生命周期
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
4.优缺点
优点:整体思路清楚,能够从全局出发,步步为营,减少返工,有利于提高开发质量;每一阶段都有均有工作成果出现;每一阶段的工作成果都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工作进度比较容易把握;该方法强调从整体来分析和设计整个系统,因此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结构上的缺陷。
缺点:1.系统开发周期太长;2.要求系统开发者在调查中就充分地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的变化,这不符合人们循序渐进认识事物的规律;3.需要大量的文档和图表
2.2.2.原型法
2.2.3.面向对象法
2.2.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case)
2-1系统开发方法
三、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6分)
1.关键成功因素法
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3.1定义
从企业最基本的活动过程出发,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决策所需数据,然后自上而下的实施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
3.2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
①成立总体规划委员会,下设具体规划小组;②确定总体规划范围;③调查研究、分析数据;④制定计划;⑤开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动员大会
2.定义企业目标管理
3.识别管理
识别资源及生命周期。资源指被管理对象,识别企业过程就是识别企业资源的生命周期。资源生命周期:指一项资源从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分为产生、获取、服务和归宿四个部分
-
关键性资源
指产品和服务
-
支持性资源
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消耗的人财物
-
协调性资源
协调性资源无产品形式,指企业的计划、控制等
4.定义企业过程(BSP核心)
组织/过程矩阵表
5.定义数据类
数据类是指支持业务过程所需的逻辑相关的数据,即业务过程产生和利用的数据。识别数据类有两种方法——实体法和过程法
1.实体法
实体法先识别系统的实体,用四种类型的数据来描述实体
-
计划型
反应目标等值计划型
-
统计型
反应企业综合状况
-
存储型
也称“文档型”,实体的现状
-
业务型
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文件数据的变化
工具:实体/数据类型表
2.过程法
设计MIS结构,工具:过程/数据类矩阵或U/C矩阵
U/C矩阵的优点:1.开发顺序明确先C后U;2.结构清楚,数据来源和去向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3-1系统规划
四、系统分析(22分)
定义
由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单位的管理人员按照系统观点,在对现有系统做深入调查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了解现行系统的活动和各项工作及用户的各种需求,使用一系列工具与技术绘制出一组描述系统总体逻辑方案的图表,建立目标系统逻辑模型
任务
1.分析用户需求
功能需求
描述的是代建系统最终所提供的系统服务,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非功能需求
涉及对系统的控制,包括①性能需求;②行为需求;③操作需求;④界面需求;⑤安全需求;⑥质量需求
2.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面谈、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调查等,可以综合进行灵活运用
3.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
4.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5.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6.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4-1系统分析
主要工具
1.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结构图
2.功能结构图
3.业务流程图
绘制方法
1.调查分析系统的实际业务过程;2.划分业务;3.确定实体;4.描述过程;5.布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6.修改
4.表格分配图
5.数据流程图
6.数据字典
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
1.结构化查询语言
2.决策树
3.决策表
4-2系统分析
五、系统设计(6分)
5.1总体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图(总体结构)
功能模块结构图(计算机系统物理结构)
5.2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系统中人和事物的编号)
数据库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计算机运算
5.3系统设计说明
5-1系统设计
今天的文章axureux中后台管理信息系统通用原型_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通俗易懂]分享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bianchenghao.cn/85183.html